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论儒家"仁礼观"与生态旅游环境伦理体系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旅游是近年来学术界研究的热点,而生态旅游环境伦理是生态旅游区别于传统旅游最本质的指导思想之一,但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还比较少,多是借鉴国外学者的观点并且还没构建出一套完整的体系。儒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精髓之一,其“仁礼观”更是深入人心。本文试图以儒家“仁礼观”为基础,从理性思维和道德规范的角度构建一套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生态旅游环境伦理体系理论基础,并首次提出生态旅游实践者的概念,界定了实现该体系的主体范围,从而构建完整的生态旅游环境伦理体系,并透彻地掌握其内在规律,更好地为生态旅游所用。  相似文献   

2.
谈谈生态旅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旅游是当今国际旅游的一个热点,但无论哪个国家都还处在刚刚起步的阶段。它的前景如何?在发展过程中应该注意解决一些什么问题?还需要不断地探索。笔者到过国内的很多自然保护区。我最担心的问题是生态旅游会演变成破坏生态的旅游。一些自然保护区为了眼前丰厚的经济利益,十分热中于发展所谓的“生态”旅游。为了吸引大批的游客,不惜乱砍滥伐保护区内的森林,大建宾馆、饭店和各类娱乐设施。乱砍滥伐森林必然会破坏生态环境,在保护区内大兴土木必然破坏生态保护区的自然状态,使自然保护区失去原有的风貌。此外,让没有环保意识的…  相似文献   

3.
生态旅游环境问题类型及保育对策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明庆忠  李宏  徐天任 《经济地理》2000,20(4):114-117
生态旅游是正在蓬勃发展的旅游活动,生态旅游极大地促进了环境保育,然而也可能产生生态旅游的环境问题,按其影响程度可以分作生态旅游环境破坏,生态旅游环境退化,生态旅游环境不协调等三种类型,其保育十分重要,要充分认识与运用旅游开发与环境保护规律,认真做好生态发展规划,制定好生态旅游发展政策,认真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审计,实施生态管理,对旅游者进行生态教育和管理,构建生态旅游产品体系等,使生态主流能良性  相似文献   

4.
徐国飞 《时代经贸》2007,5(1X):61-62
本文从生态旅游的角度对辽西旅游资源进行了分析,并针对辽西地区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不足。品牌形象不突出等问题提出了建议及对策。  相似文献   

5.
王建新  刘行星 《经济论坛》2011,(11):153-155
纵观古今环境伦理与环境立法,可以得出自然中心主义是环境立法的伦理基础的结论。法律是调整人与人之间行为关系的准则,它无权干涉自然,也无权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法律能做的只是约束人类,尊重自然。  相似文献   

6.
环境伦理与绿色文明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于人类来说 ,2 0世纪是一个重要的分水岭。在这个世纪 ,人类对自然的征服和控制取得了彻底的“胜利” ;但是 ,这个胜利并没有把人类引向伊甸园 ,而是把人类拖入了空前的危机之中。温室效应 ,臭氧层空洞的出现 ,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 ,南北极冰山的溶化 ,热带雨林的急剧减少 ,物种的锐减 ,生物多样性的消失 ,能源的紧缺 ,土地的沙漠化 ,耕地的减少……这一切都使得地球的生态平衡受到了严重的威胁。人与自然的关系第一次出现了总体性的危机。因此 ,要使人类走出目前的困境 ,就必须反思和改变这种主流价值观。  相似文献   

7.
袁书琪  郑耀星 《发展研究》1996,(12):53-55,61
一、扬长避短开发生态旅游 1.福建旅游景区规模有限与开发生态旅游 与外省相比.福建省已开发的旅游景区都不算大。具有一定规模的只有厦门、泉州、武夷山等有限的几处。这几处旅游景区也因为旅游内涵开发有限(生态旅游内涵开发少)而影响到旅游规模。景区容量有限、景区内旅游活动频率低,构成了旅游吸引力及旅客停留率和重复到来率等方面的劣势。开发生态旅游,可以扩大已有景区的规模,使一些乡土级旅游景点规模上档次.充实景区旅游内涵。比如福州闽  相似文献   

8.
国外生态旅游研究综述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旅游在我国的兴起还是近年来的事情,而在国外的发展则相对成熟。本文介绍了国外在生态旅游的要素.类型和原则方面研究的进展。这些研究揭示了生态旅游的科学内涵,对于我国生态旅游走上健康、良性发展的道路提供了理论与经验。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生态旅游的角度对辽西旅游资源进行了分析,并针对辽西地区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不足,品牌形象不突出等问题提出了建议及对策.  相似文献   

10.
高丽丽 《时代经贸》2011,(18):206-206
环境管理会计作为考核企业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重要组成,日益成为支持企业环境经营的重要依托。本文通过介绍企业环境伦理内涵,强调环境经营的必要性,分析企业环境经营中引入环境管理会计的必要性,系统阐述了环境管理会计内涵,就环境管理会计基于企业环境伦理下的构成、缺陷及构建展开讨论,最后分析我国企业环境管理会计现状并提出构建我国环境管理会计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信息生态环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们在关注自然生态环境的同时,还应该关注与自然环境相对应的信息环境的生态问题。随着科技、经济和信息技术的高度发展,全球范围内信息资源的充分开发和总量的扩张,使世界信息量爆炸式增长。1995年的全球总信息量是1985年全球信息总量的2400倍,现在一天的信息总量相当于1985年全年的6.5倍。在信息爆炸的同时也随之出现了信息污染、信息资源拥有量的贫富悬殊差距进一步加大等一系列类似自然生态环境的严重问题。信息生态环境与社会、政治、文化的关系提到信息生态环境,我们自然会联想到因特网。它是目前国际上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  相似文献   

12.
张慧敏 《经济师》2007,(5):32-33
文章站在全球化背景下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审视中国经济发展中的生态环境安全问题。描述城市化浪潮不同阶段中面临的中国生态环境恶化,提出应对方略。  相似文献   

13.
央行干预、财富分配与汇率区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念 《经济师》2007,27(5):19-21
文章阐述了汇率决定理论的演变过程,分析了汇率的变动与央行的干预、央行干预与财富分配以及央行干预与汇率区间的确定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急待建立长江源区自然保护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全球气候变化,生态系统自身的脆弱以及人类活动的不利影响,长江源区生态环境日益退化,并有不断恶化的趋势。长沙源区生态环境的好坏,不仅关系着当地人民的生存与发展,而且关系着整个长江流域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作者就建立长江源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提出了若干建议,强调生态规划、生态监测等工作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以校园和植物园“二园合一”思想为主题,以文化生态和学术生态为核心,植物园式生态环境建设为辅,从而优化高校整体生态环境,努力构建一个内涵丰富的生态校园。  相似文献   

16.
以校园和植物固"二园合一"思想为主题,以文化生态和学术生态为核心,植物园式生态环境建设为辅,从而优化高校整体生态环境,努力构建一个内涵丰富的生态校园.  相似文献   

17.
本文阐述了资源、环境、生态三者间的相互关系,并从可持续发展观出发,讨论了它们在理论与实践上的指导意义。指出生态是生物资源(或称生命资源)与其环境的复合的系统的基本结构、形态、功能特征的总合。阐明在强自然主义或强人类中心主义指导下,人类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都不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只有坚持人类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生态主义,才实现整个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从而达到人类与资源、环境协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苗族是云南25个少数民族之一。从目前的状况看,云南苗族(下称苗族)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比较低,很多苗族地区的人均经济收入还不到400元,人均粮食也达不到400公斤,有相当一部分苗族还生活在温饱线以下。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我们在考察苗族的经济社会发展过程时不难发现,苗族经济社会发展之所以滞后,除了历史、政治、文化因素外,自然环境的影响也是不可低估的因素。苗族人民的分布及其自然环境苗族人民原先生活在长江中下游地区,许多历史文献对古代苗族人民的生活区域都有记载。苗族迁到云南,是在战国时期。大约在公元前339年至329年…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但环境生态问题非常突出。生态和环境是人类生存的空间。因此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确保经济社会与环境生态实现良性循环、协调发展。 一、当前我国的环境生态问题 当前我国面临的环境生态问题主要有三个: 1、资源相对短缺,水土流失严重。由于人口基数大,我国人均资源占有率比较低。与人类基本生存条件相关的淡水、耕地、森林和草地四类资源,我国的人均占有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28%、32%、  相似文献   

20.
目前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非常特殊的地位和价值,而滇西北是中国三大特有物种分化中心及世界200个关键保护地区之一。依法保护这一地区的野生动植物已成为当前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内容。野生动植物资源与人类的生存、繁衍息息相关。然而,由于人类盲目追求自身的发展,野生动植物的种类和数量急剧下降,生物资源危机已严重威胁到人类的发展。目前,世界上已有593种鸟类、400多种兽类、209种两栖爬行动物以及20000多种高等植物濒于灭绝。世界各国对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开发和保护问题越来越关注。在各种保护策略中,制定并执行野生动植物保护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