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臧旻  李文启 《中国外资》2011,(2):208-209
本文在2008年全球次贷危机大背景下,分析了信用违约掉期产品在金融危机时的基本概况,以及它所产生的负面效果。在此基础上,深入阐述了加强信用违约掉期的风险管理措施,通过不断加强风险管理,可以使得信用违约掉期市场能够健康地发展,并且最大程度上发挥其警示风险、控制风险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该文首先分析了信用违约互换作为一种风险管理工具如何为投资者提供固定收益投资的违约保护;其次分析了信用违约互换作为一种资产如何为投资者提供投资机会;最后文章认为2008年随着操作流程的简化,企业债券将在国内债券市场上占据较大的份额,而引入信用违约互换将进一步促进国内债券市场的长期稳定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信用违约互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用违约互换(credit default swap,CDS)是指信用违约互换的购买者(以下简称买方)向信用违约互换的出售者(以下简称卖方)转移第三方信用违约风险的信用衍生产品.在信用违约互换交易中,买方定期向卖方支付一定费用,而一旦出现第三方信用违约(主要指债券主体无法偿付),买方有权利将债券以面值出售给卖方,从而有效规避信用风险.由于信用违约互换产品定义简单、容易实现标准化,交易简洁,自1990年代以来得到了迅速发展.目前国外信用违约互换市场规模相当庞大,而且流动性强.  相似文献   

4.
美国信用违约互换市场动荡的机理与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首先阐述信用违约互换运作机理、功能和风险,分析了美国信用违约互换市场动荡的原因;指出信用违约互换与次级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广泛挂购、合成以及投机与监管空白是造成市场动荡的重要原因;最后,在展望未来信用违约互换市场发展动向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发展信用违约互换市场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5.
信用衍生产品因其可交易性、高流动性和杠杆效应等特征,对于信贷资产的定价、风险转移以及收益管理有着重要意义。本文结合我国信用衍生产品市场发展现实,分析了信用衍生产品的主要结构形式、运用信用衍生产品进行贷款违约风险管理的优势、存在的问题以及进一步完善我国信用衍生产品市场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信用违约风险传染建模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信用组合中,企业的违约是相互随机依赖的。除了来自宏观经济因素的影响,即因果传染;还有一种影响来自于企业间的直接相互关系,我们称其为信用违约传染。在目前,席卷全球的次贷风暴,就是一个信用风险传染的实例。到目前为止,人们尝试了从不同角度为违约传染建模,特别是从简约模型角度出发。本文从结构模型角度出发,为信用违约传染建模。并在此模型基础上,分析其对信用衍生品定价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信用评级中的违约率、违约概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信用评级是对个人、经济体与金融工具履行各种经济承诺的能力及可信任程度的综合评价,本文通过对KMV评级模型的研究,指出在信用评级中的关键指标——“违约率和违约概率”在评级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试图对几种有代表性的模型进行比较,来分析由于建模方式的不同,而导致的对信用期权定价和对冲的结果的不同.如果将违约风险传染考虑进去,类似德隆帝国崩溃的事件,或许就能避免.  相似文献   

9.
信用违约互换与债券市场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发展最为迅速的信用衍生品,信用违约互换为信用风险管理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信用违约互换可以转移信用风险,从而降低信用债券发行难度,增加债市投资者的可选择空间和投资收益。在大力发展直接融资、银行担保退出的背景下,应当推出信用违约互换以促进我国信用债券市场发展。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都将是重要的市场参与主体。  相似文献   

10.
主权信用违约互换的运作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洲各国主权债务危机的频发,使得主权CDS在全球范围内备受瞩目。本文分析了主权CDS的市场发展状况、运作及定价机制;考察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中主权CDS的行为;提出对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的启示。研究发现:(1)主权CDS息差变化受到了欧元区因素、本国因素、投机和代理对冲的影响;(2)短期主权CDS供不应求;(3)禁止主权CDS的裸卖空交易存在不合理性;(4)西欧主权风险外溢使得东欧及新兴市场国家的主权CDS市场波动加剧。  相似文献   

11.
Stewart Jones和Maurice Peat认为信用衍生品是一种有效管理风险的工具,有利于对冲风险(hedging),以及提供多元分散化投资的机会。然而,次贷危机也正是滥用这种方便廉价的衍生品的产物。一方面,信用衍生品有自己的先天设计缺陷,另一方面,当它们被滥用时,原本金融体系中产生的错误与压力会被放大而导致最终的金融危机灾难。本文试图客观分析金融衍生品的利与弊,为我国逐步开放信用衍生品市场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12.
《青海金融》2011,(9):6-6
信用违约互换(creditdefaultswap,CDS)是国外债券市场中最常见的信用衍生品。在信用违约互换交易中,其中希望规避信用风险的一方称为信用保护购买方,而愿意承担信用风险,向风险规避方提供信用保护的一方称为信用保护出售方,违约互换购买者将定期向违约互换出售者支付一定费用(称为信用违约互换点差),而一旦出现信用类事件(主要指债券主体无法偿付),违约互换购买者将有权利将债券以面值递送给违约互换出售者,从而有效规避信用风险。  相似文献   

13.
葛欢  张留禄 《征信》2016,(11):51-54
信用违约互换作为一种信用衍生产品通过转移信用风险为信用风险管理带来了深刻变化,其定价问题值得深入研究。通过对违约强度的建模给出两种违约模型——结构性模型、简约模型,结合信用评级制度发现了一个公司的违约强度与其所处的评级之间的关系,使用马尔科夫链建模该公司的信用等级转移状况证明其违约强度为马氏调节过程。该模型增加了模型参数,得出了具有较强操作性的信用违约互换定价公式,并对金融危机下信用违约互换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国信用债违约事件不断出现,从利息违约到本金违约,从私募债违约到公募债违约,几乎涵盖了所有的信用债品种.违约事件频发背后,反映出我国信用债市场违约风险分担和市场化处置机制不完善、监管与信息披露机制不足、信用评级机构评级质量不高等问题.本文深入剖析了信用债违约背后所呈现出的共性特征,并对信用债违约风险防范方面存在...  相似文献   

15.
Stewart Jones和Maurice Peat认为信用衍生品是一种有效管理风险的工具,有利于对冲风险(hedging),以及提供多元分散化投资的机会。然而,次贷危机也正是滥用这种方便廉价的衍生品的产物。一方面,信用衍生品有自己的先天设计缺陷,另一方面,当它们被滥用时,原本金融体系中产生的错误与压力会被放大而导致最终的金融危机灾难。本文试图客观分析金融衍生品的利与弊,为我国逐步开放信用衍生品市场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16.
《新会计》2019,(8)
信用债违约风险是信用风险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本文选取2014年至2016年的违约债券样本,基于Logistic建立信用债违约风险评估模型进行了分析,发现信用债的违约风险与发债主体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成长能力显著相关。为检验模型适用性,将2017年、2018年1月至9月的样本代入模型,整体评估正确率达到80%,说明模型可有效识别信用债的违约风险。结合实证结果与信用债市场现状,提出了防范信用债违约风险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7.
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犹如一次大地震,引发了国际金融市场的剧烈震荡。由于金融资本市场的强烈关联性,国际保险业也受到了不小的震荡。美国国际集团(American International Group,简称AIG)作为当时保险业的巨头,未能在金融危机中保全自己,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出现了觉资金缺口,走到了破产的边缘,最终被美国政府交相接管。美国国际集团(AIG)危机的爆发引发了各方的关注,危机爆发的背后存在的金融风险管理问题值得我们深究。本案例就美国国际集团(AIG)危机对我们的启示进行了探讨。首先,本案例对与这次危机有关的概念进行了分析,包括:信用违约掉期等;其次,概括分析了美国国际集团(AIG)的规模、主要业务等,阐述了美国国际集团(AIG)的发展历程以及走进危机的过程;再次,解释了美国国际集团(AIG)危机的原因;最后,总结了这次危机带给管理者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王乃嘉 《征信》2020,38(2):45-48
从总量的角度来看,信用债违约主体数量呈现上升的趋势,违约主体的行业、地区分布相对较为分散,各主体的违约特征呈现多元化的趋势,受经济增速下行压力加大、民企再融资收紧、股票质押爆仓等因素的影响较为明显。结合微观企业违约的最新特点,在信用风险分析的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企业是否发生了投资激进、短债长投、公司治理风险、财务舞弊等问题。建议正本清源,加强对财务造假的惩治力度,强化企业信息披露,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发挥民营企业信用缓释工具作用。  相似文献   

19.
已有研究表明,信用债券违约呈日益蔓延态势,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信用评级无法准确提供债券违约风险信息,这也导致了信用评级公信力的下降。本文选取2018—2019年还本付息的信用债券作为研究对象,引入机器学习算法,探讨各评级机构提供的信用评级与债券违约风险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来自不同评级机构的信用评级对违约风险的反映不存在异质性,但对违约风险反映的程度存在异质性:与国内信用评级机构相比,国际信用评级机构出具的信用评级能够反映更多的违约风险;与发行者付费模式相比,投资者付费模式下的信用评级能够反映更多的违约风险。也就是说,尽管信用评级虚高在信用评级机构中具有共性,但通过国际评级机构和投资者付费模式进行评级,可显著改善评级质量。这表明,信用评级行业的对外开放与采用投资者付费模式,对提升我国信用评级水平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冯谦  杨朝军 《上海金融》2006,(9):23-25,22
我国金融结构中一个突出的弊端是信用过分集中于银行并且在短时间内很难改变资金向银行集中的现实,因此通过信用衍生产品使银行的风险向非银行金融机构转移无疑是解决我国社会信用过于集中的有效方法。但我国现阶段推出的CDO信用衍生产品因定价复杂且具融资特性,并不适合在当前推广使用。比较而言,信用违约互换(CDS)不仅具有非融资性、结构简单等特点而且是构造“合成CDO”等其他信用衍生产品的基础工具,因此,应首先开发信用违约互换以促进我国信用衍生产品市场的建立,推动我国金融结构良性变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