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 ,我国在2020年内GDP翻两番 ,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这是一个极其鼓舞人心的目标 ,这个目标说明了绝大多数的地区和绝大多数的国民要达到小康水平 ,就是说要全国绝大多数人民都要富裕起来 ,这一号召和目标受到了全国各阶层人民的热烈欢迎。根据客观需要 ,我国只有在不长的时间里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才能不受强国欺侮 ,才能振兴民族 ,才能国富民强。通过建国50余年的实践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说明了我国有可能用70年———100年左右的时间(从1949年算起)建设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最繁荣…  相似文献   

2.
王洪 《经济视角》2004,(6):27-28
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在本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这是一个宏伟的奋斗目标。它为多年来中国人民所熟悉的“小康”概念赋予了崭新的内涵,使其成为一个与现代化建设紧密联系、内容丰富、衡量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阶段、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水平的科学概念。全面小康,是指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  相似文献   

3.
解读“全面小康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大在十五大基础上,对第三步战略目标的三个时段(到2010年、建党100年和新中国成立100年)任务进行了调整,提出力争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在2000年基础上翻两番,基本实现工业化,全面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到205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本世纪头20年,对中国未来发展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只有认真理解“全面小康社会”的深刻涵义,形成共识,集中力量,努力奋斗,使经济总量、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都上一个大台阶,才能加速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的人本理论,既把人的全面发展看成是历史生成的发展过程,又把人的全面发展视作八类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因此,人类社会形式和内容的设计就不可避免地关乎着人的存在状态及全面发展的实现。中国共产党人从本国的实际出发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这个目标是宏伟的,也是能够实现的,其中最具有实践意义是内涵着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人本诉求。  相似文献   

5.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下的中国城市化问题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详细分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内涵及中国城市化现状的基础上,对中国城市化在小康建设进程中的作用进行了论述。认为在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进程中,城市创造了服务于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是推动社会全面发展的直接动力。但当前存在于城市发展中的不合理现象已经开始制约经济社会的协调、健康发展。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以可续发展观为指导促进城市化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六大在新世纪、新阶段向全党全国人民提出的奋斗目标,是21世纪前20年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蓝图,是我们实现既定目标的重要阶段,也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我们已经实现了“总体小康”,但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则是一项需要扎实推进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从制度上、方法上等各方面加以保证。我们只有紧紧抓住重要的战略机遇,迎接挑战,发奋努力,才能实现这一宏伟目标。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这是践行“三个代表”思想的最集中的体现,是新世纪头20年的行动纲领。全国各地为之一振。许多地方开始着手制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规划。我省也正在抓紧规划的编制工作,那么这个规划到底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规划,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有什么不同,如何定位?这是首先必须加以把握的问题。通过多年的规划工作实践,我想就此问题提几点建议,但愿能起到一丝启示作用。我们认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规划应具备以下特点:  相似文献   

8.
苏静 《经济师》2005,(12):23-24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江泽民继承与创新了邓小平小康思想,系统全面阐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理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内在地要求以人的现代化建设作为动力基础和核心内容,两者相互依赖相互促进,探讨分析新时期人的现代化建设的内容要求和途径,对正确认识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钱燕 《生产率系统》2002,(4):65-67,41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国在21世纪头二十年的奋斗目标,十六大对此作了全面规划。同样在十六大上被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仅从根本上回答了在新世纪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重大问题,而且也为新时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注入了强大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0.
1979年12月6日,邓小平在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用“小康之家”来描述中国式的现代化进程,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提出“小康”概念。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把小康作为主要奋斗目标和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阶段性标志。党的十三大正式将实现小康列为“三步走”发展战略的第二步目标,即从1991年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1990年12月,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对小康的内涵做了详细的描述:“所谓小康水平是指在温饱的基础上,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达到丰衣足食。”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目标后,国家统计局…  相似文献   

11.
福建省目前城市化水平不高,很多人口居住在农村,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成为福建全而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足指农村劳动力以增加收入、获得更好的职业和文明生活环境为目的,以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和产业之间的收入差距为杠杆,随着产业结构、城乡结构、就业结构和收入结构的变迁而向非农部门配置劳动力资源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有机统一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条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内在地包含了社会更加和谐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从中国基本国情出发做出的重大选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除了注重物质生活提高外,还要特别注意人们的精神生活、所享受的民主权利,以及生活环境的改善等方面,追求的是物质、政治、精神和生态明的共同发展。是既不可逾越又催人奋进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4.
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进步的尺度和集中表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内在统一的关系。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就是要使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环境协调发展,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和开辟更加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之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战略概念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焦点。这是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对邓小平理论“三步走”战略和小康思想的继承与创新,是新世纪新时期我党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而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正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倡导者和奠基人。  相似文献   

16.
关注小康问题最难于回避的是社会差距问题。在今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世纪的新阶段,如何防止由于社会差距的原因所带来的社会政治稳定问题,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问题。如果忽视社会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尤其是忽略地区差距对中国社会政治稳定的深刻影响,那么中国社会的小康目标将显得底气不足、苍白无力。因此,客观地分析并适时地找到相应的对策成为我们思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理性觉醒。  相似文献   

17.
文章在分析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现状与问题的基础上,探讨了"三农"问题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关键意义,"三农"问题的解决决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成败。同时进一步探讨了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有  相似文献   

18.
19.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在新世纪、新阶段发出的向现代化进军的号召,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选择。湖南紧紧围绕全面小康的要求,在目标设计、战略规划、整体推进等方面开展了扎实有效的工作,对全面小康的认识日渐深化,建设的思路也更加清晰。  相似文献   

20.
关于小康社会,理论界和实际工作部门近年来做了许多探讨和研究。本文涉及的三题,主要从传统文化、初级阶段、历史任务诸方面作些初步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