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姬光 《中国包装工业》2006,149(11):37-38
假冒伪劣产品,可以说是市场上的一个毒瘤,它不仅大幅度降低了被假冒企业的直接经济效益,更危害了消费者的切身利益。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伪造技术的高明与广泛性已给防伪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经济防伪包装理论提出了防旧、防新、防大的三防设计原则,认为只有满足这种设计原则的防伪包装设计,才能有效的防止假冒伪劣产品的泛滥。本文仅从防旧的方面讨论防伪包装如何防旧的设计理论及设计实例。一、破坏性防伪包装原理利用旧的包装盒、包装瓶、包装盖、商品的旧标签、旧装潢等制假是假冒商品泛滥的一个主要右面。由于不需要太大的经济投入,也不需要懂得复杂的技术就可以进行商品的假冒活动,并且制作的假货能以达到乱真的程度,所以从事这部分制假活动不法之徒的数量最多,打击的难度也最大,因而防伪的主要工作就靠包装防伪来实…  相似文献   

3.
《中国汽摩配》2006,(7):80-80
为加强监督管理和提升中国汽车、摩托车配件及用品的产品质量,方便用户采购质量合格产品。为进一步落实国务院《关于打击生产和销售假冒伪劣产品违法行为的通知》的精神,为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负责,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汽车摩托车配件用品业商会(以下简称商会)决定,在企业生产和销售的质量合格产品上,推广使用《正品标识》防伪标签。一、推广使用《正品标识》防伪标签的目的和作用《正品标识》是采用商会授权的《防伪技术研究与应用基地》(即海南亚元防伪纸业公司)研制的高科技防伪专利技术,由商会统一印制的防伪标签。产品粘贴《正品标识…  相似文献   

4.
一、产品包装和防伪相结合目前假冒伪劣产品充斥着市场的各个角落,尤其是各种热销产品被假冒的机会更大。假冒伪劣已经成为社会的一个毒瘤,它使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直接受到威胁,同时也使国家厂家蒙受损失。各国政府都把打击假冒列为重要工作,防伪问题也越来越引起厂家的重视。消费者接触商品首先接触的是包装,商品的防伪因此也首先体现在包装的防伪上,包装防伪的水平高低直接决定商品的防伪性能。产品要实现防伪就必须将包装和防伪相结合。 随着假冒商品越来越猖獗,其外包装、质量有时甚至能够与真品十分接近,如果没有包装的防伪措施,连生产…  相似文献   

5.
《中国汽摩配》2006,(8):80-80
为加强监督管理和提升中国汽车、摩托车配件及用品的产品质量,方便用户采购质量合格产品。为进一步落实国务院《关于打击生产和销售假冒伪劣产品违法行为的通知》的精神,为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负责,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汽车摩托车配件用品业商会(以下简称商会)决定,在企业生产和销售的质量合格产品上,推广使用《正品标识》防伪标签。一、推广使用《正品标识》防伪标签的目的和作用《正品标识》是采用商会授权的《防伪技术研究与应用基地》(即海南亚元防伪纸业公司)研制的高科技防伪专利技术,由商会统一印制的防伪标签。产品粘贴《正品标识…  相似文献   

6.
解勇 《中国包装工业》2006,149(11):49-49
日用化妆品包装中应用的防伪技术虽然很多,但其防伪效果并不理想。因为在这些包装中的防伪技术有的消费者难以识别,例如在日用化妆品包装中常用的条码防伪技术、喷码技术,只有技术监督部门才能判断其真伪。还有的一些根本起不到防伪作用,一些生产防伪标识的厂家为了个人的利益把这些标识卖给那些制假者,造成了防伪标识形同虚设,防伪标识不能防伪。在一些日用化妆品的包装中,使用的防伪技术单一化,如已查获的大批假冒广州宝洁公司生产的飘柔、海飞丝、潘婷等系列洗发水,就只有瓶身的条形码防伪和瓶底的生产日期批号喷码防伪,这两种防伪技术消费者一般都很难识别,消费者在购买的时候不能辨别真伪,使很多消费者上当受骗。对于日用化妆品的防伪包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商品极大丰富,从事生产各种产品的企业纷纷争创品牌.但各种各样的假冒伪劣商品也以惊人的速度充斥市场,造成了十分严重的经济损失,为了保护产品、保护企业的利益,防伪技术被大量地运用在产品及包装上.  相似文献   

8.
分销渠道的建设对企业而言十分重要,而来自市场一线的信息表明,我们目前的分销渠道建设却相对比较滞后,表现为三个方面:第一,市场竞争的加剧,现代业态的不断创新和涌现冲击了原有的经营模式,旧的渠道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业态的需求;第二,消费者的购买心理和行为随环境的变化而  相似文献   

9.
正包装标识追溯系统的"信息使者"是包装标识,包装标识的可靠载体是商品包装,追溯系统的高效运行是通过"身份证"来完成过程识别的,商品包装标识追溯系统的完善与相应商品包装技术的发展有着相辅相成的关系。可靠的打码技术和对应商品包装技术的改进可防止食品篡改码。热转印打码技术、热融式固体墨技术等这些成熟技术与软包装表面的高附着力强、无色无味,使实现打码的过程与结果对食品真正无污染。经过食品安全事件的"洗礼",乳制品行业用户在产品追踪追溯以及身份识别、防窜销管理方面的需求日渐明确,行业规范管理也日趋成熟,对食品追溯系统的建立也愈加重视,纷纷与国际知名的打码标识企业展开深入合作。  相似文献   

10.
现代商品经济竞争激烈,不法分子受利益的驱使,纷纷假冒热销商品证券、有价票据等。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制假者利用现代高科技手段向防伪特种印刷行业进行渗透。可以说假冒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已成为社会的一大公害。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企业和广大消费者在与假冒伪劣产品的斗争中自我保护意识逐渐增强,政府为增强我国名优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能力,也大力提倡采用防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