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我国的技术发展活动处于复杂和特殊的国际环境中,国外技术强国基于各种原因对我国设置了严格的技术出口限制政策。目前,国内在考虑技术强国技术出口限制因素研究国家关键技术创新模式的理论方法构建上存在空白。把技术强国对我国技术出口的限制因素作为国家关键技术选择与创新发展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对我国技术受限环境下国家关键技术的创新模式宏观路径以及微观选择方法进行了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2.
3.
4.
韩秋明 《全球科技经济瞭望》2023,(2):1-8
中国一直以来高度重视与国家利益密切相关的关键技术选择工作。目前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中国国家关键技术选择的结果层面,而对流程、方法等研究较少。通过对美国相关文件和研究报告的梳理,分析美国国家关键技术选择的组织实施过程,勾勒美国国家关键技术选择的基本逻辑框架,明确国家关键技术遴选需考虑的因素、方法、工作流程和重要阶段,对中国国家关键技术选择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如何科学选择符合国情的低碳技术创新模式,对于低碳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低碳技术创新模式的选择意义、选择难题、选择方法以及选择建议等方面探讨了我国低碳技术创新模式的选择问题。从理论上而言,在评价我国低碳技术创新能力的基础上,按照能力的强弱选取适宜的区域低碳技术创新模式是一个可行的办法。低碳技术创新系统各子系统之间的相互协调和功能上的有机互补,建立一种稳定的、良好的作用机制,是我国低碳技术创新模式实施的基本保障。 相似文献
6.
7.
突破性技术创新的研究已成为国内外学术界共同关注的课题,而伙伴选择是突破性技术创新研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伙伴挑选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突破性技术创新的成败.本文运用IDEF方法,概括了突破性技术创新研发伙伴选择的基本步骤,旨在从整体上给突破性技术创新研发伙伴选择一个准确定位,使企业从定性层面上比较全面地了解突破性技术创新伙伴选择问题,为企业成功实现突破性技术创新提供科学的依据与方法. 相似文献
8.
9.
10.
自然人流动为近年来各国发展服务贸易所关注.虽然研究表明,自然人流动自由化可以促进世界经济增长,缓解发达国家劳动力短缺压力,实际中却存在发达国家限制外国自然人流入的高壁垒政策的矛盾现象,而未有研究对此现象加以解释.从国家利益的视角出发,利用probit模型,在澳大利亚生产率委员会研究小组对自然人流动壁垒测度结果的基础上,对一国自然人流动壁垒政策选择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指出一国自然人流动壁垒政策的选择不仅受经济因素的影响,更受到非经济因素的作用,并对中国自然人流动给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讨论了技术溢出情况下的企业创新模式选择问题,对于企业处理技术专有性与溢出性的矛盾具有理论指导意义。在AJ模型的基础上,把产品替代率变量引入需求函数中,分析了两个企业在初始单位成本不同时,技术溢出对它们创新模式选择的影响。通过研究发现,企业间产品替代率越大、技术溢出临界值越大,则企业合作创新的空间越小。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国外电子商务模式创新的研究文献进行综述,分析和归纳了影响电子商务模式创新的关键因素。依据企业管理理论构建了包括市场、企业和环境3个层次的电子商务模式创新关键因素概念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相关因素的影响效果。 相似文献
13.
各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运作与经营模式具有不同的特点。本文从利益博弈机制和产权分析的角度,对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不同运行模式进行了理论阐述,并对其与依托单位、下游企业、科技部等相关利益主体的关系及路径选择基础进行了充分论证,指出当前研究中心的运行机制和模式是各利益相关主体利益博弈取得均衡后的结果,最后在此基础上从产权改革和外部支撑环境两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技术并购已成为国内外企业获取先进技术和实现技术创新的主要手段之一,也日益成为相关学者研究的热点。本文针对并购企业对象的选择问题,对影响企业技术并购对象选择的因素进行分析,从核心技术及研发能力、技术的市场匹配性、技术与企业的融合度、企业文化、人力资源等五个方面构建了并购对象选择指标体系,通过对模糊积分的改进,构建基于改进模糊积分评价方法的技术并购对象选择模型,并通过算例来验证建立模型的科学性,最后对技术并购对象选择进行分类研究,对不同的技术并购类型如何筛选和寻找适合的技术并购对象提出一些建议,以期为实现企业技术并购决策的优化提供研究支撑,为企业实施技术并购以及今后进一步的顺利整合提供可运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16.
基于知识联盟的企业技术创新模型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知识联盟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是当今企业应该树立的崭新理念.从技术创新的定义及发展出发,通过分析企业知识联盟的内涵及形成机理,构建了基于知识联盟的企业技术创新模型,并对模型的构成要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钢铁业规模迅速扩张,技术水平显著提高。随着产业的发展,中国钢铁业的技术创新机制也从政府主导、行业研究机构研发、企业推广应用的模式转向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合作模式。其中,国家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科研体制改革的制度背景,行业规模扩张和结构变化对企业创新投入激励的增强作用,以及钢铁业技术体制自身的特点,是引起这种变化的关键因素。以市场化模式在全球范围内参与技术创新合作,正成为中国钢铁业共性技术创新的新特点,同时,这种模式也带来了重复引进或创新投入效率低下的问题。为了保持产业的持续发展,中国钢铁业还需要解决许多共性技术组织管理与政府作用的问题,如何创新产业共性技术供给和扩散机制,是需要进一步探索的问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