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试论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与西方效用价值论之相通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和西方经济学的效用价值论在三个方面是相通的:一是二者都认为使用价值是决定价值的因素;二是马克思对供求规律的阐述与边际效用价值论对商品价值变化的阐述具有形式上的共通性;三是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论和序数效用论都肯定人们对消费品的判定具有"序数"意识.实际上,效用价值论并不是主观价值论而是客观价值论.至于消费者对商品价值判定上的不统一,乃是由事物评判标准的二重性所使然,体现了消费者与商品的互动关系,不能认为就是非科学的;其实,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统一"国家定价",才是商品价值的扭曲表现.应当从"劳动"和"效用"两重角度把握价值的规定性.  相似文献   

2.
(一)提到边际值,人们很容易和边际效用学派(奥国学派)的边际概念连系起来。边际效用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卡尔·门格尔(1840—1921年)、欧根·庞巴维克(1851—1914年)。他们认为:决定物品的价值不是它的最大效用,也不是它的平均效用,而是由它的边际效用量来决定的。这种以边际效用量决定物品价值的观点无疑是错误的,是没有什么科学价值的。然而,就某个经济量的边际值本身来说它却是客观存在的。比  相似文献   

3.
一、价格形成的理论依据关于价格形成的理论,在资产阶级经济学中,主流派是均衡价格理论。一般认为,均衡价格理论的谬误在于说供求决定价格。其实,均衡价格理论的错误本质,在于对供求和供求决定价格的分析,是同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相对立的。均衡价格理论以边际效用价值论为基础,认为商品价值取决于消费者主观心里上所感觉到的该商品最后一个单位的效用。这里,需求作为一个社会经济范畴,在效用的概念下被抽象为人们一般生理的和主观意识的范畴;而单位增量商品满足消费者欲望的程度,即边际效用决定商品价值,从而决定价格。这  相似文献   

4.
价值规律新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价值规律的传统认识提出了不同看法,认为计量劳动量的尺度应该是知识使用量而不是劳动时间,商品价值应该由最新知识而不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现实的价格运动中心应该由生产要素的最优配置而不是资本的力量决定。  相似文献   

5.
消费者总是根据价格来调整需求量,使物品于自己的价值恰好等于价格,因此是价格决定着价值,而不是相反。效用最大化是时间约束下的最大化,因此时间可以用来测量效用价值,这和劳动论有了统一的基础。交换时,买方遵循等边际原理,卖方遵循收入最大化原理(也即比较优势原理)。一定的价格对应着一定的需求量和供给量,供求量的不平衡决定着价格的运动方向。  相似文献   

6.
效用价值论的四个矛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效用价值论存在四个矛盾,即商品价值需要精确计量与效用不可精确计量的矛盾,商品价值反映生产成本与效用不反映生产成本的矛盾,商品价值转移与效用不转移的矛盾,商品价值在生产交换中决定与效用在消费中决定的矛盾。效用价值论不是一种科学的价值理论。  相似文献   

7.
商品的价值是商品对其交换者的价值,也就是商品能够满足人的交换需要的效用,而商品的使用价值则是商品对其使用者的效用.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从广义看即指劳动创造使用价值与价值.在马克思的广义劳动价值论中,劳动创造使用价值的价值论是马克思主要的归宿正义论,劳动创造价值的价值论主要是马克思的交换正义论.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认为,财富主要由劳动创造,由于财富之源的生产资料并不会提出分配财富的要求,因此,按劳分配是唯一的分配正义.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经济学的核心理论,事实上也是其经济正义论的核心理论.从经济正义的角度看,必须坚持、发展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  相似文献   

8.
社会需要是否参与商品的价值决定 ,在学术界时有争论。文章认为 ,社会需要参与了商品价值决定 ,原因有三 :一是社会需要参与商品的价值决定是由商品的性质决定的 ;二是社会需要参与商品的价值决定是由劳动的相关内在矛盾决定的 ;三是商品价值的实现离不开社会需要 ,只有借助于社会需要才能实现。由于社会需要参与了商品的价值决定 ,所以 ,其对于我们认识现实的商品生产、指导现实的经济运行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9.
汪林海 《经济师》2007,1(8):18-20
许多研究者(如马歇尔等)都认为,商品价格是由效用、劳动(生产成本)共同决定的。但商品价格决定中,效用、劳动(生产成本)、商品价格三者间的关系,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文章指出,如果选择合适的效用的定义,那么,在完全竞争市场、劳动工资率相同等条件下,商品价格可视为是由效用、劳动(生产成本)共同决定的,并且还存在效用、劳动(生产成本)共同决定商品价格的价格公式。  相似文献   

10.
劳动价值论深释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劳动价值论中的劳动是生产商品的劳动。因此,关键在于界定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再由于商品具有二重性,这生产劳动也就具有二重性,创造价值的是抽象劳动,如何界定抽象劳动是又一关键问题。价值是动态的(不是原生价值,而是再生价值);劳动也是发展的(由体力为主到智力为主)。价值形成的条件(生产要素)的所有权与使用权决定价值分配。劳动又分为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都与剩余劳动从而剩余价值相联系。  相似文献   

11.
哈特和奈格里根据当代资本主义劳动范式的转型提出了非物质劳动概念,并认为在非物质劳动条件下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需要做出修正,进而提出了基于"共同性"的价值理论。本文通过批判性地分析他们的观点,得出以下结论:(1)以"工作时间与生活时间的模糊"来质疑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对劳动价值论的误读,马克思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计量商品价值量"是抽象意义的"计量",是对本质的规定,而非具体意义的"计量",它由商品生产与交换的社会过程客观决定,不能以具体意义的"劳动时间难以测量"来否定价值的质的规定;(2)基于"共同性"的价值理论服务于哈特和奈格里主体政治的理论建构思路,他们对价值的解读具有很强的主体性特征,这种价值与其说是商品价值,不如说是政治价值;(3)哈特和奈格里的理论建构方法,早已脱离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走向唯心主义。因此,当代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仍应建立在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12.
价值理论在经济学中占有核心地位.本文简要回顾了经济思想史上价值理论的发展过程,梳理了几种主要价值理论——劳动价值论、生产要素价值论、边际效用价值论、均衡价格理论一之间的对立和传承关系,逐一分析了这几种价值理论的基本内容,重点关注每种理论的前提假设是否合理,逻辑推演过程是否正确,尽力避免意识形态角度的评断.主要结论是:马...  相似文献   

13.
关于三种价值论的评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劳动价值论存在四大问题:一是社会必要劳动量难以计量;二是复杂劳动和简单劳动的倍加比例难以准确确定;三是无法解释自然产品为何也具有价值、价格;四是存在价值归属上的理论悖论。生产要素价值论不能全盘否定,但资本、土地不能“创造”价值,只能“生成”价值。边际效用价值论所揭示的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正确的;应当正确看待用效用衡量商品价值;事实上,马克思的商品价值论与边际效用价值论具有相通之处。  相似文献   

14.
一般均衡理论的价值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西方主流经济学中的一般均衡理论缺乏应有的价值基础。近年来试图建立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均衡理论的努力也一直未能成功。然而,根据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可以证明,在假定社会总产品的价格总量等于价值总量、平均利润总量等于剩余价值总量的条件下,必然有且仅有一个恰好等于相应价值向量的一般均衡价格向量。这意味着,一般均衡理论完全可以建立在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之上。本文首先根据马克思关于两大部类社会总产品构成的理论,建立包括技术关系在内的价值体系和相应的价格体系,其次说明在价格体系中存在有无穷多的一般均衡价格向量,最后从无穷多的一般均衡价格向量中确定一个"标准"的价格向量,并证明这个标准价格向量必然等于相应的价值向量。  相似文献   

15.
论社会主义社会的劳动和劳动价值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本文探讨了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文中指出 ,必须全面、准确地把握马克思关于价值创造的理论与方法 ;澄清传统政治经济学中一系列并不完全符合马克思原意、更脱离现实经济生活的观念 ;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理论 ,扩展价值创造和生产性劳动的领域  相似文献   

16.
网络经济虚拟性的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经济在四十年的发展过程中,其投入产出的关系呈现出完全不同的阶段性特征,对这一现象的解释一直是学术界争论的热点。目前,西方经济学对此的解释争议较大,且缺乏整体性;由于网络经济中新的生产方式对马克思经典的劳动价值论提出了挑战,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也不能很好地解释上述问题。我们以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为基础,结合网络经济虚拟性的根本特征,对网络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同阶段表现出的特征给出一个政治经济学的解释。  相似文献   

17.
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新城 《经济学家》2003,3(6):56-64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是由所有制结构决定的。公有制决定按劳分配,按劳分配与劳动创造价值无关。私有制决定按要素分配,资本主义经济中不可能实行按劳分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不是指分配方式,而是属于分配方式的具体实现形式的问题,要正确对待剥削和两极分化现象。公平是由社会经济关系决定的历史范畴。  相似文献   

18.
现行劳动价值论体系将价值仅理解为抽象个人的生理消耗,而不是对人类生命、人与人关系的创造,因而不能反映抽象劳动的历史发展,无法解释人均GDP的巨大增长.解决这一矛盾的途径是确认劳动价值的两大存在形态:物质生产中凝结在商品中的"物化价值"形态,"人的生产"中由物化价值转化于人的生命中的"人化价值"形态.由此可建立与现实一致的"商品价值趋势指数模型"与国际产品价格的"价值比指数模型".这不仅消除了现行劳动价值论的理论危机,而且开辟了劳动价值论新的理论与实践发展空间,提供了西方经济学所未能提供的符合现实的理论模型,显示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独特理论魅力.  相似文献   

19.
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系统方法论看,劳动价值论的基本规定是哲学思维分析和数学与模型分析,因此,劳动价值的数学与模型分析必须坚持以唯物史观为基础的数理表现,它的实际运用范围则集中地体现于实现经济本质分析与经济运行分析的统一.具体而言,劳动价值论对于价值创造、价值决定的说明,实则是科学解析了商品生产的内在逻辑,而其对于价值运行的一般分析,则可能为逻辑一致的经济理论体系奠定坚实的基础.在当前,劳动价值论的数理发展应当更加广义化和应用化,以增进理论贴近现实的内涵.  相似文献   

20.
论商品价值性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不是任何抽象劳动都形成商品的价值,而是具有社会性、交换性和补偿性的抽象劳动才形成商品的价值。形成价值的抽象劳动的社会性、交换性和补偿性同时存在,三者互为前提,相互联系。抽象劳动的社会性、补偿性和交换性在生产过程和交换过程中形成商品价值性质。商品价值性质的核心是生产者的劳动时间与社会总劳动时间的关系。价值性质范畴有助于深化和发展劳动价值论,为判断劳动是否生产商品和形成价值提供新的视角。依据商品价值性质有助于解释一些经济现象,使劳动价值论更有说服力,从而增强其生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