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态经济人”——生态文明的建设主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经济人"与"生态经济人"对比来研究和探索生态经济的理性假设,认为"生态经济人"是一个具有生态意识、生态良心和生态理性的人,但不是一个生态主义者;"生态经济人"是一个具有利己、理性、最大化和"文明自利"的人,但不是一个经济主义者.除此之外,"生态经济人"在需要与动机、理性与非理性、目标与手段以及利益最大化与可持续性等属性方面都具有鲜明的生态特色.从文明社会的演化和生态文明建设来看,"生态经济人"是生态文明时代的主人,是生态文明的建设主体.  相似文献   

2.
绿色生产力或生态生产力是自然生态系统的生产力与社会经济系统的生产力的复合。自然生态生产力的形成是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过程。生态理性经济人协同人与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的能力,是生态生产力的主体,这种主体的生产力是"生态协同治理的能力"。生态理性经济人的协同治理所产生的社会经济生态生产力,是包括多个环节的总和、全程和整体的协同治理的能力。生态理性经济人的个人生产力是社会生态生产力的主体。生态制度约束下的社会协同治理是社会生态生产力形成的核心。生态系统管理是社会生态生产力形成的基础。生态技术对自然生态物质循化与工业经济物质循环平衡的维护:社会生态生产力形成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经济理性为市场经济和工业文明立下过历史性的功劳。当人类的经济规模尚未对生态平衡构成威胁时,经济理性是正确的;当经济规模超出自然界的承受范围,破坏生态平衡时,经济理性就得让位于生态理性。生态理性有更广阔的鸟瞰视野,更高的观控水平,把经济理性作为一个特例包含在自己的体系之中。悠久的中华文明充满生态智慧,党的十七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对全人类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进入21世纪,环境问题日益被人们所重视.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消除产能过剩和发展低碳经济成为焦点.为了更理性地理解低碳这个概念以及有针对性地对各个领域的碳排放情况进行调查,故运用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对浙江杭州临安地区生态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分析,从而发现临安生态赤字从2001年的1.175hm2减少至2007年的0.8748hm2,生态承载力从2001年的0.4902hm2下降至2007年的0.3855hm2,仍显示出不可持续发展状态.  相似文献   

5.
中共十八大宣示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并列,五位一体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治国理念,其实现途径是通过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建立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低碳经济是一场涉及生产模式、生活模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国家利益的全球革命,是当代建设生态文明的最佳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6.
建设生态城市的战略构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1世纪人类进入了一个生态经济时代,而生态城市是在生态经济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理想的城市规划模式。与传统城市相比较,生态城市具有和谐性、高效性、整体性、持续性与区域性特点。生态城市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涉及生态环境系统、生态经济系统和生态社会系统,其中生态环境系统是基础,生态经济系统是核心,生态社会系统是保障。建立生态城市必须协同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生态环境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生态经济系统和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生态社会系统。  相似文献   

7.
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作为一种理论体系加以构建,必须厘清该理论的经济学基础.与马克思遭遇"物质利益难题"相似,我们对环境问题的体认也碰到"环境利益难题",这原本应推动学界对环境问题进行政治经济学分析,但在经济学说的学术史发展进程中,环境经济学和生态经济学却占据着主流地位,二者分别秉持经济理性和生态理性,试图在不变革经济关系的"前分析观点"下破解"环境利益难题".因此,对环境问题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分析就显得特别重要,它对"生态价值"和"稀缺性"等问题有着独特的分析进路.未来,可以考虑就基本定位、研究对象和问题域、研究方法、逻辑起点等议题构建中国的"生态政治经济学".  相似文献   

8.
生态生产力作为一种先进的生产力形态,代表了当代生产力发展的基本方向。我国发展生态生产力既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现实要求,也是积极应对经济全球化的必然选择。我国发展生态生产力的目标指向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并最终实现自然(社会)与人的和谐发展。生态理念是发展生态生产力的理论先导,生态科技是发展生态生产力的物质基础,生态经济是发展生态生产力的具体模式,生态制度是发展生态生产力的现实保障。  相似文献   

9.
《经济师》2022,(1)
在资本主义制度及其生产方式下,资本以利润最大化作为其本性,成为资本家首当其冲的问题,而由此造成的"外部不经济"则不在他们的考虑范围内,更不会为了修复"外部不经济"问题而主动买单。在这样的社会价值观指导下,资本逻辑就由人与人的关系转变为物与物的关系,生态问题随即成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固有顽疾。对此,作为一种理性的生态哲学,生态理性强调整体性的理性,主张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协调。在这个意义上,生态理性就成为解构资本主义外部性问题或外部不经济的理论路径。  相似文献   

10.
西部地区基于生态文明的山地经济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地经济反映山地区域内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西部地区山地经济以自身资源优势和特色而存在,也存在其自身困境.生态文明背景下,西部地区山地经济迎来了绿色发展新机遇.西部地区要继续以自身资源优势为基础,注重山地经济发展模式的可持续性、生态平衡性、环境友好性、产业复合性和经济循环开放性.生态农林牧业、生态旅游业和生态加工工业的系统性与可持续发展及其制度建设是西部山区实现绿色发展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1.
2.4 生态经济再生产和生态经济周期。生态经济再生产是生态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的统一,也就是生态环境再生产(无机环境再生产和生物环境再生产)、人类自身再生产(人口再生产)和社会经济再生产的统一。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生产条件,生产要素和生产过程的永无休止的循环往复和螺旋式上升。也可以说,生态经济再生产是生态经济生产力再生产和生态经济关系再生产的统一。生态经济周期是生态经济再生产的时序性、阶段性和往复性的表现,也可以叫做生态经济再生产周期或生态经济更新周期。它是生  相似文献   

12.
从生态伦理的视角论循环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生态伦理的视角看待循环经济,是基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反思,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辩证思维.这种思维会促使人们更加理性地处理好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正确地认识到循环经济不是单纯的经济循环,而是一个在"人类-社会-生态"这三维复合系统整体循环下的经济循环系统,为更好地践行于循环经济实践拓展了新的理论思考空间.  相似文献   

13.
十七大报告将生态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生态文明在科学发展观理论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生态文明建设中需要处理好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的关系、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的关系.建设生态文明的路径选择是:加强生态道德、完善生态法制、促进生态科技、发展生态经济、倡导生态消费.  相似文献   

14.
三峡库区地处长江咽喉地带,是我国极为重要的敏感生态经济区。三峡库区的战略地位决定了生态与经济必须同步建设、同时优化和协调发展。三峡库区生态与经济同步建设面临人地矛盾突出、财政困难和资金缺乏、科技创新和人才不足、地方政府的"经济人"行为、管理体制不完善等难点。推进三峡库区生态与经济同步建设必须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发展兼具生态与经济的双功能产业,加大国家投入力度,建立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强化科技支撑与人才支持、完善库区综合统一的管理体制等。  相似文献   

15.
生态补偿概念的界定,是生态补偿立法及制度建设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生态补偿源于生态学,后进入社会经济领域,成为经济学、法学上的概念。然而,对何为法学上的生态补偿,众说纷纭,几无定论。对法学上生态补偿概念的界定,关键是要处理好生态补偿继受性内容与拓展性内容之间的关系。继受性内容是指对受干扰、破坏的生态系统进行修复、治理,拓展性内容是指对生态系统生态服务进行补偿,两者本质相通、目的相同,因此都应成为法学上生态补偿的根本内容。  相似文献   

16.
田刚  卢尚坤 《经济师》2014,(5):94-95,105
生态产业园区是废弃物交换、清洁生产和循环利用的一体化产业组织形态,是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发展的成功实践。通过对国内外生态产业园区建设经验的梳理,对中俄科技信息产业园区发展优势、劣势、机会与威胁的分析,提出了中俄科技信息产业园区生态定位的发展思路;以企业间的互利共生性定位、产业资源的适宜性定位、绿色生态项目的优先性定位、知识创新型环境的支撑性定位推动中俄科技信息产业园区的生态化建设,实现产业园区的健康、绿色、有序与协同发展等。  相似文献   

17.
一、油田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一般特性油田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实质上是属于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在油田区域内的一种特殊型式。是油田勘探开发和生产建设的特定区域内原有的农业生态经济系统逐步驯化而形成的.并与油田工业生态经济系统紧密联系的,由油田农业生态系统、农业经济系统通过技术因素和技术手段联络而耦合形成的复合系统。因此,这一系统具备所有生态经济系统的一般特性,只不过表现方式不同而已。 (一)生态与经济的统一性。油田区域的农业生产过程同样是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相互交织的过程。在目前初级生产力水平的条件下.生态资源与经济发展处于矛盾的统一体中。当油田区域农业生态环境有利于经济发展时.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交流处于高效状态.将会促进经济系统的资金  相似文献   

18.
生态意识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基石,生态意识培养必然也必须植根于区域文化。岭南文化具有重商性、开放性、兼容性、世俗性和务实性等特点,这对生态意识的培养是双刃剑,既有促其形成之营养,也有碍其发展之羁绊。我们应在充分认识岭南文化的基础上制定生态意识培养策略:以理性精英文化为导向反省环境行为,在"思"中引导生态意识;以市场和经济为杠杆调节环境行为,在"利"中激励生态意识;以法规制度为准则规范环境行为,在"律"中培养生态意识;以环境教育为手段警醒环境行为,在"忧"中形成生态意识。  相似文献   

19.
科技传播生态是科学技术信息在传播过程中所构成的,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氛围之间的相互关系,是各主体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影响而形成的有机结构。它是与自然生态类似的开放系统,其各种活动都依赖于能量的输入与转化。从能量角度考察科技传播生态,提出了以熵变化过程为特征的科技传播生态模型。  相似文献   

20.
运用信息生态理论分析城市群科技服务生态系统运行与治理机制,有助于突破传统区域科技服务系统的局限性,加快科技资源跨区域流动与整合,促进城市群科技与经济协同发展。阐释城市群科技服务生态系统内涵与特征,基于城市群科技服务生态系统与信息生态系统的类比分析,明确城市群科技服务生态系统的信息因子和生态位发展规律,构建城市群科技服务生态系统运行模式,并借鉴信息生态位整合思维提出“主体协同-产业耦合-城市联动”的城市群科技服务生态治理机制与实现路径。城市群科技服务生态系统实质上是以信息流为链接纽带形成的信息生态系统,处于合理生态位运行的信息能够正确引导科技主体之间、产业之间与城市之间的其它服务资源流动,最终形成整体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