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广东经济》2012,(9):59-59
8月15日,省政府通报了产业转移目标责任考评情况。据了解,深圳南山(龙川)产业转移工业园因再度“黄牌”,被取消省产业转移工业园资格。这是省政府对省产业转移工业园开展考核两年以来开出的首张“红牌”。在2011年度产业转移目标责任考评中,汕头产业转移工业园、深圳南山(龙川)产业转移工业园、东莞大朗(信宜)产业转移工业园因为考核排名靠后被给予了“黄牌”警告。其中,因连续两次考核排名均列末尾两名的深圳南山(龙川)产业转移工业园,被摘除了省级园区的资格。  相似文献   

2.
引言 产业转移是指在市场化背景下,发达区域的产业基于区域的比较优势,通过跨区域直接投资、技术转移,将部分的产业转移到欠发达地区进行发展,从空间分布上实现部分产业的跨区域转移.广东省于2005年开始产业转移园建设,在粤东西北地区及江门、肇庆、惠州市欠发达地区规划建设省产业转移工业园(简称省产业转移园),作为承接珠三角地区相关产业有序梯度转移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3.
《广东经济》2008,(8):41-41
2008年7月23日上午,珠海金湾(揭阳)产业转移工业园揭牌仪式在揭阳市举行,珠海、揭阳两市落实省委、省政府"双转移"工作迈出了实质性步伐。而此前一天,珠海市市长钟世坚和揭阳市市长陈奕威在揭阳签署了《关于进一步推进产业和劳动力"双转移"共建产业转移工业园合作协议》。  相似文献   

4.
集聚效应和产业关联性促进了产业集群的空间转移,而集群发展与园区建设的耦合关系进一步推动了集群转移进程。基于产业集群升级与产业集群空间转移的耦合关系,从价值链的角度对集群空间转移的两种典型模式进行了比较,并结合苏通科技产业园和苏宿工业园两个案例对转移模式进行了案例分析。研究表明,产业集群空间转移是成熟集群转型升级的重要路径之一,政府应该积极依托园区建设,结合地区特点及资源优势,采取恰当的产业集群转移模式,实现集群转移带动下的产业转型升级与地区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5.
"将中山火炬(阳西)产业转移工业园打造成广东省最大鞋业制造基地".在8月11日举行的中山火炬(阳西)产业转移工业园台资鞋业制造基地投资推介会上,这一目标让台商满怀激情.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江苏双灯纸业有限公司为母体的双灯工业园的发展为研究目标.双灯企业曾是一家老牌的国有企业,利用当地的资源条件,建设双灯工业园.近年来企业集团一直以工业园为载体,倡导"以商引商",走企业集聚之路,最终实现产业集群,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增强区域竞争力.本文运用SWOT分析方法,从分析双灯集团"以商引商"行为载体-双灯工业园的发展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等方面入手,结合相关理论和实践,提出双灯工业园加快发展的总体战略.  相似文献   

7.
马静芳  熊曦 《当代经济》2007,(23):108-109
本文系统分析了欠发达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意义和可行性,提出了欠发达区域承接产业转移三大途径.并结合北部湾区域承接产业转移战略选择与定位,从北部湾的优势和承接产业转移的战略重点提出北部湾应该发挥区域比较优势、以打造科技园区为载体、营造良好的承接产业转移环境来促进北部湾区域又快又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广东经济》2007,(10):54-54
"将中山火炬(阳西)产业转移工业园打造成广东省最大鞋业制造基地"。在8月11日举行的中山火炬(阳西)产业转移工业园台资鞋业制造基地投资推介会上,  相似文献   

9.
工业共生效益分析——以九发工业园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深入阐述工业共生及其效益的基础上,以九发工业园为例,详细分析了涉农企业发展生态工业园带来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指出涉农企业应立足农业特点,借鉴工业生态学原理,积极构建农工商结合的生态产业体系.  相似文献   

10.
《广东经济》2009,(9):54-54
2009年广州与梅州、阳江、湛江、湘西共建产业转移工业园招商推介会昨天在广州隆重举行,与会广州企业与各产业园区进行了交流,不少广州企业详细地了解相关产业转移园区土地、税收、人才结构、产业发展方向等方面的问题,表达了强烈的投资合作意向。  相似文献   

11.
自广东实施"双转移"以来,各个产业转移工业园取得丰硕成果,劳动力结构不断优化,同时区域产业结构也发生着深刻变化。本文从区域产业升级水平、产业结构变化及产业就业关系等方面对珠三角和东西北地区2008年以来产业结构变化情况进行测度与分析,结果供参考。测度与判断"双转移"指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  相似文献   

12.
资源型产业集群是西部地区依托资源优势发展特色经济的重要载体.但是,集群的发展不能单纯依靠资源开发,否则将面临集群"空洞化"的危险.将本土的特色人文资源与东部产业转移带来的技术优势融合起来构建融合型集群,是西部资源型产业集群在新型工业化道路上实现价值链向上攀升的重要途径.形成集群核心能力则是培育融合型集群的关键所在.本文以四川夹江县陶瓷产业集群为研究对象,指出了资源型产业集群面临的风险,而构建融合型产业集群是实现资源型集群高级化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本文就四川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行了分析.文章认为,产业转移的必然性、灾后重建的契机、泛珠三角合作背景为四川承接产业转移创造了难得的历史契机,但与中西部其他省区的竞争、大规模开发与保护环境的矛盾又是四川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面临的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14.
西部经济和生态环境互动模式:产业互动视角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决定了西部地区在工业化过程中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模式,而应该强化经济与生态环境的互动发展.产业互动是经济与生态环境互动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产业互动的思路是按循环经济的理念推进产业结构优化,依据比较优势原则发展西部特色产业作为依托点,以建立生态工业园作为产业互动的新载体.  相似文献   

15.
王召东 《当代经济》2007,(9):128-129
促进农村生产发展和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建设农业生态工业园是实现这一任务的重要途径,农业生态工业园建设必须规划先行,产业链和生态链设计是农业生态工业园规划的重点.本文以河南省舞阳县农业生态工业园为例,论述了建设农业生态工业园的优势与前景,提出了农业生态工业园产业链和生态链设计的主要思路.  相似文献   

16.
循环经济工业园区是以循环经济理论为指导而建立起来的经济发展模式,它通过园区内产业之间的贸易,将一个企业生产产品中的废弃物转变为其它企业的原料的一种循环发展方式,从而实现园区在经济、社会和环境方面协调发展.通过对国外循环经济工业园发展状况的分析,来进一步规划湖北省仙桃市生态工业园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产业转移理论述评及其发展趋向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产业转移现象由来已久,西方理论界不乏关于该问题的研究.本文将产业转移理论划分为两类,一类是有关经济发达国家产业转移的理论,另一类是研究经济不发达国家产业转移的理论.而随着产业转移规模的扩大及其方式的多样化,产业转移理论顺应实践需要而产生了新的研究角度与研究方向,它们是产业转移理论研究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18.
在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中,合理有效开发高技能人才,对促进承接产业转移十分重要和紧迫.由于郴州高技能人才需求大于供给,并且存在供需总量矛盾、供需质量矛盾、供需结构矛盾和供需市场矛盾等问题.本文就此问题进行了详细和科学的数据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下对策建议:政府要出台有力的扶持政策,促进高技能人才健康成长;职业院校要适应地方产业发展需要,培养合格的高技能人才;企业要立足于自身的发展需要,培养、使用好高技能人才.  相似文献   

19.
任红伟 《广东经济》2003,(12):25-26
近两年来,清远市委、市政府大力推动"市场化、工业化、城市化和后花园"发展战略,掀起了二次创业新高潮.目前,全市已建成44个工业园区,引进重点项目221个,投资规模达500多亿元.比较突出的园区有12家,主要分布在市区、清新县、佛岗县.其中2家规模较大,一家是广东省清远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市经济开发试验区生态工业园),已形成以产业积聚为鲜明特色的生物医药城、建材陶瓷工业城、毅力工业城等17个工业园区,引进项目73个,全部项目投产后预计可实现年产值260亿元.另一家是佛岗县的建滔工业园,总产值达到30亿元.清远工业园建设的具体做法是:  相似文献   

20.
生态工业园被认为是新型第三代工业园区,是未来我国工业园区建设的重点。现有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向生态工业园演进是未来发展的趋势,厘清生态工业园的发展现状对于更好地规划我国工业园区具有重要意义。截至2012年4月,我国已拥有通过验收命名的国家级生态工业园15家,另有43家正在建设过程中。文章从建设时间、组成类别、地域分布、建设来源等四个方面对我国生态工业园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划分,并与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在时间分布、地域分布以及监管主体等方面进行了对比,提出了我国生态工业园未来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