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我国制造业技术创新资源配置效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对制造业2000~2006年的技术创新资源使用情况进行分析,通过计算相对资源配置效率值,发现我国制造业在近几年技术创新资源配置效率不断提高,但在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上仍需要进一步改进,最后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
技术创新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运用DEA-最优分割聚类法对中国28个制造行业的技术创新效率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中国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总体水平较低,高技术制造业比传统制造业效率更低,制约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提高的主要原因是科技经费内部支出利用率低,产学研合作效率低,专利申请数不足.最后,提出改进中国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运用2000~2014年40个国家或地区的跨国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生产性服务进口对制造业自主创新效率提升的促进作用。研究结果显示:生产性服务进口对各国制造业自主创新效率的提升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生产性服务进口对发达国家制造业自主创新效率的促进作用大于对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制造业技术创新较多依靠运输通讯、金融保险服务进口,发展中国家制造业技术创新较多依赖商务服务、建筑服务进口。  相似文献   

4.
我国医药制造业作为高新技术产业之一,要想在全球市场上有立足之地,需要通过增强技术创新能力来提高其国际竞争力。基于此,本文通过数据包络分析法对我国2013年各省医药制造业的技术创新效率进行了评价,得出我国医药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较低,且东西部地区差异较大的结论。运用计量模型研究我国医药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的环境影响因素,发现企业规模、外资引进和市场结构对其影响较大。从而提出加大研发投入、提高市场集中度、完善政策和制度的建议对策。  相似文献   

5.
孙潇 《工业技术经济》2021,39(12):147-155
我国制造业始终存在“大而不强”的问题,亟待通过技术创新进行转型升级,而“走出去,引进来”贸易战略下的技术溢出是驱动技术创新的动力源。针对此,本文将双向贸易技术溢出与制造业转型升级纳入统一的分析框架内,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以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和新贸易理论为基础,从进出口两个层面阐释贸易技术溢出效应的传导路径,及其对制造业的影响机制;同时,选定2009~2019年我国制造业时间数据作为研究对象,利用超效率DEA-SBM测度制造业转型升级效率,并在此基础上,采用 Tobit 模型实证分析了贸易技术溢出对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显著影响,以此为国际贸易政策的优化设计提供有效支撑。  相似文献   

6.
技术创新是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来源,是推动制造业发展的内在动力.本文以相关产业竞争力理论和技术创新理论为基础,从成本、质量、效率、规模、结构等7个方面剖析了技术创新对于提升我国制造业产业竞争力的作用机制,并指出只有依靠自主技术创新,才能实现我国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的跨越.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制造业技术创新、文化创新和制度创新3个要素的创新成果进行研究,通过 VAR 模型(自回归模型)分析制造业中创新要素的协同度,使用 DEA-BCC模型对比分析 3 种创新要素各自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促进效率。研究发现:技术创新、文化创新和制度创新各自都对制造业创新和发展具有较高的促进效率,同时三者之间存在互相带动效应,因此通过促进制造业创新要素协同发展可以有效推动产业升级。本文基于品牌竞争力视角下制造业创新要素协同创新内涵和机理,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政策规划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8.
电子信息制造业作为我国战略新兴产业的代表, 其技术创新效率的提升已经成为目前关注的焦点问题。文章基于两阶段创新价值链理论, 运用超效率 DEA 模型对我国 2005~2016 年26个省市电子信息制造业科技研发及成果转化阶段的效率值进行了测度和分析。结果表明: 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创新水平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科技研发效率已经处于较高水平, 成果转化效率成为制约整体效率提升的主要因素, 且区域间效率差异显著。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促进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创新发展的3条建议: 识别区域产业发展特征, 实施差异化创新战略; 营造技术创新发展环境, 增强产业主体创新意识; 丰富产学研创新网络内涵, 促进跨区域技术交流协作。  相似文献   

9.
制造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产业,而技术创新则是制造业发展的动力源泉,在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的背景下,科学评价安徽省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具有显著意义。本文利用制造业各行业数据,采用CPM方法并结合技术转移吸收能力指标,从产业转移的视角,着重评价了安徽省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与技术转移吸收能力,结果显示:安徽省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相对较强,而轻纺和原材料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相对较弱;此外,安徽省制造业技术转移吸收能力不强。最后文章认为,在承接产业转移重大机遇下,着力加强制造业各行业对技术转移吸收的投入力度,充分引进、消化和吸收外来先进技术要素,是安徽省十二五期间提升制造业技术创新水平的关键途径。  相似文献   

10.
制造业集聚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以2008~2020年267个地级市面板数据为样本,构建面板门槛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对制造业集聚、绿色技术创新和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制造业集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呈现倒“U”型特征,验证了威廉姆森假说,并且绿色技术创新在二者之间起到了部分中介效应。此外,将总样本划分为东部和中西部地区分析发现,制造业集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区域异质性,且各地区制造业集聚水平均有待提升。因此,仍需鼓励制造业集聚和绿色技术创新发展,从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1.
外部技术获取是技术进步的推动力之一,对我国制造业技术创新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在将外部技术获取分为技术引进和技术溢出两种方式的基础上,利用2005~2010年我国29个制造业行业的面板数据,从创新投入产出视角研究了外部技术获取对我国制造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并考察了技术创新投入的中介作用.实证结果表明:国内技术购买对我国制造业技术创新投入具有促进作用,而国外技术引进和FDI技术溢出具有不利的影响;国外技术引进和国内技术购买对我国制造业技术创新产出具有正向的影响,而FDI技术溢出具有负向的影响;技术创新投入在国内技术购买影响我国制造业技术创新产出的过程中起到了完全中介作用,而在FDI技术溢出影响我国制造业专利申请量的过程中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中国“碳中和”的推进和各类工业互联网等数字技术的发展应用,我国制造业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以及低碳发展已经成为各界关注的重点。本文从技术整合能力的视角出发,运用实证分析的方法,选择2015~2020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的142家制造业企业面板数据作为样本进行研究,以讨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与绿色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本文运用文本挖掘法和熵值法对制造业企业的数字化水平与绿色技术创新水平进行测度,研究发现制造业企业的数字化水平与绿色技术创新之间呈现显著的倒“U”型关系,技术整合能力可以弱化企业数字化水平与绿色技术创新之间的倒“U”型关系,即制造业企业在提高技术整合能力的同时推进数字化转型,可以促进其绿色技术创新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13.
提高辽宁省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装备制造业是辽宁省的标志性产业,提高装备制造业的竞争力,关键在于提高其技术创新能力.本文在阐述提高辽宁省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意义基础上,分析提高我省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面临的困难,并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本文基于我国30个省(区、市)2011~2021年的面板数据,运用EBM-GML模型测算出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将环境规制、绿色技术创新和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纳入同一个分析框架中,建立PVAR向量自回归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运用GMM系统方法、格兰杰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方法,对三者之间的内在关系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环境规制对绿色技术创新具有促进作用,对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在短期内具有抑制作用,在长期内具有促进作用;绿色技术创新对环境规制具有抑制作用,对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有促进作用;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对环境规制在短期内具有促进作用,长期内具有抑制作用,而对绿色技术创新均具有促进作用。最后基于以上研究结果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在工业4.0时代,大数据、云计算和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加速了高技术服务业与装备制造业的融合发展。基于这样的背景,文章通过建立耦联评价模型对2006~2015年我国高技术服务业与装备制造业的产业融合度进行测度,实证结果表明两大产业融合发展状态良好,融合度呈波动上升趋势。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产业融合的效应进行分析,研究表明产业融合对装备制造业产业结构高级化程度、产业深加工度、产业生产效率、技术创新能力、产业绿色发展水平有显著的正向作用。  相似文献   

16.
“十三五” 时期是我国增长、 转型和改革高度融合的新阶段, 创新驱动是我国汽车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战略。 本文利用我国汽车制造业沪深上市公司 2013~2015 年的数据, 运用相关模型和方法对其技术创新绩效的提升路径以及技术创新产出的中介模型进行分析。 通过研究发现:R&D 投入、 技术人员投入对经济绩效有滞后2 年的影响; 技术创新产出的中介作用不显著, 提升创新绩效的最佳路径是增加技术创新投入, 经济绩效和社会绩效路径明显, 潜力绩效不显著。 文章最后据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技术创新与就业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关系一直存在争议,衍生出两组假说:“技术创新破坏就业假说”与“技术创新创造就业假说”。本文立足于制造业,从“劳动生产率”视角,建立了技术创新、就业与制造业企业发展的回归模型。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技术创新与就业在制造业企业发展中是一对共生体,支持“技术创新创造就业假说”。具体表现为:技术创新水平与就业质量始终与制造业企业发展显著相关;劳动生产率越高,制造业就业结构越倾向于高级化;技术创新与就业的交互作用在选择走高质量发展路径且劳动生产率高的制造业企业中最显著。  相似文献   

18.
我国医药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技术创新是医药制造业持续发展的核心,国外许多国家都把提高医药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作为发展本国医药产业的重要战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对加强医药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意识也不断加强,党的十七大也再次明确提出要建设创新型国家:本文力图以我国医药制造业技术创新的投入和产出入手,来评价我国医药制造业目前的技术创新能力。并就如何提高我国医药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分别从政府和企业层面提出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9.
共享制造是优化制造资源配置的新业态新模式,是制造业高质量转型升级的有效途径。本文基于新发展理念,构建共享共赢的中国共享制造企业高质量发展效率指标体系,利用2018~2020年我国39家共享制造企业的面板数据并通过三阶段DEA-Malmquist指数模型对我国共享制造高质量发展效率进行动态测度。研究结果表明,2018~2020年我国共享制造企业高质量发展综合技术效率均值分别为0.897、0.919、0.883,纯技术效率均值分别为0.979、0.975、0.983,规模效率均值分别为:0.916、0.942、0.898;2018~2020年我国共享制造企业高质量发展全要素生产率变化指数上升0.4%,技术效率变化指数下降1.3%,技术进步变化指数上升1.8%,纯技术效率变化指数上升0.2%,规模效率变化指数下降1.5%。2018~2019年我国共享制造高质量发展效率呈上升趋势,2020年有所下降,规模效率对我国共享制造高质量发展效率制约明显。基于此,从技术创新和规模调整两方面,提出促进中国共享制造高质量发展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20.
基于17家纺织制造业上市公司2017-2021年的经营数据,选取营业成本、固定资产净额、企业职工人数、营业收入、净利润作为决策单元的投入产出指标,基于DEA模型进行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和规模报酬以及Malmquist指数分析。并结合分析结果,提出提高纺织制造业企业经营效率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