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会计准则的制定有两种理念选择:计量观和信息观,我国就会计准则所遵循的是收入费用观,而新会计准则的制定在很多方面都倾向于资产负债观,实现了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但是对于新会计准则仍存在很多争议,本文从计量观和计量观的角度对新会计准则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2.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颁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标志着我国会计准则体系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与原会计准则相比,新会计准则在各方面实现了突破、创新与完善,并逐渐与国际趋同,其中收入费用观向资产负债观的转化是会计信息观念的变化,也是整个会计准则体系变化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资产负债观和收入费用观对我国新会计准则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资产负债观与收入费用观两种观点的比较,结合我国新会计准则中的具体内容,对新会计准则中对资产负债观的运用情况进行分析,得出我国新会计准则符合我国日益发展的资本市场对会计信息披露的要求,并且正在与国际准则协同接轨。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对资产负债观和收入费用观进行辨析的基础上,介绍了从收入费用观向资产负债观的转变在我国新会计准则中的具体体现,并分析了我国在会计准则制定中向资产负债观转变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从我国新会计准则实施之后,资产负债观和收入费用观上都出现了明显的变化,人们对其的认识程度不断增强。新会计准则下的新理念不断出现,这些理念对会计信息的质量以及会计工作的内容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因此,需要从资产负债观和收入费用管上进行比较和分析。本文中,笔者主要对这两个方面的内容进行分析和比较,希望能够给相关的工作人员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6.
新会计准则的制定是由收入费用观开始倾向资产负债观的一个较大转折。新会计准则的制定,使中国会计制度在与国际趋同的过程中前进了一大步,许多过去隐藏的问题得到了完满的解决,为我国企业进一步走出国门减少了障碍。本文从新会计准则中资产负债观的内涵入手,通过资产负债观在我国会计准则中的体现,最终对资产负债观和收入费用观的差异等相关问题进行简单的分析。  相似文献   

7.
财政部于2006年颁布的新会计准则以及准则的应用指南,自2009年在所有大中型企业中全面执行,实现了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实质性趋同文章论述了新会计准则中两种会计理念,即资产负债观和收入费用观的内涵特征,以及在会计准则制定过程中的历史变迁,并且分析了资产负债现在我国新会计准则中的应用体现.  相似文献   

8.
新会计准则的颁布明确了我国“决策有用”的会计目标。信息观和计量观是现在财务报告的两种基本方式,由于证券市场的无效性信息观不能满足投资者的需要,使得公允价值为基础的计量观在我国新会计准则中占据了主要地位。  相似文献   

9.
邰洪波  胡东华 《商》2013,(19):174-174
本文首先从资产负债观和收入费用观的角度出发,将两种收益计量观进行比较分析,其次对我国新会计准则下收益计量的情况进行陈述,提出新会计准则下收益计量在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对收益计量的展望。  相似文献   

10.
新会计准则体系在内容及会计理念方面对旧制度进行了一系列的补充和完善,实现了一定的突破和创新.其中,最重要的是采用、引进了"新会计准则体系"、"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资产负债表观"和"公允价值计量".正确的理解、贯彻新准则的关键就在于正解的认识这四大新会计准则理念的内涵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11.
我国财政部在2006年2月15日发布的新《企业会计准则》本文运用会计信息观和计量观对我国新会计准则进行评价,以期使我国会计准则能更好的指导会计工作,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2.
在新会计准则中,会计准则在有关会计要素确认、计量、记录以及报告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别,差别最深的就是由原来的利润表现转向了资产负债表观,本文就此对利润表观与资产负债表观的涵义、区别以及资产负债表观在新会计准中的具体应用等方面作一些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我国新会计准则表现出由收入费用观向资产负债观转变的导向,新准则颁布后许多学者对此进行了理论分析,但限于新准则执行时间短数据不足因而实证研究很少.现在新准则实施五年为我们检验新准则政策有效性进行实证研究提供了必要的数据,本文利用适于政策效果分析的面板数据对新准则促进收入费用观向资产负债观转变的效果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每股净资产的变动对公司股票价格的影响大于每股净收益的影响,而且新准则实施后每股净利润的影响呈下降趋势.表明新准则在引导资本市场由收入费用观导向转变为资产负债观导向方面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4.
孙浩 《消费导刊》2014,(11):96-97
在决策有用性会计目标下,资产负债观被业内的众多会计准则制定机构认为是会计发展的方向,成为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势。本文在介绍资产负债观与收入费用观的内涵历史演进过程的基础上,指出了运用资产负债观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分析了我国新会计准则体系与全面资产负债观的差异,并就如何缩小差异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5.
田彦霞 《商业会计》2008,(11):19-20
本文主要介绍了资产负债观和收入费用观的含义及其演变,并在比较的基础上,阐述了我国新会计准则中资产负债观的体现。  相似文献   

16.
黄强 《北方经贸》2011,(6):79-80
资产负债观和收入费用观是两种计量收益的不同理论,也是两种制定会计准则的不同理念。对资产负债观和收入费用观进行全面、深入的比较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从会计准则制定理念、损益确定方法、资产计价模式、会计目标和损益计算范围五个方面比较资产负债观和收入费用观的差异,确认它们适合的经济环境,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丁立 《北方经贸》2012,(7):83-84
收入费用观和资产负债观是两种计量收益的不同理论,也是两种制定会计准则的不同理念。对收入费用观和资产负债观进行全面、深入的比较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会计准则制定理念、会计计量重心、未实现损益的确认、损益计算方法、会计计量属性、损益确认的基础、财务报告目标、会计信息质量和适用的会计环境等几个方面收入费用观和资产负债观均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8.
收入费用观向资产负债观的变迁,成为当代会计收益计量发展的趋势。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更多地体现了资产负债观的本质要求,但资产负债观理念的应用对企业有哪些影响,能产生什么市场效应,这对于正确理解和运用新会计准则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比较了资产负债观与收入费用观,探讨了资产负债观理念在新会计准则中的应用,分析了资产负债观理念的市场效应。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了新会计准则中所得税会计的处理,分析了引入资产负债表观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20.
新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应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进行所得税核算。由于会计与税法在收益、费用或损失的确认和计量原则方面的不同,导致按照会计准则计算的税前会计利润与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的应纳税所得之间存在差异。正确认识资产负债观,对理解新的债务准则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