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采用协整分析与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方法,分别对1953-1978、1979-1995、1996-2011三组时间段内城市化、工业化与能源消费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以分析我国城市化不同阶段能源消费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在1953-1978年间,能源消费增长主要受工业化驱动,而受城市化的影响较小;在1979-1995年间,能源消费受城市化影响很大,但是受工业化的影响较小;在1996-2011年间,城市化与工业化共同驱动能源消费的增长。  相似文献   

2.
基于2002-2012年中国的省际面板数据,将能源消费强度分为低、中和高三个层次,运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的系统广义矩(SYS-GMM)分析方法,对工业化、城市化对中国能源消费强度的动态效应与区域差异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工业化、城市化水平提高均会导致地区间能源消费强度的增加,但城市化对低能源消费强度区域的影响并不显著,而对高能源消费强度区域的影响却十分明显。此外,上一期的能源消费强度、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能源价格和技术创新等均对中国能源消费强度产生不同的影响,而且中国存在技术创新的反弹性效应且能源价格对技术创新有诱致性作用。  相似文献   

3.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经历了一个持续、高速增长阶段,从整个工业化进程角度如何看待这一经济现象,如何揭示经济高增长与能源需求间的规律性关系需要深入研究。文章以我国工业化道路和工业化所处的阶段为背景,通过借鉴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在工业化中期阶段的能源消费经验;从定量角度具体分析了我国在该阶段经济增长与能源需求的对应关系,得出经济高增长对能源消费具有刚性需求这一规律性结论,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今后我国的能源策略。  相似文献   

4.
为了更加深刻地认识地区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费的短期波动及相互影响,文章构建面板数据向量自回归模型,检验中国29个省市地区,1997 ~2009年间经济发展水平和能源消费量两者互相对对方的冲击情况.研究表明,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的相互拉动作用是非对等的;电力、柴油和汽油单个能源消费和短缺对经济增长波动影响较小,表现出能源间的替代性;能源总量的消费对经济增长波动的影响较显著,与之前研究认为影响性较小的结论有所不同.在制定能源政策时,需要考虑能源总量供给和单个能源供给对经济增长的不同影响.  相似文献   

5.
随着经济发展,经济增长与能源的有效利用是近年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利用VAR模型对中国能源消费结构与经济增长的长期动态均衡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存在着长期均衡的稳定关系;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煤炭消费与经济增长存在双向格兰杰因果关系;在滞后4期后,三种能源消费均对经济增长产生正效应,且煤炭消费冲击效应最大;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是解决中国经济发展和能源约束矛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从人口、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能源强度以及经济发展等五个角度,分析影响山东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对未来山东温室气体排放的基本趋势做出综合性评价和判断:山东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推进的高能耗、高温室气体排放阶段,经济发展和能源消费需求以及温室气体排放增长的趋势短时期难以发生根本性改变。山东省应着眼于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注重科技创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途径减缓温室气体排放,发展绿色、低碳经济,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利用1999~2009年中国30个地区的面板数据,可以采用面板数据模型研究中国城市化进程对能源消费的影响.结果表明:城市化水平和第二产业产值比重对能源消费都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恩格尔系数对能源消费具有显著的反向影响.此外,城市化进程对能源消费的影响存在着区域差异性:中部地区城市化水平对能源消费的影响程度远远大于东西部地区;西部地区第二产业产值比重对能源消费的影响程度远远大于东中部地区;东部地区居民恩格尔系数对能源消费的影响程度远远大于中西部地区.因此,合理推进城市化进程,有助于协调社会经济发展与能源供应的矛盾,保障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8.
能源生态足迹(EEF)反映能源消费所产生的生态占用,是定量评价能源消费生态环境影响的重要指标.基于最终需求视角,利用非竞争型投入产出模型测算并分析中国1992~2007年经济系统的能源生态足迹值,结果显示:1992~2007年,中国最终需求能源生态足迹总量持续增长,第二产业能源生态足迹占据绝对比重,能源生态足迹增长特征总体表现为消费与投资驱动型向出口与投资驱动型转变.进一步地,结构分解分析显示:能源强度对能源生态足迹的抑制作用较为显著,最终需求规模的扩张是拉动能源生态足迹增长的主要动力.  相似文献   

9.
中国经济增长与人力资本积累的阶段性关联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中国实现了工业化初级阶段向中级阶段的转变,该转变与人力资本积累阶段转变密切相关。各地10多年来经济增长与人力资本阶段性关联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表明:人力资本积累的初级阶段(初等教育)驱动了中国工业化初级阶段的经济增长,随着中国工业化中级阶段的到来,经济增长的驱动力量也变为中级和高级人力资本(中高等教育);物质资本、人口红利对中国各阶段经济增长贡献都非常明显;高等教育虽然对经济增长有显著性影响,但在经济阶段性转变过程中,其贡献并未增强。因而,我国要对不同教育水平的劳动者采取有针对性的政策:加强技能培训,提升初等文化劳动者的生产率;加快社会保障和城镇化建设,为中等文化劳动者提供更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高等教育改革,提高经济增长对大学生的需求弹性。  相似文献   

10.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碳排放问题备受中国乃至整个世界的关注,同时,中国正处于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阶段,区域之间由于所处的城市化阶段存在差异而导致碳排放表现出不同的特征.通过聚类分析的方法,以城市化综合指标为基础,把全国不包括台湾、香港、澳门地区在内的31个省、市、自治区分成不同城市化进程的三类,进而运用LMDI方法对三大区域碳排放的影响因素进行分解,以期比较三大区域因城市化进程不同而存在的碳排放特征差异.分解结果表明,城市化进程最快的区域碳排放增长最慢,而处于城市化进程中问阶段的区域碳排放增长最快;能源强度对不同城市化进程的区域碳排放的抑制效果存在明显差异——对城市化进程最快的区域抑制作用最明显,对处于城市化中间阶段的区域最不明显.  相似文献   

11.
河北省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推进的关键时期,研究河北省经济增长与碳排放的关系问题,对于河北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建立了基于协整检验的脱钩分析系统,利用Tapio脱钩模型研究了河北省1990年—2011年经济增长与碳排放的脱钩关系,并引入能源消费作为中间变量进行因果链的分解,分析了河北省经济增长与碳排放脱钩状态变化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河北省2000年经济增长与碳排放的脱钩状态为扩张负脱钩,2001年—2003年的脱钩状态为增长连结,其他的年份都呈现出了弱脱钩的状态。河北省经济增长与碳排放的弱脱钩状态主要是因为河北省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能源效率的不断提高,而与减排并没有多大关系。  相似文献   

12.
中国人力资本积累与经济增长的关联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发现,人力资本(教育)与经济增长存在多种关联机制。一方面,人力资本不仅可以通过提高生产要素效率(卢卡斯途径)的途径,而且可以通过推动创新和技术进步(尼尔森—菲尔普斯途径)来促进经济增长,而在中国工业化中级阶段,人力资本对技术进步的推动作用更突出,且高级人力资本主要是通过尼尔森-菲尔普斯途径来推动经济增长。另一方面,不同阶段的经济增长由不同阶段的人力资本驱动,即初等教育驱动着中国工业化初级阶段的经济增长,中等教育则驱动着中国工业化中级阶段的经济增长。研究还表明,虽然物质资本和人口红利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在经济阶段性转变中并未显著变化,但他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一直非常大。因而,延续人口红利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共同要求针对不同层次人力资本(不同文化程度劳动者)分别采取政策,提升人力资本,从而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在工业化发展水平比较高的时期,品牌是同质商品差异化的决定因素之一.然而,由于工业化发展的不平衡,品牌在工业化不同的时期所呈现出的作用各不相同.本文按照工业化进程中不同时期生产与消费的特征,将其分为数量时代、质量时代与和谐时代三个时期,分析了品牌在各个时代中所扮演的角色,并针对甘肃省工业化进程不均衡的省情,提出了定位地区形象、整合品牌元素、培养城市个性及联系城市品牌和支柱产业的四项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4.
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能源安全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不仅导致能源需求急剧上升,能源供需矛盾突出,而且在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在短期内难以有根本性改变的情况下,随着能源生产和消费需求的不断扩大所造成的环境压力也随之加大,因而能源安全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城市化进程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之一。为此,本文对我国能源安全的现状、未来能源需求趋势、能源安全对城市化进程的影响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以期为缓解我国快速城市化进程中能源供求压力和环境压力,确保能源安全提供具体的解决思路与方案。  相似文献   

15.
新疆能源消费碳足迹变化、影响因素及其演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增长对能源消费的依赖性与生态环境恶化的矛盾日趋严重。本文采用 IPCC 方法测算了新疆能源消费碳足迹,利用岭回归对扩展的 STIRPAT 模型进行拟合,分析了各因素对碳足迹影响的演进规律,结果表明:1990-2011年新疆能源消费碳足迹整体上呈上升趋势,年均增长率为5.82%,其中能源消费碳足迹的构成中以煤炭为主,石油次之,天然气最小;新疆能源消费碳足迹产值在绝对数值和增长率方面都处于较低的水平,能源利用效率还有待提高;新疆不存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各驱动因素对碳足迹增长的贡献会随着时间推移发生变化,人均GDP 从2011年起已经成为对碳足迹影响最大的驱动力,而城镇化率对碳足迹的影响相对有限。  相似文献   

16.
试论现代化进程与城市社区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特定的历史过程和历史范畴.现代化是我国21世纪的发展目标,现代化必然要经历工业化,工业化必然产生大规模的城市化,城市化是现代化不可逾越的发展阶段,搞好城市社区建设可以加快我国城市化与现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7.
通过经济增长核算的方法,结合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增长数据将中国经济增长分阶段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目前中国经济增长方式处在初级阶段,特点是资源消耗大、增长依靠资本投入、收入不平等。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中国的经济增长过分地依赖于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进而导致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受阻。要想突破这种增长阻力,必须利用合乎中国资源禀赋的技术进步,即劳动偏向型技术进步,才能引导经济增长方式由低级阶段转向高级阶段,具体措施是在生产领域采取诱致性创新。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工业化与城市化的过程中,产业发展与城市建设的脱节现象已经成为一对比较明显的矛盾,这在城市新区建设和工业园区的发展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产城结合是推进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的有效途径.我国工业化尚未完成,城市化发展正处于关键阶段,在新一轮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的过程中,应当注重产业发展与城市建设的有机结合,实现“双轮驱动”,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9.
水资源既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又是战略性经济资源,随着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发展中国家工业化发展迅速,工业用水迅速增长,随着人口的增加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用水量也有增加的趋势,而且用水质量也不断提高;而另一方面,由于城市化发展对水资源造成的负面影响使得可用的水资源有减少的趋势。文章从河北省城市化与用水的实际情况出发,运用误差修正模型,分析河北省城市化发展水平与水资源利用之间的关系,认为二者之间存在协整关系,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用水量不断增加,水资源逐渐成为河北省城市化发展的瓶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