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近年来,网上零售业发展迅速,随之而来的负面在线评论也越来越影响网上零售业的竞争力。本文整合公平理论,用情景模拟实验的方法,对网上零售业负面在线评论的服务补救问题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分析了不同负面在线评论类型下,顾客对服务补救措施的评价并结合我国网上零售企业的运作实践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国内外相关学者针对线上消费者购物行为做了大量的研究,但是针对白色家电家用空调领域的研究目前较少。根据相关数据统计,线上家用空调的零售额占比已经从2012年的2%达到了2016年的20%,并逐步呈现上升的趋势。家电制造企业、零售商开始重视线上渠道的作用,并不断对企业的营销战略和策略做出调整。文章在结合国内外相关学者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以家用空调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天猫平台在线评论信息的挖掘,运用多元回归的方法,分析在线评论与空调销量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评论时效性、追加评论、晒图数量显著影响空调销售,好评、差评、客户信用等、评论字数、商品价格等并不显著影响空调销售。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在线评论作为主要调研因子,以网络服装作为调研对象,研究在线评论是否会影响到青年消费者对服装的购买意愿。建立在线评论感知模型,从感知安全性、感知可用性以及感知时效性三个维度,通过问卷调查法以及SPSS数据分析软件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三个维度对青年消费者购买意愿呈现正相关。最后根据研究结论对青年消费者以及电商平台和各大网络店铺提出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4.
李宏  张翠 《电子商务》2013,(7):12-13,23
通过对发布在国内三大主要B2C网站(当当、京东和卓越)和三大主要C2C网站(淘宝、拍拍和易趣)上的负面在线评论进行深入的内容分析,比较了C2C与B2C电子商务网站负面评论的数量分布情况,统计了C2C网站的负面评论回复量与回复率,总结与概括了当前卖家针对负面评论所作回复的特点。并对未来相关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面子策略的双重性和形象修复理论作为分析框架,通过对比中美两国酒店企业对客户在线负面评论的回复策略,考察中美企业在进行形象修复时所使用的面子策略上的异同以及产生差异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一方面,中国企业使用“他人导向面子”策略的频率比美国企业高,呈现出中国企业在回复消费者在线负面评论时更侧重于维护消费者的面子。另一方面,美国企业的“自我导向面子”策略使用频次比中国企业高,体现出美国企业在与客户互动的过程中更倾向于关注自身的面子。  相似文献   

6.
作为分享消费者购物体验的重要网络交流媒介,在线评论承担着为前端消费者购后提供评价信息载体与为后端消费者购前提供参考建议的重要作用。此作用的受体包括销售方与购买方两面,但目前大多数研究成果皆在讨论在线评论对消费者层面的重要影响,对于销售方行为影响的研究有所欠缺。依据国内外对在线评论领域的相关权威研究文献,对在线评论的课题背景、研究现状及两方面作用受体的相关影响进行归纳梳理,能够为在线评论领域在售、买两方面的影响研究作相关参考。  相似文献   

7.
随着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网络购物,然而由于网络商品的虚拟性,用户对网购商品无法实际体验,如何辨识商品质量成为消费者网络购买成败的关键,在线评论给消费者提供了一个辨识商品质量的途径。通过设计问卷调查发现:在线评论中差评和追加评论是影响消费者购买决策的主要因素,因此商家应该做好差评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可以通过奖励优惠券的方式鼓励消费者进行追加评论,以此向消费者传递商品质量信息,提高消费者的购买信心。  相似文献   

8.
翟柯然 《商展经济》2023,(17):103-107
本文从评论情感与评论观点双重维度研究在线评论,探讨在线评论如何影响产品市场绩效,揭示评论情感在这种关系中的调节作用,以期帮助电影发行方通过在线评论数据优化市场行为。本文基于豆瓣网与电影票房网爬取的在线评论与票房数据构建动态面板模型,从评论情感与评论观点双重维度检验在线评论与产品市场绩效的影响关系,并考虑评论情感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滞后两天的在线评论相关属性对票房影响作用相对显著;正面评论数量、评论观点、评论情感对票房均有显著正向影响;上映天数对票房有显著负向影响,排片数量对票房有显著正向影响;在评论观点对票房的影响中,评论情感起到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9.
随着网络在线交易的迅猛发展,在线评论等网络口碑传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以体验型产品为研究对象,以信号理论和"刺激-反应"理论为指导,建立"在线评论-消费意愿-在线销量"模型分析三个要素之间的关系机理,并采用中介效应检验和调节效应检验进行验证,结果显示:在线评论作为一种信息刺激,其数量对体验型产品在线销量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在线评论质量效价评分对体验型产品在线销量的影响不显著,这与产品的类型有关;在线评论一是直接对在线销量产生影响,一是通过中介变量(即作为消费意愿替代变量的收藏量)传递影响,对在线销量产生作用;商品价格在在线评论和在线销量的直接和间接关系中都起到了正向调节作用,这与体验型产品交易过程中价格质量信号功能强于促销功能有关。实践中,企业可通过一些激励设计提高消费者在线评论参与度;进行更加科学化的网页设计,完善收藏功能,以方便消费者进行筛选和比较;注意防止盲目降价行为给消费者带来的负面影响,发挥好价格的信号作用。  相似文献   

10.
随着网购平台的繁荣发展,网购行为发生时消费者与实物产品的空间割裂使得消费者在作出购买决策前极为依赖关于产品的在线评论。为了研究在线评论与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关系,利用实证研究,从在线评论特征以及评论的感知有用性出发,基于技术接受模型探讨在线评论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提出了影响消费者购买意愿的一些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1.
电商营销实践的痛点"大部分消费者购买决策时注重在线图片评论,而大部分消费者网购后图片评论意愿非常低","如何提升消费者在线图片评论的积极性"是电商营销实践与研究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论文基于动机理论模型,从自我涉入理论、他人涉入理论、信息涉入理论和商品涉入理论四个角度展开研究,构建网购消费者在线图片评论影响因素理论模型及...  相似文献   

12.
网络购物中,在线评论已经成为消费者收集信息的重要来源,对消费者购物行为产生较大影响。随着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在校大学生逐渐成为网络购物的主流群体之一。据调查,在校大学生在网络购物时会比较关注在线评论,通过收集相关信息来支持自身购物决策。鉴于此,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和统计技术对在线评论的影响作用展开实证分析,挖掘在线评论不同要素对大学生网络购物决策的影响,并提出相关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信息化时代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孕育发生,网络已成为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获取和发布信息的重要渠道。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也日益成熟,越来越倾向于在消费之前搜索浏览相关的在线评论作为参考意见。针对这一现象在酒店业的表现,通过酒店在线评论的一些数据、评价结果、观察和追踪,从而探讨在线评论对酒店各项单体项目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在霍夫兰德态度改变—说服模型基础上,以在线评论网站类型作为调节变量构建了回归方程,结论为评论者的专业性越权威,信息的质量越好,接受者的信任倾向以及网络参与水平越高,则在线评论信息的可信度越高。第三方评论网站能够加强发布者的专业性、评论质量对评论可信度的正向影响作用。其中,评论质量的影响最显著,因此企业口碑营销应从评论内容入手,提高可信度。  相似文献   

15.
王斌  钟帅  聂元昆 《中国市场》2015,(12):84-88,92
本文以消费者在线评论行为为研究对象,整合社会心理学中的互惠原理,利他行为理论以及信任理论,并结合前人的相关研究成果,建立研究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对在线评论真实性的信任程度、利他行为对消费者在线评论行为具有显著影响,互惠心理对消费者满意程度与在线评论行为之间的调节效应显著。  相似文献   

16.
大数据时代,网上商品数量急剧增加,而作为一名消费者,如何在庞大的商品库中挑选商品并做出购买决策,这不仅受到感知信任的影响还受到在线评论数量和极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品牌》2016,(3)
前人的研究已经证明,在线评论对消费者购买决策有很大的影响力,然而随着网络虚假评论的泛滥,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认识到在线评论并非全都真实。那么哪些因素会影响消费者对在线评论的可信度感知呢?基于此,本文对现有研究的相关结论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归纳,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黄崎 《消费导刊》2014,(10):6-6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互联网商业的发展可谓日新月异。互联网商业平台作为一个双向的平台,一方面卖家可以向广大顾客展示产品的性能和特点,另一方面,买家也可以在第一时间发表对商品使用的心得和意见。用户发表的对于特定商品的在线评论(简称在线评论)作为在线口碑的一种,正深刻地改变着消费者的经济行为模式以及企业的盈利模式和市场战略。  相似文献   

19.
本文首先阐明了在线商品评论的概念界定,并以比较分析的角度探讨了与在线口碑的区分。在此基础上,根据在线评论的五个概念要素:发布者、评论对象、发布动机、表现形式、情感倾向类型依据,按照每个要素的不同特征对在线评论进行类型的划分。文章最后提出未来研究将在于对不同类型的特点与购买作用上,从而为消费者购买和商家营销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20.
《成功营销》2008,(1):114-114
不少企业对于涉足社会化营销心存疑虑,一大原因是害怕看到消费者对其品牌或具体产品服务的负面评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