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2008年,山东省区域经济呈前高后低走势,上半年经济高位运行,下半年在经济周期调整压力和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各项指标渐次回落.但总体看,由于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果断调整,有力发挥了反向调节效应,金融体系在支持经济发展、结构优化和增长方式转变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银行业体现出较强的抗风险能力,证券、保险业起伏明显,金融基础设施的支撑作用进一步突显.下一阶段区域金融稳定状况主要取决于各地贯彻落实宏观政策措施的及时性、有效性和长效性,尤其有赖于能否尽快扭转经济下行态势.在不确定性增多的环境下,金融管理部门和金融机构须倾力协作,坚持改革创新,努力捕捉"化危为机"的契机;积极健全风险防范化解机制,在逆境中谋求进取发展.  相似文献   

2.
在实现湖北跨越发展过程中,要高度重视和发挥金融对经济发展催化剂的作用,围绕区域发展总体规划,将金融服务升级、经济结构升级和微观主体培育放在宏观框架下进行统筹规划,为湖北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大力支持经济社会建设重点领域、重点项目;积极支持战略新兴产业,培育未来竞争力和发展增长点;调整服务布局,积极推动"一主两副"战略实施;强化金融自身能力建设,提升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加快区域金融强省建设,促进经济金融共同繁荣。  相似文献   

3.
次贷危机中小国经济严重受损,而引发危机的美国"不倒"以及新兴大国表现不凡,表明金融国际化背景下大国具有某种金融稳定的内在机理。通过大国与小国的实体经济、金融经济的比较发现,大国具有风险分散、规模经济、内源融资、抵御冲击等金融稳定机理。这并非意味着大国金融在任何时点上都是稳定的,而是需要充分认识和积极利用大国金融稳定的潜在优势,才能有效发挥其作用,现实地增强大国金融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2007年,山东省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调整经济结构、积极转换发展方式,实现了经济持续较快发展,区域金融稳定的经济基础进一步改善。在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中,金融部门把贯彻产业政策、金融政策、环保政策与加快自身发展结合起来,通过推进改革和改进资产配置,有力支持了地方经济发展和结构优化,金融效益得到全面提升,金融业的整体抗风险能力得以增强。同时,经济金融领域长期以来积累形成的一些深层矛盾与问题尚未化解,在内外部环境趋紧的形势下有些问题逐渐凸现,对金融稳定形成一定冲击。对此,应采取有效措施,改善区域金融生态环境,增强金融机构抗风险能力,努力构建灵敏高效的风险预警防范和处置工作体系,切实维护山东省经济金融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5.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将于2010年建成,这将使中国与东盟区域经济金融合作不断加深。广西作为中国-东盟合作的桥头堡,应紧抓CAFTA建成的契机,在中国—东盟区域经济金融合作的框架下,发挥经济与金融的联动作用,通过推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和支持金融机构"引进来、走出去"等措施,分阶段、有重点地推进与东盟的区域金融合作,把广西打造为区域金融中心,更好地发挥国际区域经济合作新高地作用。  相似文献   

6.
2007年山东省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调整经济结构、积极转换发展方式,实现了经济持续较快发展,区域金融稳定的经济基础进一步改善.在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中,金融部门贯彻产业政策、金融政策、环保政策与加快自身发展结合起来,通过推进改革和改进资产配置,有力支持了地方经济发展和结构优化,金融效益得到全面提升,金融业的整体抗风险能力得以增强.同时,经济金融领域长期以来积累形成的一些深层矛盾与问题尚未化解,在内外部环境趋紧的形势下有些问题逐渐凸现,对金融稳定形成一定冲击.对此,应采取有效措施,改善区域金融生态环境,增强金融机构抗风险能力,努力构重灵敏高效的风险预警防范和处置工作体系,切实维护山东省经济金融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7.
金融是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域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区域金融的推动和促进。然而,区域金融结构差异的存在也给区域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阻力。区域经济的发展不仅具有融资功能,还更应该发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分散资金风险等功能。而对区域经济与区域金融在我国东中西部的非均衡发展,本文将对我国区域金融的发展对策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曹亚楠  李欣欣 《海南金融》2012,(2):21-22,3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同时,区域经济也在不断发展.区域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区域金融的推动和促进.然而,区域金融结构差异也给区域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阻力.区域金融的发展不仅具有融资功能,还更应该发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分散资金风险等功能.面对区域经济与区域金融在我国东中西部的非均衡发展,本文将对我国区域金融的发展对策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正>官渡区作为云南省县域经济发展试点单位,近年来克服昆明行政区划调整带来的国土面积、人口、经济总量、财政收入"四个减半"的不利因素,立足新官渡实际,经济发展取得新的辉煌。官渡区金融在支持县域经济良性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构建包含内生技术进步与双重金融摩擦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综合考察在经济衰退期和经济繁荣期,数字金融能否起到“经济稳定器”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数字金融发展能够发挥“经济稳定器”效用,平抑经济波动。但在不同经济发展阶段,数字金融的作用机制不同。在经济衰退期,部门间金融摩擦缓解效应发挥主要作用;在经济繁荣期,部门内竞争加剧效应发挥主要作用。进一步研究表明,在数字金融发展初期,技术迭代引发金融创新的速度超出市场自我调节的承受范围,可能会引发经济不合理增长,加剧经济波动。因此,金融监管部门既要鼓励数字金融充分发展,发挥其稳定经济运行的积极作用,又要加强行业监控,防范数字金融创新可能带来的潜在风险。  相似文献   

11.
Using BoC-GEM-Fin, a large-scale dynamic stochastic general equilibrium (DSGE) model with real, nominal, and financial frictions featuring a banking sector, we explore the macroeconomic implications of various types of countercyclical bank capital regulations. Results suggest that countercyclical capital requirements have a significant stabilizing effect on key macroeconomic variables, but mostly after financial shocks. Moreover, the bank capital regulatory policy and monetary policy interact, and this interaction is contingent on the type of shocks that drive the economic cycle. Finally, we analyze loss functions based on macroeconomic and financial variables to arrive at an optimal countercyclical regulatory policy in a class of simple implementable Taylor-type rules. Compared to bank capital regulatory policy, monetary policy is able to stabilize the economy more efficiently after real shocks. On the other hand, financial shocks require the regulator to be more aggressive in loosening/tightening capital requirements for banks, even as monetary policy works to counter the deviations of inflation from the target.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我国经济金融运行现状进行了分析,阐述了货币政策适时适度调整,成功进行了宏观调控,促进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未来一段时期,我国金融业面临难得机遇和严峻挑战,需要注意把握政策的稳定性、针对性和灵活性,维护金融稳定,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  相似文献   

13.
在经济发展新阶段,货币政策如何更好地兼顾“稳增长”与“稳杠杆”双重目标是需要研究的重要问题。为此,本文构建了一个含有高杠杆特征的动态一般均衡模型进行理论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利用状态依存的局部投影方法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正常时期与高杠杆时期货币政策效果显著不同。正常时期,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宽松货币政策冲击能够较好地促进经济扩张并保证宏观杠杆率稳定,从而兼顾“稳增长”与“稳杠杆”。在高杠杆时期,宽松货币政策的“稳增长”效果显著弱于正常时期,而且还会推高宏观杠杆率,从而也难以实现“稳杠杆”目标。原因在于,高杠杆下更多的负债主体因偿债压力陷入“借新还旧”状态中,阻塞了货币政策的有效传导,降低了政策调控效率。  相似文献   

14.
对当今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合作与世界货币体系改革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这次国际金融危机肇始于美国次贷危机,不仅由于美国自身的经济结构及政策失误,还在于国际货币体系中美元的特殊地位。自上世纪30年代大危机后,许多西方国家借助凯恩斯主义的宏观经济管理,得以在数十年间避免了30年代大危机再度袭击。但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各国仅靠自身的宏观经济管理也难以自保,只能靠区域性或全球化的宏观经济政策国际合作。从1985年的广场协议,到今年4月的G20集团的伦敦会议,都是适应经济全球化要求的宏观经济政策国际合作。但这些都在联合国框架之外进行。如果说广场协议意味着对国际金融旧秩序的突破,那么,G20集团伦敦会议则意味着一个新秩序的孕育。  相似文献   

15.
构建带有金融摩擦的DSGE模型,研究在供给面和需求面冲击下,各种不同类型的双支柱政策组合对稳增长与去杠杆的调控效果及传导机制。结果表明:当遇到技术冲击时,单独使用货币政策改变信贷供给状况可以较好地维护宏观经济的稳定,这也是金融危机之前未重视宏观审慎政策而只是强调货币政策控制经济周期波动的原因所在。面对正向房地产需求冲击,不适用于单纯采取大幅加息等总量措施,而应配合采取收紧LTV等宏观审慎政策,更有针对性地对房地产市场适度降温,避免对整体经济造成冲击,利率政策与LTV政策使经济增长和杠杆率的波动相对较小,政策组合更有效。  相似文献   

16.
通过因子分析从诸宏观经济变量中提取了金融政策因子和宏观经济状态因子,建立了基于VAR的股价波动、金融政策和宏观经济三变量回归模型。研究表明:金融政策影响股价的表现,而宏观经济状态对股价、股价对金融政策和宏观经济状态的影响均不显著;基于标准差的VAR(5)模型相对于基于收益率的VAR(3)模型能更好地刻画股市波动与金融政策、宏观经济三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18.
本文对当前我国房地产业发展的总体情况和存在的突出矛盾进行了考察,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发生的典型房地产泡沫危机,分析了房地产泡沫危机和金融危机的关系,以及目前我国房地产业潜在的风险.提出了促进我国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的政策建议.自去年开始,我国政府针对房地产市场过热的问题实行了从紧的宏观调控措施.这次宏观调控的效果显现时间与美国由次贷问题引发的金融危机相重合。在国内经济政策调整和国际经济环境恶化这样一个大背景下.正确判断我国房地产市场发展情况,分析房地产市场与金融运行之间的相互影响,对于稳步实施房地产业政策调整。防范房地产泡沫与金融风险,促进房地产业、金融和经济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2013年,山东省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各项决策部署,积极应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环境,全省经济呈现稳中有进、稳中向好发展态势。金融业继续保持快速健康发展势头,社会融资总量稳定增长,金融生态环境和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地方金融业发展活力进一步释放,有力地支持了全省经济转型升级和持续健康发展。但区域经济稳中向好发展的基础尚不够稳固,受宏观经济环境影响,各类金融风险因素明显增多,部分区域、行业和重点企业风险暴露呈多发态势,金融机构稳健性经营面临较大压力。  相似文献   

20.
Asian equity markets have grown significantly in size since the early 1990s, driven by strong international investor inflows, growing regional financial integration, capital account liberalization, and structural improvements to markets. The development of equity markets provides a more diversified set of channels for financial intermediation to support growth, thus bolstering medium-term financial stability. At the same time, as highlighted by the May–June 2006 market corrections, the increasing role of stock markets potentially changes the nature of macroeconomic and financial stability risks, as well as the policy requirements for dealing with these risk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