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后发国家在某些产业克服后发困境、成功赶超发达国家领先者的情况,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围绕赶超理论及其实践这一主题,从企业赶超战略、产业赶超与机会窗口、赶超实践等方面回顾了国内外学者研究这一问题的基本思路和结论。最后,得出对中国制定产业赶超战略的政策启示:行业萧条期是中国高科技产业实现逆势赶超的重要时机;后来者国家和企业追赶多利用产业技术创新的不连续性的技术窗口实施弯道超车战略,确立了国际性的领先地位;利用国内巨大的市场创造关键产业发展的需求窗口;聚焦若干产业的核心环节集中力量进行突破,利用制度窗口力争在产业上下游的重要环节与发达国家科技形成分庭抗礼。  相似文献   

2.
后发国家企业为抢占新兴产业发展优势,着力推进新兴产业赶超。然而,后发国家企业在赶超过程中,面临赶超能力不强、先发企业技术阻击和市场排挤等情况,亟需国家政策扶持。以GVC(全球价值链)为视角,运用钻石模型分析了后发国家发展新兴产业的优劣势,从供给推动、需求拉动和环境支撑3个维度构建了后发国家扶持政策框架,并借助该框架对中韩两国扶持高铁产业赶超的政策工具进行了比较分析。结合理论和案例分析指出,后发国家应从供给推动、需求拉动以及环境支撑等角度,从强化技术扶持、资金支持、人才建设、制度变革、资源开发和市场突围等方面制定政策工具,以扶持后发国家新兴产业的技术赶超。  相似文献   

3.
后发国家企业为抢占新兴产业发展优势,着力推进新兴产业赶超。然而,后发国家企业在赶超过程中,面临赶超能力不强、先发企业技术阻击和市场排挤等情况,亟需国家政策扶持。以GVC(全球价值链)为视角,运用钻石模型分析了后发国家发展新兴产业的优劣势,从供给推动、需求拉动和环境支撑3个维度构建了后发国家扶持政策框架,并借助该框架对中韩两国扶持高铁产业赶超的政策工具进行了比较分析。结合理论和案例分析指出,后发国家应从供给推动、需求拉动以及环境支撑等角度,从强化技术扶持、资金支持、人才建设、制度变革、资源开发和市场突围等方面制定政策工具,以扶持后发国家新兴产业的技术赶超。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技术领先地区(国)和技术落后地区(国)之间的技术溢出效应,基于Verspagen模型,建立了基于技术能力和路径依赖的技术赶超模型。研究表明,后发地区(国)实现技术差距缩小和技术赶超的关键不仅在于自身技术能力的提高,还要打破路径依赖的锁定效应;后发地区(国)不可忽视经济主体“有意识的行为”,实现从路径依赖到路径创新的演化。因此,后发地区(国)一方面要培育自身技术能力,另一方面要提高经济主体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尽快摆脱技术对路径依赖的负面影响,实现技术赶超。  相似文献   

5.
识别国家技术赶超模式是制定政策和实施技术赶超战略的重要理论基础。通过选择合适的界定因素,界定国家技术超越模式的内涵,分析三种主要的国家技术赶超模式。  相似文献   

6.
后发国家不仅在技术上,而且在市场经济制度上往往落后于发达国家,在选择发展路径的时候,到底是制度先行,还是技术先行,或者是两者协调发展?持后发优势理论的学者们主张后发国家应该充分利用后发国家的技术落差,优先发展技术;持后发劣势理论的学者们主张后发国家应该积极模仿发达国家的制度,以免为后发国家发展埋下隐患。以制度和技术均处于落后状况的后发国家为逻辑分析起点,分别测度后发国家优先发展制度、优先发展技术和制度的偏离成本,并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7.
文章通过将中间产品生产厂商的异质性结构引入罗默三部门内生增长模型中,构建了一个基于垂直创新的技术进步模型。运用该模型对后发经济体技术赶超中不同阶段间过渡时存在的技术进步模式转型陷阱的问题进行理论性分析。通过研究发现,技术赶超过程中要依次经历专注模仿、模仿并且创新、专注创新三个阶段。后发经济体技术进步会从一个阶段进入下一个阶段,然而各个阶段间技术进步模式转型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存在着转型陷阱。第一次转型会经历创新停滞陷阱,第二次转型可能会出现模仿陷阱,而陷入模仿陷阱的经济体在技术水平达到一定程度时会出现技术进步减缓甚至是倒退。后发经济体一旦陷入模仿陷阱将很难接近世界技术前沿,技术赶超也就无法实现。  相似文献   

8.
中国作为一个后发国家,通过引进和模仿发达国家的制度、技术、赶超战略,在建周以来短短六十年里成功崛起,实现了举世瞩目的快速发展。但是从长期发展的实践看,中国的经济发展在充分享受后发优势的同时,也存在明显的后发劣势。回顾新中国六十年经济发展历程,正确认识中国经济的后发劣势,对中国今后的持久发展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技术赶超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要从技术赶超的含义、可能性、实现条件和模式4个方面对有关技术赶超的文献进行了评述.主要结论有:技术赶超存在现实可能性.要成功实现技术赶超,必须构建有效的国家创新体系,重视政府的作用,培育合格的人力资本并营造开放的国际环境.另外,还应当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技术赶超模式.最后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技术跨越:环境友好型技术发展中的路径依赖与路径创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路径依赖与路径创造在实现技术跨越的过程中是相伴生的。通过探讨环境友好型技术在实现技术跨越中存在的路径依赖现象,分析环境友好型技术的开发如何实现路径创造,指出了环境友好型技术在实现技术跨越中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1.
杨燕 《技术经济》2020,39(2):37-45
从技术学习与追赶的视角,对发电设备、轨道交通装备、航空航天装备及汽车四个产业的成长历程进行梳理,发现我国制造业在技术学习与追赶中呈现出四个特点,即制造工艺先于研发能力进步、本土市场竞争"有控制"但部分"失控"、"制度型市场"提供重要的学习追赶空间、新型举国体制取向。这些特点背后的逻辑遵循有:多元利益主体的复杂动态博弈、部分协调失败与短期绩效目标对战略的叠加性侵蚀、分散的行政决策模式和地方分权体制等几重制度安排。研究结果对我国推进制造业掌握核心技术再造优势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2.
张晶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6,23(11):153-155
近代以来,中国曾经选择的赶超战略有魏源的“师夷长技”、洋务运动、孙中山的“揖美追欧”、大跃进、洋跃进,分析这些赶超战略可以对中国正在倡导实施的技术跨越战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以海尔、迈瑞和山河智能的逆向创新为案例,探究了全球利基市场导向下后发企业逆向创新的实现机理。研究发现:在全球利基市场导向的逆向创新中,后发企业需要注重利用本土比较优势资源,尤其是本土大规模、多层次的市场结构可使企业获得相对宽松的市场环境;后发企业可通过多元化的国际联接机制、技术与非技术的协同创新来弥补创新资源不足和提高创新效率。另外,全球利基市场导向的逆向创新有助于后发企业构建核心技术能力,从而利于持续创新。  相似文献   

14.
邹玉娟 《经济问题》2008,(4):105-108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处于技术劣势的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正逐渐把对外直接投资作为在国际上寻求技术优势的有力工具和手段.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通过对发达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可以利用东道国的技术资源优势获得逆向技术转移,并向母国返流和传递,进而促进母国企业、产业和国家整体技术水平的提升.积极利用技术寻求型对外直接投资进行技术学习和逆向技术转移,是发展中国家跨国企业在经济全球化形势下的一种适宜选择.  相似文献   

15.
张焕明 《财经研究》2007,33(9):88-100
文章基于一个教育效率的水平创新模型分析了落后地区对发达地区的人力资本与经济发展战略问题,指出人力资本是影响技术吸收与创新能力的主要因素。通常所言的静态比较优势战略无法改变落后地区在人力资本上的比较劣势,因而落后地区也就无法发挥所谓的后发优势进而实现与发达地区间的经济收敛。而只有基于教育质量与人力资本积累效率的提高,实行人力资本的动态比较优势战略或追赶战略才能让落后地区提高学习效率,真正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经济赶超。最后文章以中国为例验证了这一结论并简要提出了促进落后地区经济快速增长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组织学习的研究说明,环境动态性越强,组织学习越重要。从技术动态性和组织学习角度出发.根据技术生命周期(TLC),对发展中国家的技术追赶战略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TLC的不同阶段,技术动态性强弱存在差异,相应地,对于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技术实施技术追赶,追赶者应该具备的组织学习能力也不相同。成熟期和导入期技术是追赶者进行技术追赶的两个机会窗口,这两个机会窗口之间存在着逻辑递进关系,当组织学习能力较弱时,应优先选择成熟期技术进行追赶,当组织学习能力得到提升后,再选择导入期技术进行追赶,直至实现技术追赶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赵放  薛乔 《技术经济》2017,36(2):123-132
对国内外FDI溢出效应的实证研究和理论研究进行了系统回顾。大多数实证研究发现,FDI的行业间溢出效应尤其是后向关联溢出效应显著为正,而行业内溢出效应并不显著或为负向溢出效应;技术差距、交流成本以及FDI进入方式是影响FDI溢出效应的重要因素。理论研究发现:适当的技术差距和市场容量能使FDI进入产生明显的后向关联效应,并增加上下游行业的产出,同时会促使跨国公司向本地供应商进行非排他性的技术扩散;中间产品的多样化和市场竞争结构显著影响FDI后向关联溢出效应——这是实证研究很少涉及的部分,是未来进一步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8.
杨莹  于渤  吴伟伟 《技术经济》2010,29(5):7-11
技术学习和技术能力增长实现持续互动将会推动后发企业竞争优势的动态提升。本文通过分析后发企业技术学习和技术能力增长相互作用的过程,提出了两者的互动模式:基于平台渐进发展的互动模式和基于平台跃进的互动模式。这两种模式通过持续循环实现后发企业持续不断地发展。最后结合某汽车排气系统有限公司的案例进行实证分析,以期为我国企业技术战略的制定和调整提供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采用DEA法测算了广西1978~2011年的全要素生产率水平,并利用Tobit模型对广西基于进口渠道的国际技术溢出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通过从G7国家进口的方式,显著地促进了广西的全要素生产率水平的提高。然而,广西的自主研发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起到了抑制作用,且从回归系数的显著性水平来看,即使是在很高的显著性水平下仍不显著;引入人力资本变量后, G7国家的综合研发资本存量对广西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大幅下降,且自主研发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抑制作用更为强烈,这可能是因为广西的人力资本水平过低,未达到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的门槛值所致。  相似文献   

20.
万坤扬 《技术经济》2011,30(3):7-13,63
采用Moran's I指数验证了区域不同层次技术创新的空间相关性;借鉴知识生产函数,运用基于面板数据的空间滞后计量模型,检验了FDI、高校和企业研发投入等因素对区域不同层次的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FDI对区域不同层次的技术创新均没有促进作用,甚至对较高层次的技术创新具有"抑制、挤出或替代"的负面效应;本地区不同层次的技术创新均会受到相邻地区的技术创新的正向影响,三类专利的影响程度从高到底排序为发明、外观设计、实用新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