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们怀念昨天,珍重今天,更寄望于明天,期盼着明天更美好。10月18日揭晓的中关村“双优”评选,评出了王文京、才让、魏新、彭伟民、雷军等20位优秀企业家和优秀创业者。他们的成功之道其实也是中关村的成功之道:就是尊重知识、依靠科技、鼓励创新、提倡竞争,只要不是法律禁止的,什么都可以做!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关村拥抱未来”、“80年代看深圳,90年代看浦东,21世纪看中关村”的说法,绝非虚妄浮夸。“封面人物”选定中关村第二届优秀企业家、安泰科技公司总裁才让,因为这是改革开放后中国第一位藏族留美硕士。这只“藏族之鹰”与其它中关村知识英雄的“雁阵”究竟能飞多高?多远?多久?我们有理由期待。  相似文献   

2.
日前,本刊就中关村科技园区“双优评选”活动采访了中关村早期创业者之一、首届“中关村优秀企业家”获奖者、联想集团董事会主席——柳传志。《中关村》:柳先生,作为中关村的早期创业者之一,作为中关村企业家的代表之一,您觉得“中关村双优评选”这一活动的意义何在?柳传志:1984年,联想创立的时候,中关村也是刚刚起步。转眼间过了十几年,中关村已经成长为一个具有相当规模的高科技产业区了。我认为这里面的成功经验应该好好地总结和宣传,在这里创业的企业家的成功经验也应该好好的总结。在我看来,中关村应该说是最早经历新旧体制交锋的阵地,也是中国计划  相似文献   

3.
本期《中关村》杂志,主打内容是“中关村科技园区第二届优秀企业家、优秀创业者评选活动”,以及39位候选人群英谱。尽管他们只能有20人当选,但作为中关村上万家高科技企业、40万创业者的代表,他们无疑是中关村乃至中国的知识英雄!因为他们代表了拼搏,代表了效率,代表了创新,不然中关村何以在短短20年就能从一片荒芜的土地发展为“世界八大文化圣地”之一,每年以接近翻番的速度扶摇直上!?两年前,中关村科技园区举办了第一届“双优”评选活动,评选出了柳传志、段永基、陆致成、张兆东、王文京、杨元庆、刘迎建等20位优秀企业家和创业者。他们的名字,已被永远铭刻在中关村科技园内一面黑色大理石砌成的文化碑墙上!  相似文献   

4.
2003年11月20日,经过整整一年的筹备和组织,中关村科技园区企业家咨询委员会正式成立。三十余名企业老总受邀进入中关村最高决策管理层。有着中关村 IT“教父”之称的柳传志当选为咨询委员会的主任,他和执行副主任、年轻的“海归派”邓中翰进入北京市政府建设中关村领导小组,参与园区重大事项决策。北京市副市长范伯元认为,企业家咨询委员会的成立是“中国推进政治文明进程中具有标志性意义的重大事件”,是“以企业家精神改造政府”的例证。专家表示,随着中关村的发展,多元投资主体纷纷涌现,中关村管理机构导向市场化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企业家出身的委员更了解高科枝企业的特点和管理运作方式,更能代表企业的声音,这将减少因信息不对称而带来的不利影响。许多中关村的从业者则表示,企业家参与发展决策和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强中关村科技园区内企业的认同感。我们分别采访了其中的几名委员,以此来“解析”中关村的“内心世界”,反馈本月中关村管委会变革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应当说不是因为获奖而受到关注,而是因为受到关注才会获奖。在崇尚科技创业与知识经济的时代,10月18日的“中关村之夜”中入选的第二届优秀企业家和优秀创业者们再一次证明了这一点。显然,颁奖晚会文化与欢乐的气氛十分浓郁,但企业家与创业者们十分明白,这台晚会是为谁准备的。就像吃生日蛋糕一样,组织者柳传志与段永基切开了蛋糕,而企业家和创业者则拿起了吃蛋糕的塑料又——这是中关村给中关村人的荣誉,是中关村对自己进行的历史总结和评价,并通过有代表性的企业与人物生动鲜活地表现出来。中关村已经进入  相似文献   

6.
《中关村》2008,(10):44-47
从电子城的兴起到中关村企业雨后春笋般崛起,从若干“中关村第一”到“中国科技进步一等奖”,从创业者到企业家,中关村的20年,也是这些“创新英雄”拼搏的20年,更是中关村品牌的20年!  相似文献   

7.
刘红果 《中关村》2008,(12):47-47
白云硬蘧,寒冬暖阳。11月19日,《中关村》杂志社和北京京宝行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联合举办的首届中关村企业家沙龙—“BMW中关村企业家沙龙”特邀经济名家立那与中关村企业家们共同探讨当今经济形势,为中小企业认识危机、分析危机提供了一次可遇而不可求的机会。  相似文献   

8.
月到双节分外明,人逢喜事精神爽。9月12日,中关村第三届“双优”(优秀企业家、优秀创业者)评选结果在首都体育馆颁奖揭晓,当10名优秀企业家和10名创业者带着灿烂的笑容登台领奖的时刻,人们将鲜花与掌声,美好的祝福和无限的敬仰送给创业英才的同时,再次将视线聚焦到中关村。描述  相似文献   

9.
寄语中关村     
中关村寄托着中国的未来和希望,中关村每天都在讲述着“关”于“中”国和地球“村”的故事。今年3月是国务院批复建设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一周年,我们邀请部分专家、学者、企业家,纵横议论中关村的未来发展途径。  相似文献   

10.
资讯     
《中关村》2014,(4):82-83
郭金龙“四点建议”促中关村改革新发展 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中关村在新的发展阶段还要做些什么?3月20日,北京市委书记郭金龙与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企业家顾问委员会委员座谈。他希望中关村努力在科技创新上由“跟跑者”、“同行者”变为“领跑者”,更好地服务国家创新驱动战略。  相似文献   

11.
《中关村》2004,(4):67-67
中关村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是新世纪创新的典范,是振兴中华民族的希望。中关村已经成为世界东方的新亮点。在中关村建设的伟大历程中涌现了一大批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他们是伟大的“中关村建设者”。他们感人肺腑的传奇故事,是中关村不朽的文化积淀和历史财富。在北京市、海淀区等有关政府和部门的支持下,《中关村》杂志与北京民营科技实业家协会、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北京电视台、新浪网、北京世纪英才高等研修学院共同主办了“中关村百名建设者”编选活动。本刊将负责该活动平面媒体和电视片文字等推荐宣传工作。“中关村百名建设者…  相似文献   

12.
张越 《中关村》2013,(5):68-70
“中国梦”的提出不仅让来自中国创新的发源地的‘中关村人’想到了“中关村梦”,也让中国软件与信息产业的聚集地中关村软件园想到了它的“产业梦”。从2010年到2013年,中关村软件园的发展从第一个十年跨入到第二个十年。在这个跨越的过程中,中关村软件园也从北京科技园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控股的市场孵化器,转向到中关村发展集团的管理当中。  相似文献   

13.
卫汉青 《中关村》2008,(11):9-9
中关村文化的精髓是什么?纵然有百种解读,一言以蔽之日:“创新文化引领中关村前进”!我们高兴地向读者报告,在北京市文联、中关村管委会、中共海淀区委和区政府的鼎力支持下,“艺术中关村”博览会即将面世。“艺术中关村”,博大精深,魅力无穷,形象地展示改革开放30年的风雨历程,艺术地反映中关村开拓创新20年的发展道路,热情地描绘中关村的精神风貌。“艺术中关村”是为实现传统与现代、中国与世界、企业与艺术的交流与融合而打造的一场别开生面、卓尔不群的艺术博览会。  相似文献   

14.
《中关村》2003,(7)
在中关村科技园区成立十五年之际,“中关村科技园区第二届优秀企业家、优秀创业者评选活动”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这次活动的意义重大,它所打造的“中关村企业家”的品牌,对于弘扬企业家精神,促进中关村迈向国际,带动中国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具有非凡的意义。2003年9月26日,本次评选活动的组委会举办了精彩的“双优候选人演讲”活动,面对社会各界来宾,39候选者发表了他们各自精彩的演讲。演讲之后,他们还回答了现场听众的提问。  相似文献   

15.
《中关村》2006,(11):F0002-F0002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俱乐部名称为:中关村杂志俱乐部英文译名为:Zhong Guan Cun Magazine Club(ZGCM)。第二条俱乐部由《中关村》杂志社、北京市海淀区文联等多家机构发起,于2006年9月29日在北京成立。俱乐部由优秀企业家、知名学者、艺术家、政府官员、社会知名人士组成。第三条俱乐部的宗旨是“集华夏精粹,汇天下英才”,为国内外优秀企业家、学者、艺术家、行政研究人员等提供多层面的学习、交流、合作、互动平台,提供高效、全面、优质的专业服务,促进会员自身以及各领域的发展,以达到先贤倡导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境界…  相似文献   

16.
在北京中关村科技发展大厦 C 座22层的一间简朴大方的办公室里,记者见到了此次中关村科技园第二届优秀企业家、优秀创业者评选活动的总策划,北京双高人才发展服务中心主任袁方。此前就听说过袁方是去年北京轰动一时的“中关村十大 IT 企业海外招聘活动”的组织者,一直无缘见识。因为事先知道一小时后袁方还有一个会,所以不待寒喧,采访很快就进入主题。从北京市委机关出来创办双高人才发展服务中心,差不多4年的时间,袁方最大的感受是:中关村是北京乃至全国的人才高地,可谓是人才济济。挂牌于2000年1月10日的北京双高人才发展服务中心是北京市唯一一家有  相似文献   

17.
王德禄 《中关村》2012,(4):38-38
“车库咖啡”在中关村出现不是一种偶然。其实,“车库咖啡”出现之前,中关村的创业者“扎堆儿”的现象就一直存在,创业者们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在各种各样的地方进行着信息交流,建立人脉网络。友谊宾馆贵宾楼的咖啡厅、中关村科贸大厦等很多场所都是创业者扎堆儿的地方。在硅谷,几乎所有的咖啡馆都有创业者聚集。FACEBOOK的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与网景创始人的安德森每周都会在斯坦所大学边上的咖啡馆吃饭。可以说,中关村的创业主题咖啡馆是将这些“各种各样的形式”和“各种各样的地方”具体化,商业化。使创业者们更有意识地“扎堆儿”,随着这种场所的增多,中关村的创新创业可以随时随地的进行。  相似文献   

18.
中关村     
《中关村》2005,(1):75-75
中关村是中国唯一的综合改革试验区。“八十年代看深圳,九十年代看浦东,二十一世纪看中关村”。中关村的方向,就是中国的方向。  相似文献   

19.
《中关村》2006,(7)
中关村是世界新“文化圣地”和中国综合改革实验区,是我国科技创新和知识经济的制高点和前沿阵地值此中关村科技园“五年上台阶”之际,为了充分体现中关村生机勃勃的景象和美好未来,特举办此次“中关村印象”国际摄影大赛活动主题:用纪实手法描写中关村的诞生、发展、成长的足迹,  相似文献   

20.
郑先桂 《中关村》2004,(9):42-48
今年8月22号是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他老人家已经离开我们七年了。伟人虽去,大业犹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让中关村焕发了勃勃生机。中关村这个中国最大的智力和技术密集区,成为实践邓小平理论的一个前沿阵地。邓小平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等著名论断,极大地激活了聚集于中关村的各种生产要素。“八十年代看深圳,九十年代看浦东,二十一世纪看中关村”,当代中国这几道最亮丽的风景线,不过是小平这位总设计师改革开放宏伟蓝图中的几个得意之笔。8月18日,中共海淀区委主办,中共海淀区委宣传部与本刊联合承办,召开了“邓小平理论与中关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