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考虑创新能力累积效应和FDI时滞性的基础上,利用1993-2006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基于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了FDI对中国创新能力的溢出效应,且通过对东、中、西部的实证分析,考察了这种溢出效应的区域差异性.结果表明:FDI对中国创新能力具有一定的正向溢出效应,但不是很显著;FDI对中国中部地区的创新能力具有较显著的溢出效应,而对东部和西部地区创新能力的溢出效益不具有显著性;FDI对东部地区的外观设计、中部地区的发明和实用新型具有显著的溢出效应,而对西部各种层次的创新能力均不存在显著的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2.
基于中国2006—2018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利用空间计量模型实证检验了互联网发展水平、知识溢出对中国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显示,全国样本中,互联网发展水平和知识溢出均能显著促进中国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这说明互联网发展水平和省份之间的知识溢出都是地区创新能力提升的重要推动力。同时,互联网发展水平的提高能够显著推动知识溢出的创新促进作用。分样本中,一方面,互联网发展水平和知识溢出对中国区域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在不同区域存在着显著的差异,东部地区的互联网发展水平和知识溢出对其创新能力有着显著的正向效应,而中西部地区的这种效应却不明显。另一方面,互联网通过知识溢出促进区域创新能力的效应也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在东部地区有显著的推动作用,而在中西部地区却不存在。为了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实现区域创新协同发展,在推进互联网发展时,也要根据不同区域的禀赋条件实行差异化的互联网创新战略。  相似文献   

3.
文章基于中国2010—2020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政府支持、知识溢出及其交互效应对区域创新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区域之间相关影响的差异性。结果表明,在全国样本中,政府支持和知识溢出对区域创新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二者之间的交互效应对区域创新具有一定的负向影响;政府支持主效应大于知识溢出。在经济区域分样本中,政府支持和知识溢出对区域创新的影响具有区域差异性,东、中部地区政府支持效应大于知识溢出的效应,西部地区知识溢出效应大于政府支持效应。  相似文献   

4.
运用知识生产函数法,构建了区域人才流动知识溢出效应模型,利用2000—2012年中国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四大区域的相关数据,实证检验了各区域的资本要素、本地人才资本要素、流入人才资本要素对区域知识产出的作用。结果表明:各区域的资本要素、本地人才资本要素都与本区域的知识产出显著相关,但具体的影响效应存在区域差异;仅东部区域的流入人才资本要素具有显著的知识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5.
运用空间面板模型对我国省域碳排放分别从全国层面及东、中、西三大区域层面进行空间计量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总体而言,全国省域碳排放存在显著的空间正自相关性,各省份碳排放对相邻省分的碳排放具有溢出效应;区域层面上,我国东、西部省域碳排放存在正向的空间相关性,而中部地区存在负向的空间相关性;人均GDP、人口规模、能源强度对我国三大区域碳排放均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影响强度有所不同;产业结构对东部地区碳排放有显著影响,但对中、西部地区影响不显著;能源消费结构对中、西部地区碳排放有显著影响,但对东部地区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在运用区位熵方法测度创新资源集聚水平的基础上,基于知识生产函数模型,实证研究高校和高技术产业创新资源水平对区域创新的溢出效应。结果表明:①当前高校单一创新资源集聚水平对不同地区创新绩效的溢出效应具有不确定性,其中对东部和中部地区具有负向影响,对西部地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高技术产业单一创新资源集聚水平整体上呈现出显著正向溢出效应;②整体而言,创新资源的交互作用对区域创新绩效的溢出效应多与单一创新资源集聚对区域创新绩效的溢出效应呈相反态势;③无论是高校还是高技术产业,其单一创新资源集聚水平对各地区创新绩效的溢出效应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④两种创新资源集聚的交互作用表现出明显的协同效应,且单一创新资源集聚水平过低或过高都会抑制创新绩效的提升。据此,提出优化我国创新资源配置、促进我国区域创新能力提升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文章选取中国30个省份2011—2020年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计量模型与门槛回归模型实证考察OFDI逆向技术溢出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结果显示:OFDI逆向技术溢出对区域创新绩效有显著正向推动作用;随着OFDI逆向技术溢出水平提升,该正向推动作用呈现出“边际递增”的非线性变化态势;OFDI逆向技术溢出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存在正向空间溢出效应;OFDI逆向技术溢出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存在地区异质性,表现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据此,提出优化对外投资结构、探索跨区域协同创新机制、因地制宜制定差异化OFDI政策,以期驱动区域创新绩效稳步提升。  相似文献   

8.
在运用区位熵方法测度创新资源集聚水平的基础上,基于知识生产函数模型,实证研究高校和高技术产业创新资源水平对区域创新的溢出效应。结果表明:(1)当前高校单一创新资源集聚水平对不同地区创新绩效的溢出效应具有不确定性,其中对东部和中部地区具有负向影响,对西部地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高技术产业单一创新资源集聚水平整体上呈现出显著正向溢出效应;(2)整体而言,创新资源的交互作用对区域创新绩效的溢出效应多与单一创新资源集聚对区域创新绩效的溢出效应呈相反态势;(3)无论是高校还是高技术产业,其单一创新资源集聚水平对各地区创新绩效的溢出效应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4)两种创新资源集聚的交互作用表现出明显的协同效应,且单一创新资源集聚水平过低或过高都会抑制创新绩效的提升。据此,提出优化我国创新资源配置、促进我国区域创新能力提升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基于2005—2016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首先通过OLS、DIFF GMM、SYS GMM3种基准线性回归方法论证了OFDI逆向技术溢出对我国区域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以OFDI为核心解释变量,分别构建以地区腐败、市场化程度和知识产权保护为门槛变量的动态门槛回归模型。结果发现:随着地区腐败程度加深,我国区域创新能力逐渐减弱;以市场化程度、知识产权保护为门槛变量,跨越门槛点后OFDI对我国区域创新能力的拉动作用依次增强。最后,结合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进一步研究对外直接投资过程中地区腐败、市场化程度和知识产权保护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动态即期冲击。结果显示:市场化程度单位变动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呈现正向冲击且持续性较强,知识产权保护对区域创新能力的拉动最为迅速但后期持续性较弱,地区腐败对区域创新能力产生负向冲击作用。  相似文献   

10.
流通服务业是我国接受FDI增幅最快、规模最大的行业,这引发了学术界对流通服务业FDI是否会危及国家经济安全的争论。本文以2005—2008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为基础,对流通服务业FDI溢出效应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我国流通服务业FDI在行业内存在显著正向溢出效应,东、中、西部地区流通服务业FDI溢出程度为中部>东部>西部;我国流通服务业各个子行业的FDI均存在显著的正向溢出,其中零售业FDI溢出程度最大,其次为餐饮业,再次为批发业;投资硬环境、投资软环境、行业市场竞争程度对流通服务业FDI溢出效应存在显著正向影响,经济发展水平、内外资技术差距、内外资人员流动对流通服务业FDI溢出效应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知识可达性(knowledge accessibility)是指一个区域(国家、地区、城市)与其他有关区域(同样也包括国家、地区、城市)之间,知识流动(溢出)的便捷程度。知识分布的空间差异是理解区域经济增长与区域经济差距的关键性因素。经济增长主要发生在产业集群高度可到达(可进入)的区位。从这个意义上讲,显示了区域经济增长过程的"区位依赖(location-dependent)"。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一国一地区的发展都不可能是独立的。知识可达性的高低(或大小),反映了某一区域与其他区域进行知识交流的"机会"和"潜力",而这种接触机会、接触潜力是区域经济发展极为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12.
知识溢出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文章将知识溢出的不同类型纳入知识生产函数模型中,分析了1993~1995年与2005~2007年生产行为聚集所产生的专业化和多样化环境下的知识溢出以及集聚所产生的竞争与垄断环境下的知识溢出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产业内知识溢出对两个阶段的创新绩效均存在一致、正面的影响,多样化的集聚结构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在2005~2007年较初期有显著的提高,且弹性系数也由负数变为正数,竞争性市场结构比垄断性市场结构对创新有更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基于空间知识溢出的中国区域经济协作发展研究框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通过对区域知识存量测度、技术差距以及空间知识溢出方面的研究,本文对空间知识溢出与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相关性进行归纳总结,从而构建基于空间知识溢出的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研究框架,提出相应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技术路线,为该领域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4.
张小蒂  姚瑶 《经济地理》2012,32(2):106-110,132
随着我国各地区自主创新能力的显著提升,创新成果大量涌现,但各地创新绩效的差异依然十分明显。将企业家才能纳入区域创新效率提升的分析框架中,构建了包含这一因素的新的知识生产函数。结果表明,自主创新程度较高的地区,其民营企业家资源较为丰富,并且企业家才能对于地区创新绩效提升的作用要高于专业技术人员。民营企业家较注重技术成果与市场需求的吻合,并能努力寻求技术水平与生产成本之间的平衡,从而可实现技术创新与要素整合创新的良性互动。结论亦能够增强对区域创新绩效差异现象的解释力。可为我国区域创新效率的进一步增进提供有益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万坤扬 《技术经济》2011,30(3):7-13,63
采用Moran's I指数验证了区域不同层次技术创新的空间相关性;借鉴知识生产函数,运用基于面板数据的空间滞后计量模型,检验了FDI、高校和企业研发投入等因素对区域不同层次的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FDI对区域不同层次的技术创新均没有促进作用,甚至对较高层次的技术创新具有"抑制、挤出或替代"的负面效应;本地区不同层次的技术创新均会受到相邻地区的技术创新的正向影响,三类专利的影响程度从高到底排序为发明、外观设计、实用新型。  相似文献   

16.
刘明广  李高扬 《技术经济》2012,31(5):29-33,59
构建了区域创新系统中企业知识共享的演化博弈模型,从理论上分析了模型的平衡点及稳定性条件。结果表明:只要有一个博弈方进行知识共享的额外收益小于其知识吸收与学习成本,博弈结局必然是所有博弈方不共享知识;当博弈双方进行知识共享的额外收益均大于其知识吸收与学习成本时,博弈结局有可能是共享知识,也有可能是不共享知识,具体结局与初始点的状态存在密切关系。最后提出促进区域创新系统中企业知识共享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我国环境问题愈来愈严重,要从源头上控制污染,开展区域性规划环评显得十分必要.文章首先梳理了区域性规划环评的概念、特点、背景与意义以及与项目环评的关系;其次,提出了区域性规划环评的目标和主要内容;最后,指出地理学者进行区域性规划环评应该具有的知识准备.  相似文献   

18.
张昕  陈林 《技术经济》2011,30(7):51-54,112
分析了产业聚集所产生的各类知识溢出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以及产业聚集的最佳聚集程度和规模,并以我国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多样化的产业环境有助于区域创新,竞争对区域创新存在负面影响,研发多样化对区域创新的影响并不显著;总就业密度提高一倍,则创新水平将提高24%;就业密度与区域创新绩效的关系曲线呈倒U型,且就业密度均为600人/平方公里时区域创新绩效达到最高;区域人口规模与区域创新绩效的关系曲线呈U型,对应拐点大致出现在区域人口总规模为6500万人处。  相似文献   

19.
This paper reviewed the theories about knowledge innovation and propos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knowledge propagating in knowledge innovation. Furthermore, this study adopted the bionics principle and discussed knowledge-fermenting model of knowledge innovation, which is used for uncovering the core course of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and knowledge innovation and guiding the practice of organizational knowledge innovation. The contribution of this paper is to reveal the mechanism of knowledge innovation.  相似文献   

20.
汪曲 《技术经济》2012,31(6):27-33
采用1995—2009年中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基于数据包络分析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法,实证检验了适宜技术、人力资本对地区知识溢出和TFP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人力资本、省际R&D资本溢出和国际R&D资本溢出都是影响地区TFP的重要因素;人力资本除了可直接影响地区TFP外,还可通过对来自省际、国际进出口、FDI和ODI渠道的知识溢出发挥"同化器"作用来间接影响的地区TFP;人力资本对知识溢出具有"同化器"作用,但在不同的适宜技术下人力资本的影响机制和作用路径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