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经济师》2017,(2)
在我国社会治理主体多元化的背景下,大学生作为社会各项事业建设的生力军,在这一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社会治理的推进与公共精神的培育二者之间存在内在契合性,大学生作为社会治理重要参与主体,对其公共精神培育工作的开展就尤为重要。文章通过对社会治理、公共精神、大学生在其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分析,认为应当从课堂教学、信息公开、社会实践三个方向入手,推进大学生公共精神培育。  相似文献   

2.
当前经济新常态下,社会公认保险是社会治理能力的重要标志,保险拓宽了公共能力空间,“现代保险服务业”有了功能作用的新定位.近年来,西藏地区保险服务业有效参与社会治理,服务西藏地区稳定发展,成效显著.本文对新形势下现代保险服务业进一步参与西藏社会治理有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政府向社会购买公共服务是我国转变政府职能、实现公共治理创新的重要路径,我国政府购买服务实践中存在认识偏差、法律缺位、模式局限、机制缺失等问题,从治理维度审视,要推进我国政府向社会有效购买服务,必须从四大关键要素出发:坚持价值创新理念、健全相关制度规范、完善主体功能建设、建立三大运行机制,从而实现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有效性和现代化,实现公共治理创新。  相似文献   

4.
在公共管理中,治理与统治的根本区别在于公共权力配置和运作方式的不同.治理的运用为政府与公民社会共同管理国家和社会成为可能,而好的治理-善治又为推行公共服务型政府创造了新的理念.本文通过对治理和善治的认识,谈谈如何在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中体现善治的理念.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我国政府社会管理的成就也是硕果累累,在改革中不断创新,在创新中不断发展,在发展中不断完善.当然,目前我国的政府的社会治理和管理职能还不能满足我国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由目前的国内环境分析,只有不间断的提高政府的社会治理水平,稳步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和改革开放现代化,以人为核心,不断促进我国经济、 政治、文化协调可持续发展,才能够有效的发挥政府在社会治理里面的职能.  相似文献   

6.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公共管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战略布局之一公共管理创新备受关注.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我国政府的公共管理方式都需要不断创新.我们应当对公共管理进行一个全面的了解,它是创新社会组织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加快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高速稳定地发展,各种公共危机事件不可避免地发生,并有频繁化和社会化的趋势.在公共危机治理过程中,政府扮演着主导角色,但是单靠政府的力量却远远不够,非政府组织的自身特点决定了它在参与应对公共危机中的优势和必要性.然而,目前我国非政府组织在参与公共危机治理中还存在缺陷,并未能有效发挥其功能.因此,要从政府扶持和非政府组织的自身能力建设两方面来提高非政府组织公共危机治理的效率.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国农村社会在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农村社区建设进一步推进,传统的乡村管理模式渐渐地失去了效力,乡村治理的理念也正逐渐被引入到农村社区建设中去.乡村治理是一个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合作与博弈的过程,完善我国乡村治理的机制,提高治理的绩效,必须从我国农村社区发展的实际出发,多渠道有效地提高各主体的治理能力,完善和协调治理主体间的合作机制. 一、乡村治理的概念 1、强调乡村治理的主体.就目前的研究现状来看,大部分的学者都比较赞同乡村治理是一个多元主体共同实施管理的过程,乡村社会是国家和社会共同作用的一个领域.党国英认为,乡村治理是以乡村政府为基础的国家机构和乡村其他权威机构给乡村社会提供公共产品的活动.乡村政府和乡村其他权威机构是乡村治理的主体.任艳妮认为,乡村治理是包括政府组织和乡村社会以及其他主体在内的一种多元主体围绕公共权力与资源有效配置展开的活动.房正宏认为,乡村治理场域至少存在三方治理主体,即基层国家政权(乡镇政府)、地方精英、村民委员会(民众).  相似文献   

9.
危机频发已经成为公共管理中不可避免的重大挑战,政府和社会的良性互动,公民、志愿者、第三部门和社区的高度参与,在应对各种突发危机事件中发挥出重要的功能。在我国,各方社会力量作为主体在公共危机治理中涉及的领域不断拓展,参与程度日趋深入,其主体性逐渐突显,但相比之下,这种社会参与机制的发展尚处于萌芽阶段。社会参与主体在公共危机治理中存在许多问题,完善公共危机治理中的社会参与主体,形成功能齐全、协调有方、运转高效的社会参与机制。  相似文献   

10.
新型城镇化主要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重要特征,这对我国基层政府社会治理工作提出新的要求.新型城镇化建设需要配套有效的社会治理工作.基层政府社会治理对居民生活和公民满意度影响很大,社会治理过程中政策执行的理念和效果必须与新型城镇化内涵相匹配;基层公务员素质有待提高;激励居民主动参与政策制定和规划;建立治理责任监督追究机制;深化基层部门间职能协调,以此才能达到社会治理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匹配,提高居民幸福指数.  相似文献   

11.
社会组织在社会治理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大。我国社会组织起步较晚,更需要在借鉴国外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组织建设。在此背景下,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指导,为我国社会组织建设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和途径,有利于建设新时代社会治理共同体。  相似文献   

12.
志愿者服务是随着社会需求应运而生的.目前我国的公共需求全面、快速增长而公共产品供应严重不足,政府在公共产品供给中显出"力不从心",由此积聚许多的社会问题.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志愿者服务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一定程度上已经能弥补政府的不足,为社会提供相应的公共产品,所以志愿者服务这些年的发展是值得肯定的.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现代化和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奥斯特罗姆提出的自主治理制度,为中国农村环境这一"公共池塘资源"的治理提供了新思路.而我国农村普遍存在的"熟人社会"为农村环境自主治理提供了有利的社会资本.本文基于奥斯特罗姆的自主治理理论,以广东省云安县横洞村的环境自主治理为例,从自主治理的可行性、 制度的供给和制度的可持续性三方面分析横洞村自主治理的过程.由此总结出农村自主治理要注重多中心"协同"治理,合理利用政府和农村权威者的作用,建立内外监督机制以克服"熟人社会"缺陷等经验.  相似文献   

14.
杨遥 《广东经济》2022,(2):76-79
在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背景下,区域经济一体化程度也逐渐加深,对区域公共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提升区域公共治理的效率,推进区域治理现代化建设是当前社会经济发展急需解决的课题.基于此,本文从区域治理合作内涵入手,分析了当前区域治理合作所面临的困境,提出重塑价值理念、完善组织机构、健全制度规范等应对策略,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当...  相似文献   

15.
社会公共事业是社会公共需要不断增长的产物.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各项改革的深入进行,人们对政府的执政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使目前传统的公共事业管理体制倍感压力.本文从我国公共事业管理的现状出发,通过分析公共事业管理与政府职能转变的关系,指出为了更好地满足公共需要,应着手对我国当前的公共事业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尽快实现从政府控制到社会选择的转变.  相似文献   

16.
"熟人社会"背景下公共管理改革模式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熟人社会"现象是我国历史延续至今的社会问题.这一现象对我国公共管理产生的深远影响以及由此导致的各种管理困境阻碍了我国公共管理的进程.我国政府及其政府公务人员应该抛弃延续已久的管理手段和方式,积极采取更先进的管理模式来避免"熟人社会"这一现象对公共管理产生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7.
陈俐帆  高明 《发展研究》2012,(1):107-109
我国社区公共池塘物品始终存在着资源浪费、供给低效等问题,人们一直在谋求新的管理模式扭转失效局面。埃莉诺.奥斯特罗姆提出的多中心治理模式为公共池塘物品的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其中,依靠社会资本建立信任机制以实现社区公共池塘物品的有效管理更成为了新的研究视角。社会资本是公民参与互动活动所形成的社会关系资源,在社区公共池塘物品管理中具有促进社区成员协作、实现资源和谐使用、增强社区成员自治能力等作用,针对我国社会资本的特点,应在统一社区制度供给、强化社区成员可信承诺等方面加以推进。  相似文献   

18.
公民社会和公民文化对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我国,公民社会的发展需要社会主义主流文化的引领,公民文化建设要致力于培养具有公共精神的“四有”公民,要突出中国特色,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奠定思想、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19.
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也是提高我国社会治理能力的重要法宝.分析了当前我国社会治理领域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并从密切联系群众的角度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对新时期提高社会治理能力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经济的增长和社会的进步,我国社会主义事业都得到了充分发展。社会公共领域作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快速地发展起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深入发展,社会公共领域在人们的社会生活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为了更好的发展社会公共领域,我国必须要加强对社会公共领域的人力资源管理。只有做好社会公共领域的人力资源管理,才能够从根本上促进我国社会公共领域的发展,给人们提供更周到、更快捷、更全面的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