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消费观念已不再局限于单纯追求商品的使用价值,对商品符号意义的体验也成为主导消费选择的重要依据.与此种符号消费观相适应,人们对于商标的认识也发生了转变,商标不再只是用于识别产品来源的工具,还发挥着承载、表彰商品符号意义的功能.然而,无论是传统的混淆理论还是淡化理论均不能为商标的表彰功能提供充分有效的保护.为此,应当在混淆以及淡化理论之外寻求保护商标符号意义的第三条道路.  相似文献   

2.
张超 《中国电子商务》2012,(15):113-114
商标权保护是以防止商标混淆为基础的;驰名商标不仅有识别商品或服务来源的作用,更是承载着企业的商誉,驰名商标权的保护不仅要防止商标混淆,还要防止驰名商标的淡化。我国尚未形成健全的保护驰名商标的法律体系,明确对商标淡化行为的界定、尊用范县、损害赔偿等等显得尤为迫切。  相似文献   

3.
李昌凤 《市场研究》2004,(11):53-54
史密斯指出的:“如果法院允许或放任劳斯莱斯餐馆、劳斯莱斯自助餐厅、劳斯莱斯裤子、劳斯莱斯糖果存在的话,那么,不出十年,劳斯莱斯商标的所有权人就不再拥有这个世界驰名的商标了。”对于这类问题.传统的混淆理论无法解决.而商标淡化理论则成为一把金钥匙。商标的基本功能是确保投放市场的商品产源一致,从而使消费者或用户能够将这些产品同来自其他厂商的产品区别开来.而不致混淆.这即商标的区别功能。  相似文献   

4.
一、建立防御商标制度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建立防御商标制度是为了突破商标近似和商品类似范围的禁止权的局限。各国商标法均允许商标权人在商品类似范围内行使禁止权,而防御商标却是允许商标权人在满足注册条件后,在非类似商品上行使禁止权。不同国家采取防御商标制度的目的不尽相同。日本和英国等是为了防止混淆、借用商誉,避免他人越空子,使著名商标得不到充分保护;“反淡化”理论盛行的国家和地区如美国和香港则认为防御商标制变是为了防止产生“淡化”。我国商标法虽然一直未对防御商标制度加以规定,但我国企业早已在商标申请实务中…  相似文献   

5.
以商标的不同功能受到损害为标准,商标侵权行为可以划分为混淆型商标侵权行为、淡化型商标侵权行为、吞噬型商标侵权行为和处分型商标侵权行为。我国现行商标法对于商标侵权行为采取单一的认定标准,未能体现不同类型商标侵权行为的特点和差异,不具有合理性,需要进一步修改与完善。  相似文献   

6.
随着经济的发展,驰名商标的作用不单单是向消费者彰显商品的来源,更重要的是它能给商标权人带来巨大的商业利益和广阔的商业前景。商标权作用的变迁引发了驰名商标扩张保护理论基础的变迁,即由最初的侧重保护消费者的利益到目前的同时保护消费者与商标权人的利益,也即从混淆理论向淡化理论的变迁,进一步扩张保护了商标权人的利益。笔者结合实际,从我国驰名商标法反淡化保护的立法现状、司法实践为切入点解读了我国驰名商标反淡化保护的现状,最后对驰名商标反淡化立法提出了自己的构想。  相似文献   

7.
现代商业竞争被称为"眼球经济",商家消费者为了吸引消费者注意力衍生了许多"搭便车"的行为,对于此类行为的定性一直是司法中的疑点。现代制度把"混淆可能性"作为认定商标侵权的标准,通过对"混淆可能性"的解释和《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补充可以很好地解决商标侵权认定中的难点,把"商标性使用"作为侵权认定的标准,会造成商标法体系上的混乱。  相似文献   

8.
刘彦杰 《现代商贸工业》2010,22(13):296-297
随着现实生活中商标淡化现象越来越多地出现,完善对商标的反淡化保护显得尤为必要。运用历史的、比较的、实证的研究方法等,深入细致地探讨了商标反淡化理论在我国的适用问题,并在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提出了完善我国商标反淡化相关立法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韩志英 《商》2013,(19):277-277
对于涉外定牌加工行为是否构成商标侵权,学术界存在不同认识,实务中却大多按照侵权行为进行处理,但从商标的基本功能即识别功能出发,运用混淆可能性理论和利益平衡方法予以论证,涉外定牌加工并不会在加工方所在国造成消费者混淆,本质上不构成商标侵权行为。  相似文献   

10.
"商标淡化"行为既是一种商标侵权行为,又是一种不正当竞争行为。现阶段我们应重新检视我国商标淡化立法,加强理论研究,完善相关立法,规制商标淡化侵权行为。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借鉴其他国家商标反淡化保护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与完善我国商标反淡化保护制度的具体构想,即在制定专门的反淡化保护法律法规的条件还不成熟时,可以在商标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中对有关反淡化的内容做出较为详细的规定,不仅要给驰名商标反淡化保护,对于有一定知名度的商标,也要给予反淡化保护。  相似文献   

12.
商标淡化是一种比较特殊的商标侵权行为,也是一种不正当竞争行为,如不采取反淡化的保护措施,将无法对抗发达国家的"知识霸权",无法保护我国的民族品牌。研究探讨商标淡化的法律属性及其构成要件,对于完善立法,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商标淡化行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商》2016,(15)
商标,也就是我们平常百姓所指的"牌子",它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知识产权形式之一,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及多元化的趋势,商标侵权已经不仅局限于正向混淆,反向的混淆与误认也越来越多的影响着人们日常的认知习惯。这样一来,反向混淆与正向混淆一样将破坏商标最基本的识别功能,侵害权利人的商标权,阻碍企业的健康发展。我国目前商标反向混淆的案例尚不多见,但也正因为这样,才更需要我们在此领域进行更深入的认知与探索。  相似文献   

14.
黄健 《华商》2008,(4):15-16
商标因其具有显著的识别来源功能而且具有极大的商业价值,然而这一价值现在却越来越频繁的受到侵害。淡化,就是侵害驰名商标的一种主要形式,本文拟就商标淡化合理性、合法性与淡化行为的构成略述管窥之见,并就立法与完善提出自己的意见。  相似文献   

15.
间接混淆理论、淡化理论在驰名商标的跨类保护中均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TRIPS协议》中,有关驰名商标跨类保护中的规定采用的只是间接混淆理论。间接混淆理论与淡化理论是相互独立的,淡化不需要以混淆为前提。而驰名商标之所以能够获得跨类保护是由于其具有跨类影响力。  相似文献   

16.
在西部地区尤其是西北五省 ,资源优势没有转化成产品优势 ,有了具有西部特色的优质产品往往却没有一个在本地区和全国叫得响的商标。在西部大开发的新形势下 ,企业要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就必须牢固树立现代企业市场营销观念 ,抛弃计划经济时期的传统营销观念 ,充分认识商标在企业发展和市场经济中的重要作用 ,高度重视商标战略的重要性 ,把商标列为建立现代企业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注重不断提高企业质量意识和商标法律意识的同时 ,企业必须根据自己的特点和发展需要来创立具有显著性、形象性、时代性和适用性的商标。从商标理论和实践的角…  相似文献   

17.
2014年新《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实施,在57条第二款中加入"容易导致混淆的"几个字。这是我国在商标侵权的判定中首次明确混淆可能性标准的地位。在文字商标混淆可能性领域,影响文字商标混淆可能性的因素主要有四方面,即文字商标的近似度、商品的近似度、文字商标的显著性和相关公众的一般注意程度。本文将以认知心理学的理论为出发点,分析文字商标中相关公众的一般注意程度,在研究相关公众心理的基础上,为其法律分析提供更好的说服力和证明。  相似文献   

18.
“消费者观念”是商标法得以存在的基本原理,这就决定了在商标的侵权判定标准领域中,以“消费者中心主义”为导向的“混淆标准”占据了半壁江山,但其对驰名商标却无法抛出橄榄枝,“淡化标准”应运而生,起到及时补丁作用。为了应对互联网环境下所发生的商标侵权纠纷,  相似文献   

19.
中国商标节创办于2005年,每两年举办一届。白今年开始,“中国商标节”更名为“中国国际商标·品牌节”,每年举办一届。迄今中国商标节已经举办了五届。经过多年的打造,中国商标节已经发展为集商标战略经验交流、商标理论研讨、商标信息发布、商标保护咨询以及中外商标文化展示为一体的大型商标盛会,堪称当今国内规格最高、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商标交流平台,受到国内外商标届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20.
按商标类型理论划分,商标有多种表现类型。于不同类型中,如何进行相同商标的判定,对于商标保护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