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深度一体化的发展会使成员国和非成员国的产业区位分布发生改变.新经济地理理论为研究深度一体化的产业区位效应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本文对新经济地理理论中的产业区位决定机制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并介绍了各种不同的新经济地理模型框架下深度一体化的产业区位效应.在此基础上,本文指出新经济地理理论是研究深度一体化的产业区位效应最合适的理论框架,但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需要在以后的研究中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2.
应用空间经济学研究范式,通过对标准自由资本模型拓展,对在本地市场效应作用下,区域经济一体化过程中北部区域、南部区域和国际产业空间转移动态进行分析.结论为:(1)市场可达性的提高未必是促进市场规模较大的内陆地区实现工业化的必然选择(2)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不仅要考虑市场可达性、区域资本创造能力、国内贸易政策和国际贸易制度安排,还要领悟建立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回顾已有的企业规模的研究,大多属"以点概面"的研究,很少有研究是从整体角度入手。文章的创新之处在于从宏观层面入手,观察并研究了工业企业纵向规模、横向规模及企业整体规模的时间序列变化趋势,意于找出企业纵向规模、横向规模变化分别对企业规模的影响,并通过截取2003-2010年全国31个省、市及自治区的经济数据进行面板数据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在这期间全国范围内单位企业的生产函数符合规模报酬的递增条件,同时企业的纵向规模变化与横向规模变化共同影响着企业规模发展,其关系分别为企业横向规模变化与企业规模变化正相关,企业纵向规模变化与企业规模负相关。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分省分行业两位码水平制造业数据,实证分析了中国市场一体化、制造业地理集聚与地区专业分工的演变情况。研究结果表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市场一体化水平和地区专业分工水平总体不断提高,制造业空间分布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制造业已表现出较高的地理集聚水平,集聚的区域主要是东部地区。但近年来随着产业集聚的强化和市场拥挤效应的作用,中国制造业地理空间分布正发生显著变化,出现了有利于区域协调发展的迹象。  相似文献   

5.
本文首先分析了规模水平溢出效应、前向溢出效应、后向溢出效应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机理;然后基于投入产出模型,定义了规模水平溢出效应、前向溢出效应、后向溢出效应,对中国工业行业数据进行分析,发现规模水平溢出效应和规模前向溢出效应显著地促进了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但是规模后向溢出效应对下游行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不明显。最后针对性地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股市规模效应的再研究--基于上海A股市场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规模效应反映了股票收益率与公司规模之间的反向关系。以上海A股市场2001年1月到2003年10月的上市公司数据为对象,通过描述统计和回归分析,认为在处于一个调整期的上海A股市场中,规模同收益率之间没有体现出明显的相关性,而相关性更多表现在同收益率的波动性之间。  相似文献   

7.
在开放经济中,一国经济的繁荣或萧条会通过各种机制传导给他国并引起他国也产生繁荣或萧条,我们称这种效益为溢出效应。本文通过对开放经济条件下简单的凯恩斯模型研究得出美国经济对中国溢出效应的一般模型,并利用近几年的数据实证研究,得出模型的结论:美国经济增长或下降1个百分点,将导致中国经济增长或下降0.095个百分点,并以此为据提出我国应采取的一系列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利用最新的数据,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的股票回购所造成的市场效应。证明我国股票回购有着正向的市场效应,并且依旧存在着回购信息提前泄露的现象。同时,还发现回购的比例越大、净资产增长率越高等因素对股票回购的市场效应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现有的文献大多证明基础设施对本地经济发展的正向促进作用,但是围绕基础设施跨区域溢出效应的问题并没有得出一致的结论。利用中国1990~2010年省级面板数据,本文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相邻省份的交通基础设施改善对本地的经济增长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说明中国交通基础设施的跨区域影响是显著为正的;(2)本地交通基础设施对本地经济增长的影响远大于相邻省份交通基础设施对本地经济增长的影响,说明交通基础设施的本地效应远远超过跨区域的溢出效应;(3)铁路基础设施与公路基础设施相比,公路基础设施的本地效应更加明显,而铁路基础设施的跨区域影响更加显著。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加强落后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对中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析了近期中国制造业空间格局的变化特征,并通过建立空间面板模型剖析了内在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近年来我国由东部向中西部的制造业空间扩散逐渐明显,涉及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以及部分资本密集型与技术密集型产业。要素成本变化并不是驱动产业扩散的明显原因,集聚外部性的变化才是原因所在。引起多数产业空间扩散的主要原因是同行业企业的激烈竞争,而且拥挤效应在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中的体现更为明显。本文结果再次说明比较优势与新经济地理学的空间尺度适应性,一国之内产业空间格局变化的主要原因并不在于地区间比较优势的变化,而是集聚外部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新经济地理学理论(NEG)强调劳动力为了节约购买产品的运输成本而倾向于转移至产品生产集中的地区(前向联系,Forward Linkage)。本文主要关注的核心内容便是这种劳动力转移机制。文章在NEG理论模型的基础上,利用了1985~1990、1995~2000、2005~2010时段的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对这种前向联系进行了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我们发现,NEG理论所说的前向联系在我国经济实践中得到证实,并且劳动力的转移还受到预期工资、转移成本、气候、生活质量以及其他社会因素的影响。我们的发现为补充和完善我国劳动力转移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相似文献   

12.
西部银行市场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西部地区银行市场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经济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银行市场结构的转变与该地区经济增长之间似乎存在某种联系。通过对西部地区1999~2004年银行市场集中度与地区生产总值的相关合成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银行市场结构转变确实促进了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从而为进一步转变西部地区的银行市场结构提供了经验支持。  相似文献   

13.
中国服务业集聚的经济效应分析:基于劳动生产率视角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产业集聚是生产要素流动和配置的一种必然现象。本文围绕服务业集聚产生的经济效应,主要从劳动生产率视角出发,通过建立经济计量模型,具体考察了服务业集聚对服务业劳动生产率的影响方向与影响程度。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以区位熵、集中系数和服务业占GDP比重衡量的服务业集聚程度的指标,均对服务业劳动生产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这表明服务业集聚促进了服务业劳动生产率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在后危机时代表现得尤为突出。本研究以信息技术业为例,分别采用事件研究法与因子分析法对网络型产业并购前后的市场预期与经营绩效进行测度。研究表明,并购会引起投资者的提前或滞后反应,市场属于非半强式有效;市场预期绩效为正,投资者对于并购扩大规模并实现规模经济的正向预期较显著;从统计显著性角度,经营绩效改善并不显著,但绩效提高企业所占比例逐年上升,说明并购后的整合及规模经济效应发挥可能需较长时间。因此,规范证券市场信息披露与网络型产业并购制度,加大并购后的整合力度,对于网络型产业提高并购绩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