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文章分析了网络空间治理面临的新挑战,阐述了全社会共同维护网络空间环境的必要性及各自应承担的责任,提出了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环境的对策。要扩大互联网中文信息源;依法依规管网治网;加强网络舆论的宣传引导。以达到凝聚正能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张馨  丁铮 《北方经济》2021,(11):66-69
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协同治理是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协同发展的有效手段,对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协同治理面临着立法协作机制不健全、标准不统一、协同治理缺乏制度保障等问题.为了实现生态环境治理的预期效果,应着力从生态环境协同立法、强化政府责任、完善生态补偿机制、搭建信息共享平台、拓展执法和司法协同模式、加强社会公众参与等方面推进协同治理并提供法治保障.  相似文献   

3.
习近平法治思想为将乡村振兴纳入法治轨道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为指导。乡村振兴法治保障是促进乡村振兴战略顺利实施必备的法治体系,也是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依托。健全乡村振兴法治保障体系是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基本要求,也是法治中国建设亟待加强的关键领域。基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考量,只有不断强化乡村振兴的法治保障,才能确保乡村振兴战略顺利推进,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夯实乡村基石。加快形成乡村振兴领域科学完善的法律规范体系、严格公正的执法司法体制、持续深入的乡村普法工作机制和浓厚热烈的全民守法氛围是强化乡村振兴法治保障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4.
全球网络空间中,不同行为体之间占有的资源与拥有的能力处于不对称状态,因为这种不对称,数据主权的重要性日趋凸显。基于数据主权的能力竞争,已经成为当下国家间能力竞争的最前沿。这种竞争旨在实现保障国家网络安全和塑造全球网络空间行动准则这两个主要目标,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整体来看,是并行不悖的,尤其是对大国而言。推动这种竞争的主要驱动力来自体系层面,即全球生产力的深刻调整与变迁。因为如此,这种竞争的出现、发展和加剧都是无法避免的。只有从这一视角出发,各个行为体尤其是中国等新兴大国才能准确把握后斯诺登时代全球网络空间治理的核心任务,并形成与之匹配的整体性战略,探索并确立符合时代发展方向和需求的网络空间治理新秩序。在此过程中,包含网络空间关键基础设施、支撑技术与标准、核心资源等实际分配与有效使用等领域的全球网络空间治理体系的调整,将成为各国关注的核心领域,也将成为网络空间新秩序的主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5.
王承淑 《发展》2016,(6):74-76
在信息化社会,网络媒介在社会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但在网络信息泛滥的当下,网络谣言也相伴而生,出现了大量不合法的谣言、诽谤和恶语中伤,这些谣言对社会的和谐与稳定造成了严重影响,依法对网络谣言加以规范和治理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6.
李壮 《理论观察》2015,(3):17-18
从十八大到十八届四中全会的中心议题来看党和国家已将新常态背景下的国家如何进行有效治理推向未来国家发展的战略高度,国家治理现代化是这一发展战略的合理选择.然而国家治理现代化并非一蹴而就的,必须认清法治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石.法治是随现代国家产生而成长的,故以现代国家建构进程的历史视角考察法治的角色和作用对认清法治对国家治理的重要意义,进而反观当前中国情景中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诉求及其实现所面对的三大梗阻:礼治主义—伦理治理、革命主义—运动治理、官僚主义—权力治理.最后,借鉴西方法治经验探讨依法治国如何破除梗阻走向法治中国的路径.  相似文献   

7.
纵观数十年来的历史实践,全球治理主要有三种相互联系却又相对独立的传统模式:主权国家中心治理模式、政府间国际组织中心治理模式以及非政府间国际组织中心治理模式。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促使网络空间一跃成为一个国家的"第五疆域",呈现出空间规模"无限化"、空间活动"立体化"、空间效应"蝴蝶化"、空间属性"高政治化"等突出特质,预示着或将突破传统全球治理模式。当前网络空间全球治理处于一种国际无政府状态,面临着国家网络主权与多元治理主体之间、"网络发达国家"与"网络发展中国家"之间以及网络霸权国与网络大国之间等一系列矛盾冲突的严峻挑战。中国作为竞争日剧的网络空间里的一个后起之国,为了更好地实现、维护和拓展自身的国家利益,亟须从理念、制度和技术等几个层面加紧探索参与网络空间全球治理的中国路径。  相似文献   

8.
黄天上 《魅力中国》2014,(20):302-302
要想国家治理现代化得到快速发展,就.必须完善民主制度,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表达意愿的机会,并利用法治对权利的运行进行约束,实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本文就将从民主法治进程的角度简要分析国家治理的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国情和现代化建设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实践经验的总结.大学生班级民主管理需要理论的指导,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作为人类政治智慧的精华,将二者有机融合无疑是提高大学生班级管理水平,提升民主氛围的最好方式.探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大学生班级管理工作的结合点、结合方法,不仅有益于大学生班级民主治理,而且有利于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宪政文化,培养现代社会合格的公民.  相似文献   

10.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社会建设的迅猛发展,社会正处于转型期矛盾多发期。社会矛盾的多发,对城市社区的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会矛盾的多发,也暴露了我国目前相对落后的社区治理手段难以解决各种社会矛盾。在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背景下,迫切需要我们加强和改进社区建设和治理,解决当前社区治理所面临的各种问题。  相似文献   

11.
法治是和谐社会的保障。法治保障了和谐社会诸特征即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实现。并且,法律设定了权力的界限、监督了权力的运行、提高了权力运行的质量,为和谐社会的运行提供了保障。此外,法治在保障人本价值的基础之上,亦为和谐社会的发展和跨越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12.
法治是和谐社会的保障.法治保障了和谐社会诸特征即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实现.并且,法律设定了权力的界限、监督了权力的运行、提高了权力运行的质量,为和谐社会的运行提供了保障.此外,法治在保障人本价值的基础之上,亦为和谐社会的发展和跨越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13.
网络空间的发展加深了国家政府、全球市场和全球社会的融合,也推动了网络空间全球治理从"自治论"到"巴尔干化论"的转变。基于全球信息环境的回归、世界政治的竞争逻辑以及网络空间日渐上升的现实挑战性,国家逐步跻身于网络空间的管控和治理。代表各种利益的行为体在国家、市场和社会互动中出现了分化和组合,网络空间出现了不同的阵营分化。作者提出并分析了四种网络空间全球治理的分化组合方式:利益共同体、竞争共同体、身份共同体和风险共同体。网络空间全球治理阵营分化的表面原因在于:一是对目前治理现状的不满,二是基于现状基础上各行为主体对网络空间全球治理的观点分歧,例如对权力布局现状、制度行动者、制度形式和制度延伸性等的争论。而阵营分化和观点分歧最本质的原因则是各行为主体在网络空间权力和利益的较量,即网络空间出现的"权力流散"和利益竞争的结果。作者最后对网络空间全球治理的趋势进行了分析,指出有效治理模式将是能够平衡国家、市场和社会的多元、多层合作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明确提出全面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改革总目标,深刻揭示了国家治理和国家审计之间的逻辑关系。如何让国家审计助推国家治理,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进程中如何更好地发挥依法审计的重要职能作用,依然是深入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道路所在。通过几十年的艰辛探索,我们党在新中国的治国理政实践中经验更加丰富,前行的趋势更加笃定,全面依法治国迈出了更加铿锵有力的步伐,逐步形成了新时代法治思想,为依法审计和助推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精神指南。  相似文献   

15.
16.
李荣  张芸 《发展》2014,(4):66-67
民生问题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归宿,同样也是贯穿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过程始终的一个核心问题。民生是法治建设的价值目标,法治通过保障民权为民生保驾护航,民生保障法治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我国国情决定了保障公民的就业劳动权、受教育权、劳动报酬权、社会保障权、安全权等是法治保障民生的关键和核心。虽然我国民生法治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与民生保障的要求仍有一定距离,加强法治建设、夯实民生保障的法治根基,是保障民生的基础工程。  相似文献   

17.
网络空间的隐私权保护问题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得越来越严峻。文章从分析个人隐私权的概念开始,对网络中隐私权侵权的各种现象和保护措施进行了论述,通过比较研究世界各国的相关立法状况,提出应从立法、行政、主体自律三个方面综合寻求适合我国国情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8.
19.
新时期背景下,信息化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各个国家对于互联网的依赖性也更高,使得信息网络国际政治效能在多个领域中的作用逐渐突显出来。在这一环境中,网络空间优势的争夺也发展成国际政治权力竞争的重点。为此,各国将国家利益作为中心,主要的目标就是网络安全,并且以网络空间国际政治权力为基础进行博弈。基于此,文章将网络空间作为研究背景,阐述其国际政治权力博弈方面的内容,希望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0.
金潮 《宁波通讯》2006,(5):29-29
l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包含了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谐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是一项长期而繁重的重大历史任务。法治是社会关系的调节器,完善农村法治是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保障。按照依法治国原则要求,农村法治建设应当抓好以下内容:一是加强法制教育和宣传,树立以人为本的法治观念。把法律教育作为农村法治的一项基础性工程,提高普法的针对性、时效性和实用性。二是依法规范各类主体的权利义务,实现主体的法治化。首先要保障农民的主体地位,通过权利保障和机会平等来调动他们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其次,各级政府及部门要加大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