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短期国际资本流动对我国经济潜在冲击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短期国际资本的流动会扰乱一国经济或金融市场的稳定。本文基于我国1997年1月—2009年9月的月度数据,根据赤池信息准则与施瓦茨信息准则,采用泊松相关系数,对VAR试算取得变量间或有影响机制,并根据测算结果对相关宏观经济指标做OLS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短期国际资本的流动增大了中国证券市场的波动性,而对M2,CPI和ER等指标影响并不显著。本文最后根据结论对当前短期资本流动监管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
《经济研究》2017,(2):125-139
本文将货币国际化的必备条件分为经济基本面因素和结构性因素两方面,根据国际货币的三大职能,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了货币国际化总量指数,将其分解为绝对程度指数和相对程度指数,以此测算了八种主要货币的国际化程度并分析了货币国际化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受制于中国的政策制度和金融体系等结构性因素的不足,人民币在全球市场上使用的份额始终较低,但呈现出逐渐上升的趋势。经济实力、贸易规模和币值稳定性等基本面因素是决定货币国际化总量指数的关键,资本账户开放度、金融市场发展程度、政治稳定性和军事实力等结构性因素能显著影响货币国际化相对程度。现阶段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关键在于完善我国的制度体系和金融市场等结构性因素。  相似文献   

3.
国际短期资本流动的新特点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国际短期资本流动出现一些新的特点:规模快速扩张;波动性日趋剧烈;证券化、衍生化趋势增强;投机性与破坏性增强。在我国当前国内经济存在结构性问题的情况下,大量国际短期资本流入会导致基础货币投放被动增长,影响宏观经济政策效果,并对我国外汇储备和汇率稳定构成影响。消除这些影响需要从短期和长期两个方面谋划应对国际短期资本流动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王籽懿 《广东经济》2016,(14):172-173
本文基于1995 ~2014年的经济数据,通过实证研究分析资本流动对我国银行业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期资本流出对银行业稳定性有显著的影响,此外,资本流动还会通过宏观经济变量的传导,间接的影响银行业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资本的流动作为当前经济全球化的核心,极大地推动了各国经济的发展,但是同时风险也与之俱来。在当前我国开放程度不断提升的大背景下,利益的驱动可能会使得资本流动在短期内发生剧烈变化,从而冲击一国的经济和金融市场。本文采纳2007-2017年的月度数据,测度短期资本流动规模,构建资本市场指标,分析短期国际资本流动的变化对我国资本市场的冲击性影响,并据此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由于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而导致的全球经济危机一直在延续,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防范已经成为全球各国政府和金融监管机构共同的课题。而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的开展和我国跨境资本流动受关注程度的提高,短期跨境资本流动对系统性风险的潜在影响越来越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议题。本文使用SRISK指标测度了我国的系统性风险,并通过构建传统VAR模型和VAR MGARCH DCC模型,对我国“8·11”汇改前后的短期跨境资本流动、系统性风险、股票价格收益率、人民币在离岸利差、离岸人民币与美元利差五变量及其波动性之间的联动关系进行了检验。实证研究证明,我国短期跨境资本流动与系统性风险及两者波动性之间均存在明显的关联关系。  相似文献   

7.
毛红燕 《经济经纬》2007,5(5):83-85
近几年跨境短期资本在我国的流动日益频繁,而且流动规模逐渐扩大。这使我们想起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上几次影响深远的金融危机都与短期国际资本流动的冲击有密切的联系。若发生短期国际资本的大规模的、突发性的逆转,会对我国的金融市场、货币政策、国际收支等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在资本项目的开放进程中,要加强对短期资本的流动的风险监管。  相似文献   

8.
资本流动对我国市场体系的考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本的自由流动对开放资本市场的新兴工业化国家具有双重的影响:一方面是由于获得大量短期资本,刺激国内经济的成长和金融繁荣;另一方面,短期资本的大规模逃离会对这些国家造成沉重打击。在资本市场开放的条件下,金融市场受冲击的根本原因在于国内汇率体系缺乏弹性,经济结构不合理.金融机构脆弱,无法适应国际金融市场变化的需要。我国目前的市场体系和企业经营已开始国际化,具备了开放资本市场的条件,当前的任务是建设一个长期的稳定性金融市场体系,从长远看.应建设一种有弹性的汇率体系;使金融市场本身有一定的容量与规模;中央银行谨慎的监管和防御措施。  相似文献   

9.
当前人民币国际化优势与劣势并存。中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增强,金融机构国际地位提升,人民币公信力提高,人民币国际化环境改善等,使得人民币国际化具有占优条件。另一方面,金融市场不够发达,资本项目较低的开放度,人民币不能够自由兑换,又使得人民币处于国际货币竞争劣势。从货币国际化竞争条件内生性理论来看,需要动态看待人民币国际化条件: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将一定程度上促进人民币国际竞争条件的改善。中国应采取分步实施策略、同步推进金融市场与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促进贸易发展和提高综合国力、"两个平行金融市场"制度推进金融市场建设、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加强区域合作等有效措施,改善人民币国际化竞争条件。  相似文献   

10.
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和人民币国际化的迅猛推进,使人民币初步具备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的基础条件。但当前人民币国际化程度不高,并成为制约人民币成为特别提款权篮子货币的直接因素。我国金融体系不完善、金融市场发育程度滞后、资本项目管制程度较高、利率和汇率市场化程度较低,是制约人民币国际使用度快速提升,进而制约人民币加入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的根本原因。深入推进金融体制改革,建立成熟的国内金融市场,进一步推进资本账户开放和利率市场化进程,积极推动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是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进而推动人民币成为特别提款权篮子货币的解决之策。  相似文献   

11.
经济全球化、金融自由化产生的一个效果就是全球资本自由流动.我国加入WTO以后,资本管制制度也逐渐放松,正在逐步实现资本自由流动.由于短期资本流动对一国的冲击比较大,因此,研究短期资本流动对我国经济的促进作用和产生的负面影响,以及探讨应对风险的措施,对我国的金融市场甚至整个经济市场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金融体系风险分担机制包括银行中介的跨期风险分担机制和金融市场的横向风险分担机制.经济全球化条件下,资本跨国流动导致全球投资组合的优势凸现,银行资金流向金融市场,导致金融体系风险分担机制发生变迁,金融市场横向风险分担机制侵蚀银行中介跨期风险分担机制,而金融市场横向风险分担机制无法有效分担系统性风险,因此,金融体系更易受到外部系统性冲击的影响.增加了货币危机发生的概率.通过建立风险分担系数,使用88个国家的数据实证检验金融体系风险分担机制变迁对货币危机的影响,结果显示,金融体系风险分担机制变迁可以显著增加货币危机发生的概率.  相似文献   

13.
《经济研究参考》2014,(9):72-85
根据货币的三种职能——价值尺度,支付手段和价值贮藏,本报告构建了人民币以及其他主要国际货币的国际化指数。2010年各季度人民币国际化指数的各项指标都呈现了快速增长,表明人民币在国际贸易和金融交易中作用出现快速提升,2011年和2012年增速有所放缓。当前人民币国际化水平为0.83,与美元、欧元、英镑和日元相比,国际化程度还非常低,但也表明人民币国际化已经实现了零的突破。通过收集整理各国数据,对影响货币国际化的主要因素进行建模,发现经济规模与货币国际化有显著的正向相关关系,是一国货币国际化程度的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发达的金融市场可以为货币的国际化提供有利的环境,从而促进货币国际化进程;币值稳定有利于本国货币的国际化;另外,在位优势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在不考虑货币的在位优势时,会导致各项因素在一定程度上被高估。  相似文献   

14.
中国短期国际资本流动的测算——基于BOP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短期国际资本流动一般波动性较强、流动规模变化较大、流动方向容易逆转,因此容易对一国实体经济与金融市场产生显著的负面冲击,并有可能引发金融危机。本文对现有的各种短期国际资本流动测算方法进行比较分析,以中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表(BOP)为基础,对短期国际资本流动的渠道进行了简要分析,并从理论上对直接法与间接法的关系进行了论证。接下来,基于改进的间接法和改进的直接法,对中国的短期国际资本流动进行了测算。最后,对测算的结果进行了检验分析,并给出了相关结论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国际资本流动的规模结构变化对世界经济和各国经济的影响是广泛而深远的,它使得货币、财政和汇率等宏观经济政策的有效性都发生根本性的转变。文章重点分析了国际资本流动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及我们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经济研究参考》2014,(9):43-59
本文回顾了19世纪中期以来主要国际货币的次序演进路径,对英镑、美元、日元、德国马克、欧元等主导货币竞争进行了历史考察,总结了货币国际化的历史背景和特定机遇。在一国货币国际化的过程中,政经实力与政策推进都是必不可少、相辅相成的,货币国际化需要强大的经济实力、发达的金融市场、主动性的政策选择、完善的货币输出机制、物价稳定和汇率稳定等前提条件。提高人民币国际化程度需要不断增强我国政经实力;在遵循市场演化规律的基础上重视政策推动,在人民币国际化推进模式选择上,日元、德国马克国际化模式更具参考性;人民币国际化理论逻辑不足之处可在具体实践中不断试错予以修正;不应以人民币升值预期为国际化前提条件,贸易顺差并非人民币国际化重大障碍,建立顺畅的人民币经常项目差额与资本项目差额流动机制至关重要;建设包含香港在内的主要国际金融中心的离岸人民币市场。  相似文献   

17.
高田 《经贸实践》2016,(1):104-105
2015年12月1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正式宣布,人民币将于2016年10月加入SDR,这将是国际货币体系发展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这将有助于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提高中国金融市场在国际上的地位,标志着人民币跻身全球主要货币之一.人民币加入SDR给我国带来了机遇以外也不可避免的带来了挑战,甚至是风险,这将转化为不可逆的金融自由化进程,加剧我国金融市场的波动性.为了应对相应的风险,本文就此提出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资本市场国际化与经济转型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资本市场国际化是经济转型的内在要求,而资本市场的全球资本配置能力决定了一国的经济结构以及经济增长方式。文章在资本国际流动的基础上重新阐述了"不平衡性增长"这一概念。资本市场国际化通过引导资本的合理流动,形成促进经济平衡性增长的资本流动机制。中国资本市场国际化应该积极借鉴新兴国家的经验并吸取其教训,以货币兑换自由化、取消外汇管制为前提,深化改革、强化监管,保证国内金融市场稳定和经济发展模式的成功转型。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建立引入中间品生产贸易、出口品定价方式变动、资本不完全流动以及冲销干预的开放新凯恩斯模型,在外国进口关税冲击环境中,在不同程度的汇率管理和资本管制下,研究人民币国际化对中国经济和社会福利的差异性影响.结果表明:(1)货币国际化通过提高出口品本币定价比例,降低了因外国关税冲击导致的本国经济波动和福利损失;(2)在货币国际化进程中,逐步放松汇率管理和资本管制能够提升货币国际化对本国经济的改善效果;(3)随着汇率管理的不断放松,相较于最终品,出口中间品本币定价比例提升对本国经济的改善效果更显著.因此在不确定性增加的全球贸易环境中,应坚持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同时不断深化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逐步放松汇率管理和资本管制,并重视出口中间品人民币结算比例的提升.  相似文献   

20.
人民币国际化问题已成为各国学者研究的热点。本文依据弗里德曼货币需求函数设立国内货币需求模型,并基于间接测算法和模型稳定性检验结果,选取1992-2003年的季度数据估测2004-2014年季度人民币境外存量,以此作为人民币国际化的衡量标准。在此基础上运用协整理论、格兰杰(Granger)因果检验、脉冲分析法等时间序列处理方法对我国现有的国际收支结构、经济规模、实际汇率及人民币国际化之间的动态关系进行实证分析。本文研究发现,上述变量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我国经济规模扩大、经常项目顺差和人民币稳步升值有利于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而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会对人民币国际化产生阻碍作用。因此,在发展国民经济及维持人民币币值坚挺的同时,合理调整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结构也是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