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碳税对我国的影响及其政策响应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二氧化碳(CO2)是引起全球气候变化的最重要的温室气体(GHG)之一。温室气体的减排是当前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环境问题。碳税常常被认为是成本有效的碳减排政策工具,目前已有一些国家征收碳税或能源税。文章介绍了碳税的理论基础及其在一些国家的征收实践,总结和分析了国内外一些学者关于实施碳税对温室气体减排、对经济和能源系统的影响的研究结果,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我国对碳税制度的政策响应和对策。  相似文献   

2.
当下,全球气候显著变化导致极端天气和气候灾难频发,形势愈发严峻,减少碳排放是全球应对气候恶劣变化的最佳选择,世界各国政府采取了不同的碳减排制度,以碳排放权交易和碳税两大减排工具为主。碳税作为强有力的减排工具,在国际上已得到广泛运用。文章总结归纳国际实践发展过程中各国不断调整的碳税征税主体选择,结合国内“双碳”目标的引领以及绿色经济发展的需求现状,对我国碳减排制度的继续深化以及碳税征收对象的选择提出建议:对国内年碳排放量百万吨以下的企业征收碳税,且对特殊主体免征碳税。  相似文献   

3.
4.
基于诱导型技术创新理论和技术推动型理论,运用GMM估计法,实证研究碳税征收、低碳技术知识存量、政府科学技术财政投入和科技人员投入对我国整体及八大综合经济区低碳技术创新的影响大小及滞后年限。结果表明,碳税政策对于低碳技术创新作用最为明显。此外,不同的综合经济区存在着明显的政策效果差异,滞后年限也随着地区产业能源消耗结构的不同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5.
基于2014—202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构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对我国各省域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并在此基础上实证检验数字经济的发展对我国省域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呈现出东强西弱的局面;数字经济发展对碳排放量存在一定的负向影响效应;数字经济发展会通过影响产业结构、技术创新而间接对碳排放量产生抑制作用。以上研究结论对缓解地区数字经济发展不平衡有积极作用,可为实现“双碳”目标提供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6.
风险投资推动企业技术创新:机理与实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翔 《生产力研究》2013,(10):155-156,154
文章从三个角度分析了风险投资推动技术创新的机理,然后以我国部分中小企业为样本进行检验,结果表明,风险投资对企业技术创新有显著的推动力,并且这种作用具有滞后效应。  相似文献   

7.
企业技术创新是一个由各个环节不同技术创新主体协同作用的过程,分析了技术创新主体系统的内涵,对技术创新主体间的协同作用进行了系统动力学分析,通过分析提出对技术创新主体进行柔性激励,创造有利于创新主体协同的环境,以提高创新主体间的协同度,从而共同实现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企业技术创新过程的机理研究及策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分析了技术创新的组成要素:机会、环境、支持系统和创新者。通过从对科技开发开始,经样品试制、批量生产到市场销售各阶段的过程机理的分析,提出了企业技术创新策略选择的原则。  相似文献   

9.
以复杂网络理论为基础,从BA模型出发,结合产业和技术发展的生命周期以及企业技术创新合作的实际,提出了节点企业具有动态竞争力的企业合作网络三阶段演化模型和算法。通过系统仿真,对合作网络的小世界与无标度等特征进行了分析,并与实证研究的结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0.
产业共性技术创新复杂性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所共知,产业共性技术创新已经成为促进一个国家和地区产业和经济发展的关键要素。然而产业共性技术创新的复杂性却对制定有效的相关政策造成了障碍。在对产业共性技术创新复杂特征研究的基础上,研究了其复杂性机理。对其复杂性机理进行了初步的定量化描述和定性分析,据此提出了推进产业共性技术创新进程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资源与能源的无节制消耗,致使全球环境污染和资源枯竭。我国对资源和能源的巨大消费受到全球瞩目,能否及时有效地出台节能减排的政策措施,并尽快达到国际节能减排标准,不仅是国际社会的期望,也是关系到我国科学发展的大计。文章从节能减排、资源节约和资源环境保护相互关系的认识入手,提出政府应采取法律、价格、财税、金融相互协调的综合手段和配套措施推进节能减排。  相似文献   

12.
生产链上下游企业选择合适的合作机制对低碳产品定价及碳减排有重要影响。通过构建博弈模型分析三种不同合作机制下的低碳产品定价及碳减排问题:第一种合作机制即制造商与零售商进行合作,当两条生产链都选择这种合作机制时,能带来较高的碳减排率和较低的零售价格,这对制造商、零售商、消费者和环境都是有利的。第二种合作机制即两条生产链的制造商之间、零售商之间分别合作,这会带来较低的碳减排率和较高的零售价格,对两个制造商有利,而对零售商和消费者不利。分析前两种合作机制的利与弊提出第三种合作机制,即零售商和制造商共享利润下的有利于碳减排的策略。最后,结合案例讨论和数值分析的研究结果表明:当制造商和零售商收入共享比在一定范围内时,第三种合作机制可以给制造商和零售商带来更高的利润。由此为企业选择最佳的合作机制及合理的碳减排策略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3.
在纺织行业节能减排规划的统筹下,通过技术模块功能识别分解与基于软系统分析方法的技术综合集成,构建以“三个层面,六类技术”组成的浙江纺织企业节能减排支持技术体系,并通过节能减排技术创新动力机制、保障机制和导向机制来维持该体系运行的高效性、稳定性和前瞻性。  相似文献   

14.
王宏森  周辉  何冬妮 《技术经济》2022,41(2):96-107
在传统要素优势减弱、生态环境约束趋紧的背景下,构建现代化、清洁化、可持续的制造业发展新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引导制造业和服务要素深度融合,是兼顾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实现制造业绿色发展的可行路径。本文实证分析了制造业服务化对碳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制造业服务化能够降低碳强度;低技术制造业服务化的碳减排效应最强,发达经济体制造业服务化对碳排放的抑制作用优于发展中经济体;制造业投入知识密集度越高的服务要素,碳减排效果越强;劳动生产率提高和产业结构优化是制造业服务化降低碳强度的中间渠道。因此,应制定合理化、精准化、差异化的经济和环境政策,促进服务要素深度融入制造企业的生产过程,提升制造业服务化水平,以推动制造业绿色发展、助力“双碳”目标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15.
碳关税:发达国家实施的可能性及中国的应对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尽管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对于开征碳关税的合规性、合理性存在很大争议。但鉴于发达国家在国际经济秩序中的主导地位,掌控着话语权,而发展中国家之间对碳关税缺乏统一协调的立场,因此发达国家未来单方面实施碳关税政策的可能很大。为此,中国应当未雨绸缪,积极应对碳关税。中国需要从战略层面和政策层面采取对策,在战略层面,发展低碳经济是应对碳关税的根本手段;在政策层面,尽快在国内开征碳税可能是一种较好的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16.
基于新经济地理学的视角,通过构建模型解析了财政分权情境下中国地方政府制定碳减排标准的微观机理。结合1995—2012年28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利用随机前沿分析法进一步测算了全要素碳减排效率,并以其为因变量验证了财政分权对碳减排的内在联系。研究发现财政分权与CO2减排效率之间呈倒U型关系,即适当的财政分权有利于提高CO2减排效率,而过度分权则会适得其反,而就当下大部分地区财政分权状况而言,中央政府可以选择适当提高分权水平以提升CO2减排效率。同时,立足于不同的财政分权水平,地方政府保护主义引发的市场分割将会进一步改变财政分权对碳减排效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碳减排是实现环境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面,产业结构升级和技术创新是影响碳排放的重要途径。基于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构建环境规制嵌入下产业结构升级、技术创新与碳排放关系的理论框架,分析并实证检验产业结构升级和技术创新对碳排放以及环境规制在三者间调节效应的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产业结构升级和技术创新能显著减少碳排放;技术创新在产业结构升级对碳排放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环境规制在产业结构升级对技术创新的影响以及技术创新对碳排放的影响中起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8.
关于服务创新促进节能减排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海峰  高农农 《技术经济》2009,28(2):123-128
本文从服务创新的角度研究节能减排,认为服务创新可通过非物质化和减物质化的方式很好地促进节能减排,对此提出了通过加强服务创新促进节能减排的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9.
煤炭是我国的基础能源和重要原料,在开采环节提高煤炭开采效率、有效回收地下呆滞资源、降低煤炭生产排放水平是我国能源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关键,也是能源税收政策调控的重点。从煤炭企业节能减排实践与资源税政策的矛盾出发,列示了促进煤炭企业节能减排和生态保护的资源税调控政策理论依据、政策依据及经验依据,设计了促进煤炭企业节能减排的资源税政策方案,期望对即将开展的煤炭资源税改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十二五"期间,节能减排作为调结构、扩内需的重要方式以及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被提上了议事日程。作为老工业基地之一的重庆市,资源消耗量与废物排放量持续增加,形势不容乐观。拟对重庆市现行节能减排政策传导机制及效果进行深入研究,以期推动重庆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研究发现,重庆市促进节能减排以实施命令控制型政策和排污收费政策为主,市场化手段仍不成熟,如排污权交易活跃度低、相关税收政策缺失等。基于这些问题,结合西方国家经验与重庆市资源环境市场特点,提出构建绿色税收体系,加快排污权交易市场建设,完善市场机制等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