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经济转型与货币需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采用"从一般到特殊"的动态建模方法对中国经济转型过程中的货币需求函数进行了再估计,通过引入市场化进程相对指数作为衡量经济转型的制度变量考察货币需求、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利率和经济转型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发现,尽管1978—2007年间30年的改革开放使得中国的经济体制和金融体系发生了较大的转型,但通过引入适当的制度变量,仍然可以得到稳定的货币需求函数。本文建立的货币需求动态模型证实了经济体制的市场化转型无论长短期都是拉动货币需求增加的因素,通货膨胀是解释货币量的有效外生解释变量,短期内利率变量对实际货币需求影响不显著,但其确实显著地进入了长期货币需求关系。  相似文献   

2.
近代中国货币供应结构的改变(存款比例增大)解决了现金货币供应不足的问题.文章测算了20世纪30年代中国经济的货币化程度,认为它是稳步增长的.在世界经济危机波及中国的情况下,主要依靠中国、交通两银行等核心金融机构力挺工商业的带头示范和同业合作,以及政府对中交两行接管初期的某种督促,保持了货币供给的增加,使中国市场较快走出困境;但政府统制金融的另一面则是扼杀了市场的活力,缺乏制约政府行为的配套改革,因此在取得成果的同时也埋下了非常不利的伏笔.  相似文献   

3.
货币理论是经济学中最富争论的理论之一。货币理论的基础也就是供求规律。对于其中的货币需求理论,从古至今有不少学者发表了不同的看法,形成了几种互不相同但彼此又有一定联系的学说。比较这些理论的异同,对于我们学习货币理论并制定和分析现实的货币政策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4.
一、设置货币供求均衡监测指标体系的必要性 近年来,货币供求失衡巳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严重障碍。可以说一切宏观经济问题都直接间接地、或多或少地与货币供求失衡有关。通货膨胀无疑是货币供给失控的直接后果;消费膨胀、投资膨胀,经济波动以及经济运行秩序的混乱均与其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宏观经济管理应把货币供求的均衡作为最重要的  相似文献   

5.
6.
经济转型中的货币需求与货币流通速度   总被引:47,自引:0,他引:47  
文章评价和综合了传统货币需求理论 ,从经济主体的微观行为基础出发 ,建立了经济转型时期我国的货币需求函数。结论是 :制度的转型改变着经济主体的微观机制 ;非国有经济的发展、价格自由化进程、利率制度安排的特殊性、证券市场的产生和发展是造成我国货币需求持续扩张和货币流通速度持续下降的根本原因。实证分析证实了这个结论。最后结合未来经济转型 ,对我国货币需求和货币流通速度进行了理论预测。  相似文献   

7.
股票市场、货币需求与总量经济:一般均衡分析   总被引:110,自引:1,他引:110  
近几年来我国实体经济与股票市场的表现出现较大差别 ,与传统理论 (如财富效应、Q效应 )相违背。本文认为传统观点实质上是一种局部均衡分析 ,没有考虑货币市场的影响。为此 ,本文引入一个简单的一般均衡模型 ,在考察股票市场对货币需求影响的基础上 ,全面综合分析股票市场对实体总量经济的影响。文章还着重分析了我国股票市场对实体经济作用有限或滞后的原因 ,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货币需求、金融资产膨胀与流动性过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货币需求理论的梳理发现,实体经济中货币流通速度会发生变化,同时存在金融体系对实体经济的货币抽取效应,这两种机制解释了用交易方程计算的流动性过剩状况。结合我国经济运行的实际情况,加入代表经济资本化和货币化的变量M′和M″,对货币需求方程进行修正,说明流动性过剩可能是经济发展中的一种常态。  相似文献   

9.
10.
近年来,我国货币需求研究虽然取得了不少成果,但总体上仍然停留在经院式的理论分析阶段,对货币政策操作影响甚微。在实际工作中,中央银行主要是根据资金需要量调整货币政策力度,而且随意性很大。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仍是贷款限额,不是货币供给量。笔者以为,这种政策操作方式在我国现阶段有其合理性和必然性。由于以下原因,货币需求理论的研究成果很难转化为货币政策的决策基础。  相似文献   

11.
稳定的货币需求是货币目标制有效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文章首先从理论上阐述了货币需求与货币目标制的内在关联。其次,基于协整理论与误差修正模型,利用1996-2011年季度数据实证检验了中国货币需求函数的稳定性。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长期货币需求函数和短期货币需求函数的系数都缺乏稳定性。货币需求函数的不稳定势必增加中国以货币供应量为中间目标的货币政策操作难度,从而导致现行货币目标制的有效性和适宜性不断降低。最后提出为提高货币政策框架的有效性,中国应择机引入通胀目标制。  相似文献   

12.
传统货币需求方程在我国的经验应用中缺乏稳定性,并倾向于高估规模变量的弹性系数。本文根据中国的城乡二元经济特点,基于简单的代表人效用优化理论框架,论证二元人口结构转移对总体货币需求行为的影响。由于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的货币需求行为存在显著差异,改革之后除了总收入增长使得货币需求增长之外,非农业人口比重的持续上升也引致了额外的货币需求。因此整个社会的货币需求增长速度便会高于收入的增长速度,超出经济增长的货币供应不会全部体现为通货膨胀。经验结果显示,这较好地解释了改革以来中国的超额货币问题。  相似文献   

13.
杨时革 《当代经济》2016,(28):126-128
现代货币金融理论金融变革主线之一是将文化内涵、制度因素嵌入传统金融理论模型,这其中涉及到金融中的传统课题——货币及其本源.而且这种新的研究更加重视政治或社会关系对货币、货币政策和经济周期的影响.本文简要回顾了货币形式的发展演进和货币本源问题的纷争,对主流学派“货币观”进行了评析和批判,重点研究了货币化生产及货币、信用与社会关系,最后提出了相关结论及研究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本文借助资金流量表通过实证研究发现,我国宏观经济中各部门的货币需求行为存在显著差异。具体来说,政府部门具有较大的货币需求,而居民部门的货币需求相对较低,这使得国家宏观政策的松紧变化对总量货币需求形成了一定冲击,货币流通速度也随部门支出结构的调整而出现明显波动。因此,分析不同经济部门的货币需求可以为我国货币需求的不稳定提供一个新的解释,同时也能为我国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协调搭配提供一个新的分析视角。  相似文献   

15.
16.
17.
随着各国信息技术的进步、金融管制的放松和金融创新的出现,股票市场迅速发展,货币需求的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更多的考虑到股票市场的影响。目前,已有很多国内外学者对此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对股票市场和货币需求的国内外相关文献作了梳理和评述,以期对未来相关领域的深入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采用为“一般到特殊”的动态建模方法对于我国的经济转型过程里面的货币需求量进行再次的估计,再次引入市场化进程相对指数作为衡量经济转型与货币需求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中国总需求结构和内生性货币供给机制做出了剖析,具体研究理论中所描述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国内投资对国内信贷有着显著推动作用,净出口累加值对外汇占款具有显著推动作用,最终导致货币供给增加,进而提升了货币化水平.在此基础上,笔者提出应该分别从实体经济层面和货币金融层面采取措施以缓解高货币化水平,提高货币使用效率,加快推动总需求结构的调整,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模式.除此之外,还要积极推动利率市场化改革、探索更加灵活的汇率制度、完善银行及国有企业的预算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20.
货币需求理论的演变及我国对货币需求的政策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