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总体上看,1998年~2009年间中国制造业贸易条件没有出现恶化趋势;中国全要素生产率(TFP)是增长的,但主要源于技术进步,而技术效率的提高则相对缓慢。实证研究显示:贸易条件与TFP之间存在着协整关系;贸易条件变动是TFP变动的格兰杰原因;贸易条件的改善能够提升TFP,但影响有限。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中国对外贸易的规模迅速扩大,但价格贸易条件却出现了恶化的趋势。中国价格贸易条件恶化的诱因有不合理的外贸政策、外资结构以及外国贸易壁垒等。因此,改善中国价格贸易条件应采取合理调整外贸政策,合理利用外资以及发展绿色产业等对策。  相似文献   

3.
丁婧 《经济研究导刊》2012,(18):156-158
中国加入WTO后,服务业和服务贸易面临着巨大机遇和挑战。为提升中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在分析了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基于贸易竞争指数评价法对中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进行了总体及分部门的国际比较,并根据指标的评价结果和相关影响因素分析,提出了一些提高中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我国服务贸易进口与制造业出口竞争力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统计我国服务贸易进口额和制造业11个重点行业出口额的基础上,以面板数据结合多元回归方法实证服务贸易进口与我国制造业出口竞争力关系。结果显示:①总体上我国服务贸易进口增长有利于制造业出口竞争力的提升;②不同部门服务贸易进口的增长对制造业出口竞争力提升的影响程度存在着较大差异;③服务贸易进口对不同部门制造业出口竞争力的影响也不一样。最后就我国制造业应该如何利用服务贸易进口来提高其出口竞争力提出了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贸易条件是衡量一国贸易利益得失的重要指标。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出现使得国与国之间的联系日益肾密,但大部分后发国家却面临着贸易条件长期恶化的趋势,从理论上讲这不利于贸易利益的获取及维护。从中国的贸易条件变化和贸易利益分析中发现,贸易条件并不能准确衡量其利益所得。在新的世界分工格局下,坚持比较优势及培育稀缺要素成为后发国家获取和维护贸易利益的重点。  相似文献   

6.
张祎  王少英 《经济论坛》2013,(10):87-89
贸易条件作为衡量贸易利益和出口竞争力的重要指标,对其研究越来越受到各国的关注.本文通过2003~2012年我国纺织品按HS编码分类的商品历年进出口数据,按照国际贸易标准分成9类,建立面板数据,分析分散度指数、结构变化指数、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技术含量以及世界进口增长率等贸易结构因素与收入贸易条件①变动的相关程度,提出了改善我国纺织品贸易条件与贸易结构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吴丹涛 《经济师》2008,(3):49-50
文章通过比较发现我国学者在编制我国的价格贸易条件指数并分析其变动趋势时得出的结论大相径庭,主要原因在于我国海关统计上的数据缺陷,无法保持数据的连续性和统计口径的一致性,从而影响了我国价格贸易条件指数的编制。  相似文献   

8.
影响中国贸易条件的制度因素与改革方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中国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中国的贸易条件成为经济学者们讨论的焦点,如何改善中国的贸易务件也成为中国 经济发展所面临的严峻课题。本文通过深入分析指出,当前不合理的贸易制度是制约中国贸易条件改善的根本因素,并在此 基础上提出了利于改善中国贸易条件的贸易发展战略以及为实施该战略所应采取的相应的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理论上指出,传统计算贸易要素含量的方法不适用于加工贸易比重较大的发展中国家,并提出了区分中间产品贸易和最终产品贸易的改进计算方法。通过传统方法计算中国制造业1997年、2002年和2007年贸易的要素含量,发现中国的要素贸易情况符合比较优势理论,并且贸易开放后中国制造业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熟练工人密集度显著提高。用区分中间产品贸易和最终产品贸易的方法计算2002年中国制造业贸易的要素含量,发现加工贸易企业与非加工贸易企业生产技术差异很大,忽略中间产品贸易的传统计算方法会造成中国制造业要素净出口的严重高估。  相似文献   

10.
李方静 《技术经济》2013,(11):45-49
运用2005—2006年中国制造业企业的微观层面数据,将参与贸易的企业划分为4类,采用Gini系数和Theil系数研究企业贸易类型与国际贸易集中度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制造业内,中国制造业企业的贸易活动相对集中于少数制造业细分子行业;在制造业细分子行业内,少数企业的进出口贸易额占总贸易额的大部分,只有少数企业有较多的出口目的地和进口来源地,并且企业的进口来源地更为集中。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20至30年代的中德贸易条件及价格变动趋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德贸易在中国近代对外贸易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文通过对民国中期中德贸易中主要进出口商品的价格指数及其变动的系统量化分析,对中德贸易的综合贸易条件,出口个别贸易条件和进口个别贸易条件分别进行细致的统计和计算。大量的统计数据证明,中德贸易个别贸易条件中出口贸易条件有利于中国的成份居多,而进口贸易条件却在朝着不利于中国的方面发展。两相比较,出口贸易条件指数上升的速度要快于进口贸易条件指数下降的速度,就综合贸易条件而言,还是对中国有利的因素要多一些。  相似文献   

12.
在贸易自由化的进程中,产业内贸易发展的经济调整成本相对较小.然而,中国的产业内贸易额并没有与其贸易总额保持同步增长,对中国产业内贸易的决定因素的研究显得格外必要.本文在区分产业内贸易类型的前提下,利用制造业面板数据,对中国产业内贸易的决定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产品多样化、研究与开发费用、外资等与中国的垂直型产业内贸易有正相关关系,与水平型产业内贸易负相关;而规模经济和市场结构与两种类型的产业内贸易都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利用1999—2010年中国制造业行业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探讨了中国制造业行业的贸易开放度与产出波动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贸易开放对行业产出波动具有抑制作用。稳健性检验结果显示,上述结果不受关键指标选取和样本极端值的影响,且在控制了内生性问题后依然成立。最后指出:平抑产出波动是贸易开放的重要利得,我国制造业制定发展战略时仍需积极贯彻扩大开放的思路,同时倡导多样性的发展道路,其中产品多样性较市场多样性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
利用1999—2010年中国制造业行业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探讨了中国制造业行业的贸易开放度与产出波动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贸易开放对行业产出波动具有抑制作用。稳健性检验结果显示,上述结果不受关键指标选取和样本极端值的影响,且在控制了内生性问题后依然成立。最后指出:平抑产出波动是贸易开放的重要利得,我国制造业制定发展战略时仍需积极贯彻扩大开放的思路,同时倡导多样性的发展道路,其中产品多样性较市场多样性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利用中国制造业27个细分行业的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不变系数的静态面板模型,考察了我国制造业从产业间贸易向产业内贸易的变迁对行业间工资差距的影响及其传导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在制造业贸易模式的变迁中,出口扩大了行业间工资差距,而进口缩小了行业间工资差距。(2)制造业贸易模式变迁主要通过价格机制扩大了行业间的工资差距,而技术机制和个体机制的影响则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发展中国家的“贫困化”增长问题,尤其是贸易条件恶化问题倍受关注.正确认识我国的贸易条件变化趋势和原因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2000-2010年我国主要进出口商品的原始数据为依据,计算出我国价格贸易条件和收入贸易条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相关原因,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以中国、美国和印度为研究对象,运用贸易规模指标和价格竞争力指标,分析了棉花主产国的贸易竞争力,得出结论为:美国和印度具有极强的规模竞争力;1992—2000年中国对美国和印度棉花总体有一定的价格优势,入世以后该价格竞争力消失;与美国和印度相比,中国棉花价格竞争力以出口份额较少的废棉与梳理棉来支撑。最后为提高我国棉花产业国际竞争力,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我国制造业面临来自发达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双向挤压”的严峻挑战.基于产品内分工视角,本文比较分析了传统全值口径与增加值口径核算的各类制造业竞争力指数差异,并在此基础上定量分析影响我国制造业竞争力的主要矛盾.结果显示,增加值口径贸易竞争力指数能够综合考虑产业部门国内外生产关联,其变化更符合经验判断,且在不同类型竞争力指标估算结论上具有较强一致性.相比之下,全值口径统计的不同竞争力指标差异较大,采用不同指标进行分析容易产生统计误判.根据固定效应面板模型分析,增加值口径核算结果显示,不断扩大对外开放,促进制造业全球生产链嵌入是提高我国制造部门贸易竞争力、实现《中国制造2025》强国战略目标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9.
制造业升级与制造业竞争力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从一定意义上讲,制造业系统升级是构成制造业竞争力的基础,决定着制造业的发展,对其竞争力提升至关重要。文章基于竞争力视角分析制造业升级战略,制造业系统升级与竞争力层次有对应关系,即制造业竞争力是分层次的,这些层次是由制造业企业、产业和区域竞争力叠加而形成,构成竞争力体系。因此,要提高制造业竞争力,首先需要由企业的工艺与产品升级作为微观基础;其次需要由产业价值链的功能升级作为中观支撑;其三需要整合区域资源,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与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实施宏观调整。  相似文献   

20.
文章利用Eviews软件,对1994年~2004年的加工贸易进出口数据、价格贸易条件和收入贸易条件数据进行了简单的统计分析,得出的结论是:加工贸易进出口额增长率、竞争力指数、增值系数的变动均会引起价格贸易条件的下降,而进出口额增长率则对收入贸易条件都有促进上升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