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张优智 《武汉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5,(1):26-29
采用协整分析与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方法,分别对1953-1978、1979-1995、1996-2011三组时间段内城市化、工业化与能源消费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以分析我国城市化不同阶段能源消费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在1953-1978年间,能源消费增长主要受工业化驱动,而受城市化的影响较小;在1979-1995年间,能源消费受城市化影响很大,但是受工业化的影响较小;在1996-2011年间,城市化与工业化共同驱动能源消费的增长。 相似文献
2.
利用1999~2009年中国30个地区的面板数据,可以采用面板数据模型研究中国城市化进程对能源消费的影响.结果表明:城市化水平和第二产业产值比重对能源消费都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恩格尔系数对能源消费具有显著的反向影响.此外,城市化进程对能源消费的影响存在着区域差异性:中部地区城市化水平对能源消费的影响程度远远大于东西部地区;西部地区第二产业产值比重对能源消费的影响程度远远大于东中部地区;东部地区居民恩格尔系数对能源消费的影响程度远远大于中西部地区.因此,合理推进城市化进程,有助于协调社会经济发展与能源供应的矛盾,保障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3.
邢春娜 《西部经济管理论坛》2019,30(1):71-78
4.
《郑州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4,(1)
探讨不同发展阶段国家能源的消费量和经济增长的长期均衡关系,可根据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变形,运用ARDL边界测试和向量误差修正模型进行分析,验证各国可再生能源、不可再生能源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协整关系,结果显示:各国的能源消费不同程度地促进经济增长;能源消费对发达国家的影响小于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对能源消费的依赖性更强;各国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都应鼓励和加大可再生能源的消费,节约和减少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费;经济增长对可再生能源消费的冲击作用尤为明显,长期稳定的可再生能源发展也可以提高经济增长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基于能源禀赋的地区能源消费强度差异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一个纳入能源要素的C-D生产函数入手,运用数理方法分析了能源要素禀赋、产业结构和技术进步等对地区能源消费强度的影响,提出了能源禀赋越丰裕的地区能源消费强度越高、技术进步会降低能耗水平、第一产业与第二产业占国民经济比重越高的地区能耗水平越高等基本命题.利用1995~2006年我国各地区的相关面板数据,运用OLS和GMM模型分别检验了能源生产强度、燃料动力指数、科技支出、外商直接投资、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比重对我国各地区能源消费强度的影响,进一步证实了这些基本命题. 相似文献
6.
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对能源消费强度的动态效应与区域差异——基于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的系统广义矩(SYS-GMM)分析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翠翠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5,(3):41-48
基于2002-2012年中国的省际面板数据,将能源消费强度分为低、中和高三个层次,运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的系统广义矩(SYS-GMM)分析方法,对工业化、城市化对中国能源消费强度的动态效应与区域差异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工业化、城市化水平提高均会导致地区间能源消费强度的增加,但城市化对低能源消费强度区域的影响并不显著,而对高能源消费强度区域的影响却十分明显。此外,上一期的能源消费强度、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能源价格和技术创新等均对中国能源消费强度产生不同的影响,而且中国存在技术创新的反弹性效应且能源价格对技术创新有诱致性作用。 相似文献
7.
农村消费城市化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是一个关系到中国现代化走向的大问题,故必须分析制约农村消费城市化的因素,采取积极措施,推进农村消费城市化,以最小改革成本,获得历史性的最大效益。 相似文献
8.
中国农村生活能源消费的区域差异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和回归分析,借助SPSS和ArcGIS软件,对中国农村生活能源消费现状及区域差异进行了分析探讨。结果表明:我国农村生活能源消费现状水平的主导影响因子为消费强度、消费结构、消费总量和增长速度,累积贡献率达86.91%;消费水平区域差异显著,呈现出以华北—西南地区为轴线向两边逐渐递减的趋势,属于人口—经济指向型布局;主要影响因素为农村人口、资源条件、经济条件,其中前两者为正向影响,后者为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能源消费迅速攀升,能源供需矛盾日益激化。使用LMDI分解方法,对1995—2010年我国能耗总量进行分解分析。结果表明:1995—2010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累计增长134.30%,主要受劳动生产率及能源强度两个因素驱动,其余因素的贡献很小。短期内应降低各行业能源强度,尤其是重化工业和交通运输业能源强度以实现节能减排目标。从长远来看,应对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 相似文献
10.
处于不同发展水平和不同收入阶段的国家,由于经济社会发展特征不一致,城市化对能源强度的影响也可能不同。采用52个国家1980—2010年的数据,利用面板门限回归计量方法,以人均收入水平为门限变量,检验城市化对能源强度的非线性影响,分析表明:城市化与能源强度之间存在显著的双门限效应,在不同收入水平下两者之间的关系存在差异;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将降低能源强度,而工业化水平的提升会提高能源强度;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将增加能源强度,其中,处于中间收入水平的国家的城市化对能源效率提高的负面影响最低。从我国目前的发展阶段来看,城市化对能源利用效率最大程度的负面影响还有一段“缓冲时期”,应转变城市化发展模式,提高城市化质量,充分发挥城市化的集聚效应和规模经济。 相似文献
11.
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能源安全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不仅导致能源需求急剧上升,能源供需矛盾突出,而且在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在短期内难以有根本性改变的情况下,随着能源生产和消费需求的不断扩大所造成的环境压力也随之加大,因而能源安全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城市化进程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之一。为此,本文对我国能源安全的现状、未来能源需求趋势、能源安全对城市化进程的影响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以期为缓解我国快速城市化进程中能源供求压力和环境压力,确保能源安全提供具体的解决思路与方案。 相似文献
12.
矿业城市在中国的一次能源供给和工艺原材料提供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在国家的经济发展和能源体系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和中国的其他地区一样,矿业区域正经历着城镇化大潮。选用STIRPAT模型,研究2005—2011年矿业区域城镇化和其他因素对能源消费及其引起的碳排放的影响,发现城镇化是影响能源消费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能源安全约束下的能源消费模式转换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引致了能源消费需求急剧扩大,使得能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而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所造成的环境影响安全形势也日趋严峻.鉴于传统能源消费模式在环境与安全等方面存在的严重问题,中国应花大力气尽快实现能源消费模式的转换. 相似文献
14.
随着湖南城市化进程快速稚进所引致的能源需求急剧上升,在能源产供能力短期内难以大幅度增加的情况下,湖南能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并已成为制约湖南经济发展的关键性因素之一。通过对湖南能源安全问题的研究,为缓解湖南快速城市化进程中能源供求压力、确保能源安全提供具体解决方案与实施措施,以加快湖南城市化进程,促进湖南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5.
自20世纪80年代特别是9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经济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工业化进程快速推进,经济高速发展所引致的能源需求迅速上升,在能源产供能力短期内难以大幅度增加的情况下,能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已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性因素之一。为此,通过对能源安全问题的研究,为缓解中国经济高速发展进程中能源供求压力,确保能源安全,促进社会经济健康和谐发展提供具体解决方案与实施措施。 相似文献
16.
利用地市级面板数据对城市人口规模、城市人口密度与居民消费率的关联展开研究。结果显示,城市人口规模的扩大并不能提升居民消费率,城市人口密度的增大才能提升居民消费率。因此,只有逐步改变过去“摊大饼”式、粗放扩张的城镇化发展模式,着力增强城市的人口吸纳能力,提高城市人口密度,降低运人的成本、运物的成本和知识传播的成本,才能充分发挥城市的集聚效应对居民消费率的提升作用。 相似文献
17.
影响农民消费水平因素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农民消费的持续低迷的态势严重阻碍了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简要论述几种经典消费模型的基础上,运用一种消费函数,并以近30年山东省农民收入水平及影响因素为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主要影响农民消费水平偏低的因素为收入水平偏低和农民对未来预期不确定性。最后从确定性、不确定性和人口因素三个方面分析如何提高农民消费水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