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民族认同理论包括国家认同、历史文化认同和国家范围内其它少数民族的共同认同。影响我国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民族认同意识的因素有家庭、社会和外来文化的影响等。建立少数民族大学生对“中华民族”的自觉意识和感情归属,对抵制西方国家消极意识形态的影响,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都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
少数民族大学生肩负着民族地区的发展和建设,促进祖国边疆的巩固和民族团结的特殊重任。少数民族大学生公民意识的培育,对于实现其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的统一,增强其主人翁意识、树立民主和法治观念,促进民族地区稳定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解芳 《魅力中国》2014,(11):150-150
随着我国外语教育的不断发展和推进,其对我国大学生尤其是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民族认同感产生了重要影响。许多少数民族大学生对英语等外语国家文化的认同超过了本国文化的认同,从而造成本国文化失语的现象。本文将从民族认同和中国文化失语的概念出发,具体探讨少数民族大学生外语教育对其民族认同的影响,从而提出基于民族认同下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外语教育的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4.
少数民族大学生是民族青年的杰出代表,其核心价值观教育关系到民族地区稳定发展、民族团结及国家长治久安。本文介绍了少数民族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现状和对其进行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研究的必要性,指出通过增强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知识的认同以及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这样一个合力作用的路径。  相似文献   

5.
高校担负着宣传国家主流意识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职责,少数民族大学生是国家后备力量,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民族教育尤为重要。民族教育强调民族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谐统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从中吸取知识与经验,增强其方向性、实效性。因此,以学校教育为着力点,可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二者耦合,有利于推动国家教育和谐发展;强化少数民族大学生对国家核心价值的认同;实现民族地区文化的“生态平衡”。  相似文献   

6.
文化认同是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精神基础,是凝结文化共同体的基础.主要分析少数民族大学生文化认同的现状特点,探究影响少数民族大学生文化认同的因素,由此提出少数民族大学生文化认同的培育路径,提高他们的文化认同感,使少数民族大学生能够更好地交往、交流、交融.  相似文献   

7.
国家认同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国民意识,在社会生活中具体表现为人们对于国家的认同、归属、承认等方面。在对大学生进行国家认同教育时,由于少数民族地区特殊环境以及文化传统的不同,导致了在少数民族地区进行国家认同教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本文主要研究国家认同的内涵,国家认同的社会功能以及如何在民族地区进行国家认同教育。  相似文献   

8.
少数民族干部群体在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体制中具有重要而特殊的地位和作用,他们是落实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实现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关键。但是,随着现阶段各民族的民族意识的普遍增强,少数民族干部也比以往更多地表现出了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强烈意识,而在区域自治模式下的少数民族干部任用制度却又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他们在更加广泛的范围内参与国家政治,这势必将弱化少数民族干部以及他们所代表的少数民族群众对国家的认同。  相似文献   

9.
西北少数民族的国家凝聚力和民族凝聚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进 《开发研究》2007,(4):53-56
西北少数民族能够互相和谐相处,在祖国这个民族大家庭里,共同团结进步,其原因是很多的,但是,最重要的原因是国家凝聚力和民族凝聚力的作用。国家凝聚力指西北各个少数民族对国家的认同,表现在两个方面:对国家和文化中的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对国家和文化中的重要观念的认同,两者凝聚为对国家的归属感。民族本身的凝聚力表现为西北各个少数民族对本民族身份的认同、对本民族在社会中扮演的角色的认同,两者凝聚为民族归属感。国家凝聚力和民族本身的凝聚力的关系是后者是前者的基础和条件,前者是后者的必然归宿和进一步升华。国家的凝聚力和民族的凝聚力相统一的优势就在于可以把国家利益与民族利益结合起来,实现这两方面的共同发展、共同进步。  相似文献   

10.
随着文化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青少年作为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少数民族青少年的民族和国家认同的程度也受到影响.学校是青少年树立正确国家观、价值观的重要教育场所,学校需要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的国家认同教育,帮助撒拉族青少年树立正确的国家意识,增强对民族和国家的情感.这对于激发撒拉族青少年热爱祖国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在宗教信仰的集体行动逻辑中,作为起点的西北少数民族个人具有民族身份、国民身份两个身份,是民族角色、公民角色两种角色的扮演者。这个双重性决定了西北少数民族既要认同民族共同体的宗教信仰,也要认同民族共同体所在的国家。这两个方面的认同是民族和国家之间必然性联系的体现,这个联系通过对西北少数民族的身份和角色整合构成了西北少数民族宗教信仰的集体行动逻辑,也构成了西北少数民族独特的循环型民族互动关系认同仪式链,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  相似文献   

12.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解决民族问题的核心任务是将国民尤其是少数民族对各自民族的忠诚与对国家的政治认同相统一。少数民族政治认同建设是民族团结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之根本,是国家实现长治久安之保障。  相似文献   

13.
本调查以藏族大学生为样本,运用调查问卷结合个别访谈方法,对藏族大学生国家认同、民族认同及文化认同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原因,探索提高藏族大学生国家认同和主流文化认同对策。  相似文献   

14.
房栋  袁爱荣 《改革与开放》2012,(20):130-131
宗教对民族的形成和发展都有着重要影响,宗教文化在民族发展中有的逐渐演变为民族心理与风俗习惯的认同.高校应该正确看待民族大学生的宗教情结与民族文化的认同,及民族大学生的宗教信仰,引导民族大学生正确处理民族宗教情结与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关系,使其自觉拥护支持国家相关政策.  相似文献   

15.
西部边疆少数民族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其公民意识培育具有特殊性和紧迫性。在新时期,可通过加强公民意识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强化公民意识的理论教育、注重公民意识培育的具体实践等措施加强西部边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公民意识的培育,提高其“四个认同”度。  相似文献   

16.
陈萍 《中国经贸》2009,(22):240-241
高校中的少数民族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加强和改进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仅关系到人才的培养,而且关系到民族的振兴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其意义十分深远。针对目前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一些问题,教育工作者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理念,多方整合资源,尊重少数民族大学生的风俗习惯,认真解决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实际困难,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创新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进一步优化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把少数民族大学生培养成建设民族地区,发展民族地区,促进祖国边疆的巩固和民族团结的中坚力量。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选取齐齐哈尔地区少数民族高中生为研究对象,通过整群抽样获取148人,对少数民族高中生民族认同与中华民族认同的关系进行研究考察。结果表明,从整体而言少数民族高中生民族认同程度以及中华民族认同程度较高,各少数民族高中生民族认同和中华民族认同在性别属性及民族属性上发展状况相一致。同时,民族认同对于中华民族认同的提升具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8.
"五个认同"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是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的思想基础。通过在高校基层学生党支部和民族地区中小学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五个认同"宣讲教育活动,并采取助学支教的方式深入民族地区中小学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充分发挥"五个认同"意识教育的引领作用,深化和落实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从思想层面和行动方面铸牢当代大学生党员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19.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文化多样性是我国的现实国情。现阶段我国的民族关系整体上呈现出稳定和谐的局面,但也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民族问题与民族矛盾,增强国家认同对于有效缓解民族矛盾、促进民族融合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主要从少数民族地区的传统社会结构与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水平、对外开放程度和公共服务水平等几方面探究其对少数民族地区国家认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选取齐齐哈尔地区少数民族高中生为研究对象,通过整群抽样获取148人,对少数民族高中生民族认同与中华民族认同的关系进行研究考察。结果表明,从整体而言少数民族高中生民族认同程度以及中华民族认同程度较高,各少数民族高中生民族认同和中华民族认同在性别属性及民族属性上发展状况相一致。同时。民族认同对于中华民族认同的提升具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