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资源型城市众多,这些资源型城市曾在不同时期为我国的国民经济做出了巨大贡献,作为工业经济时期的代表,为工业化的最终完成提供了大量的物质、资金和人才。然而随着资源的不断消耗,资源型城市亟需转型发展。研究资源型城市及其转型发展的相关理论,加快我国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的速度,有助于我国资源型城市未来若干年经济快速平稳发展,提升经济质量,促进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的协调统一发展。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资源型城市在依靠自身资源促进经济快速发展和为国家社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同时也积累了不少矛盾和问题,制约了自身的可持续发展。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资源型城市也面临着一个资源枯竭和产业转型的问题。本文就以沙河经济转型发展中的主要矛盾和问题为例,从财政政策的角度浅析解决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资源型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必然需要进行转型,因此本文旨在从资源型城市的经济特征及其发展问题切入,结合相关案列分析资源型城市的衰退成因,力图构建一个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范式框架,从而对资源型城市转型与可持续发展提出一些可供参考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矿产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决定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必然性,转型直接关系到城市及至整个区域的持续发展大局.转型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城市、产业、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应积极发挥其整体功能,推进资源型城市经济结构转型,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本文结合当地实际就资源型城市转型中存在的问题,对金融积极支持资源型城市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5.
资源型城市不能再以资源开发的不节制和资源的浪费求得经济总量的增长,必须从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相协调发展的高度,制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和相应的对策,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同时,若单纯依靠市场机制的自发作用,绝大多数资源型城市的经济转型将回天乏术,需要各级政府的公共政策介入,制定和实施相关公共政策,推动和促进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  相似文献   

6.
作为重要的资源和原材料供应地,吉林省资源型城市曾在我国经济高速增长阶段盛极一时,为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贡献了极大的力量。然而,随着经济发展由高速向高质量方向迈进,资源型城市亟需转型升级,以获得可持续发展。在中央和吉林省政府的支持下,吉林省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现阶段仍存在多种因素阻碍其进一步的转型升级。因此,深入剖析吉林省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探索行之有效的对策建议,对吉林省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性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面对日趋强化的资源环境约束,必须增强危机意识,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山西一些资源型城市赖以生存的主导资源大多步入资源开采的中后期,濒临枯竭。山西省孝义市依靠资源优势,加快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树立了低碳经济发展理念,转变生产方式,走出了一条资源型城市经济发展的新路,为山西省其他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发展提供了成功的例子。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资源型城市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为国家经济增长提供了坚实的资源供应保障。然而在总体偏于粗放的开采和生产模式下,越来越多的资源型城市面临资源枯竭的压力,经济增长难以为继,且伴随出现了失业率上升、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经济转型迫在眉睫。本文通过对国内外资源型经济转型典型案例的比较分析,旨在为中国资源型经济的转型过程提供有益的经验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城市经济转型理论研究滞后于转型实践,尤其是对城市经济转型测评的研究不足。对城市经济转型进行评价要以人为本,并反映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对城市经济转型评价不仅应重视内部能力测度,更应强调外部绩效测度;目前,对我国城市经济转型的绩效评价应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结合起来。今后,对我国城市经济转型的测度,在理念上要从可持续发展观转向科学发展观,在对象上要从资源型城市转向一般性城市,在目标上要从建设小康社会转向建成小康社会,在内容上要从过程能力转向转型绩效;同时,应要加强对评价结果的动态分析和分析方法的改进。  相似文献   

10.
当下,资源型城市面临着重大的经济、社会和生态问题。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需要策略创新,基本策略包括: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科学规划城市发展;加大政策扶持,创新体制机制;调整经济结构,促进产业多元;依靠科技进步,推进产业优化;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生态城市。  相似文献   

11.
经济转型是资源枯竭型城市必须面对的重大现实问题.本文以铜陵市为例,阐述了资源枯竭型城市在经济转型过程中认真领会经济转型内涵、重新审视和充分发挥原有资源性产业优势、实施优势产业集群、拓宽城市发展视野、合理利用金融等经济杠杆等对于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国外资源型城市转型对于我国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资源型城市与资源开采相伴而生,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如果在资源枯竭之前不能完成城市转型,必将面临一系列严峻的经济、社会问题。发达国家早在20世纪中期就开始注意并实施资源型城市转型,在理论与实践上都取得了很多成功。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有助于推进我国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白银市作为一个典型的资源型城市,在自有资源日趋枯竭的困境面前,不等不靠,勇于探索,在城市经济转型中走出了一条自主创新之路,被形象地总结为"白银模式".因而吸引亚洲开发银行提供"白银城市发展项目"信贷支持,意在助推白银城市经济转型的基础上,在更大区域推广"白银模式"的转型示范效应.  相似文献   

14.
发展服务业是资源型城市实现经济转型的重要途径之一,但我国资源型城市数量众多且差异巨大,经济转型的目标、方式和途径也必然有所差别。以我国107座地级资源型城市为样本,对不同类型资源型城市服务业2005—2015年的发展态势进行比较分析,结论表明:资源型城市的服务业发展符合产业演进的一般规律,但滞后于我国服务业发展的整体进程;不同类别的资源型城市服务业发展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各城市的特征与其区域分布、城市类型、经济增速和工业化阶段有关,尤其受到所处工业化阶段的影响。资源型城市发展服务业,不应单纯提升服务业占比和片面追求服务业高端化,而应与其所处工业化阶段相适应,并充分利用资源型产业的比较优势和产业基础,才能顺利实现经济转型。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主体资源的逐渐枯竭,西部资源型城市的转型迫在眉睫,但城市经济发展不协调、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城市基础薄弱、区域创新能力较弱以及社会民生问题等严重阻碍着其转型与可持续发展。根据资源型城市发展的一般规律,并借鉴国外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主要模式,应科学规划资源型城市的发展,建立和完善有关法规体系和专门的组织机构,改善投资环境以吸引外来投资,重视就业并加强职业培训,制定优惠政策以扶持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资源型城市的转型是一项系统工程,其路径包括产业转型、企业转型、政府转型和体制转型。  相似文献   

16.
伴随着主体资源的枯竭,曾为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做出了重要贡献的资源型城市,将不得不面临转型的现实选择。资源型城市的转型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是指资源型企业的转型,更是涉及到经济、社会、生态、文化等多种耦合因素的转型。文章以西部地区典型的资源型省份甘肃省为例,从资源型产业周期特点出发,结合甘肃资源型城市转型中所面临的现实问题,提出了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甘肃资源型城市科学转型的思路,并在这一思路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甘肃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对策建议,以期对西部其他省份资源型城市转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黑龙江省是全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长期积累的结构性、机制性矛盾比较突出,经济和社会发展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其中,四大煤矿城市、大庆、伊春等林区职工再就业及经济转型问题是迫切需要解决的热点、难点之一.资源型城市社会问题集中,国有企业职工众多、社会矛盾突出、牵扯面广,经济发展缓慢,地方财政乏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就业等问题涉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东北地区资源型城市数量众多,只有通过经济转型,解决好资源型城市诸多的社会矛盾,才能有效促进国泰民安,才能创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8.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仅是"十二五"期间的首要工作,也是我国未来十年、二十年甚至更长时期内的经济发展重心。城市经济转型是宏观经济转型的着力点,其转型绩效意义重大。在资源枯竭、环境污染问题日益恶化的发展背景下,将资源环境效率作为经济增长的"质"因素引入到城市经济转型绩效中,建立绿色投入产出表,并在此基础上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评价城市经济各生产部门使用资源环境相对效率,可为城市经济转型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选取了1997-2006年国内相关资源枯竭转型试点城市的社会经济、居民生活水平变化等指标,对这些城市产业转型的政策效果进行了评价,并针对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转型中容易产生的问题进行了探讨。通过实证分析结果,可以发现政府出台的一系列转型政策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作用效果不够明显,应对其做进一步完善,加大政府对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转型的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阐述了以阜新为代表的资源枯竭型城市开发工业遗产旅游的条件与必要性,以及工业遗产旅游开发对阜新这类资源枯竭型城市具有的重要意义,目的是让阜新三产结构得到完善,成功实现社会经济转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