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有关美国农业补贴的争论 美国农业补贴计划始于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每年投入相当数量的资金,并逐年迅速增加。这在当时对鼓励美国农业的发展、稳定粮食市场、避免农民在减产时受到严重损失、保障农民收入,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然而,美国农业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农业现代化已经基本  相似文献   

2.
陈满雄 《经济论坛》2004,(18):104-105
今年中央下发1号文件,对农民增收问题做出重要战略部署,中央强调要调动农民种粮的积极性,抓住粮食生产的根本问题。随着国家粮食市场化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国家逐步取消对粮食实行保护价收购。由于一些地方政府以及粮食企业等对国家非保护价粮食政策的认识未能到位,在落实中央新的粮食政策的操作上存在一些误区,影响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与粮  相似文献   

3.
对江苏省118个农户的问卷调查显示,粮食补贴改革达到了增加粮食生产和提高农民收入的政策目标。2004年水稻生产的恢复性增长是粮价上涨、农业税费减免和直接补贴共同作用的结果。如果按照农田计税面积补贴,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民很可能会减少粮食生产。如果按照粮食交售量补贴,可以起到增加种粮农民收入和稳定粮食生产的作用,但不利于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改革和多元化粮食流通渠道的形成。应该按照粮食实际种植面积进行补贴,合理确定补贴标准。粮食直接补贴和新型保护价配合使用,建立农民收入和粮食安全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4.
赵秀丽 《经济论坛》2004,(14):119-119
美国1996年后实施新的农业政策。一是改价格支持政策为直接支持农民收入政策,并计划7年内给农民补贴356亿美元。取消了原目标价格与市场差价补贴,保留最低保护价。农户根据种植面积和常年产量及最低保护价格,便可以对预期收入进行测算,既使农产品价格随行就市,又保障农民收入。二是推出保障农民收入的新政策。这包括“作物收入保险计划”与“市场损失补助”,  相似文献   

5.
关于入世后我国农业的投入支持政策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是社会效益高、自身效益低的弱质产业,随着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尽管世界上许多国家的产业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农业在GDP中的比重逐年下降,但农业的基础地位并没有改变。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下加强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是当今市场经济国家的通行做法。WTO规则框架下的政府农业投入支持政策,是指以农业和农民为扶持资助对象所进行的各种财政支出措施,其含义比较宽泛,包括对农产品的价格支持、对农业投入品的补贴、对农民的直接补贴,以及政府用于农业科研推广培训、基础设施建设、扶贫、生态环境建设等方面的支出,等等。按照WTO规则对…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财政农业补贴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文小才 《经济经纬》2007,(3):128-131
财政补贴农业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但如何把好的政策用好却是一个难题.我国当前的财政农业补贴就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如补贴总量小、稳定增长机制尚未形成、补贴标准混乱等.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在遵循这些原则的基础上,确定合适的目标,进而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7.
我国粮食生产直接补贴目标模式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下称一号文件)明确提出,“从2004年开始,国家将全面放开粮食收购和销售市场,实行购销多渠道经营。”“为保护种粮农民利益,要建立对农民的直接补贴制度。这从根本上指明了我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方向,使粮食收购市场化和对粮食生  相似文献   

8.
作为公共财政的一部分,农业补贴问题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议题.为达到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等目的,中央政府自2004年起施行农业税制改革,取消农业税,对农业生产实施补贴政策.本文阐述了农业补贴的含义和方式,并就我国当前农业补贴政策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完善中国农业补贴政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我国农业补贴政策体系虽经过多次改革和调整,但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与完善,既不利于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以及农民增收,也不符合开放经济条件下农业补贴政策的国际规范。文章剖析了目前农业补贴政策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必须根据我国国情,以市场化、国际化为要求,以提高我国农业竞争力和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来重构农业补贴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10.
美国和中国这两大农业大国在农业补贴政策上有很大差异.本文通过对中美农业补贴政策进行比较,探讨利用WTO农业规则下的农业补贴政策促进我国农业发展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1.
1990年以来,备国纷纷在自己的农业补贴政策体系中加入直接补贴。我2004年开始直接补贴,但也存在了一定的问题:促进粮食增产缺乏持久性;促进粮食增收效果欠佳。美国农业补贴政策经历了从价格支持为主的补贴政策到以直接补贴为主的补贴政策,再到综合性补贴这三个阶段,给我们一些启示:我国不适应以直接补贴为主的补贴政策;直接补贴不能替代价格支持。因此,现阶段我国应该对直接补贴准确定位,把其作为价格支持政策的补充。  相似文献   

12.
冯进昆 《经济视角》2013,(10):80-82
我国是农业大国,现阶段经济发展中农业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我国的农业补贴制度不完善,缺乏立法保护,补贴力度不足。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均通过农业补贴稳定了本国本地区的农业发展。通过分析欧盟、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成熟的农业补贴政策,从中寻找可借鉴的经验,对我国农业补贴政策起到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3.
王筱民 《经济论坛》2006,(2):137-138
加入WTO后,随着我国农产品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大量国外农产品将进入国内,这对稳定农业生产、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农民就业将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如何趋利避害,有效利用WTO的农业补贴政策,是目前各界非常关注的问题。同时,我国不断增强的经济实力也使政府有能力给农业生产提供相应的支持。2004和2005年,中央连续发布了两个支持农业的一号文件,体现了国家支持三农的决心。一、世贸组织的农业补贴政策与我国的对策WTO的《农业协议》中规定,对农产品贸易没有影响或仅产生微小扭曲的补贴属“绿箱”政策,可自由使用。“绿箱”政策包括,由公共基…  相似文献   

14.
推进农业投资体制改革千方百计增加农业投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形势下积极推进农业投资体制改革,确保更多的资金投入到农业中去,实现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对于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我国入世谈判的农业补贴僵局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报道,我国入世最新一轮谈判中,属于凯恩斯(Cairns)集团的主要农产品出口国,要求我方在农业补贴问题上接受比一般发展中国家更为严格的约束性承诺,我方谈判代表拒绝了这一要求,结果导致谈判破裂。外国为什么对我国农业补贴问题如此敏感关注?入世谈判为何因农业补贴出现僵局?打破僵局的出路和前景何在?这些问题正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6.
我国从2004年开始对种粮农民实行种粮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和农资综合补贴等农业补贴政策.学术界对农业补贴政策进行了多方位、多角度的研究,本文从农业补贴政策体系、农业补贴政策目标绩效、农业补贴政策实施存在的问题等视角对相关研究成果进行归纳总结,并指出对农资综合补贴政策效应的研究、基于农户层面的研究、对粮食主销区政策绩效的研究应是今后需要重视的领域.  相似文献   

17.
农业补贴是开放经济和全球化背景下的一个突出问题。农业补贴的理论依据、农业补贴政策的实施效果,以及农业补贴政策的完善甚至取舍等是国内外学者关注的主要议题。目前国内外关于农业补贴的研究虽然较多,但多是停留在对农业补贴方法的研究上,而对农业补贴分配机制等方面的研究则很少。基于此,论文对农业补贴的分配机制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WTO框架下我国农业补贴效应和农业支持政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长生  简玉峰 《经济论坛》2005,(14):101-102,124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但不是一个农业强国,农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在国际竞争中,保持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有赖于我们给农业既按照国际惯例符合WTO多边贸易的原则、又富有效率的支持与保护。这其中,政府给予农业的补贴政策,既能体现政府对农业的支持,促进农业的发展,又符合WTO的“贸易与发展”原则。就补贴方式而言,我国现行农业补贴方式重点不突出,效果不明显。首先,补贴范围广,难以发挥补贴效果。财政对农业生产流通领域的多环节、多类别的补贴,几乎涉及农产品生产与流通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9.
农业生产资料是农民生产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极大地影响着农民实际收入的增加,因此国家很早就开始实施的农业生产资料补贴政策是保障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目前,我国农业生产资料补贴政策主要有良种补贴、农业机械购置补贴和农业生产资料综合补贴。而为了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更好地解决"三农"问题,需要综合长远地设计农业生产资料补贴方式,进一步加大农业生产资料补贴政策的资金投入力度,增强农业生产资料补贴的透明度,扩大农业生产资料补贴的范围。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