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经济开放水平的日益提高对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有效性构成了挑战。目前,中国货币政策非市场化的利率与汇率形成机制、不明确的最终目标和难以控制的中介目标,数量型的直接货币政策工具以及日益增强的溢出效应,必然要求货币政策以市场化为长期改革方向,对货币政策的目标、工具进行调整优化,重视货币政策与汇率政策、财政政策、产业政策的协调配合,重视货币政策国际合作与协调。  相似文献   

2.
1984年中国人民银行开始独立执行货币政策,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在宏观调控中相互配合、共同发挥作用。在多年的宏观调控实践中,由于我国经济体制的不完善及市场化程度不高,在宏观调控政策的搭配中,财政政策一直发挥着主导作用,货币政策的作用相对较小。然而,自上世纪后期以来,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市场化程度的逐步提高,货币政策在调控经济运行的作用越来越大,效果越来越明显。  相似文献   

3.
利率市场化、汇率制度调整与货币政策独立性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集中探讨了我国加入WTO后面临的利率市场化和人民币汇率机制调整任务及其对货币政策独立性不同方向的影响。文章认为,利率市场化进程是一个消减货币政策独立性的过程,而人民币汇率由对美元的僵硬钉住向管理浮动的调整则有利于货币政策独立性的加强,在二者同是当前金融领域改革重点的条件下,寻求二者的政策搭配和对货币政策的作用销抵是保证我国在顺利完成改革任务的同时实现货币政策独立、稳定,充分发挥政策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一、问题的提出 什么是利率市场化?根据有关利率的理论含义,笔者认为利率市场化是政府或货币当局控制基准利率,其他利率由金融机构根据资金市场的供求关系来决定利率水平,并使它们之间的关系能间接地反映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具体来说,利率市场化在形成机制上是由市场供求关系或资源稀缺程度来决定的,在利率的运行机制上中央银行赋予商业银行充分的利率自主权,中央银行只通过调节整个利率体系中起主导作用的基准利率来间接地控制和干预其他利率,而不是靠传统的行政命令来直接管制存贷款等的利率,并在利率市场化的过程中,使利率在整个经济运行中发挥"指示器"的作用,由市场来传递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以提高其效用.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国货币政策运行机制的改革与实践取得了明显的进展。货币政策操作达到了预期目标,基本上实现了以基础货币为操作目标,以货币供应量为中介目标的货币政策目标体系。货币政策操作模式也逐步由计划型直接金融调控转向市场型间接金融调控。这一重大转变,为促进国民经济的稳定增长,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是还要看到,  相似文献   

6.
2005年三季度,人民银行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合理调节货币供应,保证了金融平稳运行。同时,央行相继出台政策,加快了汇率改革和利率市场化进程。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正值金融改革时期,利率市场化改革顺应渐进式发展的趋势呈现出新的发展局面.基于利率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的影响作用,构建时间序列数据模型来测定利率市场化与货币政策有效性之间的关联性.回归结果显示,从长期来看不完全的利率市场化将阻碍货币政策有效性地发挥,由此提出推进我国利率市场化的进程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中国科技产业》2009,(8):52-52
央行在近日公布的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强调,下阶段将坚定不移地继续落实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根据国内外经济走势和价格变化,注重运用市场化手段进行动态微调。这已是近一个月来,央行连续第三次强调将保持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不变。  相似文献   

9.
葛丰 《发展》2003,(4):72-72
前不久,央行发布《2002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其中“建立由市场供求决定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水平的利率形成机制,中央银行通过运用货币政策工具调控和引导市场利率,使市场机制在金融资源配置中发挥主导作用”的表述引来不少人士浮想联翩,因为在此之前,对利率市场化目标的官方表述中,“中央银行的调控和引导”通常放在最前面的,因此,“央行报告来了,利率市场化还会远吗”?笔者猜度上述言论的逻辑传承,想来该是这样的:市场化所对应的,是非市场化、是行政管制。既然“婆婆”要放手,家政自然归于“媳妇”。利率市场化既然…  相似文献   

10.
如何选择合适的宏观调控手段保证经济维持一个良好的发展势头,防止大起大落,实现可持续发展。其中货币政策手段的运用,特别是应否采取连续加息的手段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究其原因一方面在于从世界经济实践活动来看,货币政策手段特别是利率手段一般被视为是市场经济体系中运用广泛,见效最明显的宏观调控手段之一,另一方面也在于中国经济经过多年的市场化进程,货币政策手段的运用及其有效性成为检验中国经济市场化程度的高低,同时也是关系到宏观调控能否打破回归旧体制质疑的一个关键性指针  相似文献   

11.
杜林 《发展》2002,(3):71-73
货币政策工具是整个国家货币政策的主要组成部分,探讨货币政策工具的有效性不能孤立地看待它。目前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尚低,经济环境的规则尚未完全市场化,而货币政策的内部又未能形成高度相关的传导机制,在这样的条件下,我国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必然是低效而乏力的。因此,在积极培育经济环境,努力塑造良好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同时,还应对货币政策工具本身进行改造。目前我国货币政策工具运用的情况和问题:1.存款准备金。我国存款准备金率一直较高,1985年降低了存款准备金比率,并将所有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定为10%,…  相似文献   

12.
有关汇率的著名“蒙代尔三角”告诉我们,一个国家在独立的货币政策、固定汇率和资本自由流动三者之间,只能任选其二,三者不能共存。这意味着选择独立的货币政策和资本自由流动之后,就必须放弃固定汇率。换言之,要获得独立的货币政策和资本自由流动,必须以市场化的利率形成机制作为基本保障。  相似文献   

13.
刘越 《天津经济》2005,(7):39-40
利率是货币资金的价格,也是金融市场的核心。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利率市场化”这一利率体系的改革被提到中央银行的议事日程。《2002年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提出的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由市场供求决定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水平的利率形成机制,中央银行通过运用货币政策工具调控和引导市场利率,使市场机制在金融资源配置中发挥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1996年以来我国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而近两年,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和微观主体内部改革的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明显加快。2006年2月,央行推出利率掉期交易,利率衍生产品开始推出。2005年的货币政策报告更是对2006年利率市场化做出具体部署。应如何看待当前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现实意义,利率市场化改革内在逻辑又是什么,将走向何方?  相似文献   

15.
央行在实施货币政策时,不论采用怎样的中介工具,最终的调控对象都要落到货币供应量这个指标上来,如果央行所选取的中介工具与货币供应量不存在灵敏的互动关系,那么这个中介工具也就无法实现既定的货币政策目标。我国在货币政策选择上存在许多自相矛盾之处,主要包括总体目标和中介目标不明确;货币政策缺乏常规的政策工具;政策实施的独立性受到僵化的汇率政策的限制;政策操作的实际效果与政策制定的初衷相背离等等。因此,货币政策的运行机制需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6.
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国际比较和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实体经济融资需求与银行存款增长受限之间的矛盾较为突出,实体经济融资出现结构性问题,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进一步凸显,在此背景下,我国央行创新推出了多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面对同样的问题,欧美等国采用的FLS、TLTRO以及TAF等主要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运行机制和模式值得我们借鉴。我国应综合运用多种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丰富和优化政策组合,降低特定实体经济部门的融资成本;同时应加快合格抵押品内部评级体系建设,构建完善的抵押品分类和违约风险度量框架;另外还需要建立完善的激励相容机制,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  相似文献   

17.
屠孝敏 《南方经济》2004,(12):56-59
对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渠道低效的问题,许多学者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本文认为,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深入,支撑我国传统的以信贷渠道为主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环境条件发生了改变,是我国货币政策传导低效的主要原因。加快金融领域的改革,特别是利率市场化的改革,在完善信贷传导渠道的同时,尽快建立以货币渠道为主的传导机制,才是提高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效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李军 《广西经济》2009,(10):39-39
一、当前政策环境分析 据统计,2009年上半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幅达到32.2%。其中,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17720亿元,增长11.6%。8月5日,央行发布的第二季度货币政策报告,正式定调下半年货币政策:“下阶段将坚定不移地继续落实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根据国内外经济走势和价格变化,注重运用市场化手段进行动态微调”。与第一季度货币政策报告比较,此次报告有了明显的不同,其中“微调”这一字眼首次出现在报告中。  相似文献   

19.
文章探讨了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推进过程对于货币政策调控方式由数量型向价格型转变的影响。基于一般均衡模型的理论分析发现,利率市场化水平越高,货币需求的波动性越大,利率传导渠道的障碍越少,从而货币当局选择价格型调控方式的条件也就越成熟。采用季度宏观经济数据,构建四变量SVAR模型,通过脉冲响应分析和方差分解考察在利率市场化改革不断推进的过程中,数量型和价格型货币政策调控方式对于实现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相对作用。实证结果表明:数量型调控方式在我国货币政策调控体系中仍然处于主导地位;价格型调控相对数量型调控具有时滞短与力度温和等优点;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水平不断提高,价格型调控方式的优势将表现得更加突出。  相似文献   

20.
文章探讨了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推进过程对于货币政策调控方式由数量型向价格型转变的影响。基于一般均衡模型的理论分析发现,利率市场化水平越高,货币需求的波动性越大,利率传导渠道的障碍越少,从而货币当局选择价格型调控方式的条件也就越成熟。采用季度宏观经济数据,构建四变量SVAR模型,通过脉冲响应分析和方差分解考察在利率市场化改革不断推进的过程中,数量型和价格型货币政策调控方式对于实现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相对作用。实证结果表明:数量型调控方式在我国货币政策调控体系中仍然处于主导地位;价格型调控相对数量型调控具有时滞短与力度温和等优点;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水平不断提高,价格型调控方式的优势将表现得更加突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