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五十年代以来,苏联和东欧的许多国家先后开始了农业经济体制的变革。经过十年或更多的时间,不少国家的农业经济体制同五十年代初相比,有了很大的变化。总的说来,苏联等原来强调集中计划管理的国家,在向扩大企业自主权的方向改革,而管理权过分分散的南斯拉夫,则向加强社会集中调节的方向发展。新的经济体制都在继续完善中。但迄今为止,如何建立一种既有全社会范围的有效调节,又有生产者充分自主权和最大积极性的管理体制,各国都还没有解决。 相似文献
2.
农业税制的改革是苏联和东欧国家农业经济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改革的目的是,加强税收对农业企业和个体农民经营活动的调节作用。 一、苏联和东欧国家农业税制的发展过程 五十多年来,苏联和东欧国家农业税制的发展,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一)五十年代以前,税收制度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五十年代前,苏联和东欧国家的 相似文献
3.
多年来,苏联、东欧国家对农业经济体制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调整和改革。七十年代末和八十年代初,各国加快了改革的步伐。改革中各具特色。如果把苏联、东欧国家作为一个区域性的整体看待,它们的改革又具有共同性。农业经济体制改革有几个突出的方面,一是土地所有制形式的变化,二是农业生产经营形式的改革。下面就这两个问题作初步探讨。 一、土地所有制形式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5.
《农业经济》1982,(3)
国内生产总值实际国内生产总值 (1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 1981 1980 1981 1982总额l,262.0 1.5 1.5 2.5苏联718.0 1.8 2.7 2.9波兰139.5一4。0一9.0一1.5南斯拉夫123。7 3.0 3.2 3.4东德56.6 4.2 3.2 3.0 表格数字据美洲银行1981年估计值和1982年预测值通货膨胀率一一消费物价 上升指数(%) 1980 1981 1982 5。68。49。5 2。02。02。0 8。7 20。0 25。0 29。8 40。0 35。0 5。0 5.0 5.0命苏联和部分东欧国家经济前景~~… 相似文献
6.
7.
1985年3月11日,五十四岁的戈尔巴乔夫当选为苏共中央总书记。在走向克里木林宫任第一把手的同时,他已从前三任手中接过了困难重重的农业问题。 一、戈尔巴乔夫上台前苏联农业的概况 戈尔巴乔夫上台前的1984年,苏联农业经受了1981年以来最糟糕的打击。这一年,谷物产量只有1.7亿吨,比1983年的1.9亿吨下降了10.5%,离第十一个五年计划(1981—1985)谷物年平均总产2.4亿吨的奋斗目标差距更远。畜牧业在苏联农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 相似文献
8.
9.
10.
苏联食品危机是一种特殊现象。增长速度减慢、经济社会环境恶化、农业企业亏损、经济刺激功能减弱、农村劳动力流失等显示出苏联农业的困境。长期以来,苏联高投入、低效益,依靠扩大外延再生产的发展模式,农业科技进步作用减弱和农作物单产年际波动幅度过大,要摆脱农业危机还需相当长的时间。 相似文献
11.
列宁的合作制理论和苏联、东欧国家半个多世纪以来的合作实践,向世界人民展示出一种新型的合作经济,它与资本主义世界存在和发展着的合作经济一起,构成了当代世界合作经济的一幅宏伟图景,值得我们注意研究,从中吸取教益。 一、列宁的合作制理论与苏联合作社计划的实践 众所周知,列宁在合作制理论方面也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列宁把合作社同它所在的社会经济制度紧密联系起来,认为合作社的性质和意义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和资本 相似文献
12.
进入八十年代以来,苏联农业一直徘徊不前,发展缓慢,已经连续四年未公布粮食的实际产量,而且粮食进口量年复一年的激增,年净进口量超过5,000万吨,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粮食进口国,同时,很多中小城市 相似文献
13.
前苏联东欧国家的农业市场化概述张晓山十三、向市场经济转轨国家的农业制度变迁在前十一讲中,我们介绍了与发展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关的一些基本理论与概念,以及在市场经济框架中的各种组织类型。在最后一讲中,我们准备介绍一下前苏联、东欧国家在向市场经济体制转... 相似文献
14.
15.
农业宏观调控是指国家对农业中的生产关系、生产力和农产品等的发展方向、结构、速度等重要问题从总体或总量上进行调节和控制。政府营造良好的农业宏观调控环境对农业发展有着特殊的意义。自从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以来 ,先后采取了计划调控和市场调控相结合 ,以经济手段为主的间接调控等形式 ,对于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促进农业经济结构优化、推动农村经济全面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随着我国加入WTO ,在WTO框架下我国许多原有农业政策需要进行调整 ,WTO规则缩小了我国农业宏观调控的力度和边境空间 ,如何建立WTO… 相似文献
16.
前言苏联长期实行高度集中计划体制,向企业下达过多的指标,规定过死的限制,严重妨碍了它的农业生产的发展。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以来,苏联在经济计划和物质鼓励方面进行了多次改革,并且收到一定成效。苏联多次的改革是在原有所有制和经营形式基础上稳妥地进行的。这些改革的主要宗旨是,力图把集中计划领导与企业经营自主权结合起来,充分发挥物质利益原则的鼓励作用和 相似文献
17.
19.
苏、东各国粮食购销体制经过几十年的改革,逐步分化出三种模式:以苏联为首的高度集中的计划购销模式;南斯拉夫的市场调节模式;匈牙利的计划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模式。 一、对粮食购销体制改革三种模式的评价 (一) 对苏联高度集中的粮食计划购销体制的评价 苏联社会主义革命胜利以后,根据国内外战争环境和粮食严重短缺状况,在粮食收购方面实行了高度集中的义务交售制。这种做法在东欧各国曾一度得到普遍的移植。虽然粮食义务收购制在恢复战争创伤,为工业化积累资金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这一制度的实行 相似文献
20.
受国家教委的派遣,我于1986年10月至1987年10月,以访问学者身份赴苏联进行了为期一年的学习、考察和访问。 通过与苏联学术界、领导机关、基层单位和人民群众的广泛接触,我对苏联的社会经济情况,特别是对苏联农业经济体制改革方面的问题有了比较具体的了解。现简要报告如下: 早在六十年代中期,苏联就开始改革农业经济体制,调整农业经济政策,旨在刺激农业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