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闫雷 《经济研究导刊》2011,(27):139-140
中原经济区作为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一极,被国家纳入重点开发区域,标志着中原经济区建设已正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传统农区是中原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受二元经济制约,一直是河南省区域经济发展的短板和薄弱环节。结合河南省省情,从行政管理、土地利用、财税管理、投融资、社会保障等方面进行体制机制创新的探索,以便为研究制定促进“三化”协调发展的政策措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中原经济区城镇化快速推进中出现了严重的环境污染、交通拥堵等问题,国内外区域及城市发展经验表明,低碳城市将成为城市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王先菊 《时代经贸》2013,(12):119-120
中原经济区城镇化快速推进中出现了严重的环境污染、交通拥堵等问题,国内外区域及城市发展经验表明,低碳城市将成为城市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随着中原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文化等无形资产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因此,考察了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各自的特点和趋势,以中原经济区中河南省南阳市为例,讨论中原经济区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耦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王增 《经济研究导刊》2014,(35):253-254
系统地从居室与自然、居室与科技、居室与文化、居室与经济、以及居室对人的关怀等方面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并阐明了我国城市居室装修的发展趋势,提出了绿色、高科技、文化、简约、经济和人性化设计的新理念。  相似文献   

6.
李杰 《当代经济》2016,(23):42-43
周口地区的农业产业化集群发展不仅是河南省农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由于自身的优势、自然生态和人文环境等特点,成为了中原经济区建设中的重要内容.在构建中原经济区的大背景下,选择周口地区的农业产业化集群作为研究对象其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对这一概念的分析,多角度提出研究方法和对策,进而将周口地区农业产业化集群发展的思路和对策融入到河南省的农业发展建设中.  相似文献   

7.
经济区是区域城市化和城市区域化的必然结果。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中心城市的区域增长带动作用功不可没。密切的区内经济联系有助于中心城市增长极的扩散和经济辐射。市场一体化水平决定区内经济辐射的有效性。周边城市在接受中心城市产业辐射的同时,更多的是利用中心城市吸收外来资本的优势,创造自身区别于其他地区的条件,凭借地理、开放的市场环境、基础设施的有利条件,提高接受辐射的能力,弱化中心城市对其资源的集聚效应。  相似文献   

8.
本文阐述了中原经济区建设中郑州市县域经济“三化”协调发展的现状,并就“三化”协调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促进郑州县城经济“三化”协调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中原经济区创新体系是一个跨行政区域的创新体系,行政壁垒是构建中原经济区创新体系的特殊障碍。文章从创新协调体系、知识创新体系、技术创新体系、创新服务体系、创新环境体系等五个子体系,分层次、分类别地提出构建中原经济区创新体系的总体思路。  相似文献   

10.
以中原经济区为研究区域,选取2000、2003、2006和2009年4个时间截面,采用城市流强度模型对中原经济区28个城市的城市流强度进行了测度.根据计算结果,运用Q形聚类法,将中原经济区28个城市的城市流强度划分为15种类型,同时,进一步分析了中原经济区城市流强度的时空演变规律.结果表明:①中原经济区尚处于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区内各部门的外向服务能力不强,整体的集聚和辐射能力较弱,空间联系较为松散;②随时间变化,城市流强度的绝对差异在增大,相对差异在减小,区内城市发展水平和整体实力相差较大;③郑州居中原经济区城市流强度高值区中心,且郑州与区内外围城市的城市流梯度差不断缩小,溢出效应开始显现;④空间格局变化较小,且基本呈现北高南低、东高西低的分布格局;⑤特殊的区位优势对区域内城市流强度的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1.
中原经济区要更好地参与全球经济竞争的牌局,就必须强化、改革其经济职能,对于中原经济区而言,其经济职能包括:一是制定宏观经济调控政策、产业政策等;二是汇集和传播经济信息,进行合理的市场监管;三是完善城市知识基础设施,培植以知识为基础的产业;四是强化区域治理,为中原经济区的发展铺好路。  相似文献   

12.
循环经济型生态农业是循环经济的原理在农业生产上的具体应用,是对传统线性农业发展方式的根本变革,其核心环节是把废弃物转化为再生资源或再生产品,从而实现"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理想的目标是污染零排放,形成农业生产的闭路式物质循环系统。中原经济区建设要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前提下,走"三化"协调的科学发展道路,循环经济型生态农业模式是河南农业发展的有益探索。文章阐述了循环经济型生态农业的渊源及内涵;归纳出循环经济型生态农业的一般模型;针对河南不同地区特点,构建出平原粮食主产区物质循环利用模式、水域生态系统农林牧副渔一体化模式、山林果园立体种养殖模式、矿区生态综合治理模式四种循环经济型生态农业模式;并从思想、规划、制度、技术、宣传、推广六个层面,提出实施循环经济型生态农业的决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刘春玲 《当代经济》2011,(11):100-101
中原经济区创新体系是一个跨行政区域的创新体系,而行政壁垒是构建此体系的特殊障碍.本文针对中原经济区的实际情况,从创新协调体系、知识创新体系、技术创新体系、创新服务体系、创新环境体系等五个子体系,分层次、分类别地提出了构建中原经济区创新体系的总体思路.  相似文献   

14.
省内城市经济区划分研究——以山西省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闫二旺 《生产力研究》2002,(1):70-72,90
本文依据城市———区域理论 ,将中心城市影响区范围划定与城镇空间结构体系单元的研究结合起来 ,探讨省内城市经济区边界的划定方法 ,并给出了山西省的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5.
中原经济区城市内在经济联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林  韩增林  马慧强 《经济地理》2012,32(3):57-62,8
基于城市流强度模型和城市间相互作用强度模型,以中原经济区29个城市为研究区域,对中原经济区的城市内在经济联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中原经济区整体的集聚和辐射能力较弱,经济发展尚处在初期阶段,郑州、洛阳的核心带动作用不够突出;②经济区城市内部产业部门分配上差距较大,城市内部产业间,城市间经济发展不平衡;③中低级城市数量较多,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④中原经济区内城市总体经济实力和城市综合服务能力之间尚不协调;⑤中原经济区内城市间经济联系不够紧密,以郑州为中心,呈中心外围的空间结构,省际城市之间联系贫乏。据此,提出了优化中原经济区城市经济联系的对策,服务于中原经济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建设中原经济区在全国具有典型示范意义和战略意义。面对日益激烈的区域竞争,中原经济区迫切需要政策体系的支撑。财税政策、金融政策、产业政策、人力资源政策、对外开放政策和土地政策必须协调配合,形成一套科学、有效的政策体系,合力破解中原经济区的难题,深入推进"三化"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7.
国家层面的发展战略是一个国家为了发展制定的最高的规划,对于我国来说,地方区域规划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作为一种新的区域发展模式,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以被纳入国家发展战略的中原经济区建设为例,探讨为什么中原经济区建设能够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分析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对中原经济区有哪些意义和作用,以及中原经济区应该怎样更好地利用契机进一步推动自身的建设。  相似文献   

18.
从持续创新和绿色创新的耦合理论研究出发,探讨中原经济区中小企业绿色持续创新能力的内涵与特征,并建立企业绿色持续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AHP-FUZZY)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耦合对企业绿色持续创新能力进行建模分析,结合许继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绿色持续创新进行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9.
中原经济区林业产业发展的战略取向——以河南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原经济区是客观存在的经济区域,是中原崛起的重要一极。建设中原经济区,不仅关系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而且对中部地区发展甚至对全国经济社会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原经济区建设已上升为国家战略,被列入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原经济区建设纲要》明确了十大支撑体系,其中“构筑竞争力强的现代产业支撑体系”居于首位,充分说明了产业发展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省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经济规模明显增大,人民生活显著改善,2010年全省生产总值2.29万亿元,地方财政总收入2293.37亿元,均居全国前列。  相似文献   

20.
空港与所在城市之间存在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良性关系。城市经济发展是空港经济区形成和发展的平台;大型空港的崛起,扩展了城市发展的空间,是具有强大集聚效应和扩散效应的增长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