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流通创新对降低交易费用很有必要性,传统流通组织、传统流通技术、传统流通分工和传统流通制度造成交易费用上升,影响了流通效率和效益,因此要从流通组织、流通技术和流通制度等方面进行流通创新。  相似文献   

2.
中国流通现代化应包括流通体制改革、流通对外开放和流通发展三方面的内容,基本任务是流通市场化、流通社会化、流通组织化、流通信息化和流通信用化.推进我国流通现代化首先要解决观念问题,进一步克服轻视流通的错误倾向,加强流通理论研究,一切从中国实际出发,正确处理政府、市场与企业三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彭美秀 《北方经贸》2013,(11):79-80
农产品流通直接影响农产品生产与消费.目前湖南农产品流通体系存在流通主体组织化程度低,流通客体标准化水平低,流通市场体系不完善,流通监管及服务不到位,流通成本高等问题.优化湖南农产品流通体系,要提高流通的组织化程度,改造和升级传统批发市场,加强流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及流通监管和服务,加强本地农产品生产以降低流通成本.  相似文献   

4.
基于当前我国农产品流通现代化面临组织化程度和流通整体水平较低,流通基础设施设备不完善,流通渠道模式及流通技术较为落后,流通信息化水平较低等问题。分析农产品流通出现的流通量日趋庞大、批发市场规模化和集团化、流通终端品牌化和连锁化、农产品电商平台及O2O模式兴起等新特性。提出了提高农产品流通组织化程度和流通整体水平,加强对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设备的建设,推动农产品流通渠道模式创新,提升农产品流通技术和流通信息化建设水平等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5.
我国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是实现农产品流通现代化的重要保障.本文在分析我国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现状的基础上,以推进农产品流通一体化和信息化为主线,以创新现有农产品流通体系为核心,以完善农产品流通管理和制度为重点,从流通渠道体系、流通组织体系、流通服务体系和流通质量安全体系四个方面构建了我国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的基本框架及其运行机制,并提出了推进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的实现路径与公共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流通是社会再生产的重要环节,流通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流通产业的运行状况和竞争力的高低最终决定着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和绩效。本文认真阐述了流通、流通产业和流通产业竞争力的涵义和内容,提出了一系列反映流通产业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流通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主要内容对我国一些地区流通产业的竞争力进行了综合评价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7.
流通现代化主要与流通总量和基础设施、流通组织化程度、流通效率、流通效益4个公共因子相关。目前,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地区流通现代化水平差异明显,发展不均衡,主要有物质、技术、制度三个方面的原因。实现流通现代化,要转变流通业发展方式,提高流通组织化程度,促进流通业态多样化发展,加强流通人才培养,加快流通信息化和流通法律法规体系建设,深化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积极引导流通企业"走出去",提升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8.
流通创新是指在流通产业发展进程中,以流通企业为主体,以获取经济和社会效益为目标,以新的流通制度、新的流通方式、新的流通经营技术、新的流通组织形式等为手段,对流通经营要素进行新的调整和新的组合的过程或行为。  相似文献   

9.
转变商贸流通发展方式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国外在发展流通方式上依靠科技进步,调整和优化商贸流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连锁经营和电子商务,注重商贸流通企业经营方式创新,适时制定和调整商贸流通产业发展政策,提高劳动者素质等措施。结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践,提出了提升商贸流通信息化水平,加快技术革新,推进流通方式现代化,推进流通产业政策和制度创新,构建城乡一体化的商品流通体系,大力培养和引进流通人才等转变商贸流通发展方式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0.
流通产业政策是国民经济产业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系统性、协调性、统一性和复杂性的特点,制定流通产业政策应遵循充分发挥其先导性和基础性作用,发挥其促进生产和引导消费作用,发挥其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作用、促进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两个市场联动等原则.从内容看,流通产业政策包括流通产业组织政策、流通产业科技政策、流通产业布局政策、流通产业投融资政策、对外开放政策、市场公平竞争政策和流通宏观调控政策,我国应在提高对流通产业基础地位认识、增强流通产业政策的导向力、完善流通产业法律体系的基础上,完善流通产业政策体系的相关内容.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的流通理论阐述了流通在资本生产过程中的能动作用,这些论述虽然始于资本主义体制,但同样适用于我国的商业流通体制。本文首先梳理了马克思流通理论的基本内容,包括流通的概念、流通时间和流通费用理论,然后概述了马克思三种意义上的流通,即商品流通、货币流通和资本流通,最后简要评价了马克思的流通理论。  相似文献   

12.
重新认识流通(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认为,流通是商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总和.在卖方市场常态下,生产决定流通,但在买方市场常态下,消费通过流通决定生产是一个客观的实际;分配方式决定流通方式,而流通调节分配数量和结构,对分配能否进行到底起决定作用;消费水平、结构和速度对流通规模、结构和速度具有制约作用,而流通对实现消费有决定作用.目前我国流通业并未形成大流通格局,流通主体不成熟,流通秩序比较混乱,流通科技含量低,尚未形成完善的市场体系,制约着流通业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3.
论农产品流通效率的分析框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认为,流通效率是一个总括性、复合多维的概念。农产品流通效率是整个农产品流通过程中各种产出与投入的直接或间接比较,是农产品流通领域中每个环节主体和整体的效率总称。由立场指标、类型指标和具体指标构成的农产品流通效率评价指标体系确定了农产品流通效率分析框架的基础,在此基础上,本文探索性地构建了以农产品流通主体为中心,分别从农产品流通模式、流通结构、流通技术、流通网络布局和流通制度等角度对农产品流通效率进行较为全面综合分析的整体框架。  相似文献   

14.
数字化发展战略与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双碳"目标相得益彰.流通作为畅通国内大循环的关键环节,绿色流通发展对流通企业数字化转型提出考验,同时也为流通数字化发展带来更大机遇.本文首先界定流通数字化转型和绿色流通协调发展内涵,然后分析二者的作用机制,发现以流通供应链为基础,数字化转型促进绿色流通循环发展,同时降低流通资源消耗...  相似文献   

15.
新时期我国流通产业政策创新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适应经济市场化、全球化、信息化对流通产业发展的要求,解决流通产业自身存在结构性矛盾、流通秩序混乱以及流通企业竞争力低下等问题,我国必须实施流通产业政策创新:为带动流通产业结构升级,制定推进促进物流行业发展的政策;以促进流通企业规模扩大和形成有效竞争格局为基点,实施流通产业组织政策创新;根据流通产业的技术经济特性和各类地区的综合条件,创新流通产业布局政策;为确保流通产业技术的持续进步,创新流通产业技术进步政策.  相似文献   

16.
文章分析了我国农村商贸流通主体缺失的现状,根据不同农村商贸流通组织的特点,结合我国“小农业,大流通”的状况,提出了在农产品流通、农资流通和农村日用品流通中,分别建立以农业合作组织为核心,以大型农资企业为核心和以连锁超市为核心的三种多元化流通主体,共同促进农村商贸流通体系的发展与完善,提高农村商贸流通的效率。  相似文献   

17.
流通国际化支持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东明 《商业时代》2007,(32):12-13
本文在对流通国际化进行界定的基础上,对流通国际化支持体系进行了全面分析。流通国际化条件下,流通主体的有效经营和流通客体的顺利进行离不开相关因素的配合和支持,这些因素相互作用,构成流通国际化支持体系。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认为,完善的法律制度体系是流通市场健康运行的核心,是流通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的保证。我国流通法律制度体系应由流通业态法律制度、流通行为法律制度、物流法律制度、流通监管法律制度和信用法律制度等五个方面构成。而流通业态法律制度属于我国市场主体法范畴,是我国流通法律制度体系中首要的法律制度。为完善新型流通业态的法律规范,保证流通业态健康发展,应制定流通业态发展建设纲要和规划;完善流通业态准入和退出法律制度;制定保护中小流通企业的法律制度;完善外资企业或外国企业投资立法,尤其是世界大型跨国零售业态的法律规定。  相似文献   

19.
流通和谐的机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通和谐是流通系统内外部处于协调运转状态,从而达到良性流通,实现提高流通效益的目的。文章运用和谐管理理论和系统演化理论分析了流通和谐存在的客观必然性,即流通系统本身存在着一种和谐机制。该和谐机制的运转是在流通和谐主题的统领下,在促协力场和协同力场的共同作用下,以流通系统的和则与谐则作为控制手段,来保障流通系统的和谐运转的。  相似文献   

20.
信息化与中国流通现代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现代信息技术在流通领域的广泛应用 ,促进了流通产业的快速发展和结构调整 ,提高了全社会的流通效率和经济效益。信息化作为流通产业发展的重要战略 ,是实现流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因此应加快流通产业信息化建设 ,带动流通产业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