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当前商誉会计理论的反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主要对当前商誉会计理论进行了反思.认为“不可辨认的无形资产”这一提法不科学;“超额收益论”歪曲了商誉的本质;“自创商誉”没有存在的空间;“负商誉”现象的出现彻底否定了现行的商誉会计理论框架。笔者认为商誉并非是一项无形资产,其本质应是一项由于模拟估价系统与市场现行实际定价系统的偏离而导致的差额。  相似文献   

2.
人们很早就开始研究商誉问题。但商誉的概念、本质以及商誉的确认、计量等问题在会计理论界与实务界却一直颇具争议。中国加入WTO后,企业逐渐参与国际化的市场竞争,企业改制、合并等产权发生变动的经济业务也更加频繁,从而不可避免地存在对商誉的会计处理问题。因此,结合国内外会计准则就商誉及商誉会计进行深入研究,对于规范我国会计实务、完善会计理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结合商誉产生的历史对其概念、本质及产生的原因进行深入探讨,并对不同类型商誉的确认与计量做了进一步的研究,在此基础上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设想,进而提出了一些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3.
浅谈自创商誉的发展及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会计学界在其他研究领域取得的成果,使人们有机会借以重新审视有关商誉会计的基本理论问题。1992年美国《会计月刊》发表了《商誉会计:彻底检查的时刻到了》一文,列举大量实例,对现行商誉的会计处理进行了批评。沿用传统财务会计的理论和方法,在会计上只确认外部购买的商誉,而不确认内部自创开发的商誉,在理论和实践上都确实存在着缺陷。一、关于商誉的相关理论(1)“好感价值论”认为商誉产生的原因是由于有利的商业联系、良好的职工关系和顾客对企业的好感。(2)“超额收益论”,有的称“超额利…  相似文献   

4.
论商誉的本质及自创商誉的确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商誉是企业的超额获利能力,是使企业获得超额利润个性特征的总和,认识商誉的本质有利于最终解决商誉的确认计量问题。商誉的本质决定了自创商誉的确认面临逻辑悖论,自创商誉的确认无助于增加有用的会计信息。  相似文献   

5.
商誉会计研究与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各国对商誉会计没有统一的认识和处理方法,特别是“商誉”与“外购商誉”的混淆表述,使人们对商誉的认识及相应的会计处理产生误区。本文从超额盈利能力角度出发,对商誉会计的有关问题进行了研究与探讨。认为商誉是企业拥有和控制的特殊优异的无形资源,在本质上代表了一种比较优势;外购商誉只有满足获取超额盈利能力才能加以确认;超额收益折现法是计量商誉价值的较好选择;同时提出采用定期价值重估与减值测试相结合对商誉进行后续会计处理。  相似文献   

6.
钟翰 《财会月刊》2012,(6):21-24
本文首先分析了各种商誉本质理论,认为以"投资者视角"下的"超额盈利观"来界定商誉最具有实证分析意义。进而引入著名的Ohlson剩余收益模型,理论分析了商誉和当期剩余收益之间的联系,绕开传统的多期贴现求和方式,建立了一个基于当期信息的商誉分析框架。最后基于此框架,以A股数据来对现行披露商誉的"杂质"问题和价值相关性问题做了经验研究,发现现行披露商誉具有正的价值相关性,但是也存在着不属于"超额盈利能力"的"杂质"。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理论界和实务界对商誉本质的误解以及商誉的会计处理中存在的误区。本文认为,将商誉人为划分为“自创”和“外购”是商誉会计理论始终存在“瓶颈”的根源。商誉本质上是一种自创价值,外购只是商誉价值在某个特殊时点上得以实现的一种途径,而不能作为商誉的主要来源。然而,商誉会计理论中对“外购商誉”与“商誉”的表述导致了概念的混淆,对本质的误解必然导致会计计量上存在误区。只有澄清商誉的本质,否则商誉会计理论的“瓶颈”将永远不会突破。  相似文献   

8.
文章结合商誉准则演进过程,分析了商誉的内涵,采用“财报信息的编制者(管理层)——财报信息的鉴证者(审计师)——财报信息的使用者(投资者、政府、社会公众)”的分析框架,深入剖析了商誉产生的动因、影响因素及其经济后果。准则演进方面,美国商誉会计准则的演进背后主要是各个经济利益集团的博弈,国际商誉会计准则的演进动因主要在于平衡各个成员国的利益需求,我国会计准则的演进动因主要在于结合经济发展进程的同时与国际接轨;国内外有关商誉的研究主要从好感价值论、协同效应论、超额收益论等视角归纳了商誉产生的动因,从并购交易特征、管理层行为、外部市场环境等方面归纳了商誉及其减值的影响因素,从财务报告质量、股权投资者、债权投资者等角度归纳了商誉及其减值的经济后果。未来可以进一步以理论与实证结合,立足中国情境展开更加深入系统的商誉研究。  相似文献   

9.
齐飞 《四川会计》2003,(4):45-45
商誉由于自身的特殊性而被认为是“最无形”的无形资产,也正因为如此,会计界对商誉会计理论和实务的争论由来已久。但迄今为止,人们对商誉会计的研究远未达成一致,其中还有不少值得注意的错误认识。在商誉的重要性日益凸现、规范商誉会计处理和建立商誉会计准则的呼声日渐高涨的今天,澄清商誉会计中的错误观念就显然十分必要。本文就其中几个常见的认识误区谈一点粗浅的看法,以期抛砖引玉。误区之一:企业存在超额盈利,就一定存在商誉无庸置疑,作为不可辨认和不可单独转让或出售的资产形态,商誉具有创造超额盈利能力的内在属性。在存在超额盈…  相似文献   

10.
自创商誉能否像外购商誉一样被纳入会计核算,是近年来会讣理论界与实务界争论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认为,自创商誉与外购商誉一样都能为企业带来未来超额收益,符合资产确认的条件,因此廊对其加以确认和计量。同时,考虑到其特殊性,主张对自创商誉不予进行摊销,但应进行减值评估。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公司收购与兼并、资产重组等形式的改革过程中 ,都会遇到商誉的确认与计量问题 ,商誉问题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对商誉会计理论认识和实务有关问题作些思考 ,供理论和实务界人士参考。一、商誉的特性与传统确认原则的思考商誉 (Goodwill)的性质一直是人们争论的主题。美国当代著名会计理论学家亨德里克森 (Hendriksen)在其专著《会计理论》中指出商誉特性的三种观点 :商誉是人们对企业具有好感的无形价值 ;商誉是预期的未来收益超过不包括商誉在内的总投资正常报酬的贴现值 ;商誉反映了企业总价值超过各项有形…  相似文献   

12.
自创商誉入账悖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誉目前在会计领域备受关注。支持自创商誉的研究人员认为,商誉只在企业合并时才予以确认.既不能满足经营者正确报告受托责任的要求,又难以满足企业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需要。而笔者通过对自创商誉确认入账支持者论证依据和观点的仔细分析发现,自创商誉的确认和入账,不仅不会给企业会计信息的需求者的决策带来好处,相反,只会给会计信息带来失真,给社会经济带来泡沫。自创商誉入账观点,是哲学上形而上学观点在会计学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13.
一、商誉概述商誉是企业拥有和控制的,能够为企业带来超额收益的无法具体辨认的资产,能使企业具有一定的未来盈利能力。我国将商誉定义为企业获取超额收益的能力,从无形资产中分离出来,单独列作一项资产。商誉按来源分为外购商誉和自创商誉两种。外购商誉是企业购并活动中,收购方在对被购方的资产  相似文献   

14.
商誉会计的终结与核心竞争力会计的兴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商誉与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两个容易混淆的概念,这种混淆不仅可能掩盖企业获取超额收益的源泉,而且可能导致市场认知的企业价值与会计记录的事实发生严重扭曲,本系统分析了商誉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本质,提出了商誉是组合无形资产,核心竞争力是合力无形资产的概念,并建议吸收商誉会计的合理内核,将核心竞争力理论融合于商誉会计中.建立核心竞争力会计。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对自创商誉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认为外购商誉与自创商誉仅仅是商誉在企业不同时期的不同表现形式,本质相同,并进一步从资产定义等角度出发阐述了确认自创商誉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6.
商誉及商誉会计是迄今为止会计领域中最富争议的论题之一,因此,本文从目前有关商誉的争论及商誉会计处理的现实规定出发,提出商誉产生的实质是企业的管理协同差异,并对商誉和商誉会计的重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商誉及商誉会计是迄今为止会计领域中最富争议的论题之一,因此,本文从目前有关商誉的争论及商誉会计处理的现实规定出发,提出商誉产生的实质是企业的管理协同差异,并对商誉和商誉会计的重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商誉及商誉会计是迄今为止会计领域中最富争议的论题之一,因此,本文从目前有关商誉的争论及商誉会计处理的现实规定出发,提出商誉产生的实质是企业的管理协同差异,并对商誉和商誉会计的重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李明  薛书新 《会计之友》2021,(12):40-44
商誉的后续计量方法应该采用减值测试法还是摊销法,学术界对此争论多年.文章针对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B)发布的《企业合并——披露、商誉及其减值(讨论稿)》和国际评估准则委员会(IVSC)发布的有关商誉的三篇系列报告中的相关观点,从商誉的本质、商誉的组成部分以及未来现金流量三个视角对商誉的性质进行研究,得出不同于IASB及IVSC的结论:商誉是使用寿命有限的消耗性资产;基于商誉的性质,从商誉减值测试的成本与复杂性、滞后性方面分析了商誉减值框架的局限性,以及滞后性解决方法的局限性;最后对减值测试法和摊销法进行比较,得出结论:相对于减值测试法,摊销法更能以合理的成本,实现对商誉的会计报告目标.  相似文献   

20.
商誉评估是资产评估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旨在针对目前该领域存在的理论方法不统一,实践操作混乱的现状,通过对比分析阐述应该将超额收益法作为商誉评估的主要方法,并建议在实践中加以推广,错误之处,请同行指正。一、商誉与商誉评估商誉是指一种不可确指的依赖于企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