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 毫秒
1.
转移支付与农村居民收入区域差距的收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移支付是政府调节区域经济的重要政策手段,分析了1995年后转移支付与农村人均收入水平的收敛关系,发现转移支付总体上达到了缩小农村居民收入区域差距的效果。并与其他学者实证结果存在差异的原因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2.
党育 《商业时代》2012,(19):6-7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间的收入差距呈现出不断扩大的趋势。本文从分项收入差距的角度进行分析,发现我国城乡居民间的收入差距主要是工资性收入差距、财产性收入差距、转移支付收入差距和经营性收入差距造成的。深入分析造成分项收入差距的原因后,本文提出建立同步工资增长机制、保护私有财产产权和加大对农村居民的转移支付力度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2000-2007年我国中西部地区15个省份中1054个县域数据,分析了转移支付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选择以西部大开发战略政策的准自然实验进行地理位置模糊断点回归分析,发现中央对西部地方政府的转移支付高于中部地区,然而西部地区居民城乡收入差距却没有因此得到缓解,反而扩大了20%.转移支付对城乡收入差距呈现扩大效应,该结果在不同带宽以及在距离或经纬度作为断点回归执行变量的情况下均具有稳健性.同时,机制分析发现,城镇居民收入从转移支付中受益程度高于农村居民.因此,本文认为转移支付应更有针对性地投向农村地区,同时中央政府应尽快合理调整转移支付结构,并纠正地方财政支出城镇偏向及结构偏向问题.  相似文献   

4.
朱璐璐 《价格月刊》2009,(10):58-63
我国城镇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加速扩大,已成为收入分配领域值得关注的重要问题.利用1991年~2007年间发达省份城镇居民收入和社会保障转移性收入的分组数据、基尼系数等进行分析,得到以下结论:发达地区城镇居民收入差距日益扩大,没有减缓的趋势;社会保障收入分配的不公平问题也同样严重,不亚于总收入领域存在的问题;现行的社会保障制度没有起到降低居民收入差距的作用,相反在大部分年间拉大了差距.最后,就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按收入等级分组的中国城镇居民消费与收入数据,在假设模型的基础上计算衡量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泰尔指数,模拟了不同收入分配情况下收入差距对居民平均消费倾向的影响,并利用回归模型计算得到包含政府转移支付和不包含政府转移支付两种情况下泰尔指数对平均消费倾向的弹性系数。在这个过程中发现近年来政府主导的转移支付政策对减小城镇居民贫富差距具有积极的作用,并且在政府实施转移支付政策后消费对收入差距的变动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6.
分税制、转移支付与地区财政差距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现行分税制体制通过税种划分和共享税比例划分影响了初次财政分配后的地区财政差距,财政转移支付则对总财力差距产生了重大影响。本文通过数据模拟验证了三个假说,分析了税种划分、共享税比例改变对地区财政差距的影响;运用基尼系数分解方法分析了财政总转移支付及各分项转移支付对总财力差距的影响和变动效应。  相似文献   

7.
财政转移支付对地区经济发展差距的影响——以甘肃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凤伟 《财贸研究》2007,18(4):50-57
财政转移支付是政府调节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政策手段。本文利用甘肃省1994-2005年的分县数据,探讨了财政转移支付在缩小地区经济发展差距中的作用。研究表明:财政转移支付对接受地的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适当的财政转移支付政策能够起到缩小地区经济发展差距的作用;甘肃省财政转移支付在分配中向相对发达地区倾斜,导致财政转移支付在客观上起到了扩大地区差距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何清蓉  曾玲  高丽  邱玉红 《商》2014,(4):197-197
按照传统理论,劳动力转移会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本文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城乡收入差距数据分析,得出城乡收入差距仍有扩大趋势,劳动力转移人群也在逐年增加。劳动力转移通过很多负面作用于城乡收入差距,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为此,本文提出通过政府职能转变和促进农业技术进步等多种措施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9.
基于中国分省面板数据,本文对政府间转移支付与地区发展差距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转移支付在地区间的分布具有“马太效应”,越是富裕的地区,得到的转移支付量越多,转移支付没有发挥缩小地区间发展差距的作用。在转移支付的三个组成部分中,专项转移支付和税收返还扩大了地区发展差距;财力性转移支付有助于缩小地区发展差距,并且推动经济增长的效率最高。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我国城镇居民家庭收入和不同住房销售单价等基本数据出发,应用住房单价月收入比计算与分析不同收入家庭的住房支付能力及其差距,探讨了我国居民住房支付能力的社会差距以及差距扩大的原因。最后,针对不同收入阶层的情况,提出了提升我国居民家庭住房支付能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刘丽 《商业研究》2006,(1):108-111
从收入分配与再分配的角度看,我国城乡居民之间存在巨大的收入差距。农民在初次分配中处于劣势是导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主导原因,且不合理的再分配政策的逆向调节效应进一步扩大了这一差距。时下,必须从加大城镇化建设,建立健全农村医疗卫生体系和切实减轻农民税费负担等方面着手,才能有效地解决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  相似文献   

12.
目前广东省的收入差距正在逐年扩大。对经济发展极为不利。从广东省的收入差距现状入手,结合实际数据,分析形成差距的原因,从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提出缩小收入差距的对策,来改善广东省的区域间收入差距,提高全省经济整体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3.
本文构建了个人所得税、转移支付以及个人所得税-转移支付系统对于居民收入不平等的实际、最优和最大效应指标。运用中国省份数据分析,发现中国个人所得税正在加速恶化居民收入不平等,并且在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中发挥主要作用;转移支付对收入不平等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力量较弱,而且离最优指标"要求"越来越远;个人所得税-转移支付系统加剧了收入不平等,并且加剧程度越来越严重,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当前,我国居民收入差距呈现出日益扩大的趋势,主要表现在城乡收入差距、地区收入差距、行业收入差距和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等方面。尽快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各级政府应加快落实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通过落实按要素贡献分配的原则、完善税收调节分配制度、加强对垄断行业收入分配的控制、完善劳动力市场与社会保障制度,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需要注意的问题是调节收入差距是有约束条件的。当前对于我国来说,其约束条件主要来自于全球化背景下的环境、经济收入以及我国还不是经济强国的制约和部分实体经济利润不高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5.
收入差距问题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其中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令人担忧。从市场分割的特征角度出发,采用泰尔指数法研究各个群体的收入不平等情况以及各个组成部分的收入不平等程度,结果发现在不同行业门类、地区和所有制对劳动市场进行分割的影响下,东部地区,新兴部门和制造业的居民内部的不平等程度较大而三大区域之间和行业门类之间的不平等程度过大。  相似文献   

16.
本文将中国划分为八大经济区,通过实证分析研究不同类型的FDI(水平型和垂直型1)对中国收入差距的影响。首先,选取泰尔指数作为衡量收入差距的指标。其次,将流入中国的FDI按流入国不同,分为水平型FDI与垂直型FDI。通过回归发现,水平型FDI促进中国收入差距的缩小,而垂直型FDI则会促进中国收入差距的扩大。由此得出结论,中国应当在不影响垂直型FDI流入的同时,促进水平型FDI的引入。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利用19872010年间的省际面板数据,在人力资本、产业结构、固定资产投资、对外贸易等控制变量的基础上,检验了外商直接投资(FDI)对地区间收入差距和城乡间收入差距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FDI对地区间收入差距一直表现为正的效应,且FDI与地区间收入差距不存在倒U形关系;然而,FDI与城乡间收入差距存在倒U形关系,即FDI的进入先是加剧了城乡间收入差距,但随着时间推移,FDI却对城乡间收入差距起弥合作用。  相似文献   

18.
从收入来源和收入公开与否角度看,居民收入差距分为显性与隐性两类,对其调节的方式分为事后调节与事前调节两种。我国现阶段可运用“事前调节为主,事后调节与事前调节相结合”的方式来抑制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从源头上提高低收入者的机会把握能力和收入获取能力,从根本上体现社会公平。  相似文献   

19.
本文运用绝对β趋同、σ趋同与收入动态分布方法,对1952-2008年的中国省际区域收入趋同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发现,改革开放前存在绝对β趋同,改革开放后则不存在;σ趋同变动具有阶段性特征,改革开放后的σ趋同分为三个阶段,即1990年前的趋同阶段、1990-2003年间的趋异阶段以及2003年以后的趋同阶段;核密度估计也显示趋同具有阶段性,并存在显著的俱乐部趋同。  相似文献   

20.
我国现行的财政转移支付法律制度具有明显的非规范性和过渡性特征,亟待完善.分析现行的财政转移支付法律制度的问题与不足,可以提出相应的立法建议,主要是:加快立法建设,明确总体思路和价值取向和完善转移支付的具体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