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郝文新 《魅力中国》2013,(8):339-339
本文从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说起,介绍了闻一多先生关于新诗的“三美”理论,分析了《再别康桥》这首诗,分别从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三个方面,对作品进行了鉴赏评价。  相似文献   

2.
作为现代文学史上一个重要诗歌流派,新月诗派的理论和实践都十分重视诗歌的音乐美.闻一多、徐志摩等新月诗人不仅提出了许多理论,而且还积极进行实践.新月派诗歌在内在情感节奏与外在音响节奏两方面,从情绪、音韵、复沓、音尺等角度彰显了新月诗派诗歌中的音乐因素.  相似文献   

3.
徐士博 《理论观察》2008,(1):134-136
徐志摩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诗人,他的诗歌独具艺术美,徐志摩善于诗歌意境的创造。在意象深化和升华的基础上,徐志摩诗歌的意境渗透着复叠美,轻柔美,动态美,朦胧美。诗人在创造意境的同时,也十分注重情感与性灵的抒发,并借此来展现自身的内心世界。徐志摩用充满旋律性节奏感的形式与文字符号来展现他的精神世界。徐志摩诗歌的艺术美就在于他将意境、意象、性灵、韵律共同组成的诗歌整体之中,这使他的诗歌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4.
汤琪 《魅力中国》2014,(2):88-89
沈从文自我认同为“乡下人”。与“乡下人”对应的概念便是“城市人”,城市代表的是一种现代文明,而边城代表的则是一种“落后”和“传统”。沈从文着眼于刻画边城的山水美、风俗美、人情美,从侧面表现了其回归自我精神家园的愿望和反现代化的倾向。  相似文献   

5.
管青青 《魅力中国》2010,(3):288-289
沈从文的湘西世界的建构,有他内在的乡村经历,但不可忽略的是他从边地踏上都会后,在都市大社会里生存所面临的种种外部环境。从沈从文的湘西世界里,可以明显的看出呈现在其中的田园牧歌图景的存在;尽管这种牧歌情调式的梦幻化的湘西世界使人如痴如醉,但深入研究其作品,还可以挖掘出湘西世界的非抒情、非梦幻的一面。同时,沈从文的湘西世界也是随着作者对社会新的体验与认识而有所调整和强化的。  相似文献   

6.
牧歌是一个有悠久传统的文学品种,牧歌的写实,是在与复杂、败坏的城市生活对比中表现淳朴、自然的乡村生活。沈从文先生的《边城》用牧歌式的素材谱写了这一美好人生形式的“田园交响乐”,以它独特的节奏和音乐激励着一切善良的人们对美和爱的渴求。该文主要从诗的意境、诗的情绪、诗的韵律三方面探析了《边城》的牧歌风格,指出《边城》等作品的牧歌属性,为落后国家回应被动现代化,提供了经典的样式和意绪。  相似文献   

7.
牧歌是一个有悠久传统的文学品种,牧歌的写实,是在与复杂、败坏的城市生活对比中表现淳朴、自然的乡村生活。沈从文先生的《边城》用牧歌式的素材谱写了这一美好人生形式的“田园交响乐”,以它独特的节奏和音乐激励着一切善良的人们对美和爱的渴求。该文主要从诗的意境、诗的情绪、诗的韵律三方面探析了《边城》的牧歌风格,指出《边城》等作品的牧歌属性,为落后国家回应被动现代化,提供了经典的样式和意绪。  相似文献   

8.
钱钟书在《宋诗选注·序》中为注本选诗定下了“六不选”的标准,却没有给注诗制定一个理论框架。但对其《宋诗选注》注诗的方法进行探究,可总结出四种方法,即类比归纳;情理兼融;打通中西文化;留白。  相似文献   

9.
徐志摩诗歌是诗歌美中的精品,珠玑般的词句、精灵般的意象、春湖般的激情、余音绕梁般的回味,体现出构思浪漫,表达轻盈,语言隽美,想象丰富,音韵纤柔,冷艳和执着兼备等特点,具有唯美如画的艺术感染力.徐志摩诗歌中品味不尽的美妙特色让无数读者倾倒.  相似文献   

10.
人生三要素作家冰心在回忆梁实秋的文中说:"一个人应当像一朵花,不论男人或女人。花有色、香、味,人有才、情、趣,三者不可缺一。"人生三信仰诗人徐志摩以"爱"、"自由"及"美"为人生必不可少之信仰。人生三味药胡适博士曾对毕业生赠言,谈到人生需要的"三味药",这就是"问题丹"、"兴趣散"及"信心汤"。人生三原则老革命家彭德怀给自己一生定下三条原则:一、自己不贪;二、别人不送;三、敢把厚脸皮的上司、熟人挡回去。人生三暗礁法国作家巴尔扎克告诫青年人说:"自满、自高自大和轻信,这是人生的三大暗礁。"人生三秘诀著名物理学家爱因…  相似文献   

11.
月亮,宁谧、优雅,往来古今,频频出现在中外文人墨客的笔端。在现代,“月亮”作为一个主题意象,非但没有消失在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中,反倒由于两种文明的交相共染而呈现新的面目。深受中西两种文化熏陶的徐志摩,他的月亮诗在中西文化的交汇之处,在传统与现代的迎合之间,在古思维中构筑新意境,既保持了中国古典文化的深厚情思与多重意蕴,又为之注入了全新的生命与活力,真正实现了“古典理想的现代重构”。  相似文献   

12.
人杰地灵的青岛,曾经在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是众多知识分子心向往之的地方,其中浓缩着无数文化名人的魅力城区--青岛市市南区遍布着康有为、老舍、沈从文、闻一多、洪深、梁实秋、王统照、萧军、萧红、舒群等众多名人的足迹.他们在这里或著书、或讲学、或定居、或旅行,他们不仅在市南区创作出数不胜数的经典名著,也留下了值得后人追忆的印记……  相似文献   

13.
江凤香 《魅力中国》2013,(19):131-131
河南是中国戏曲艺术的主要发源地,而戏曲是反映生活的艺术形式,它通过艺术形象把生活中的人物和事及人物和事之间的互相关系夸张集中地表现在舞台上,奉献给观众,作为一名戏曲演员,在进行艺术创造时,对生活加以提炼,舞台形象具有节奏感,韵律感和造型美;在似程式而非程式;似生活而非生活的表演状态中,将人物的感想,外形艺术等展现在舞台上。  相似文献   

14.
《浙江经济》2023,(5):21-23
<正>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强势推进“五带、四路、百珠”打造,将“文”字在浙江大地上镌刻得越来越深刻生动浙东唐诗之路、大运河诗路、钱塘江诗路、瓯江山水诗路四条诗路是晋唐以来,文人名士的入浙之路、求慕之路、抒情寄身之路,也是浙学文化的孕育成长、包容并蓄、传承发展之路,更是近代中国民族意识觉醒之路、浙江精神萌发之路。2018年,省委、省政府提出了打造“四条诗路”的决策部署,建设诗路文化带;  相似文献   

15.
对于林徽因,有些事是众所周知的。十几岁,无数少女心目中的白马王子徐志摩单恋上她,为她写了无数动人心弦的情诗,甘做她裙边的一株杂草,最后还因为她捧场而冒险雨天乘坐小飞机,终命丧党家庄;而她对徐的态度,却至今成谜,众说纷纭,只余一块失事现场的飞机残片终其一生挂在其卧室墙上。  相似文献   

16.
唐代是中国山水诗创作的辉煌时代,而王维正是这个时期山水田园诗派的杰出代表。他以景做诗,把诗情画意赋予山水景物,生动地描写自然风光,使读者悠然神往。王维的诗具有意境美、田园风光美、景观美和音响色彩美等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传统小说理论、西方现代小说理论、当代小说理论三个方面探析了沈从文小说理论对中国小说理论的开拓意义和价值:沈从文的小说理论是对传统小说理论的突破,成就了现代小说理论的辉煌;沈从文的小说理论大大推进了小说理论的现代化进程;对中国整个乡土小说创作、小说理论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张晶 《环球财经》2009,(1):112-113
从老年化社会到老年社会,德、英、美、法分别经过了40年、47年、73年和115年;而日本只经过了25年;预计新加坡、韩国只需20年;越南仅要15年;且大部分亚洲国家和地区在社会不太富裕时就进入了这一时代  相似文献   

19.
韩崇文 《中国老区建设》2006,(6):I0004-I0004
《中国老区建设》信息量之大,有如海纳百川;对老区真诚的关怀,像冬日的暖阳;博大的关爱,有如雪中送炭;不少文章写得精炼如诗,形象似画;有的文章激情奔放,有如黄河之水天上来;大文章,大而不空;小板块,小而有味;真是刊小乾坤大,文章更有香。  相似文献   

20.
《中国高新区》2009,(10):28-28
“我忆兰州好,熏风入夏时。踏花寻竹坞,醉日泛莲池。泉石多清趣,园林尽古姿。晚来水车下,凉意沁诗脾。”地处偏远的兰州在清代诗人江得符的笔下呈现出一番别样的美景,而他一定想不到,现在的兰州除去风景之美,更有科技之美,创新之美,成为一座屹立在西部边陲的科技新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