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从依附理论思想成果的角度考察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我们分析发展中国家实现自主跨越的路径。依附理论学家认为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中,经济剩余由外围流向中心,中心对外围形成剥削和控制,外围内部也形成畸形的经济结构。外围发展属于资本主义性质的不发达的发展,要实现跨越,需要走社会主义道路,重新构建国际经济秩序,或者在依附中求发展。这些观点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多方面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一、关于计划与市场关系问题目前,关于计划与市场关系问题,在经济理论界已经取得了共识。当然,这一共识也是来之不易的。马克思认为,共产主义——社会主义是比资本主义更高级的社会形态,它将在资本主义发展成熟走向衰亡的条件下,取代资本主义。可是,世界历史的发展与马克思的预料不同,社会主义革命不是在生产力先进、资本主义发展成熟的国家先取得胜利,而是在生产力比较落后,资本主义不发达的国家先取得了胜利。起初,几乎所有的社会主义革命胜利  相似文献   

3.
政治经济学总是随时代变迁和经济社会发展而不断发展的,从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到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无不体现了政治经济学的时代性。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世界也在经历百年未遇之大变局,国内国际面临的一系列新问题、新挑战,产生了对新时代政治经济学的理论需要。习近平经济思想不仅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最新理论成果,同时也对当代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政治经济学做出了重要理论贡献,开启了新时代政治经济学的新征程。新时代政治经济学从研究范围来说,包括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当代社会主义经济、经济全球化与国际经济关系;从研究对象来说,主要包含劳动、资本和生态三个核心范畴及其相互关系。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经济体现了劳动、资本和生态三重修复的有机统一,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经济形态,也是新时代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4.
在当代国际关系中,存在着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种社会意识形态的合作与挑战.正确认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历史表明,对两种社会制度相处问题的认识有一个发展的过程.利用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是历史发展的重要规律,现实社会主义的特殊性使利用资本主义具有丰富的时代内涵.科学地认识资本主义,时刻不忘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存在着本质区别,坚信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两个必然"的理论,坚信社会主义将最终取代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5.
我国经济步入利润中高速发展的经济新常态,新常态既给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挑战.新常态下,我国市场经济体系尚不健全、 政府职能仍定位不清、 经济结构不尽合理、 收入分配不均日趋严重、 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和金融体系脆弱等问题.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为市场发挥作用扫除障碍,进一步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科技创新已成为新时代驱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实践,并引发了经济社会新变革。剖析以科技创新为焦点的国际竞争新局势发现,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有了新的演化,即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特别是大垄断资产阶级的占有之间的矛盾正由资本主义国家扩展到国际;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在世界范围的演化突出表现为极力施行垄断技术。现代科技创新实践引发了深刻变革,中国正在全面崛起,并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这就是新时代变局中的战略性演化。我们应从深层次上认识科技创新成为驱动经济发展基本实践的原理:科技创新是现代社会化提升的主要动力,社会分工的深化靠科技创新,经济联系的强化也靠科技创新,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之所以不可阻挡正是由于"第一动力"的巨大功能所致。当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必须反映这一重大变革,当代中国政治经济学者应通过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拓视野,立足新的实践打破固化的惯性思维,掌握"第一动力"的基本原理和方略,认识到科学技术创新是现代社会化生产力发展的根基,并以此拓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相似文献   

7.
<正> 马克思和恩格斯揭示了资本主义的灭亡和社会主义的胜利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性,号召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联合起来,用革命手段埋葬资本主义制度,建立社会主义新社会。马恩在他们早期的一些著作中曾经设想,社会主义有可能在一些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取得胜利,也论证了社会主义有可能在经济发展落后的国家取得胜利。前者至今没有得到实现,后者却已成为伟大的现实。在纪念马克思逝世一百周年的时候,我们来学习和研究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可能在经济发展落后国家取得胜利的思想,不仅有助于我们全面地正确地掌握马恩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理论体系,而且有助于我们深刻理解我国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客观必然性和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现代世界政治体系演变的视野理解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这一历史事件.1840年以来,中国被纳入西方列强支配的资本主义-帝国主义世界体系并外围化.清末民初,各种思想和政治力量被锁定于此体系之中,中国无力摆脱半殖民地的困境.俄国革命胜利,使得这一世界体系局部崩塌;共产国际成立,构建了 一个反抗性的革命世界体系,中国共产党生发于其中,从一开始就积极地利用世界规模的革命资源;毛泽东的历史意义则在于自觉保持中国共产党在此体系中之独立自主,创造性地以世界性思想和组织资源构建内生性的中国革命力量,此为革命胜利之本.  相似文献   

9.
一利用先进资本主义国家的技术和资金建设社会主义,是列宁革命理论和实践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列宁以前的马克思主义文献,对社会主义国家可否利用资本主义国家的技术和资金,没有也不可能有任何的探讨研究。因为马克思恩格斯依据当时的历史条件,曾经认为社会主义革命可以同时在大多数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取得胜利。所以,列宁的这一思想,从根本上说,是继1915年提出社会主义可以首先在个别国家胜利,1917年把这个学说在俄国变成现实之后,进一步回答了:先取得胜利的经济技术落后的国家,究竟怎样才能迅速发展国民经济,在一国建成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0.
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已经四十二周年了。十月革命使人类历史开始进入了资本主义灭亡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胜利的新时代。四十二年来,由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领导的俄国工人阶级所开创的光荣事业,在全世界的范围内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苏联早已不是被资本主义包围的“孤岛”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在十月革命的旗帜下, 中国和欧洲、亚洲许多国家先后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形成了强大的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这样就使十月革命所确定的世界劳动人民胜利的  相似文献   

11.
数字经济是当前各国角力的关键领域。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虽然拥有先发优势,但也由于制度痼疾而遭遇发展困境,反观社会主义中国则实现了先进技术与制度优势的良性结合。进一步加快数字化发展对于中国目前而言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是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应对数字帝国主义新型掠夺与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必要之举。因此,如何避免技术发展所带来的经济社会问题、构建更高水平的数字社会主义就成为必须要思考的议题。但对数字社会主义的探索不应再局限于“兰格式”的设想,而应更多地落脚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际。为此,建议构建一个以“智能化”和“平台化”为基本特征的社会主义智能经济体系,作为当下推动数字社会主义发展的目标与方案。  相似文献   

12.
资本主义发展史,在一定意义上讲就是“市场”发展史。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的形成大致可分三个时期。它的形成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空前发展,造成了资本主义国家极其复杂的关系,也冲击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对当代中国的发展仍有着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3.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快速发展,并取得巨大成就,令世人瞩目,并由此引发了对"中国模式"的研究、讨论.中国模式是一种客观存在,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从狭义的角度即发展战略而言,中国模式是指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所采取的改革开放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从广义的角度即制度而言,中国模式是指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逐步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及其政治经济文化体制.这种模式具有双重意蕴:一是有中国特色,二是持守社会主义本质.这种模式解决了三个带有根本性的矛盾,即中国社会主义同其所处的资本主义世界环境的矛盾,中国社会主义的特殊性同世界社会主义的普遍性的矛盾,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过程性、阶段性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矛盾.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百年来经济思想的理论源泉.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在世界范围内扩张并与落后社会形态相连接形成了混合的社会形态,此后后进国家的社会主义实践不断发展,产生了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没有预料到的新问题.中国共产党在其百年历程中,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与方法并结合中国具体实际,准确把握社会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明确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方位,形成了中国特色的历史方位论;以此为根本依据,统筹国内和国际两个大局,制定开展国内经济建设和处理国际经济关系的战略和政策,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论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与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关系论,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创造具有阶段性与连续性相统一的特点.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一系列论述是中国共产党百年经济思想的集大成.  相似文献   

15.
关于世界经济不平衡发展问题,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从马克思主义观点上看,造成世界经济不平衡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资本扩张,资本扩张使世界形成了"中心"和"外围"的不平衡发展的世界经济结构。而从新古典经济学的观点上看,之所以出现世界经济不平衡发展的局面,根本原因在于世界上存在妨碍竞争和资本流动的因素。关于世界经济未来的发展问题,新古典经济学提出一种趋同论,即认为,一旦消除了妨碍竞争和资本流动的因素,世界经济将逐渐达到相同的水平。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则根据对现实的资本主义扩张的事实提出世界经济不平衡发展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只有在任何情况下都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才能扎实有效地推进任何方面的改革发展,扎扎实实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  相似文献   

17.
十四大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成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之一。这不但是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也是对世界经济发展学理论上的一个新突破。过去,西方资产阶级经济学者都认为计划与市场经济是水火不相容,不能并存的。市场经济必须实行私有制、是属于资本主义的范畴。但中国14年的改革实践证明: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可以利用计划和市场两种手  相似文献   

18.
公平与效率是人类经济生活中的一对基本矛盾,如何有效解决公平与效率这对矛盾,不仅是世界各国无数学者们长期解答不尽的难题,也是世界各国历届政府决策者一直面临的两难抉择问题.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践证明:中国创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具有合理调节公平与效率关系的内在功能,可以有效化解人类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公平与效率这对基本矛盾,有利于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从而为解决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难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19.
在近几十年的新自由主义全球化浪潮中,跨国公司全球劳工套利推动下的生产输出是当代资本主义发生的最重要变化之一.分析全球劳工套利现象背后的全球生产和价值转移不难发现,“垄断”和“不平等”仍然是当今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两大基本特征.列宁所说的帝国主义非但没有从资本主义发展史中淡出,相反,随着一系列全球规则和制度体系的建构,帝国主义在今天变得更隐蔽也更有力了.在这种时代背景下,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不能靠继续为跨国公司提供巨大的劳工套利空间来保持所谓的“比较优势”,而是应该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努力摆脱帝国主义对我们的剥削和束缚.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同志在1992年初的南巡讲话中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这一思想是对传统社会主义理论的新突破,是对马列主义的新发展。它为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