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3.
4.
现有文献以中等收入陷阱的形成原因与解决机制为核心形成两种基本视角:一是,以制度经济学为代表从突破制度约束刚性的视角指出,中等收入陷阱的解决需要形成与经济发展阶段相匹配的高品质制度体系;二是,以经济增长理论为代表从摆脱增长机制锁定的视角,寻找增长与跨越的内在驱动。此外,基于国际比较视角的经验分析亦占有很大比重,指出经济结构转换、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人口红利与城市化、制度机制调整是成功跨越陷阱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我国国民收入跨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但是我国经济仍面临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转变,收入分配差距持续扩大、城市化进程受阻等问题。这些问题如得不到有效解决,我国很可能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因此,必须以包客性增长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新型城市化。 相似文献
6.
中国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等收入陷阱",是指一国进入中等收入阶段后,人均GDP1000美元的"贫困陷阱"被突破,奔向1000美元至3000美元的"起飞阶段";但到人均GDP3000美元附近,自身机制及体制矛盾难以克服,不能成功过渡使发展陷于停滞,社会出现政治动荡和不稳定,无法转为高收入国家。很多发展中国家在这一阶段由于发展战略失误或受外部冲击,经济增长出席停滞或回落, 相似文献
7.
张伟成 《全球科技经济瞭望》2014,(3):73-76
新加坡1965年独立后,经过几次经济转型,依靠科技创新,提升劳动生产力,成功摆脱中等收入陷阱,跻身于世界发达国家行列。新加坡之所以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在于优化社会管理,弥补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注重人力资本积累;拥有在全球占主导地位的支柱产业;鼓励和支持中小企业科技创新;解决劳动力转移,促进产业升级等。这些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8.
韩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收入分配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贫富分化是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国家的一个重要特征。为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韩国在收入分配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不断完善个人所得税、健全社会保障制度、规范分配秩序、促进教育均衡、支持农业发展等,做到了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收入分配又能保持大体公平,其政策值得中国研究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韩国经过了30多年的经济改革与持续发展,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汉江奇迹”.期间,韩国经过8年时间跨越了“中等收入陷阱”,成为了亚洲乃至全球的成功典范.1987年韩国人均GDP突破3000美元,1995年达到了11496美元,成功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2015年韩国人均GDP为25990美元,位居世界第28位.通过总结韩国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经济结构改革,并从生产函数视角分析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经验,最后指出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0.
中等收入陷阱(Middle Income Trap)是世界银行《东亚经济发展报告(2006)》中首次提出的概念。其基本涵义是指,一个经济体从中等收入向高收入迈进的过程中,既不能重复又难以摆脱以往由低收入进入中等收入的发展模式,很容易出现经济增长的停滞和徘徊,人均国民收入难以突破1万美元。原因主要在于,进入这个阶段,经济快速发展积累的矛盾集中爆发,原有的增长机制和发展模式无法有 相似文献
11.
我国经过35年的改革开放,社会生产力迈上一个大台阶,人民生活水平迈上一个大台阶,综合国力也迈上一个大台阶。但是,影响我国经济社会长期健康发展的体制性、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在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还未取得真正突破。我国面临着经济要素成本上升、比较优势逐渐弱化、创新驱动能力不足、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等问题,"中等收入陷阱"直面而来。以中长期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审视能否有效破解"中等收入陷阱",是我国新一轮改革开放能否成功、继而实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点,需引起社会各方面的广泛关注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2.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既处于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又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同时也面对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当前中国面临的一个最大挑战,就是如何规避"中等收入陷阱",通过研究和分析,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规避"陷阱"的主攻方向,科技进步和创新是规避"陷阱"的重要支撑,保障和改善民生是规避"陷阱"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规避"陷阱"的重要着力点,改革开放是规避"陷阱"的强大动力,只有如此,才能使中国实现"包容性增长",规避"中等收入陷阱"。 相似文献
13.
14.
Yanrui Wu 《Frontiers of Economics in China》2014,9(3):460-483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middle income trap (MIT) concep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roductivity growth. Through the examination of cross-country historical statistics as well as China's regional data, it sheds light on the debate about whether the Chinese economy can avoid the middle income trap. It should be one of the first papers proposing an analytical framework to address this controversial issue. The findings should have important implications for economic policies guiding China's development in the coming decades. 相似文献
15.
中国区域经济增长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区域经济差异日益突出。此项研究通过对地区经济差异的统计描述,并运用经济计量模型,在传统的资本要素和劳动力要素的基础上,增加了技术要素和制度要素两个变量来考察区域经济增长的差异,得出了结论和启示。 相似文献
16.
流通产业发展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经验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1978—2009年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数据,通过对面板数据进行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并利用误差修正模型,考察了我国不同省市的流通产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协整检验结果表明:区域流通产业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区域流通产业的发展能显著促进区域经济增长,但这种影响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流通产业对中部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要弱于其对东、西部地区的贡献。基于误差修正模型的实证结果表明:在天津、湖南、贵州等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误差修正机制显著发生,其流通产业发展与经济增长存在长期和短期的因果关系;在海南和重庆,误差修正机制发生,但两者仅存在长期因果关系;在北京、山西等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误差修正机制的作用较弱,两者之间的长期因果关系不明显,但短期因果关系显著;在辽宁、江苏等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误差修正机制尚未发生,两者间不存在长期因果关系,仅存在短期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7.
18.
依据1991-2006年的统计数据,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影响中国城镇居民储蓄存款的主要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利率水平与居民储蓄正相关,物价水平与居民储蓄负相关,股票筹资额和制度因素与居民储蓄无关。因此,应从均衡发展、调整利率水平、健全社保制度等几方面调控城镇居民收入。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