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 毫秒
1.
时尚     
《中国新时代》2010,(9):126-127
继6月30日在上海美术馆举办颁奖典礼后,“2010马爹利非凡艺术人物”北京站巡展展出了四位获奖艺术家——著名油画家周春芽、雕塑家刘建华、时尚摄影师冯海及法国先锋摄影家贝蒂娜·瑞姆斯的艺术佳作。在今日美术馆展出后,巡展于8月初移师广东美术馆展出。  相似文献   

2.
声乐艺术是用人声来表达情感的一种艺术。针对心情,表达心情,只有当声音和感情完美结合时,歌唱才能被人称为“艺术”。在动声之前先动情,寓情于声,歌唱才更有感染力。这不是即兴而发,而是经过精雕细刻艺术处理后得到的声情并茂的高度集中。  相似文献   

3.
课程思政是一种全课程育人的理念,也是一种新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和手段。当前民族艺术教育课程存在目标被窄化、课程设置碎片化、教育教学模式固化等问题,因此,坚持问题导向,融入课程思政理念,重塑知识习得、能力培养、价值塑造三位一体的民族艺术教育课程,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点、线”结合构建民族艺术教育课程群,“以课聘人”组建专兼结合的教师团队。创新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开展民族艺术与民族体育有机结合的群体性艺术体育活动,实施“互联网+民族艺术教育”混合式教学,搭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将民族艺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引入学校,引进课堂。  相似文献   

4.
《经营者》2008,(5):89-89
“汤”(Soup)这个词的来源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喝汤时要发出咕嘟咕嘟的声音,呷汤时则发出“丝丝”的声音,“丝丝”的声音和“SOUP”这个词的发音很相似。另一种说法是“Soup”这个词可能起源于德文“Sop”。即一种浇有肉汤或浓汤的面包。  相似文献   

5.
阮洪利  李慧楠 《活力》2012,(11):60-60
电影音乐作为电影中的一个关键的组成部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影视作为一种视听艺术的结合,“声音”的创作在现在愈加被艺术创作者们所重视。影视当中的”声音”成为与画面同等重要有时又更为突出的一个主要元素。音乐进入电影以后,成为电影这个综合艺术的一个有机部分,是一种新的音乐体裁。它在突出影片的感情、推动影片的剧情起着特殊的作用。《宝莲灯》中,音乐的作用更是表现得淋漓尽致,真正的发挥了同画面同等的作用。由于电影《宝莲灯》是一部动画电影这一特殊性,它的音乐显得更加夸张,更加丰富,更加能够一针见血地表现出创作者的情感,更加能够吸引观众。  相似文献   

6.
程佳 《活力》2011,(2):109-109
设计艺术是一种社会文化活动,它不仅以一种物质形态出现。同时又以隐型文化精神出现。“文化存在于思想、情感和起反应的各种业已模式化了的方式当中.通过各种符号可以获得并传播”。装帧、包装艺术本身是一种文化媒介,是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7.
宋业龄 《活力》2009,(11):107-107
声乐是音乐艺术的一种.它从一个较高的音乐审美角度来表现音乐。声乐的综合性使它集生理学、物理学、心理学、音响学、哲学等学科元素于一体.利用声学上的各种技能和技巧.最终反映人的思想活动和精神面貌情感。声音好坏的决定因素很多,但最为基础和重要的要数气息与声音的控制了。歌唱在这里是指人通过艺术的发声来表达词曲作者的内涵,也是音乐外在表现形式中的一种。歌唱可以抒发人的内心深处的思想.但是歌唱并不是单一独立的个体.它是音乐门类中涉及较广泛的门类之一。它包括气息、咬宇、共鸣腔体、声音位置的综合表现形式。这里所说的歌唱其实也就是指音乐门类中的声乐。对于声乐来说,气息的控制是一个被广大音乐学者所深人探讨、深人研究的课题之一。国外的某著名的声乐教育家说过:“谁掌握了歌唱的气息谁就掌握了歌唱的奥秘。”  相似文献   

8.
全球化背景下民族文化的国际营销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倪娜 《企业研究》2005,(10):56-58
每个民族在其时代延续的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民族心理.民族精神、民族语言、民族传统、民族生活和行为方式,构成了不同民族的文化。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最深层、最主要的心理支点和文明支撑。我国学者钟敬文先生有过这么一段精辟的论述“民族文化,是一面明亮的镜子,它能照出民族生活的面貌。它还是一种爱克斯光,能照透民族生活的内在‘肺腑’。它又是一种历史留下的足迹,能显示民族走过的道路。它更是一种推土机,能推动民族文化的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9.
寇亚范 《活力》2010,(21):154-154
广播是一种以电波为载体.以声音为媒介的舆论传播工具。它是“说”与“听”的艺术,与其他传媒(如电视等)相比.广播具有瞬间即逝,“可视性”差的弱点。广播要抓住听众,就应当发挥自身的长处,以最快的速度真实、生动、具体、形象地传递发生的新闻事件,把听众“带到”新闻现场.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历其境,如感其情。要做到这一点,就应该增强广播的“可视性”。就应在文字和音响上下工夫。让听众听出画面.听出意境.听出美感。  相似文献   

10.
民族地区传统生态审美文化历经千百年生产生活实践而拓展到文化艺术等领域,与中国古代宇宙观的传统生态智慧相吻合,与现阶段“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观”“命运共同体”等观念呼应,为生态文明理念的实现提供了坚实的文化基础。和美乡村生态审美文化,以“和”为理念贯穿始终,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乡村建设的价值追求。对现代乡村生态审美文化进行塑形与铸魂,是一个体现“真、善、美、宜、益”审美规律的人类生存文化模式。生态审美文化为艺术赋能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提供了生态审美的尺度和导向。艺术乡建是艺术赋能乡村振兴的美生形态,经由艺术赋能与组织创新,建设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生共荣的和美乡村。  相似文献   

11.
树上夫妻     
进入夏季,在山东沂水县下古村乡的树林里,有两种比蝉小的东西在树上发出两种奇怪的声音一种声音似乎是“赌了、赌了”,人们叫它“赌了”;另一种却在树上似乎发出“没有、没有麻”的叫声,人们便叫它“没有麻”传说它们是一对夫妻丈夫是个赌徒,妻子却是个勤俭持家的好手..进入夏季,天气潮湿,妻子要备下一年用的布鞋底,她拿出钱让丈夫赶集买纳鞋底用的麻。谁知,丈夫日偏西山了还没回家。妻子就边做着鞋底边边出村外,远远看见丈夫两手空空,蔫头车脑地回来了妻子见此情景就知丈夫又赌了,气得一把拉住丈夫质问:“你又赌了?”丈夫…  相似文献   

12.
章建钦 《东方企业家》2004,(12):162-162
如同艺术,企业管理也存在着鲜明的地域.民族和文化差异。而《东方企业家》第11期特别策划“管理无原理”,通过介绍中国企业家族式管理、家长式管理、伦理型管理、军事化管理四种管理模式,向我们展示了中国式管理的特色。  相似文献   

13.
在朱镕基总理成功访美、美国表示支持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背景下,中国的民族产品以民族情感为诉求的手法能继续奏效吗?媒体上出现的“中国人买中国货”、“以产业报国,以民族为己任”等声音会不会改变呢?目前,这种宣传方式又在多大程度上为人们所接受呢?北京勺海调查公司连续三年在北京进行调查,得出结论是:人们倾向于把购买洋货仅仅看作一种个人的选择,而不把它与“不爱国”、“做洋奴”等道德评价联系在一起。  相似文献   

14.
经理微博     
有幸参加了杂志社组织的“明天醒来你会在哪一只鞋子里”的物业沙龙,听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声音:一方面,物业前辈在做自我批评,声称“物管打着物管之名,干着与物管无关的事”;另一种声音却在高调宣称“物业管理是站在金山上要饭”。而我担忧的不是明天醒来在哪一只鞋子里,而是不管在哪一只鞋里,我们还有无路可走?  相似文献   

15.
姜继先 《乡镇论坛》2010,(27):39-39
那是很多年前的事了。 很多年之前,我常常会在某一个夜晚,坐在一条渠边,坐在月亮和星斗之下,看着渠中的水“哗哗”流淌着,想象着溪水流动的声音与晚风吹拂的声音,能在怎样一种状态下融合,流淌成一曲美妙的音乐。  相似文献   

16.
一个民族的发展需要一种民族精神作为支撑,一个企业同样需要一种精神和文化理念来指导自己的运营和发展,帮助自己准确“定位”,从而有效规避市场和行业风险。如果没有文化理念的支撑,那么企业的一切经营活动就等于没有“灵魂”,就失去了方向,更谈不上今后的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17.
刘钻 《活力》2006,(3):186-186
观念方面的意义。“民间艺术本质上是一种群体情感的因袭与传播。”大多是相对简单的重复制作,很少有突破创新。这就有别于其他主流艺术的审美与表现方式。民间技艺就自然而然地长时间传承下来,很少突破,是一种继承与实用的结合,形成一种相对稳定的形态。这就与当下的文人艺术、主流艺术有一定的区别。“精英艺术”是由知识分子、专业美术家为主体的以描绘人生、生活心灵为主的深刻、敏感的艺术,它具有“表现的超现实性和创造性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18.
王倩 《民营科技》2008,(7):120-120
中国的民族声乐艺术体现了中华民族声乐艺术的特点、欣赏习惯和审美意识。一种特定的音色代表一种特定的民族风格。探讨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美学价值,对于音色的探讨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9.
高双红 《活力》2011,(7):178-178
电视的本质是视觉的“画”和听觉的“声”有机结合的形象传播。“画”和“声”是视听艺术的两条腿、两个侧面、两个组成部分。它们共同承担着传播功能。从总体上来说,它们是相互配合的伙伴关系,两者缺一不可。电视中的声音包括语言(包含解说)、音乐和音响。声音的作用与地位在电视创作中是不容忽视的.我们要在创造“最丰富最复杂的视觉形象世界”的同时,创造“最丰富最复杂的声音世界”。  相似文献   

20.
吴静 《活力》2010,(14):264-264
歌唱是听觉艺术,它的艺术感染力最终要靠演唱来体现.歌唱者把音符和文字符号变成声音的过程。是一个艺术再创造的过程.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二度创作”。一首好的甚至经典的歌曲的诗词和音乐终归只是停留在纸面上的,必须通过歌唱者把它唱活才能使听众充分感受。因此,作为名歌唱者应该从各个方面来丰富自己,提高自己的文化艺术素质,脚踏实地地进行艰苦的艺术再创造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