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外汇储备过快增长与流动性过剩已成为我国经济中的两个突出问题。首先基于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和货币数量理论,分析了我国外汇储备激增是导致流动性过剩的主要原因;然后对上述结论进行了实证检验;最后总结了流动性过剩对经济金融体系的影响,并从三个方面提出了治理流动性过剩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货币乘数理论基础上,引入GDP、 股票市场流通市值和国际贸易总额等变量反映货币需求对货币乘数的影响;引入预期通货膨胀率考察数量规则的货币政策对货币乘数的反馈作用;引入跳跃扩散过程刻画货币乘数的跳跃性特征.利用具有变结构和跳跃特征的CGARCH模型对我国货币乘数稳定性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央行资产负债表变化是影响货币乘数的货币供给因素;GDP、 股票市场流通市值以及国际贸易总额是影响货币乘数的货币需求因素;国际贸易和股票市场的冲击对我国货币乘数的影响具有变结构和跳跃特征;数量规则的货币政策通过货币乘数的内生性控制通货膨胀.进而表明央行可以根据经济周期相机选择数量规则和价格规则的货币政策;需要减少汇率干预,抑制国际贸易冲击对货币政策的影响;需要规范和健全我国股票市场制度,降低股票市场波动,防范和化解金融市场系统性风险.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金融理论出发,探析了货币政策对我国股市流动性的影响机理,并以上证A股指数为研究对象,利用银行间7天期同业拆借利率的变动与基础货币增长率表征我国货币政策的趋向,同时从不同角度选取代表股市流动性的4个指标以及5个控制变量,进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并建立VAR模型以获得脉冲响应函数。实证分析结论为:我国货币政策对股市流动性具有显著的冲击影响,但货币政策对我国股市流动性的影响效果随着时间的推移会不断减弱,并且货币政策调整对不同流动性指标的影响效应具有不同的持续期。  相似文献   

4.
流动性过剩问题是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基础货币的投放又是主要因素,是由外汇占款、政府存款等一些央行不可完全控制的外生因素导致的。货币乘数有一定的内生性的特点,随着交易工具的改进、金融技术的进步,现金交易逐步趋于萎缩,导致现金持有率下降。随着商业银行上市改革步伐的加快,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比率下降,经营效益提高,直接融资能力增强,导致商业银行所要求持有的超额准备金下降,这些因素都直接导致了货币乘数的上升,而货币乘数上升又会对流动性过剩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经济学界对流动性有不同的理解,在总结前人从货币供给角度对货币流动性测度的基础上,从货币供给与需求对比的角度构建货币流动性测度模型,并对流动性进行测度,实证分析1992年以来我国货币流动性情况。  相似文献   

6.
电子货币是在经济不断发展,总量不断增长,交易需求逐渐扩大、计算机技术不断进步的基础上产生的,它既顺应了时代的发展,也对新时代经济增长产生了较大影响,与经济发展具有相辅相成的作用。电子货币的大量使用会对流通中的现金产生替代效应,从而影响货币乘数。本文通过对大量参考文献的阅读,对电子货币进行了严格的鉴定并论证了电子货币会对货币乘数产生作用,最终作用于货币政策。  相似文献   

7.
为了从数量上直观得了解印花税调整对我国股市的影响,本文从流动性与波动性的角度出发,分别通过非参数事件的研究方法及杠杆随机波动模型建模,分析了印花税调整前后股市的流动性与波动性的变化情况。实证结果表明:流动性方面,印花税的调高显著降低了股市的流动性,但印花税调低在短期内增加股市流动性,长期效果不显著;波动性方面,印花税的调低增强了股市的波动性,同时削弱了股市的杠杆效应,反之则相反。  相似文献   

8.
电子货币对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互联网的进一步发展,有形货币将进一步被电子货币所取代。由于电子货币在研发、营运等方面与传统货币显不同,对金融机构的经营、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等必然带来影响,如会导致货币乘数增大等。在电子货币的冲击下,通过利率程序进行货币政策的操作要优于对基础货币量的操作。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三个维度:公司基本面、市场流动性因素和宏观层面,共分析了6个指标:公司盈利能力、股权流动性、公司规模、市场流动性、利率、通货膨胀率”,通过建立panel data模型对股票收益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实证分析得到的部分结论与以往研究不同:规模效应、流动性溢价理论在我国股票市场并没有得到实证的支持。  相似文献   

10.
中国货币供给内生性的实证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正在向从紧的货币政策转变,以舒缓严峻的流动性过剩压力,但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货币供给的内生性程度。货币供给有基本货币投放和货币乘数放大两个阶段,本文从基础货币的角度对我国的货币供给的内生性进行探讨,利用1997年9月到2007年8月的广义货币M2、外汇储备、央行对存款货币银行债权月末余额数据,使用单位根检验、Johansen协整、G ranger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函数方法进行实证分析。结论说明:就基础货币投放而言,我国货币政策有很强的外生性,与事实相符,并从侧面支持了中央的紧缩性政策越来越向控制信贷、投资等货币乘数因素倾斜的做法。  相似文献   

11.
首先依据货币分解理论,论证和检验了货币流动性的基础地位。接着,将流动性过剩表示为货币总供给与货币总需求之间的差异,利用计量思想解决了货币需求函数中货币需求量数据缺乏的难题。最后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2008年第4季度我国存在着严重的流动性不足,流动性过剩系数达到-30%,说明美国金融危机对我国具有传导性影响。经过短...  相似文献   

12.
本文结合中国具体情况,对广义货币供应量及中国货币需求进行分析推导,通过回归1978-2009年的经验数据,得到中国货币需求函数;运用单位根和协整的实证检验方法,验证了流动性适度的标准;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所选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利用1997-2007年的数据对银行流动性的内外部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3.
货币市场基金从2003年底上市以来,经历了狂飙式的发展,由于其流动性类似于活期存款.随着规模迅速增大,其必然会对货币供应量造成一定影响。从货币供应量的供给主体、层次结构、供给乘数模型、以及央行对其控制等几个方面来看,发现货币市场基金都带来一定影响,建议央行早作打算。考虑将货币市场基金纳入№统计范围。  相似文献   

14.
中央银行对基础货币有较强的控制能力,多数货币政策操作都是通过对基础货币控制,达到货币供应量目标.中央银行虽然通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制定对货币乘数的变化也产生影响,但是,货币乘数还受到存款人持现行为、银行体系流动性变化等因素的影响.相对基础货币而言,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乘数的能力是有限的.  相似文献   

15.
李世美  胡春燕 《全国商情》2006,(11):60-61,112
金融创新使对货币的定义和货币层次的划分更加复杂,同时对货币流通速度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从货币乘数和货币流通速度的反向关系对传统的货币乘数进行修正,从而可以得出:金融创新使货币流通速度降低。同时通过近年来我国货币流通速度和货币乘数的实证检验,上述结论基本成立。  相似文献   

16.
运用H-P滤波法,考察1990~2006年货币流动性过剩的绝对和相对规模,并通过分析货币波动与经济波动的联动关系,揭示经济波动对货币波动的解释力度,进而对中国现阶段货币流动性过剩做出解释。研究显示:从绝对量上看,现阶段有货币流动性过剩规模最大且有上升的趋势;从相对量上看,现阶段货币流动性过剩并非处于历史的高点。同时,中国货币波动能部分被经济波动所解释,受投机、制度变迁等外生因素的影响较大,反映出中国货币波动的脆弱性。  相似文献   

17.
本文根据通货的特点,对电子支付手段进行细分,重新界定了电子货币的范围.认为电子货币的存在并非货币发行权的分散,而是对中央银行发行的现金的替代.电子货币替代现金没有导致基础货币退出货币供应的源头地位.电子货币支付是建立在代理支付的清算关系之上,由于清算准备金因素的影响,电子货币流通下货币乘数的变化趋势仍然具有可控性,不会趋于无穷大.中央银行仍然居于货币供应的核心地位.  相似文献   

18.
国债市场具有核心金融市场功能,但中国国债市场存在扭曲,尤其交易所国债市场呈现边缘化趋向。货币流动性通过价格机制和替代效应影响国债交易。实证表明,中国货币流动性与国债交易存在负向相关性,货币流动性是国债交易的格兰杰原因,反之则不然。因此,要完善国债市场流通机制,重点是引入交易所债券市场大额交易机制和做市商制度,同时推进国债市场统一化进程。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流动性的内涵出发,探讨了市场流动性、银行流动性、宏观流动性以及全球流动性的内涵及相互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对流动性过剩的表象及内涵做出了界定,认为流动性过剩是指货币供应过多,超出正常经济所需要的货币数量,并最终导致资产价格超乎预期的、持续而大幅度地上涨。中央银行的流动性管理应该加大利率政策和汇率政策的使用力度,改革外汇管理体制,改变市场预期,有效遏制全球流动性的传递。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选用广义货币/国内生产总值来衡量货币流动性过剩指标.通过对房地产价格、股票市场价格、债券市场价格和基金市场价格采用单位根检验来验证流动性过剩与资产价格之间的协整关系及格兰杰因果关系.并用基于向量自回归模型的脉冲响应解释各项资产价格对流动性冲击的反应.结果显示这些价格都不同程度地受到流动性过剩的影响.但货币流动性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要比金融市场的影响更加明显.并且同时也分析了债券市场和基金市场在金融市场的重要地位.结果显示加入基金市场与债券市场可以提供数据分析的准确性以及实证结论与现实的相符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