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农业劳动力的兼业型转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共同规律,是发展中国家实现国民经济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但由于各国国情和所处历史阶段的差异,农业劳动力转移的道路和方式也不尽相同,从专业化程度上可分为分业型转移和兼业型转移。 所谓兼业型转移,就是将农业剩余劳动时间转移到非农产业 相似文献
2.
3.
在实现二元经济结构转换过程中,分业型农业劳动力转移方式不适合目前我国国情,兼业型转移方式也有缺陷。应选择以兼业型转移为主,分业型转移为辅的转移方式,但必须抑制二兼化,大力改善乡镇企业的经济不合理性,创设条例由兼业型向分业型过渡。 相似文献
4.
论我国农户兼业行为与农业劳动力转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我国经济理论界,对农业劳动力转移问题已经给予了充分的重视,但就大多数文献来说,都侧重于研究农业和非农产业之间若干宏观经济指标对劳动力转移的影响。要深化这个问题的讨论,有必要对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决定因素作一微观经济学的分析。本文便是这样的一个尝试。 相似文献
5.
6.
农业劳动力老龄化、非农劳动力兼业化对农业生产环节外包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经济问题》2017,(10)
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可能对农业生产造成不利冲击,农业生产环节外包被认为是实现资本对劳动力替代的现实路径。关于老龄化是否会增加外包需求,已有研究尚未达成共识,并且存在一个重要的不足之处:没有考虑到兼业化的非农劳动力协助农业生产的作用,非农劳动力协助农业生产往往与老龄化存在正相关关系,这导致老龄化对于外包影响的估计结果存在显著偏误。本文引入非农劳动力是否住家这一重要变量,剥离出非农劳动力协助农业生产的作用,仅评估老龄化对于外包的边际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老龄化对外包的影响在不同的环节存在差异,在低劳动强度环节,老龄化非但不会增加外包,反而显著降低了外包概率;在高劳动强度环节恰好相反,老龄化显著增加了外包概率。此外,在农业劳动力年龄相同的条件下,相比于非农劳动力住家的家庭,非农劳动力不住家的家庭外包概率更高。 相似文献
7.
当前,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迅速发展,一个大规模的农业劳动力转移的趋势已经逐渐形成。其结果必然会对整个社会、经济生活产生巨大的影响。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出发,认真探讨农业劳动力的转移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农业劳动力转移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劳动力转移的理论思考唐洪潜,刘宇农业劳动力从种植业领域向林、牧、副、渔业领域尤其是从农业领域向非农产业领域转移和流动,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共同性趋势。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农业劳动力将作为一般商品进入市场的条件下,其跨部门、跨行业、跨区域、跨城... 相似文献
9.
10.
文章提出发展中国家摆脱过多农业剩余劳动力困扰的出路在于发展农业。农业发展的实质在于持续的资本投入和(或)劳动替代。农业发展的关键在于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增加资本投入。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形式包括强制性转移和诱发性转移。广大发展中国家适合选择强制性质量提高和诱发性数量转移为主的战略。在广大发展中国家,刘易斯—费—拉尼斯模型设想的农业劳动力城市转移空间潜力并不大,出路只能是挖掘城市外空间转移的潜力。 相似文献
11.
大量的闲置劳动力滞留在农村,是制约南通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推进农业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对于统筹南通市城乡整体联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的特征 南通市农村劳动力资源极为丰富,据调查,2001年,全市共有农村劳动力303.89万人。其中,从事农林牧渔达122.41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 相似文献
12.
13.
本文通过对农业劳动力转移成本构成和判断转移成本高低的基本标准——转移成本收益率的分析,提出为了确定农业劳动力转移规模和速度的合理性,必须确定一个比较合理的转移成本界限。这个界限的最低点应该是转移成本收益率不低于把该成本用于农业生产的收益率或农业部门的平均利润率;最高点应该是转移成本收益率不高、于非农产业部门的社会平均利润率。 相似文献
14.
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动因 农村劳动力转移最基本的动因是经济利益。正如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所指出的:“全世界的农民在处理成本、报酬和风险时是进行计算的经济人。在他们小的、个人的、分配资源的领域中,他们是微调企业家,调谐做得 相似文献
15.
诸多学者专家认为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渠道是农村的非农产业和城镇。笔者认为,农业劳动力转移的主渠道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在不同的经济发展时期有不同的主渠道。在80年代和90年代初,是农村非农产业和城镇。而当前农村非农产业和城镇发展缓慢,“转移”的主渠道就应该发生变化,就应以农业内部消化为主渠道。一、以农业内部消化为主渠道的原因发展经济学家托达罗认为,要解决就业问题,最重要的是农村和农业的发展;需要通过制定创造性的、精心设计的农村综合发展计划,重点应放在农村和农业内部的生财之道。托达罗的这种观点值得… 相似文献
16.
剩余农业劳动力的产生是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志,但任其滞留于农业生产领域必然要危及到农业生产的进一步发展。我国用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这是我国农业了不起的成就,然而,这一成就是用土地资源的过渡垦殖利用和生态破坏为代价换取 相似文献
17.
近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农村经济司司长杜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到,继续加大财政支农力度,对带动农民收入增长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8.
劳动力从传统的、生产效率低的农业部门或农业地区向生产效率较高的现代工业部门或工业地区的转移形成的劳动资源的重新配置不仅直接构成经济的变化,而且由于劳动力资源的重新配置直接影响经济总量的增长。因此,我们要关注处在历史转型时期的农业劳动力转移问题。潍坊作为山东省的一个农业大市,近年来在引导农民进入市场时,围绕提高农业的劳动生产率、形成农副产品加工增值的产业链、推进农业产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开辟了具有地方特色农业劳动力转移途径。概括起来大体有以下几个途径。 相似文献
19.
本文描述高寒山区农业劳动力转移的现状特点,分析农业劳动力转移面临的困难及障碍,探讨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出路,提出该类地区在今后农业劳动力转移过程中所面临的一系列重大政策选择。由于贫困地区在农业劳动力转移的现状、特点及所面临的社会经济背景方面存在着普遍的一致性,因而,本文所探讨的问题、得出的一些结论和提出的一系列政策建议,将具有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20.
技术进步与农业劳动力转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技术、资金、劳动力,都是现代社会生产力的基本构成要素。因此,劳动力的流动和转移,作为一个资源重新配置过程,一方面要受制于各产业的技术水平和技术状况;另一方面,也会对产业的技术进步产生巨大影响。本文通过对浙江省农村80年代农业劳动力转移与农村产业技术进步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实证分析与研究,以揭示它们间的相互影响机理和协调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