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我国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能力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构建了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TPE复合系统模型,从绿色转型的动力系统和推力系统考察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能力的内涵。围绕构成动力系统的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科技五大子系统,构建了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熵值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最后以大庆市为例进行具体评价,结果显示大庆市具有较强的绿色转型能力。  相似文献   

2.
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指出要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工业绿色转型与经济高质量耦合协调发展是新时期我国绿色发展的重要战略部署。基于安徽省16个地级市2011—2020年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安徽省工业绿色转型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指标体系,对安徽省16个地级市工业绿色转型水平和经济高质量发展进行测度及评价,并运用面板Tobit模型分析两系统的耦合协调水平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安徽省工业绿色转型水平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均处于稳步上升态势,工业绿色转型水平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及二者耦合协调度均呈现“皖南最高,皖中其次,皖北最低”的特征;地方政府竞争、产业结构对安徽省工业绿色转型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水平有显著负向作用,政府规模和城镇化水平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基于上述结论,提出构建安徽省绿色产业体系、探索差异化协调发展策略、明确安徽省工业绿色转型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作用,形成二者良性互动等建议。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个曾经以黑色、污染闻名的老工业城市,近年来太原市紧紧围绕建设"新型工业基地、特色文化名城和现代宜居城市"战略目标,不断加快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步伐,通过几年的不懈努力,巧手绘就了龙城新画卷,  相似文献   

4.
基于2012年《绿色信贷指引》构造准自然实验,构建工业绿色转型评价指标体系,以中国2006—2017年36个工业行业数据为样本进行测算分析,采用合成控制与双重差分相结合的方法,实证检验在行业异质性的角度下绿色信贷政策对工业绿色转型的影响。研究表明:2006—2017年,中国工业绿色转型效率均值稳步上升且行业间绿色转型效率差异呈扩大趋势,清洁生产型行业绿色转型效率值普遍较高且呈不断上升,但污染密集型行业绿色转型水平较低;绿色信贷政策对各工业行业影响效果不一,污染密集型行业中,对有色金属冶炼和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行业绿色转型具有显著促进作用,而对黑色金属矿采业、有色金属矿采业和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等行业绿色转型发展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2006~2016年中国沪深A股工业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以合法性理论为基础,实证检验党组织嵌入对企业绿色转型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发现:党组织嵌入有效地促进了企业绿色转型,且党组织嵌入董事会、监事会和管理层均显著地提高了企业绿色转型水平;新的《环境保护法》实施后,党组织嵌入对企业绿色转型的促进作用更加显著。拓展性检验与分析后发现,党组织嵌入对企业绿色转型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国有企业、低融资约束企业以及重污染行业企业中。影响渠道探究后发现,党组织嵌入通过塑造企业绿色转型价值观、强化企业环境政策遵守以及制衡企业代理冲突,促进企业绿色转型。  相似文献   

6.
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的成本分析与时机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转型成本分析与转型时机选择意义重大,它直接决定着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的难度及转型后的发展潜力.本文在把握绿色转型内涵基础上,研究了绿色转型的成本及最佳转型时机,认为,生态环境保护成本与人力资本提升成本是绿色转型特有的内化成本,绿色转型应选择在资源型产业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前期进行.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导向性原则、数据可获性原则、兼顾完备性与简明性原则等基本原则,将经济绿色转型评价指标体系分为绿色发展支持、绿色生产活力和绿色生态环境三大系统.采用熵权改进的灰局势决策模型和线性回归模型,对福建省九地市经济绿色转型情况进行评价实证研究.实证表明福建省经济绿色转型成效显著,但各区域转型程度分化明显,并且各评价系统发展不均衡.回归分析发现影响经济绿色转型发展进程的关键因素均匀分布于三个系统中,文章最后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8.
基于韩国创新转型关键时段1996—2012年的实际,利用中、韩两国人力资本的混合截面数据,对中、韩两国人力资本状况进行了综合比较。数据显示,中国人力资本水平在总体上大幅落后于韩国,但中国2005年的人力资本水平已经达到韩国1996年创新转型初期的人力资本水平;中国2012年的人力资本水平大致接近韩国2005年创新转型成功时期的人力资本水平。这表明,中国已经基本具备创新转型的人力资本条件。从细分指标上看,“每万人中研发人员数”和“人均教育年限”两项指标是制约中国人力资本发展的关键因素,应对其加以改进以确保中国具备创新转型的人力资本条件。  相似文献   

9.
国内外经济发展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中国企业推行转型升级战略势在必行。通过简略回顾企业战略与竞争优势理论,梳理中国企业战略与竞争优势研究进展,设计与构建出包括经济效益、技术创新、质量品牌、结构优化、智能化率、绿色驱动等六大类要素的中国企业转型升级战略评价指标体系,并借助专家打分法和AHP方法,计算相应的指标权重。最后,对中国企业如何有效推进转型升级战略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聂雷  王圆圆  张静  张宇硕 《技术经济》2022,41(4):141-152
展开绿色转型绩效评价对资源型城市的经济转型与绿色发展意义重大。借鉴可持续发展理论,构建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绩效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114个资源型地级市的绿色转型绩效进行测度,继而采用Dagum基尼系数考察了不同类型城市的绿色转型绩效差距及其来源。结果表明:首先,资源型城市的绿色转型取得了显著成效,转型绩效高值城市集中分布于我国北部和东部沿海地区,绩效的高低主要依赖于经济转型和社会转型效果;然后,不同类型城市的经济、社会和环境转型发展存在周期性特征,但由于四类资源型城市的转型途径不同,转型效果也存在差异;最后,城市绿色转型总体差距呈现出缩小的趋势,成长型和再生型城市的组内差距整体都呈现扩大的趋势,成熟型和衰退型城市组内差距呈现缩小的趋势,成长型和再生型城市之间的差距最大,均值为0.1585,成熟型和衰退型城市之间的差距最小,均值为0.0858,组内差距的缩小是总体差距缩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中国转轨过程中的城市贫困问题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伴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中国的社会阶层日益分化,城市贫困问题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一个突出问题。本文对我国城市贫困的规模、特点、形成原因以及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指出解决我国城市贫困问题要强化政府创造就业的能力,关注陷入贫困风险高的群体,重视流动人口对城市贫困的影响,警惕贫困的城市化。  相似文献   

12.
沈阳中山公园(原名千代田公园)始建于1919年,是具有近百年历史的近代城市公园。将中山公园的空间利用划分为4个历史阶段:民国时期外国殖民者尝试并营造出东西方园林要素相结合的城市公园;新中国成立初期园内增添凸显中国特色的景观元素;改革开放时期全面建设空间与主题并重的中国特色城市公园;21世纪公园建设与利用呈现多样化。另外,通过山形水系、建筑设施、园路分布、活动区域4种空间构成要素分析中山公园空间利用的变迁特征。结果表明,公园空间利用最初集中在西北和中南部,以自然山水式格局为基调,增添西方园林元素,后逐步打通了东西向核心轴线,利用频率与规模在改革开放时期达到最高水平,但目前文化主题被削弱且文化景观遗产的保护与利用略显不足。  相似文献   

13.
甘肃省的城市主要为资源型城市,这些资源型城市在为国家和全省经济建设做出重要贡献的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发展问题。本文认为只有以生态经济学相关理论为指导,才能实现甘肃资源型城市经济结构转型和经济、环境、资源、社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4.
武汉经济转型:从传统比较优势到竞争优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发以来,随着市场化进程加快,作为老工业城市的武汉市,其经济日益失去竞争优势,面临着经济转型的严峻挑战。本文分析了武汉市经济发展滞后的根源,认为武汉市发展滞后的根源是过分依赖于传统生产要素比较优势的发挥,没有实现竞争优势持续创造。文中提出新时期构建武汉经济的竞争优势体系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15.
基于MARKOV理论的扬州市土地利用结构预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牛星  欧名豪 《经济地理》2007,27(1):153-156
根据扬州市1996—2004年间的土地利用平衡表数据,求得这期间全市土地利用结构的平均转移概率矩阵,运用Markov理论,模拟并检验2004年全市的土地利用结构,发现模拟值与实际值基本吻合,说明运用Markov理论预测扬州的土地利用结构是可行的。由此对全市2010年和2020年土地利用结构变化作预测,结果表明:在今后十几年的土地利用中,耕地、园地会继续减少,工矿用地和交通用地将大幅上升,但是各自的年变化幅度都会降低,同时农村居民点用地会不断减少,表明土地集约化利用将会是扬州市未来土地利用的侧重点。建议扬州市今后能改善农用地结构、引进先进技术以提高农用地效益;同时积极挖掘存量建设用地,提高建设用地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16.
基于个体行为与城市空间互动的视角,以煤炭资源型城市为研究对象,分析体制转轨期城市居民职住迁移路径的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总结不同社会属性居民与城市空间的相互选择方式,以期把握城市社会空间的重构规律,为城市社会与空间结构转型提供决策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三个阶段淮南市居民迁居路径分别表现为组团内部交互式迁移、临近组团跳跃式迁移和目的地组团集中跨越式迁移,居民转职路径表现为复杂网络化与多点指向化、集中化与趋业化以及趋利化与非矿化;2伴随着体制转轨程度的深化,三个阶段居民职住迁移路径表现为居住矿业乡镇化—就业下岗去矿化、居住乡镇城镇化—就业矿业商业化以及居住城区新城化—就业行政商业化;3分别基于次数和导向划分了居民职住迁移路径并分析影响因素,发现不同社会属性特征的居民对居住空间及职业类型的选择具有显著的差异性和互补性。  相似文献   

17.
席强敏 《经济问题》2012,(10):37-41
综合应用传统DEA模型、超效率DEA模型、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模型和面板数据估计模型,对2001~2009年间中国152座不同规模城市的投入产出效率进行比较研究,并探讨了城市效率与城市规模的关系以及不同城市规模的城市效率影响因素差异。研究结果显示:目前中国城市的综合效率与城市规模呈正相关关系;城市规模效率随城市规模的扩大大体呈倒U型变化;特大城市的规模效率偏低,相对于产出水平,要素总投入显然过多;大型和中型城市的规模效率接近最优水平,但由于纯技术效率水平偏低,投入要素的利用水平不高,限制了城市综合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生态城市理论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生态城市的思想渊源与理论基础入手,对国内外生态城市的理论研究进行了综述.生态城市的思想主要起源于霍华德的"田园城市",其理论基础主要基于城市生态系统理论和人类生态学理论.文章列举了中西方主要研究者的学术观点和研究内容,并对其进行了简要评论.  相似文献   

19.
郭明春 《经济问题》2008,(10):34-36
全球化时代营造的激烈竞争环境给城市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为了吸引更多的全球资本,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将城市营销作为城市竞争战略的重要手段,但是由于对城市营销理论的认识不清,导致我国城市营销战略的定位模糊,战略实施系统性不强,城市营销活动仍处于初级阶段。在对城市营销的起源以及相关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重点剖析我国城市营销在理论研究和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实施城市营销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20.
数字技术与生态技术的结合使数字生态城成为未来智慧城市的发展方向,是人类历史进程的必然选择。通过将共青数字生态城与国内十大生态城市在城市规模、规划阶段、指标体系和开发模式方面进行比较,得出共青数字生态城生态基底优越,在芬兰技术引领下倡导空间生态规划和数字技术与生态技术的完美融合,并首创数字生态规划技术规程,是探索未来智慧城市的先行者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