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妻当上农发行信贷员,妻就成了一位大忙人。常常是早出晚归下乡跑企业,常常是粮棉油嘴上挂,好像是分管农业的市长,还蛮像那回事。自从妻干上这一行,我就不能与朋友摆龙门阵神侃聊天了,用妻的话说这是她把持家的“权力”下放给了我,并美其名曰,让我把生活的能力锻炼。从未碰过洗衣机的我不得不细看  相似文献   

2.
家有贤妻     
一有机会出门儿,哪怕不是去远处,也不是去大城市,妻只要听说,就顺手放下手中活计,连声嘱咐我:“千万别忘了。”时间一长,一个“千万别忘了”使我一下子就意识到她是在提醒我,最好在回家时,能给她捎些穿戴什么的。每次,我也总是边收拾行李,边附和着说记住了。 前些天有事去北京,临走前,妻又急匆匆地走进屋,一边帮我带上衣衫、毛巾、牙俱等,一边往我提包侧兜里塞手纸。我也习惯性地提醒她,下班后早去接孩子,晚上早点关门,照顾好老人什么的。前脚刚踏出家门,妻子紧跟在身后嘱咐:“可别忘了。”我回过头,看见妻正微笑着送我。 在北京办完事准备回家,同事忙着跑商场捎东西,我也就顺便给妻子买了件连衣裙。一进家门,妻就从屋里跑出来接我,甜甜地微笑着打量我,那种打心眼里往外冒的美劲儿,俨然是一个天真的  相似文献   

3.
“有房,但不是家;缺钱,但不缺德;……”她,伴着我的征婚广告词,走进了我的那间房。于是,我便成了家。不久,我的那间“公房”拆了,于是,我们租房。其间,妻跟我吃苦受累,倒也无怨、无悔,只是抱怨当初对家的概念认识模糊。只认为男女结合,便是家。为这,妻说跟我结婚到现在,还不像个家。我心里很苦。终于,我们分配了房子。妻长吁一口气,倒像刚成家的样子。我真想把妻揽在怀里告诉她:家,不是房子。我没直截了当,便指着我对面一幢高层住宅楼,两套不同层次,而且不亮灯光的套房,悄声问妻:“那两套都是精心装饰、豪华的套房…  相似文献   

4.
嫁妆     
新婚之夜,已成为我妻子的她依在我怀中说的第一句话是“对不起,我没有太多的嫁妆”。她眼中有泪花在闪,晶莹剔透。 我知道,妻的娘家很贫困,我明白妻说这话的意思。 度过了蜜月,妻叫嚷着要做生意,开一家食店,那可是起早摸黑的事儿,我怕累着了她,坚决反对。妻却表现出少有的热情和固执,十二头牛也拉不回头,只得依她。 很快,妻在城里闹市区租了一间房屋,请了两个帮手,忙上忙下,居然很快就开业了。  相似文献   

5.
1996年11月24日晚,我下班后刚走进家门,妻就一下扑到我怀里哽咽着说,她所在那家塑料厂倒闭了,工人全部下岗!也就是说,从今天起,她将成为令人尴尬的“无业人员”。  相似文献   

6.
家有一套账     
家有一套账方乾信中专毕业后,我幸运地被分配到家乡从事财政工作,算起来已有9个年头了。9年来,我几乎时时处处与账簿打交道,深知无论国家、集体,还是家庭,聚财难,理好财更难。别的暂且不说,单谈谈我家那套账吧。记得1991年我刚结婚那段日子,家什穷匮,妻时...  相似文献   

7.
幽默笑话     
真是糊涂夫:“你出去时,可别带那只怪模怪样的花狗去。”妻:“我觉得那条花狗很可爱。”夫:“你一定要带着它,是想以它作为对比,显示出你的美貌吧?”妻:“你真糊涂,如果想那样,我还不如带你出去更好!”  相似文献   

8.
家有贤妻     
家妻不但贤慧,而且是个科技迷。每次我从村会计室拿回的书报,妻总是和我争着看,特别是《农村财务会计》上的“农家参考”、“生财之道”、“农村实用技术”等栏目,妻非常喜欢。并针对我们这里的实际情况,作为生产技术指南。如《玉米播前晒种好》、《冬春季施碳铵效果好》等一些文章,她读后总是要对我提示一番。并常说我们是职业农民,种田要比别人家的好,收入要比别人高,那才算本事。妻不仅把学到的知识用在种田上,而且当作新鲜事传授给别人。如红薯翻秧不增产,芝麻、花生打顶儿产量高等等。  相似文献   

9.
睡眠趣事     
有一种痛苦,极难耐也极难熬。 这就是无法睡觉或睡不好觉。 试想:明明想睡却偏偏睡不成,那无奈,那恼火,岂不是足以把人折磨得死去活来! 怪不得古代有“睡方”一说——想来也有趣,药方子中居然有叫“睡方”的,且“睡方”较之“仙方”更迷人。《老老恒言》一书中就曾引用过一句诗,诗日:“华山处土如容见,不觅仙方觅睡方。”老外也有类似的观点。拿破仑就曾说过:“睡眠是多么可悦的事啊!床之于我已是珍奇之地,纵然给我世界上所有的皇位也  相似文献   

10.
“叮哐,叮哐”,一阵防盗门刺耳的撞击声将我从朦朦胧胧的睡意中拉回现实。我抬头看了看闹钟,已是午夜二点半了,窗外远处还依稀响起几声爆竹声。今天是元旦,卫生间一阵洗漱声后.妻子拖着疲惫的脚步走进来,一头扎在床上。“加班一直加到现在?”我问。“年终决算,你知道的……”妻答。“你们的领导怎么这么没人情味?五年了,每个元旦都是我和儿子过”,我有点恼火。一片寂静,扭头一看,妻子早已和衣进入梦乡。给妻搭上棉被,聆听着时远时近的爆竹声,我再也无法入睡。  相似文献   

11.
我当会计就凭“三心二意”傅国文我已是快上五十岁的人了。从事农村财会工作也近三十年。回顾几十年来财会工作实践,我就是凭着“三心二意”当会计的。“三心”即:爱心、细心、贴心;“二意”即:本意──不懒;诚意──不贪。爱心是基础.回首过去.我深深体会到:无论...  相似文献   

12.
吴炜 《浙江林业》2004,(7):43-43
妻一直都很想拥有一只画眉。终于有一天,她兴致勃勃地手提一只用黑布蒙着的鸟笼回到家里,掀开黑布并把鸟笼挂在屋檐下。但见笼中一只画眉上下翻跳,总是闲不住,当人一靠近笼下,它便不顾一切地一个劲儿往外冲,我和妻赶快走开,妻说:“它怕生的,只要我们小心饲养一段时间。就会安定下来。”  相似文献   

13.
我这几年当村支书的体会是,要想当好村支书,成为一方经济发展的带头人,关键是要转变思想观念。我是1995年担任村支书的。前两年,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上,我本人总是抱着“等一等”、“看一看”、“慢慢来”、“不着急”的思想,小富即安,不富  相似文献   

14.
周森 《南方农村》2005,(1):34-35
自从2001年9月,广州市政府召开全市村镇建设管理工作会议,作出用5年时间基本完成“城中村”的改制与旧村改造的部署,并派出工作队进入试点村以后,我就一直关注“改制”、“改造”这两项重大工程的进展,参与市农经学会的调研组,多次到一些村、镇、街调研,将情况、问题、建议向市、区政府反映,我也从中受到启迪、认识有所提高。本仅就几个热点问题,谈些个人的认识与思考。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进入90年代以后,邓小平同志多次强调“机遇”问题。1991年他在与中央负责同志谈话中谈到“我们不抓住机会使经济上一个台阶,别人会跳得比我们快得多,我们就落在后面了,要研究一下,我总觉得有这么一个问题。机会难得呀。”1992年在视察南方讲话时他又指出:“要抓住机会,现在就是好机会。我就担心丧失机会。不抓呀,看到的机会就丢掉了,时间一晃就过去了。”1993年初他在上海再次强调了机遇问题,并进一步指出:“对中国来说,大发展的机遇并不多,丧失机遇是最大的失误。”这些话语重心长,寓意深刻。综观世界  相似文献   

16.
我的致富经──一暖棚养猪在我们大西北,一到10月份,天气就很冷了。每家每户养的猪,到第二年的3月几乎不长一斤肉,浪费了大量的人力和饲料。1991年9月,我就在农闲时,根据贵刊介绍的塑料大棚养猪方法,搭起了暖棚,用当年的6头小仔猪育肥。我的举动招揽了妻...  相似文献   

17.
出国     
他要出国,人未走出农行大门,消息已长了翅膀般传到家中。 “哥,给我带一台带电脑的收录机”,弟兴奋的嚷。 “给我买套最高级的化妆品”妹急切的讲,脸上泛着亮光,似乎那套高级化妆品已发生了作用。 “妈,你要点儿什么?”他小心翼翼地问丈母娘。“一台冰箱就行了”丈母娘喜不拢嘴。 他转向妻:“你呢?……”“就要你”,妻柔声的说,眼中闪着泪花。  相似文献   

18.
我场自1957年开始养猪,当年就发展到3,150头,1958年养猪就发展到12,185头,1959年达到20,650头,今年计划发展到42,000头。农场从开始养猪到现在,没有发生过传染病,就连普通疾病也很少发生,基本上成为“无病猪场”。我们主要是进行了以下几项工作:  相似文献   

19.
苗青 《浙江林业》2005,(3):44-44
那年,儿子还在妻的肚子里没有出世。我家搬到杭州市下城区,临行前,母亲对我说:“城里人不像我们乡下人,隔壁对门不相识,容容(妻的小名)一旦发作要生孩子的话,谁来照应哟!”  相似文献   

20.
《江苏农村经济》2014,(7):24-25
李嘉诚曾经说过:“我一生最好的经商锻炼是做推销员,这是我用10亿元也买不来的。”很多人一谈到销售,就简单地认为是“卖东西”,这是对销售很片面的理解,其实人生无处不在销售,因为销售实际上是一个分析需求、判断需求、解决需求、满足需求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