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会计师》2016,(8)
并购重组是国际通行的公司扩张方式之一,作为世界新兴的经济体,并购重组已成为我国资本市场的主旋律。并购过程中确认商誉所产生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对应的商誉减值准备的计提与会计处理成为会计实务工作者经常面对的业务。如何提高商誉减值准备计提的可行性、可操作性、实用性也成为我们面对的财务课题之一。本文通过比较中国会计准则、美国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关于商誉减值的相关规定,分析我国会计准则关于商誉减值准备计提在实际操作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对企业和资本市场可能存在的影响,对商誉减值准备确认方法的完善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关于合并商誉相关会计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企业并购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并购成本与被购企业净资产价值间存在差额的问题,我国的会计规范对该差额的处理作出了几种不同的规定,很不统一,影响了会计实务的处理和会计信息的公允表达。本文认为,应立足我国实际,借鉴国际惯例,正视负商誉这一客观实在,将此差额确认为合并商誉;取消“合并价差”与“股权投资差额”两个概念,统一对商誉性质的认识,以推动我国商誉会计理论与实务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杨帆 《福建税务》2001,(8):46-47
无形资产是以知识经济形态为主体的资产,商誉作为无形资产,自产生以来,一直是会计理论与实务中最有争议的论题之一,目前,会计理论界普遍认为:商誉是企业所拥有和控制,能够给企业带来超额经济利益,无法具体辨认的资源,虽然许多学发表了不少章探讨商誉问题,但在许多基本理论问题上至今尚未达成共识,因而,如何制定恰当的商誉会计准则,更好地指导商誉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是摆在我国会计准则制定机构面前的重要任务,本针对商誉会计理论的现状,借鉴国外经验,对制定适应我国经济发展需要的商誉会计准则,作些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并购商誉,是企业并购活动中最为棘手且又绕不开的话题,将直接影响到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本文以并购商誉定义与分类为研究起点,围绕把商誉嵌入到现行会计体系这个命题,论述了并购商誉与并购协同效应的关系,分析了现行企业并购商誉会计准则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企业并购商誉初始计量、后续计量、商誉价值估值机制以及反映并购商誉权属财务报告,以提高会计信息相关性,全面反映企业价值,为经济决策服务。  相似文献   

5.
《会计师》2014,(14)
随着地区经济的不断全球化,企业间的并购、资产重组和股份制合作等,经济业务活动也在不断增加。然而,在对此类经济业务活动进行相关资产评估过程中,关于企业商誉的问题一直富有争议。商誉作为一项企业获取超额收益的能力,它既是企业发挥竞争优势的结果,又是企业各种竞争优势的集中体现,它在数量上日益巨大,对企业而言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根据重要性原则,我们理应加强商誉的核算。商誉会计问题既是会计理论与实务界争论的焦点,又是难点。然而商誉会计问题争论较多,至今仍是会计理论界与实务界的难题。本文针对商誉会计存在的问题提出若干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6.
康高伟 《会计师》2014,(7X):6-7
随着地区经济的不断全球化,企业间的并购、资产重组和股份制合作等,经济业务活动也在不断增加。然而,在对此类经济业务活动进行相关资产评估过程中,关于企业商誉的问题一直富有争议。商誉作为一项企业获取超额收益的能力,它既是企业发挥竞争优势的结果,又是企业各种竞争优势的集中体现,它在数量上日益巨大,对企业而言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根据重要性原则,我们理应加强商誉的核算。商誉会计问题既是会计理论与实务界争论的焦点,又是难点。然而商誉会计问题争论较多,至今仍是会计理论界与实务界的难题。本文针对商誉会计存在的问题提出若干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7.
陈翔 《上海会计》2011,(5):26-28
由于商誉内涵的特殊性,虽然目前我国会计准则对商誉的确认与后续计量实现了与国际准则的实质趋同,但是目前实务中频繁出现利用有对赌性质的协议进行分步实施并购计划来达到避免确认合并中的高额商誉,规避商誉减值风险对利润波动的现象。因此,本文试图从该种分步实施并购计划的产生、运作机理出发,对其是否属于盈余管理进行探讨,并进一步探讨其反映的相关会计准则与会计处理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了按照我国会计准则确认计量的并购商誉对公司业绩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了市场集中度对并购商誉与公司业绩关系的影响。基于我国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2007年至2012年并购活动财务报告数据,研究发现:上市公司支付较高商誉成本提升了公司当期业绩,但降低了公司未来期间的业绩。进一步研究发现,除市场集中度较高的行业外,上市公司支付较高的商誉成本显著降低了公司业绩。本文的结论补充和拓展了关于会计准则执行产生的经济后果的研究,也为准则制定部门、监管机构和开展并购活动的企业提供了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9.
关于商誉问题的争论已经持续了一个多世纪,随着对商誉本质认识的不断深入以及对会计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化,对于商誉的会计处理问题将会越来越符合其经济实质。本文在分析总结商誉本质的基础上,对我国现行会计准则中有关合并商誉的会计处理规定做了简单分析,并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0.
由于商誉内涵的特殊性,虽然目前我国会计准则对商誉的确认与后续计量实现了与国际准则的实质趋同,但是目前实务中频繁出现利用有对赌性质的协议分步实施并购计划来达到避免确认合并中的高额商誉,规避商誉减值风险.因此,本文试图从该种分步实施并购计划的产生、运作机理出发,对其是否属于盈余管理进行探讨,并进一步探讨其反映的相关会计准则与会计处理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商誉的会计处理与企业的盈余管理息息相关,我国的新版会计准则就商誉的初始计量及后续计量作出了详细的规定.新版准则中,公允价值的广泛应用与强制性减值测试都是为了保证商誉的计量真实可靠而制定的规范.然而,企业仍然可以在准则的框架内进行盈余管理操作.本文重点介绍了新版会计准则下的商誉处理规定,阐述了在此准则下有关商誉的盈余管理方法,并对其中的细节进行了分析.通过与国际会计准则相比较,本文从盈余管理的角度对我国会计准则进行了评价,并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李明  方杰  李澍  彭川 《财政科学》2021,66(6):14-25
本文针对近几年国外相关会计准则机构关于企业合并会计相关准则改进的多次讨论内容(尤其是2020年以来的讨论内容)、我国合并会计规范应用现状及其对资本市场的影响,以及会计界对合并会计理论与技术的相关争论,进行了研究分析.旨在探索新的世界经济形势与国内经济形势下,如何完善我国企业合并会计规范,以进一步提升资本市场会计信息质量,优化资本市场资源配置效率.本文在总结分析我国合并会计信息披露现存问题及其成因的基础上,提出合并会计规范的修订应该以充分完整发挥会计功能为基本原则,从如下几方面修订现行企业合并会计规范,进一步提升我国合并会计信息披露质量:明晰合并会计目标,以目标导向完善合并会计准则及相关会计规范;坚持区分控制类型应用合并会计方法,细化合并披露内容;将完全公允价值法应用于现行非同一控制下的合并会计;对商誉进行摊销并辅之以简化的减值测试,合理设定商誉摊销年限.  相似文献   

13.
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经济的不断发展带来的是会计核算内涵的不断扩大和丰富.在2006年财政部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中,将商誉从无形资产中分离出来,不仅表明了商誉作为无形资产的重要性,也凸显了商誉作为一项无形资产的特殊性.同时,会计处理由原来的摊销改为减值测试,如何对商誉进行规范的会计核算也成为研究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文章在对新准则有关变动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公允价值市场尚不完善和企业会计操作不够规范等现实状况提出了一些可操作性建议,对于我国商誉会计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4.
罗俊琦 《财政监督》2013,(12):13-14
商誉作为一种不可辨认的无形资产。既可以降低企业金融风险.又可以为企业带来未来超额收益.对企业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随着知识经济的深入发展,商誉会计理论发展滞后、理论与实务相背离等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加强对商誉会计理论和实务的认识与探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商誉会计的理论出发概述了商誉会计的发展历程.基于与国际比较的视角分析了我国商誉的会计处理.并进一步针对商誉会计的现状提出了几点改进思路。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国际上和我国企业的购并活动兴起,溢价收购极为普遍。随之而引发的商誉问题成为理论界关注的焦点。按现行会计理论,这些收购溢价都将被确认为外购商誉。这种确认方法是否代表商誉的性质?我们该如何准确、全面反映企业自创及并购所带来的商誉呢?在此,西方拟对现行商誉会计理论进行反思,并提出重构意见。  相似文献   

16.
吴琼 《时代金融》2014,(8X):123-124
一直以来,在会计界,人们对商誉问题就比较关注,尤其是关于合并商誉的计量与确认问题更是实务界与理论界重点关注的一个话题。在新企业会计准则下,对合并商誉中涉及到的会计问题做出了较大的改进,并制定出了较为明确的规范,且同国际会计准则基本保持了一致。但是,从整体上而言,当前我国企业合并商誉在会计处理方面仍存在着一点问题。故文章从分析当前我国企业合并商誉中会计处理现状进行分析,进而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有效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7.
商誉是一种企业所独有的可在未来带来超额收益的经济资源,作为一项特殊的无形资产,商誉的价值实质上处于不断变动之中。这里我们讲的商誉,其产生原因与传统商誉理论一致,而传统理论并没有揭示商誉的实质,对商誉的计量也仅局限于被购企业单方面商誉的被动计量。必须明确,商誉不是因为并购才产生的,它一直都存在而且并非一成不变,也不是简单地摊销就完事。在现行不确认自创商誉的前提下,外购商誉其实是在并购时点上才体现出来的被购企业单方面的自创商誉。事实上,当并购事项终结以后,它不见得能够在并购日后的激烈竞争中得以延续,也不一定走向…  相似文献   

18.
一直以来,在会计界,人们对商誉问题就比较关注,尤其是关于合并商誉的计量与确认问题更是实务界与理论界重点关注的一个话题。在新企业会计准则下,对合并商誉中涉及到的会计问题做出了较大的改进,并制定出了较为明确的规范,且同国际会计准则基本保持了一致。但是,从整体上而言,当前我国企业合并商誉在会计处理方面仍存在着一点问题。故文章从分析当前我国企业合并商誉中会计处理现状进行分析,进而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有效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9.
英、美商誉会计准则简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会计准则是会计理论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行会计工作的基本规范和依据。本文主要就英、美两国商誉会计准则制定情况作一简单介绍,以期对我国有所借鉴。 一、 英国的商誉准则 英国是目前对商誉问题研究最深入,取得成果最多的国家。英国制定了专门的商誉会计准则,受到各方关注。英国对商誉问题的研究目前在世界处于领先水平。现将其商誉会计准则归纳如下: 1.自创商誉与外购商誉没有本质区别,但由于自创商誉价值易于波动,而外购商誉已在某一时点通过客观存在的市场进行了交易,其金额能够准确计量,故应在会计上予以反映,其成…  相似文献   

20.
刘小勇 《财政监督》2013,(12):11-12
随着全球企业并购热潮的高涨,商誉逐渐成为企业关键的无形资产之一。会计中对商誉的计量一直以来是学者热衰探讨的问题.针对其确认、记录以及计量方面也都存在有不同的声音。本文从宏观角度出发.探讨商誉会计在学术研究和企业会计研究中的价值所在.以及我国在商誉会计方面取得的发展和未来需要调整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