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老子的道家思想主张的是“无为而治”的领导艺术,老子的无为而治思想虽然有其保守消极的一面,容易使人产生消极被动的出世情绪,但是道家思想的“无为而治”并不是让人无所作为,它的真正涵义是管理要达到“道”的层面,管理国家或一个组织要从细微处,容易处着手,一定要认识和掌握事物的本质,凡事要舍末求本,要去伪存真,顺应事物的自然规律,抓住问题的实质和关健所在,  相似文献   

2.
道家"无为而治"思想起源于春秋末年的老子,后来经过老子的弟子、庄子等发扬光大。本文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对道家的"无为而治"思想进行论述:道家"无为而治"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道家"无为而治"思想的内涵;道家"无为而治"思想的当代意义。  相似文献   

3.
老子的《道德经》是道家的经典,其"无为而治"的思想贯穿全篇。随着时代的发展,无为而治逐渐成为当代的一种管理哲学。分析其思想的内涵入手,研究现代管理中的学习型组织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简单管理、人本管理等折射出"无为而治"的思想。  相似文献   

4.
老子"无为"的核心理念就是对待事物顺其自然,让事物按照自身的必然性自由发展,不妄加干涉,不人为地影响事物的进程,从而达到"无为而无不为"。道家"无为而治,道法自然"的朴素辨证主义哲学博大精深,与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有诸多契合之处,对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具有重要借鉴意义和许多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无为而治"是道家管理思想的精髓,也是管理的最高境界,其本意是顺应自然,听从民意,通过"无为"而达到"治"的目的.几千年来,"无为而治"思想深受一些统治者的推崇,随着时光流转,"无为而治"的思想内涵也更加丰富,它在人际关系、修身养性等方面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有个老子.老子有本《道德经》.《道德经》中有"无为而治"的思想.西方现代有众多杰出的管理学家,现代管理思想五彩缤纷,夺目灼人.  相似文献   

7.
我国著名的哲学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提出了“无为而治”思想,这一思想不仅在历史上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还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彰显出极大的魅力。本文就“无为而治”的思想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价值展开详细讨论。  相似文献   

8.
老子在《道德经》里论述道:“是以圣人之治,空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之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这句话告诉统治者使治理下的人民能按自然的规律去自我管理是执政的最高境界。管理也是如此。在中国传统的道家哲学理念中,对于管理一个国家和一个组织做到无为而治,就算达到了管理的至高境界。道家的文化核心思想的无为而治中的“无为”并非是什么也不做,而是要管理者一定要遵循大千世界和自然界的规律,尊重人的个性,在管理与约束人的行为上要收放自如,有所为和有所不为。  相似文献   

9.
老子的《道德经》蕴含着以道为中心的丰富的管理思想,无论是对古代的治国还是现代企业管理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文章探讨了"无为而治"与企业执行力提升的有机联系,分析了实现"无为而治"的途径,并且利用CAS理论解释了企业执行力与员工执行力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道家思想,博大精深,作为中国几千年来传承的文化瑰宝,闪烁着智慧的光辉.它内容十分丰富,既包含哲学思想、军事思想、生态思想、医疗保健思想,又包含着丰富的管理思想.其中"无为而治"、"道法自然"、"知人善任"等思想在我国历史上影响深远,并且对当代的企业管理有深刻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一、道法自然的管理本质 管理是一个现代的概念。古今中外,道家治道管理的本质是把握管理对象客观化基础和执掌事物规则,即"道法自然"。“道”是老子思想的核心,也是老子管理思想的中心。《道德经》开篇中就提到“道可道,非常‘道’.  相似文献   

12.
老子在《道德经》里论述道:"是以圣人之治,空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之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这句话告诉统治者使治理下的人民能按自然的规律去自我管理是执政的最高境界。管理也是如此。在中国传统的道家哲学理念中,对于管理一个国家和一个组织做到无为而治,就算达到了管理的至高境界。道家的文化核心思想的无为而治中的"无为"并非是什么也不做,  相似文献   

13.
我在攻读博士期间撰写的论文《老子"母亲管理"思想与现代企业管理研究》,对老子管理思想的前提假设、实现路径、管理手段、管理目标等问题进行系统梳理和分析,归纳出一套完整的老子管理思想体系: 在这一体系中,"道法自然"是老子管理思想的哲学基础(管理之"道"),由此可以推导出"自然论"的人性假设;"柔弱""慈爱""节俭""谦下""无为""不争"等是具体的管理方法和手段(管理之"德");最终管理目标是实现"无为而治"(管理之"治").  相似文献   

14.
朱兆民  张喆 《企业导报》2011,(20):51-53
道家思想在中国政治文化方面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但将其引入管理领域还是一种尝试。"无为而治"等道家思想与现代管理理论有一定程度的吻合,但其本土性和先发性使之在中国文化的背景下更能够解决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一些问题。其有效性不仅在于与现代管理理论某种程度上等效,更在于其本土性和先发性使得道家思想更易于推广和践行。  相似文献   

15.
昊摘 《企业文化》2007,(12):56-57
老子哲学之"无为而治"思想素为中华民族所崇尚,所谓"无形胜有形,柔弱胜刚强"、"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无不阐释一个道理:事物的最高境界,往往不着痕迹、  相似文献   

16.
关于企业的管理思想,大致可以分为"有为"和"无为"两种。但直至今日,由于诸多缘由所限,我们对于老子"无为而治"智慧的运用还一直处于初级阶段——"少为",而不能把"无为而治"在管理中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不知有之"完全体现出来。为此,文章就未来企业的一些设想以及未来企业的最高管理层应如何"无为"才能实现"不知有之"的管理境界进行了系统的探析,希冀能为当代企业管理提供一个崭新的思考视角。  相似文献   

17.
老子的思想中包含了极其丰富的管理思想,其核心就是“无为而治”,并在此基础上引早出来的人本思想,柔性管理思想对现代企业管理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笔者从老子的“无为”出发,引申到现代企业的模糊管理,从“人大”出发引申到现代企业的以人为本,从“以弱胜强”出发,引申到现代企业的柔性管理,挖掘老子管理思想的现代意义,有助于我们加强和深化现代管理理论。  相似文献   

18.
“无为”在道家那里意味着“道法自然”,即所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无为即自然”,是道家哲学的基本观点。道家将“道”视为宇宙之本,而道之本性则是“常无为而无不为”,即“道”对于宇宙万物是“侍之而生而不辞,功成而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道家“大道无为,无为而治”的思想对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有很大的启发。从现代企业管理的角度看,道家的“无为而治”思想,笔者认为,至少包含有如下六层意义,仅作一家之言。一、顺势而为企业经营者要充分认识并运用经济周期、行业发展周期、产品生命周期等经济规律,充分考虑到项目投资…  相似文献   

19.
王珍 《新远见》2013,(10):42-45
张瑞敏参透了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他认为,企业管理的最高境界是"群龙无首":每条"龙"都很有能力,每个人都把工作做到最精细,希望"每个员工成为自己的CEO"。所以,海尔在互联网时代,追求"三无目标":企业无边界、管理无领导、供应链无尺度。  相似文献   

20.
读<老子>有三大主线,通读和理解三大主线,能从中发现有益干今的管理思想.<老子>的三大主线是什么是道;与道相对的天下是什么样子;圣人是怎么管理相对的天下的.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老子的思想与管理思想的契合:老子关于"道"的思想与企业管理中树立企业理念,共同愿景的锲合;老子关于天下是相对的,充满辨证的关系的思想与企业策略的权变思想的锲合.无为而治思想与企业中人性化的自主管理思想的锲合;弊而新成的思想与提高企业领导者的个人修养和管理艺术思想的锲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