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雅琳 《时代经贸》2010,(20):32-33
从1985年的“一五”普法教育开始,乡村的法律教育己进行了二十多年。在这一过程中,国家试图将统一的法律知识和观念推向农村,以此实现法治现代化。目前为止,我国已经完成了四次大规模的普法运动,正在进行五五普法,送法下乡、送法进村已经成为新农村建设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但由于传统文化、历史方面及社会环境方面等原因,我们在农村普法、提高农民法律素质这一领域仍存在瓶颈。作为全国经济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北京市,在其国际化城市建设不断加快的背景下,切实提高农民法律意识变得尤为重要。文章主要针对《首都新农村建设中农民的法律素质培养问题的研究》课题组于2010年5月在北京市开展的村民法律意识问卷调查进行分析,对如何切实有效的提高农民的法律素质提出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法制建设是一项重要任务.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传统法律文化深厚的影响,广大农村仍然存在着农民法律意识与现代市场经济和砚代法治不和谐的现象,这直接阻滞着新农村的建设.我们要高度重视农民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的提高,培养新型农民,为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3.
《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形成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研究参考》2008,(31):16-19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农村实行家庭承包制的必然趋势,是农业市场化和产业化经营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应对日益激烈的国际国内竞争,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的必然选择。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增加农民收入、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中,有效发挥了诸多方面的积极作用。但发展实践中也暴露出诸如法律身份不明确、内部运行不规范、一些公司等单位"翻牌"冒充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一些地方政府指导缺位与越位等问题。《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等配套法规制度的建立,标志着农民专业合作社进入了依法发展的新阶段。法律实施半年多来,总体效果明显,但也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和问题,需要进一步明确工作思路和重点,抓紧制定完善配套政策,加大项目支持力度,加强培训教育工作,广泛深入开展普法宣传,依法做好指导、扶持和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与发展的有关工作。  相似文献   

4.
"五五"普法即将结束,在"五五"普法活动中,结合企业实际,从提高职工法律素质入手,站在依法经营、依法维护企业权益角度,创制了一些适合企业的普法措施和手段,形成了长效的法律宣传机制,建立了法律风险防范体系,形成了鲜明的普法特色,取得了明显的普法效果。摘取制度建设、普法刊物、法律事务联络员、普法与清欠、普法与和谐社区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具体阐述。  相似文献   

5.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意义深远的战略举措,广大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农民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新农村建设的效率与效果。基于2008年对江苏省农民素质的实地调查,依据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建立农民素质评价的指标体系,并探讨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农民素质评价结果进行综合评价,以期望对探寻提高农民素质的措施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是法治经济,它要求全体公民具有良好的法律意识.同时,较高的公民法律意识也是依法治国,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中国梦的重要任务和可靠保证.然而,从我国法学教育和群众普法情况来看,公民法律意识远远达不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甚至于在某些方面严重制约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文章中曾经明确提出了“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这个公民法律意识培养的目标.因此,有必要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民法律意识的培养方面相关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与探讨.笔者认为,培养和提高公民法律意识应当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从普及法律知识入手,在公民平等意识、诚信意识、自由意识等方面深入开展工作,对公民法律意识进行多层次、多角度、全方面地进行培养,才可以更加接近实际,才能真正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在新时期全面推进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一项重大决策,是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全面系统地解决"三农"问题的新举措,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当前我国农民的民主法制观念、科技文化素质从总体上看与新农村建设的任务是不相适应的,如何在新农村建设中加强农民教育培训,提高农民综合素质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欧志文 《经济师》2007,(5):189-190
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在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主力军作用。农业合作经济组织是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使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的经营体制创新;是提高农民素质、实现新农村“管理民主”的孵化器;是提升农民文明水平,建设“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的新农村的重要载体因此,发展农业合作经济组织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新农村建设是党和政府目前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但农村的法治建设还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本课题组对河北省青龙满族自治县的农村法治状况进行了调研和问卷调查,从中发现了存在的主要问题,主要表现为:农村经济落后、农民的法律意识淡薄、法律知识匮乏、法治环境差、农村法制不健全等,导致农村法治进程比较迟缓,在调研的基础上,就新农村建设中农民法治意识的培养作了分析和思考,以期对欠发达的少数民族地区的新农村建设进程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客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从各地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这为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指明了具体工作方向和要求.近几年来,我县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广大农民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这为新形势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和条件.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在北京市门头沟山区旅游村庄的具体实践,对新农村规划建设中保护生态环境与发展农村产业经济存在问题进行了探讨,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建设新农村过程中保护生态环境与发展农村产业的对策方法,希冀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在保护利用山区农村特有的自然生态环境的同时,促进村庄产业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使得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利用与农村经济发展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12.
邵彩菊 《当代经济》2007,(10):66-67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党全社会面临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须有国家财政的大力支持,但更要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因为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然而目前我国农民的总体素质与新农村建设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对新农村建设有着诸多的制约.文章就农民素质对新农村建设存在的影响,对提高农民素质提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3.
部门和资本“下乡”与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新农村建设资源分配中,大多数政府主导实际上已经沦为部门利益主导,它们追求的并不是公共利益最大化,这导致精英农户得益多,而多数小农被"客体化"和边缘化。新农村建设必须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但专业性合作为主却出现了普遍性的"精英俘获",不利于"农民主体"地位的实现。应该将综合性的、多功能的合作组织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改变条块分割的复杂格局。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全局。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其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了新农村建设的成败。江苏省经济发展的总体水平虽然在全国名列前茅,但却存在着显著的地区差异,苏南、苏中和苏北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很不平衡。课题组通过调查发现,农民素质的高低与其收入水平呈正相关关系,三地区农民素质的不同是直接导致地区经济发展差异的重要因素。文章在简要介绍调查背景、方法和对象等的基础上,重点对各地区农民素质调查的结果进行分析,进而提出了在新农村建设中提高农民素质的一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五年来新农村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同时也存在着认识不到位、集体经济薄弱、建设机制不健全等方面的问题。认为在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阶段,应从以下方面积极推进:一是创新新农村建设的认识;二是继续加大投入,发展农村基础设施;三是发展农村循环经济产业;四是提高农民素质,培养新型农民。  相似文献   

16.
张真 《当代经济》2006,(13):66-67
一 党的"十一五"规划,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任务之后,现在都在探索采取什么样对策,加快推进农村全面小康建设的步伐,实现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素质和生活质量这一重大历史任务.  相似文献   

17.
杨喜添 《当代经济》2006,(10):99-100
由于我国人地关系的高度紧张和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长期影响,产生了我国的"三农问题",现阶段的"三农问题"直接体现为农民的就业和收入问题.因此,要解决"三农问题"必须从体制上入手,建立农村公共财政体制,加大农村公共财政转移,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经济社会环境,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增加农民就业,从而提高农民收入,这样,才有可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论述了提高农民素质的意义以及农民素质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系,同时提出了提高农民素质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严仍昱 《技术经济》2006,25(10):98-102
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力量,农民素质的高低最终决定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成败。目前农民素质相对较低的社会根源是城乡公共品二元结构。我国长期存在的城乡公共品二元结构使农民丧失了提高自身素质的经济能力、积极的社会环境条件和教育条件。改革公共品二元结构,实现城乡公共品供给平等化,是提高农民素质的体制保证。  相似文献   

20.
伴随着科学发展观的深入实施,城乡一体化战略的推进,农民法律意识明显增强,尤其是农民法律知识匮乏、法制观念淡薄的状况有了较大的改观,有力地推进了农村法制化进程。但当前农村普法仍面临着诸多新情况、新问题,这对推进农村法治化进程必将产生重要影响。为此,各级必须重视问题,创新方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开创农村普法工作新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