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许多民营企业“倒下”了,连一些国内知名的民营企业也深陷危机之中而难以自拔,于是上演了一幕幕颇为惊心动魄的政府救企故事。而与此同时,地处浙江衢州经济开发区,一家名不见经传的民营企业引起了我们的注意,它非但感觉不到经济“严冬”的些许寒意,反而发展势头有增无减,它就是浙江电瓷厂有限责任公司。  相似文献   

2.
“霍山现象”中的民营企业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广华 《特区经济》2006,(12):115-116
作为国家级贫困县的霍山县,其工业经济在短短的十几年间奇迹般地崛起,被经济学界称之为“霍山现象”、“霍山模式”。霍山民营企业对“霍山现象”的形成起关键性作用。本文通过对霍山民营企业的调查研究,分析了促进霍山民营企业成长的几个重要因素,并剖析了民营企业在投资环境、治理结构及融资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进一步发展民营企业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一、民营科技企业在我国经济中的地位回顾改革开放的历程,我国民营企业在国家经济生活中的地位,随着改革的不断深人,有了三次大的升华。起初,民营企业被视为“资本为主的尾巴”,处于偷偷摸摸,不敢抬头的境地。随着民营企业的业绩在经济发展中作用的不断增强,继而被视为“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党的十五大召开以及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以根本大法的形式进一步对民营企业作了正确定位,规定:‘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以“修宪”支…  相似文献   

4.
民营企业作为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强大的生命力活跃于中国的各个地区,为中国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目前中国民营企业“官商结合”、“胡雪岩现象”普遍存在。这种现象的存在有其深刻的历史、经济、文化根源。本文以进化博弈论为分析框架,阐述此种现象存在的成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抑制民营企业寻租的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5.
樊芝 《发展》2003,(10):74-75
中国民营企业起步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发展于九十年代后,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由于种种原因,早期发展的民营企业到目前则又面临新的问题,我们将其称为民营企业的“坎”。如何跨过这道坎,是当前民营企业界和经济理论界广泛深入探讨,并力图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当前中国民营企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二十一世纪,中国市场经济已发展到一定水平,中国民营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和竞争对手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大多数早期发展起来的民营企业来说,确实面临如何推进企业层次的提升,或者说再次创业的问题,即民营企业必须跨过的“坎”。(一)出资人…  相似文献   

6.
从民营企业的发展历程来看,我们通常可以把民营企业分为两大类:“一股独大民营企业”和“股份制民营企业”。“一股独大民营企业”的传统不是靠一整套规则来组织一个团队,而是靠人对人的直接从属关系来组织一个团队,于是可以说家族企业便成为“一股独大民营企业”的代名词。相反的是,“股份制民营企业”的传统则不是靠人对人的直接从属关系来组织一个团队,而是需要靠制定一整套规则来组织一个团队,它往往是靠开放股权的形式,即股权多元化来使“一股独大民营企业”变成“股份制民营企业”。因此可以说,“一股独大民营企业”是民营企业发展的…  相似文献   

7.
《山东建设》2005,(19):25-25
近日,2004年度上规模民营企业500家排序揭榜。在这份榜单中,我们看到了如联想、苏宁这样的知名企业,但更多的是一些不为大众熟知的企业,比起“中国企业500强”,这份榜单显然要逊色得多,但我们依然要对这些企业的上榜表示敬意,因为在中国经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正是以它们为代表的众多民营企业们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民营企业促进了中国企业的经济活力和效率提高,它们还有效缓解了中国的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8.
从企业角度探讨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难的成因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民营经济的地位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已从“拾遗补缺”步入“必要的补充”,进而从“经济的有效组成部分”成长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不少困难,最突出的是融资困难。因此,必须进一步探讨中小民营企业融资困难的真正原因,才能为解决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难提出解决方案,以促进其健康发展。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原因目前,在我国现实经济生活中,并非所有的中小民营企业都存在融资难问题,中型企业只要有市场,有效益,商业银行都是抢着支持的;小型企业只要产品有销路,还贷有保证,商业银行也…  相似文献   

9.
在《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我们没有见到一处“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的说法,而是使用了“公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非公有资本”、“非公有制企业”这样比较规范和明确的用词。尤其重要的是,在十六大特  相似文献   

10.
大凡在改革开放浪潮中涌现的新兴企业当中“短命”的多,“长寿”的少。据国内最新一项研究成果显示:中国企业平均寿命只有6.5岁~7岁,民营企业只有2.9岁。曾经是中国科技民营企业代表的巨人集团,在积累了数亿万资金之后的短短几年功夫就急剧衰退,并销声匿迹了。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企业有“生”、有“死”这本是自然现象,但中国民营企业如此之“短命”就不能不说有问题了。是什么原因造成中国民营企业如此“短命”呢?最近时兴的核心竞争理论为我们找到了问题的全新答案,从而揭开了中国民营企业“短命”的神秘面纱。  相似文献   

11.
于书 《中国经贸》2013,(14):39-40
我国民营企业在推动经济增长促进社会稳定中作出了巨大贡献,目前国内、国外市场环境的恶化使它们的处境困难。应该引起我们的关注和重视。“十八大”的召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给民营经济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机遇和挑战并存,民营企业要利用国家的政策红利,扬长避短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12.
孙佳玫 《浙江经济》2009,(20):56-57
温岭市已把总部经济发展方向定位为“民营企业总部经济”、“特色产业总部经济”和“异地温岭人总部经济”  相似文献   

13.
解决“户籍”是民营企业创新的“突破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营企业是我国经济的重要一笔。从企业资产存量来看,我国企业的数量近1000万家,其中全民营企业150多万家,私营企业155万家,三资企业33万家,600多万家均为各种各样的集体企业。这些资源和资产是我们支持改革和对外开放的筹码,更是一笔巨大的财富。但是,长期以来,对民营企业的概念、划分范围,特别是在产权方面,一直没有真正界定。在我国,民营企业没有真实的“户籍”,正如一个外出务工的农民,在不同的地域是不同的“身份”,这严重制约着民营企业制度化创新。一个产权模糊不清的集体企业或民营企业的产权存量变革时期,对民营企业如何量化,如何…  相似文献   

14.
从民营企业的发展历程来看,我们通常可以把民营企业分为两大类:“一股独大民营企业”和“股份制民营企业”。“一股独大民营企业”的传统不是靠一整套规则来组织一个团队,而是靠人对人的直接从属关系来组织一个团队,于是可以说家族企业便成为“一股独大民营企业”的代名词。相反的是,“股份制民营企业”的传统则不是靠人对人的直接从属关系来组织一个团队,而是需要靠制...  相似文献   

15.
单东 《浙江经济》2007,(4):45-47
民营企业从开始的经济“游击队”和“杂牌军”而成为如今的“主力军”。在国内外新经济环境下,民营企业必须十分重视品牌战略[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六大明确指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昕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从而确定了民营经济在整个经济中的重要地位。我国的民营企业在规模、资本、经济总量上已有了长足的发展,正在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生力军。随着企业制度的建立,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经济评价职能日益凸显,而民营企业的崛起,  相似文献   

17.
从民营企业的发展历程来看,我们通常可以把民营企业分为两大类:“一股独大民营企业”和“股份制民营企业”。“一股独大民营企业”的传统不是靠一整套规则来组织一个团队,而是靠人对人的直接从属关系来组织一个团队,于是可以说家族企业便成为“一股独大民营企业”的代名词。相反的是,“股份制民营企业”的传统则不是靠人对人的直接从属关系来组织一个团队,而是需要靠制...……  相似文献   

18.
中小民营企业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但是中小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许多的问题,其中,中小民营企业的融资问题是企业发展的“软肋”问题。本文从中小民营企业的自身,金融服务系统、金融市场等方面进行问题剖析,提出了中小民营企业该从企业内部的制度创新,建立诚信担保制度,完善资本市场等“过招”手段,改善中小民营企业融资机制。  相似文献   

19.
“宏观调控”是影响民营企业如何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此次以信贷紧缩为主要手段的“宏观调控”充分暴露出了中小企业在融资方面的问题。上期的封面文章中,我们分析了此次“宏观调控”对民企的总体影响,在这期我们就中小民营企业“宏观调控”前后的融资问题做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民营企业大体上有三类。一类是家族式的民营企业,像四川的希望集团、温州的正泰集团;第二类是朋友式的民营企业,如北京的万通集团;第三类就是国有民营企业,典型的像北京的联想集团、方正集团。应该说这三类民营企业面临的问题是不一样的,但我主要想说的是民营企业共同的问题,就是权力分配与人才。可以说,这两点在决定着企业能不能持续成长,能不能变大变强。  我们好多民营企业最后垮掉,并不因为外在的因素,而是因为内部权力的争斗。我们中国人爱说:“同甘共苦”,可实际上我们做企业经常是“共苦”容易,而“同甘”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