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华尔街看来,格林斯潘是神。或者按照格林斯潘的传记作者鲍伯·伍德沃德的说法,他是个“艺术大师”。90年代美国大选的时候,华尔街流传着一个说法:管他谁当选呢,只要格林斯潘还是美联储主席就够了。  相似文献   

2.
高韬 《环球财经》2008,(11):I0018-I0018
约翰·麦凯恩在2000年竞选总统时曾说过,如果格林斯潘死了,他要把格制成木乃伊,供在美联储的大门外,这样,格林斯潘就能永远做主席了。1990年代大选的时候,华尔街流传着一个说法:管他谁当选呢,只要格林斯潘还是美联储主席就够了。  相似文献   

3.
在当今经济世界中,美国曾奏出一曲惊人而悠长的交响乐,指挥这个乐队的大师,就是经济界无人不晓的格林斯潘.他是历经里根、老布什和克林顿政府以及小布什的四朝元老,被称为"美国第二个最有权力"的人,他的每次讲话和决策,总让华尔街和全球股市凝神屏息.  相似文献   

4.
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的收入主要来源是薪水。他的月薪是1367万美元。格林斯潘的家庭开销并不大。他本人不怎么爱花钱,也不着意衣着打扮。但他是个音乐和网球爱好者,他的花费主要用于这方面。格林斯潘在投资方面与家庭开支  相似文献   

5.
伯南克变革的基本方向——兼论美国货币政策的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格林斯潘建立的以泰勒规则(Taylor Rule)为基础的美国货币政策操作体系似乎取得了巨大的成功.2005年10月24日布什总统提名伯南克接替格林斯潘,成为新的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在被提名后,对格林斯潘的货币政策框架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他说,我们所了解的最佳货币政策是在格林斯潘任内演化出来的,他将维持格林斯潘任内政策的延续性,继承格林斯潘任内所建立的政策策略.  相似文献   

6.
说格林斯潘两面派,无疑是要把他拉下神坛。之前,身为美联储主席的格林斯潘,在其18年任期内多多少少有点争议,但毕竟“谁不说别人,谁不被人说”。从这个人创造了美国历史上难得的零通胀经济增长来看,认为格林斯潘“九分功,一分过”,过不抵功,应当是没有异议的。特别是当格林斯潘拥有左右世界经济至上权力的同时,在公共场合却总是表现得谦卑内敛、沉稳持重,这无疑又为他加了不少印象分。于是,  相似文献   

7.
格林斯潘说,恐慌情绪兴风作浪时其力量要比喜悦大得多。格林斯潘的话是针对美国的次债风暴说的,他认为美国股市的表现在许多方面都同以前的金融危机“一模一样”。  相似文献   

8.
杨吉 《中国招标》2006,(9):29-30
格林斯潘从1987年开始担任美联储主席,是全球最有权势的人士之一,他的经济政策深深影响了全球经济的走向。本书全面检讨格林斯潘过去20年来的经济观点和政策,深具启发性。透过本书,不仅可以深入了解格林斯潘其人,也可鸟瞰过去20年全球经济的重大变化。[编按]  相似文献   

9.
(引文)格林斯潘从1987年开始担任美联储主席,是全球最有权势的人士之一,他的经济政策深深影响了全球经济的走向。本书全面检讨格林斯潘过去20年来的经济观点和政策,深具启发性。透过本书,不仅  相似文献   

10.
说格林斯潘两面派,无疑是要把他拉下神坛。原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在其18年任期内多多少少有点争议,但说他“九分功,一分过”,过不抵功,应当是没有异议的。在许多人看来,他是挽救金融经济的英雄,是创造零通胀经济增长的大师,当然,他还是一个把慎言当习惯,把低调当格调的老头儿。  相似文献   

11.
[美国《时代》周刊10月29日]市场泡沫的出现并非一目了然。就连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前主席格林斯潘也说,他也无法肯定市场的高涨何时是属于非理性的。几年前,当美国国会就2000年的技术股票暴跌一事询问格林斯潘时,他说了一段非常有名的话。格林斯潘说:“随着事态发展,我们认识到,要在最后事实到来之前,也就是泡沫用自身的粉碎证实自己的存在之前,明确认定泡沫的存在并不容易。”[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叶雷 《产权导刊》2014,(3):74-76
正辅佐过4位美国总统,任美联储主席长达18年半的艾伦·格林斯潘,曾广受赞誉,人们称他为"经济学家中的经济学家"、"预言家"、"魔术师"、"经济沙皇"、"美元总统"......甚至有人说,"只要格林斯潘一开口,全球投资人都要竖起耳朵"、"谁当美国总统都无所谓,只要让格林斯潘当美联储主席就可以了"。然而,2008年的金融危机,一片片挞伐甚至责骂之声倾泻而下,他也被拉下圣坛,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克鲁格曼甚至直言不讳地称他是"世界上最糟糕的前央行行长",格林斯潘似乎成了历史罪人。如果说  相似文献   

13.
很多人认为,如果美联储主席还是艾伦.格林斯潘的话,面对此次金融市场动荡,美国央行或许会更快、更有力地降息。不会的,格林斯潘如是说。在他位于华盛顿康涅狄格大道的办公室里,在长达3小时的采访过程中,这位前美联储主席表示:时代不同了。格林斯潘称:"我们现在所处的时期,要比我在任时困难许多。当时,我们不用担心通胀的苏醒,现在则不得不关注这一点。"他补充道:"相比之下,你在下调利率以应对危机时,不得不更加万分小心。"  相似文献   

14.
王松奇 《新财经》2005,(11):18-19
在格林斯潘离任之际,深入研究格林斯潘年代美国金融政策的经验对加快中国金融体系的现代化进程不无裨益年届79岁、业已在美联储主席位置上任职18年的艾伦·格林斯潘出席本次在河北香河召开的G20会议,据许多媒体称“这是他第一次来中国,也可能是唯一一次的中国之行”,因此备受各方关注。他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分量或许已超过了所有的与会各国财政部长和中央银行行长的分量。但是,我们看  相似文献   

15.
面对被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惊呼为“百年一遇”、被媒体称作“比9·11世贸大厦倒塌更可怕”的金融风暴,众多华尔街巨头因此百病缠身,中国也无法独善其身的时候,深圳天鹏盛电子有限公司(下称“天鹏盛”)董事长王仁茂却说:对于天鹏盛而言,这次危机未尝不是一次机会。  相似文献   

16.
【美国《时代》10月24日】市场泡沫的出现并非一目了然。就连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前主席格林斯潘都说,他也无法肯定市场的高涨何时是非理性的。几年前,当美国国会就2000年的技术股暴跌一事询问格林斯潘时,他说了一段非常有名的话。格林斯潘说:“随着事态发展,我们认识到,要在最后事实到来之前,[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中国媒体将他称为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格林斯潘的“好学生”。外国金融评论家称他是中国最顶尖的货币专家。身为经济体系的规划师,他又被大众视为“中国最有能力的技术官僚”。  相似文献   

18.
美国的确存在通胀.但尚未达到使美联储感到惊慌的程度。那么格林斯潘急什么呢?他担心的是未来缺乏足够有效的应对手段。  相似文献   

19.
2011年9月17日并不是一个引人注意的日子,当总数不到1000人的示威者来到曼哈顿声称要向贪婪的银行老板们讨个说法的时候,从纽约地方政府、警察到华尔街衣冠楚楚的金融巨子们,既没有意识到这些人会不断壮大队伍、提高声势,也没想到他们会给华尔街"添堵"一个月乃至更长时光。依靠发达的  相似文献   

20.
以前华尔街五大投行叱咤风云的情景,如今已经灰飞烟灭。华尔街是否将永远消失?美国作家、经济历史学家、《伟大的博弈》作者约翰·戈登在他首度访华之旅中如是回答:"华尔街还会再现辉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