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考虑到创新价值链不同阶段投入所带来的创新成果具有滞后性,从时滞效应视角出发,选取我国1995-2015年时间序列数据,通过协整分析、格兰杰因果检验、VECM模型、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析方法,实证分析了风险投资、R&D投入与知识产出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和短期波动影响。结果表明:我国风险投资、R&D投入与知识产出存在长期均衡关系,风险投资与R&D投入对知识产出均有正向促进效应;风险投资与知识产出形成反哺关系,R&D投入是知识产出的单向Granger诱因;短期内风险投资与R&D投入对知识产出的影响存在一定的时滞效应,但影响不显著;知识产出受到自身、风险投资与R&D投入的冲击,均呈正向响应,其中,受自身波动的影响最大;与R&D投入相比,风险投资对知识产出的贡献率较低。  相似文献   

2.
基于协同理论,从地域、部门、类型3个维度构建了R&D人员投入-科技产出复合系统。通过对各维度内子系统有序度和复合系统协同度测量得出:①R&D人员投入-科技产出复合系统内各子系统间虽然是有序的,但整体上是非协同发展的;②类型视角下R&D人员投入有序度最低,基础研究薄弱成为瓶颈;③R&D人员投入和科技产出子系统的有序度高低呈现出交叉发展趋势,体现出投入与产出之间的滞后性和时序性。最后,以协同理论3大基本原理为支撑,提出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我国R&D人员投入-科技产出协同发展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潘志惠 《广东经济》2016,(14):34-35
本文以江苏省大中型工业企业R&D活动为研究对象,利用2004-2012年的相关数据,基于C-D生产函数模型对R&D投入与专利产出关系进行实证检验和分析,将R&D内部经费支出和研发人员作为投入指标,专利申请量作为产出指标.通过检验分析发现R&D投入对专利产出具有显著影响,人力资源投入对专利产出具有显著影响,为企业决策提供依据,并进一步为提高企业加强自主创新能力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合作对区域创新意义重大。基于我国内地30个省域2001-2009年的创新数据,以官产学研合作变量为调节变量,用面板数据研究官产学研合作对区域创新系统R&D投入与产出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官产学研合作下R&D人员的产出弹性会有明显提高,而R&D资金的产出弹性却显著降低;从东、中、西部地区来看,官产学研合作对R&D资金和R&D人员产出弹性的影响存在区域差异。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基于面板数据的高技术产业R&D投入产出关系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高技术产业2000-2007年的统计数据,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对我国高技术产业的R&D投入产出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首先归纳出我国高技术产业R&D活动的特点,然后建立变系数面板数据模型。结果发现:高技术产业R&D投入要素对产出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经费投入对产出成果有着较强的促进作用,而人员投入对部分产业的产出成果贡献较小。最后,基于分析结果,提出了改善我国高技术产业R&D投入效果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科研机构、高校、企业R&D支出与专利产出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R&D支出和专利是影响技术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从R&D支出的角度对中部六省科研机构、高校、企业R&D支出对专利产出的贡献进行研究,运用计量经济学的回归分析,通过建立专利申请量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以及企业R&D支出的回归模型,验证专利申请量与R&D支出之间的相关关系。实证结果显示:山西省、湖南省、安徽省、江西省的专利申请量与科研机构R&D支出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科研机构对这4省的贡献大;河南省的专利申请量与企业的R&D支出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企业R&D支出对河南省专利产出的贡献较大;而湖北省的专利申请量与高校的R&D支出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高校R&D支出对湖北省专利产出贡献较大。在此基础上,分析产生上述差异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韩鹏 《技术经济》2012,31(5):44-48
基于扩展的C-D生产函数,并对技术知识存量的测度方法进行了改进,运用1999—2009年我国高技术产业五大行业的面板数据,分别将R&D投资形成技术知识的滞后期设为1年、2年、3年和4年,实际测算了高技术产业R&D产出弹性,进而估算并分析了1999—2009年我国高技术产业五大行业的R&D投资边际收益率。结果显示:1999—2009年期间,我国高技术产业的R&D产出弹性存在拐点,五大行业的R&D投资边际收益率总体上呈下降趋势,且呈现出明显的行业特征。  相似文献   

8.
区域R&D资源投入和产出差异聚类及趋势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R&D创新资源投入和产出效率是反映区域建设和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尺度。由于各个地区的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不同,我国各个地区的R&D投入和产出水平存在明显差异,各个地区的发展趋势也不尽相同。为了对我国各个地区的R&D投入和产出水平进行分析,引入指标对各个区域进行聚类分析形成投入产出二维表。在此基础上,对各个区域的5年投入产出数据进行趋势发展分析,结合区域现状和发展对区域合理配置资源投入和提高产出效率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动态角度运用面板数据分析中的随机效应模型实证研究了上海市政府的科技激励政策对大中型工业企业自筹的R&D投入及其专利产出的影响。本文认为 ,政府的科技拨款资助和税收减免这两个政策工具对大中型工业企业增加自筹的R&D投入都具有积极效果 ,并且政府的拨款资助越稳定效果越好 ;政府拨款资助和税收减免互为补充 ,提高一个的强度也会增加另一个的效果 ,但这个效应以政府税收减免为主。不同来源的R&D支出和不同等级的人力资源对专利产出的影响是不同的 ,自筹的R&D支出对专利产出有着显著的正面作用。  相似文献   

10.
我国科技创新能力的绩效评估与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991-2009年我国科技资源投入产出绩效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论显示:①从科技财力资源和人力资源的投入与产出比来看,我国的科技产出均是有效的,但科技人力资源的投入产出效率要高于科技财力资源的投入产出效率;②基础研究领域的R&D人员投入、政府资金投入和企业资金投入对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和创新产出绩效的影响较显著,特别是基础研究领域的R&D人员投入是当前影响和制约我国科技创新绩效的核心要素。  相似文献   

11.
陆正华  李瑞娜 《技术经济》2012,31(6):1-8,65
基于中间-最终产出效率的视角,运用随机前沿分析和β收敛性检验,利用2002—2010年广东省的统计数据研究了广东省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效率的区域差异及其收敛性。结果表明:广东省三大区域(珠三角地区、粤东粤西两翼地区和粤北山区)的大中型工业企业的研发中间产出效率的差异不明显,研发最终产出效率存在显著差异,该差异主要是由环境因素造成;三大区域的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中间产出效率不存在绝对收敛,而研发最终产出效率存在明显的"俱乐部收敛",并分化出珠三角地区和粤东粤西两翼地区-粤北山区两大俱乐部。  相似文献   

12.
知识溢出对高技术集群企业研发产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于江鹏  吴翠花 《技术经济》2010,29(11):14-18
本文在归纳国内外有关集群中知识溢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知识溢出、高技术产业集群和研发三个研究要素进行了概念界定和维度划分,提出了这三个要素之间作用关系的研究框架,分别探讨了显性知识溢出和隐性知识溢出对高技术集群企业研发产出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无论是隐性知识还是显性知识,都可通过研发合作互动实现溢出、提高集群企业的研发产出水平,并最终导致其竞争能力的提升。最后,确定了三个研究要素的测量指标,并指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采用对外贸易依存度来代表国际化程度,建立了企业创新产出的柯布-道格拉斯知识生产函数,并利用全国30个省(市)2006—2008年的面板数据对国际化如何影响企业创新产出进行了计量分析。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国际化是影响企业创新产出的重要因素,但并非所有企业都能从国际化中获益;国际化对中西部地区和东部地区的企业的影响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其中对东部地区企业的创新产出有显著影响,而对中西部地区企业的创新产出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4.
高校R&D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庞文  韩笑 《技术经济》2010,29(11):30-36
本文通过因子分析构造经济增长的复合指标,并利用2005—2006年我国31个省市高校R&D的相关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和聚类分析。研究结果显示:高校R&D的专利授权对地区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研发的经费投入和人员投入对经济的推动作用不明显;高校的基础研究对地区经济发展至关重要;高校R&D的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不同地区的高校R&D的经济效益差异较大,处于非均衡状态。因此,本文强调应在政策层面上重视基础研究,促进校企科研合作,提高研发经费的使用效率和研究人员的工作效率,加强区域协调,实现高校R&D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和谐共进。  相似文献   

15.
2011年,英国国内研发总投入为274.亿英镑,占GDP的1.79%,达到近10年的最好水平;研发经费主要来自企业、政府、海外和大学,其中,企业占46%;企业使用经费占总经费的63%,高等院校使用经费占26%。研究发现,英国25%的职工持有高等教育资格;制药领域研发强度最大,为38.9%;英国的论文引用率每年增长7.2%,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在全球1%的高引用论文中,英国占13.8%,仅次于美国。分析显示,英国科学产出具有研究质量和效率高、研究领域全面、知识流动活跃、国际合作产出较高但专利申请低等特点。我国与英国在科学研究合作方面具有良好的基础,应充分利用英国领先的科学研究资源带动我国科学研究整体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16.
谢洪涛 《技术经济》2013,(7):24-28,41
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建立贝叶斯网络模型分析团队社会资本对变革型领导影响团队创新绩效的调节作用,通过拟合问卷数据样本得到节点间的条件概率分布。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团队社会资本与变革型领导的不同组合对团队创新绩效具有不同影响;团队社会资本对变革型领导影响团队创新绩效具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7.
18.
落实科学发展观,发展循环经济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现阶段,面对人口剧增、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蜕变的严峻现实,循环经济的提出和实施显得尤为迫不及待。本文对循环经济的由来、发展和创新方面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门新的经济学——新循环经济学。笔者用新循环经济学的指导思想分析了我国重化工业化的利弊,提出了重化工业的出路,并阐述了新循环经济学在企业生产、城乡建设和城市发展等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Output Variability and Economic Growth: the Japanese Case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We examine the empir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output variability and output growth using quarterly data for the 1961–2000 period for the Japanese economy. Using three different specifications of GARCH models, namely, Bollerslev's model, Taylor/Schwert's model, and Nelson's EGARCH model, we obtain two important results. First, we find robust evidence that the “in‐mean” coefficient i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This evidence is consistent with Speight's (1999) analysis of UK data and implies that output variability does not affect output growth. In other words, this finding supports several real business cycle theories of economic fluctuations. Second, we find no evidence of asymmetry between output variability and growth, a result consistent with Hamori (2000) .  相似文献   

20.
Abstract.  Canadian regional population growth is less understood than that of the United States. In both countries, certain regions have persistent population growth. Yet, unlike U.S. trends of amenity-driven migration away from historic urban centres, Canadian growth is more urban centric. This study assesses whether agglomeration economies in the few major Canadian metropolitan areas lead to population growth in or near these cities rather than the more-dispersed U.S. patterns.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disparities such as the concentration of Canadians along its southern border may explain migration patterns, indicating that key differences in initial conditions may produce different outcomes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