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正> 马克思市场理论是马克思经济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十分丰富的内容,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马克思认为,在商品流通领域,在市场上,商品背后不同的生产方式的差异消失了,商品的差异仅仅表现为作为交换基础的商品使用价值的差异。“作为商品进入流通的产品,不论是在什么生产方式的基础上生产出来的,……都不会改变自己的作为商品的性质;作为商品,它们都要经历交换过程和随之发生的形态变化。”这意味着流通领域即商品市场,作为社会再生产的重要环节,具有不同生产方式下所共有的特征,因而,马克思关于简单商品经济时期以及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时期的市场理论研究,可以用于指导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同生产方式的本质区别在于生产组织方式的差异,而不在于流通领域或商品市场。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分析,是从作为资本主义社会财富元素形式的商品开始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的财富,表现为‘庞大的商品堆积’,单个的商品表现为这种财富的元素形式。因此,我们的研究就从分析商品开始。”(《资本论》第一卷,第47页)作为资本主义社会财富元素形式的商品,它包含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一切矛盾的萌芽。一开始就着重解剖是个细胞,便为进一步深入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矛盾运动和经济运行规律奠定了基础。《资本论》的整个逻辑系统生动地证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3.
政治经济学关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逻辑体系的各个概念范畴都是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生、发展的主观反映.因此,将作为《资本论》逻辑起点的商品仅仅看作是资本主义的商品,必然无法清楚地说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来龙去脉,《资本论》这一光辉的巨著也将变成一个不完备的体系;将作为《资本论》逻辑起点的商品归于商品一般,会否定范畴是变化和运动的属性;而将作为《资本论》逻辑起点的商品仅仅看作是资本主义以前的简单商品,会弱化或忽视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逻辑的重要性.正确的理解应该是,作为《资本论》逻辑起点的商品,既可看成是历史上存在的作为资本主义历史前提的简单商品,又可看作是资本主义商品舍弃了资本主义关系的一般商品,这既是唯物史观的要求,也是辩证法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资本主义向数字资本主义、交往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势表明,资本剥削范围已经由传统意义的生产劳动扩展至人类日常生活交往层面,呈现出全领域、全空间、全时态的特征。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立场、观点、方法来看,交往资本主义表面上通过“以数字资本为基础的数字化生产方式”进行表现,深层次上则根植于数字化生产方式的社会基础——基于数字资本的生产关系。交往资本主义所实现的剥削创新,根本原因在于这种剥削形式实现了从传统的商品模式向“位于商品中心的社会关系”的转变。因此,数字时代的资本批判既要重视作为表现形式的数字化生产方式,更要重视人类交往活动背后抽象的社会关系——以数字资本为现实载体的生产关系。基于此,在数字社会未来发展的问题上,交往资本主义理论强调通过“新共产主义”运动走上数字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其核心关键是数字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构建。构建数字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一方面要重视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颠覆性革命的总体性、长期性政治策略;另一方面应探索以数字生产资料“共享”为方向原则的局部性、阶段性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5.
一、在劳动力商品属性问题上存在的认识误区(一)将劳动力商品看成是资本主义经济特有的范畴。马克思在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建立的必要条件时,曾经排除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可能性,讲到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从而也是资本主义生...  相似文献   

6.
随着西方数字平台经济的兴起,西方学者围绕"受众劳动价值论"与"情感价值论"对数字资本主义下的价值增殖展开论争,却忽视了数字资本主义经济作为一种新的商业模式而非新的价值生产方式的实质.数字资本主义经济在"免费""互惠"的表象下,掩盖了其凭借平台租金、数据商品售卖获利的"交叉补贴"特征,以及数字资本主义利润转嫁和在全社会范...  相似文献   

7.
对“经济全球化”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揭示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的特点就在于它的世界性,当今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从根本上说仍是资本主义经济世界化的进一步发展和延伸;经济全球化作为国际分工和国际交换发展的结果,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一般趋势;但是由资本主义首先推动的全球化本质上就是推广以资本为基础的生产方式 (当然,内容和组织形式上是不断变化的 );经济全球化的领导权仍掌握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手中;中国应对其二重性质保持全面的认识,争取国家和民族的独立利益,理性融入经济全球化。  相似文献   

8.
<正> 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方法是唯物辩证法。辩证法的本质在于: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理解,即对现存事物必然灭亡的理解。这样,马克思研究资本主义经济时,便首创地提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自行扬弃的理论。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详尽地研究了这个扬弃的过程。从列宁的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这个过程的顶点。由于资本主义国家机器对其经济基础的维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不可能自行扬弃为社会主义;无产阶级不夺取政权,资本主义不可能变为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从来没有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自行扬弃论来代替社会主义革命论。  相似文献   

9.
<正> 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的理论体系讨论中,逻辑起点是个争论较多的问题。争论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一、能不能把生产资料公有制作为逻辑起点?一些作者对此持肯定看法。主要理由是:第一,马克思在《资本论》中从商品和劳动力的商品化开始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实质上是从生产资料的资本家所有制开始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因此,研究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必然要从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着手。”第二,公有制是“探索社会主义经济关系和社会主义经济运动的最基本的经济条  相似文献   

10.
一、研究中國封建社會長期 延续应以商品經濟發展缓 慢作突破口 “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这个概念的本质涵义,应该是中国资本主义萌牙发生晚,发生以后又发展很慢。这个“晚”和“慢”不仅表现在与西欧相比的绝对时间上,而且表现在相对时间上,从而更显得资本主义萌牙发生晚与发展慢。 资本主义生产的起点是规模较大的、以商品为主要目的的生产。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说: “较多的工人在同一时间、同一空间(或者说同一劳动场所),为了生产同种商品,在同一资本家的指挥下工作,这在历史上和逻辑上都是资本主义生产的起点”(《资本论》第一卷358页)。这种规模较大的、以生产商品为主要目的的生产,只有商品生产与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程度才有可能。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途径,按照马克思的观点,一是“生产者变成商人和资本家”;二是“商人直接支配生产”(《资本论》第三卷第373页)。这就是说,商人的大量出现,尤其是商人与商品生产的结合,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为研究对象进行政治经济学研究,既是马克思发现和阐述唯物史观的直接成果,同时又使唯物史观进一步得到证实和深化。从唯物史观的发现视角理解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关键在于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归结为人类社会一定历史阶段上的社会生产和再生产过程。生产方式是生产的方式,作为《资本论》研究对象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和再生产过程的整体。由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唯物史观方法论决定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与唯心主义思辨哲学不同的真正的实证科学。在马克思的各种文献中关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阐述其含义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2.
1970年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从"福特主义"向"后福特主义"转变,"灵活积累"调节模式深刻地改变了大工业生产时代人们的时空体验和价值观念。"消费"日益成为决定经济增长的关键要素,并在社会经济、文化生活中发挥主导作用。当代消费文化批判依循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商品逻辑的分析,借助于结构主义符号学方法,揭示了"符号-商品"在消费社会中的生产过程及其经济学意义。马克思将消费作为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内在环节与逻辑延伸,阐释了"生产"与"消费"之间的辩证关系,这一研究视角构成了剖析消费社会中资本逻辑与符号逻辑同构性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认为金融危机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自由主义经济政策。因此分析金融危机的原因和影响不能仅仅从"人"的方面出发,简单地把责任归于国家、经济管理者或者公众;而应从"工具"本身即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经济结构和金融政策方面分析。重读《资本论》对防范和破解金融危机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应当说,经济全球化是一种有着多方面和多层次内容的复杂的社会经济现象。它的本质属性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方面,它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和客观要求,是商品和生产跨越国界发展的结果。另一方面,迄今为止的经济全球化又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向全球扩展有着密切的联系。目前的经济全球化,在很大程度上,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向全球扩展的产物。以生产力发展角度看,经济全球化同科技革命,信息产业等的发展,有密切联系。从生产关系角度看,到目前为止,经济全球化确实又是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全球扩张同时并进。作为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产物,经济全球化有促进和符合社会生产发展的历史进步性,与封闭的社会相比,社会的开放是人类的一种进步,但作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向全球扩张,它又有利于发达国家维持世界经济的旧秩序。  相似文献   

15.
对于国家干预经济的理由,有"市场失灵"、经济垄断和有效需求不足等各种解释。从国家干预经济的变迁角度考察,早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时,国家就开始干预经济。国家干预经济的更根本原因存在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之中。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变迁,国家干预经济的性质和方式也在发生变化。资本主义国家干预并不是资本主义发展某一阶段的现象,而是决定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贯穿资本主义整个过程的现象。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关于金融危机的论述及其现代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资本主义金融危机做过极为深刻的论述。资本的贪婪使一切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国家都会周期性地陷入绕过生产过程而赚钱的狂热阶段。在生息资本的形式上,产生了脱离实体经济追求货币自行增殖的资本拜物教妄想。资本主义信用制度创造出拿他人的、社会的财产进行冒险赚钱的赌博欺诈制度。虚拟化的信贷、金融证券过度膨胀,必然会造成货币危机。资本主义国家政府为银行资本服务,加速了危机的爆发。重温马克思的论述可以认识到,美欧金融危机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危机在实质上是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危机。《资本论》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经济学工作者应当在全面、深入地学习马克思主义原著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马克思关于发达商品经济理论中的一般规定及其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的表现形式的分析,认为马克思关于发达商品经济的本质规定在于市场调节的社会性,即市场主体(生产当事人)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由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就在于劳动者市场主体及市场经济的计划性。  相似文献   

18.
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必然伴侣。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统治地位以后,经济危机就成为资本主义制度不可医治的痼疾。近代以来,资本主义国家发生了多次影响深远的世界性经济危机,沉重打击了资本主义的生产力。世界性经济危机的爆发具有影响普遍性、周期性、同期性、累积性、强破坏性等特征。危机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的狂热本性、强权理念、崇尚市场自由放任、全球化和技术创新推动等。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资本无偿占有自然的概念划清了真实财富和以货币为代表的抽象劳动时间的资本主义财富的界限。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真谛在于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经济逻辑,即资本主义生产旨在获取剩余价值,因此,它只关心降低成本,并无偿占有作为生产条件的自然或自然的使用价值。某些经济学家指责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没有充分注意自然的作用,他们以非历史的方法描述所谓自然的价值,缺乏科学性,暴露了其仅仅注意经济表面现象的庸俗经济学的特征。  相似文献   

20.
王岩 《经济纵横》2013,(7):41-45
纵观资产阶级经济学说的发展,作为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提供理论工具的西方主流经济学,无论是从古典经济学到新古典经济学,还是凯恩斯主义以及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其占主导地位的思想和关注点都不在于如何保持长期发展以及研究未来发展的趋势,其发展观本质上都是急功近利的,与可持续发展观背道而驰。因此,西方主流经济学试图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通过市场机制和快速的经济增长来实现世界范围内的可持续发展的主张是天方夜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