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十八大报告和新党章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并列,还放在了突出地位、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高度上,事关我党执政的可持续性.山西省做为一个能源与重化工省份,因经济偏重,造成了一些环境污染、生态欠账的问题,“十二五”期间,“高能耗、高排放”给经济增长带来的污染压力还将持续增加;为了保障山西省生态文明建设落到实处、解决过去经济发展中所造成了一些环境污染、生态欠账的问题,实现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必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因此,山西省要建立生态文明建设中节能环保科技的支撑体系,全面提升山西省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水平和速度,建成美丽山西.  相似文献   

2.
加快环保产业发展的思路和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环保产业的经济规模、技术水平以及环保产品和技术的渗透程度已有突飞猛进的发展,金融危机之后很可能迎来新一轮的发展高潮。加快发展环保产业对于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技术创新和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战略意义。但目前我国环保产业还存在基础设施欠账较多、技术基础薄弱、社会资本进入环保领域渠道不畅等方面的问题,亟须按照“抓设施、促创新、上水平、引民资”的基本思路,掌握好节奏和重点方向,通过政策进一步刺激环保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县域在行政管理体系中具有重要的承上启下作用,县域生态文明建设评价对于总结生态文明建设成效与问题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改进PSR模型,建立“双三角”PSR模型,构建包括驱动力、压力、状态、投入、产出、响应6个维度、33个指标的县域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选取不同批次的部分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进行县域生态文明建设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县域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与生态环境质量、经济社会发展、科技投入联系紧密,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但还存在地区不平衡结构不均衡、生态环境品质不高、科技投入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不足等问题。今后应加强县域经济建设,持续解决突出生态民生问题,加大对节能环保和科学技术的投入,完善县域生态文明制度,促进绿色高质量发展,推进县域生态文明建设新进步。  相似文献   

4.
张保华 《经济问题》2001,(11):59-61
经过20多年的发展,山西省环保产业已初具规模。但与国内其他省、市相比,与山西严重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现状相比,差距仍较大,远不能适应山西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迫切需要。为加快其发展,应尽快制定和完善环保产业发展的政策、法规,制定和完善环保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与投资政策,制定环保产业科技开发与技术创新政策,建立和完善环保产业信息咨询服务体系,广泛开展国际合作,使山西环保产业在新世纪能有一个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彭浩  陈新 《经济研究导刊》2013,(31):243-244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水污染、空气污染、环保产业发展等备受关注的生态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成都市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通过分析当前成华区生态文明建设实践探索及存在问题,探讨成都主城区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美丽成都”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我国经济取得快速发展的同时,资源紧缺、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等问题日益严重,传统工业文明难以为继,必须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本文基于利益——行为——制度——激励的视角建立生态文明建设的经济学分析框架,并以利益激励和约束为基础,探讨解决生态文明建设中突出问题的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7.
刘鑫 《环境经济》2022,(5):54-57
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持续改善生态环境,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加强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修复,处理好发展和减排关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完善节能节水、废旧物资循环利用等环保产业支持政策。这为当前和今后环保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环保产业也成为生态文明建设和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8.
环保产业作为战略性的新兴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是国家调整产业结构重点扶持的领域。武汉市发展环保产业既有国家政策支持、宏观环境良好、市场前景广阔、科教资源丰富和区位优势明显等发展机遇和有利条件,同时又存在市场信息资源整合不够、科教资源整合不够、政策资源整合不够与制度创新不足等发展障碍。武汉市发展环保产业必须实施资源整合,创新制度和体制,从而更好地促进武汉市环保产业集群的大力发展,把其建设成为国内领先、国际有影响的节能环保产业基地。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城镇化既为经济发展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机遇,也不可避免的造成环境污染、生态失衡等一系列生态文明问题,为解决此类问题并且使城镇化能够更快、更健康的发展,我国城镇化必须在生态文明背景下进行探索和发展,改变固有的粗放型发展模式,以生态文明产业推进城镇化建设、加快完善碳交易市场、打造精神与经济和谐发展等方法,使城镇化进程与生态文明有机的结合,为中国经济腾飞提供更绿色持续的动力。  相似文献   

10.
该文从经济生态理论的视角,探讨了作为中国战略性新兴产性的节能环保产业所具有的战略性意义,并分别从环保产业的企业个体层次、企业生态系统层次、产业生态层次以及区域经济生态系统层次分析了环保产业的走向。在此基础上,提出发展环保产业的对策措施:加大环保科技创新力度、创新制度安排、培育环保服务业以及促进环保产业在产业链位置的上移。  相似文献   

11.
自工业革命以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逐渐恶化,环境与产业的重重矛盾促使了产业生态理论的诞生。通过对产业生态学概念的文献回顾,指出产业系统类似于自然生态系统,产业多样性与主导性协调是产业生态化的一个重要特征,并以徐州市1995—2009年数据实证分析了产业多样性和主导性以及两者之间的协调。结果表明:徐州主导性产业已经形成,产业多样性先下降后明显提升,但两者之间的协调度变化不大。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产业型波士顿矩阵以产业生命周期为理论基础,产业发展梯度及产业发展质量为横纵坐标,融合两维时间概念,划分出四类基本产业类型,吻合产业生命周期的四个阶段。论文构建了产业发展质量和发展梯度的评价指标体系来分析产业发展潜力与发展基础,并结合CARDS模型来分析产业发展战略的选择。最后,以深圳为例来检验产业型波士顿矩阵的实用性和优缺点,并提出它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一些缺陷及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3.
基于效率和平衡视角,通过纳入结构差异和体量差距构建新的产业发展水平测度方法,以此对京津冀城市群产业发展效率与平衡水平进行评价。测度结果显示:京津冀城市群各城市效率水平差异较大,中心城市北京的效率水平过高导致产业过度聚集。在较长时间内,城市群产业发展平衡水平并无太大变化,但是城市群内城市的竞争压力逐渐向城市群西南方向转移。进一步讨论结果显示:新方法的测度结果是可信的;金融、公共服务等行业在城市群内的分布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优化,但是制造、教育和文娱等行业却在不断恶化,总体来看,京津冀城市群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  相似文献   

14.
王玉珍 《经济学家》2007,(2):102-109
本文引入行业特质性资源与行业租金概念,指出行业租金消散是行业协会在市场经济中内生产生的根本动因.在行业自律机制、准公共产品机制、俱乐部产品机制、集体行动机制和第三方实施机制的支持下,行业协会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行业自律和行业提升;其中行业自律功能主要体现为对行业租金消散的制止,行业提升功能主要体现为使行业租金的增加.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对世界银行2003年中国城市投资环境评价报告及台湾地区电机电子同业公会连续4年对大陆主要城市投资环境与投资风险评价报告进行分析对比的基础上,对国内主要城市近年来的招商引资现状进行分析和概括,并对几个典型城市在招商引资方面的经验与教训进行研究,为武汉市改善招商引资环境提供可借鉴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随着近代中国由农业社会向工商业社会转型,中国社会经济的产业结构也随之发生了巨大变化。刘大钧从产业经济角度提出了一系列富有价值的主张,他不仅强调由农垦业、工矿业、商业、金融及交通业构成的整体经济结构的协调发展,而且也特别重视发展资本主义新式工业,同时还对政府的经济职能作了符合时代特点的界定。其结论深刻而具前瞻性,对构建近代中国本土经济学作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7.
产业转移不仅是一种典型的经济行为,而且是一种社会行为。遵循经济学逻辑,当不同区域间的生产要素价格差距较大时,受市场信号指挥的企业就会自发采取适应性行为——向要素成本较低的区域进行梯度转移。现实中,尽管我国区域间的要素价格差距悬殊,但产业转移步伐远远落后于预期。从新经济社会学视角论证这种"经济悖论",发现嵌入本地的生产性、服务性、制度性、社会性网络制约着企业的异地转移行为,进一步提出产业转移是企业社会关系网络和协力合作网络"脱嵌-再嵌入"的过程,并以江苏省南北挂钩共建产业园区为例,验证了两地政府通力合作有利于降低"脱嵌"对企业异地生产的冲击,并能够帮助企业"再嵌入"异地社会关系网络和协力合作网络,从而有力地解释了我国区域间产业转移需要政府介入的新经济社会学逻辑。  相似文献   

18.
围绕产业融合发展这个主题,对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发展的内涵特征和现实意义给予理论阐述,深入剖析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发展的内在机理。结果表明: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发展,与产业技术和价值链演进相耦合,并且需要构建系统性支撑体系,其实质是一种产业利益融合。通过产业与城市融合、产业与市场融合、产业模块化融合等策略路径可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提出,劳动过程首先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过程.本文通过对产业生态化的本质及其产生的时代背景进行探讨,进一步回顾产业生态化理论的渊源及其发展过程,指出目前以产业生态学为代表的产业生态化理论面临的挑战,最后对实现我国产业生态化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20.
产业结构多样化与专业化之争是经济学中的一个长期热门话题,区域经济韧性概念为区域发展产业结构多样化抑或是专业化提供了一个全新研究视角。近年来,经济遭受2008年金融危机、第四次产业革命兴起等外部冲击后,长期处于下行态势。基于2009-2018年东北地区34个地级以上城市面板数据,采用空间杜宾模型,探究产业多样化与产业专业化对区域经济韧性的影响。结果发现:产业结构多样化对本市经济韧性起到提升作用,但会降低邻近城市的经济韧性;产业结构专业化对本市和邻近城市经济韧性起到提升作用,能够更好地发挥自身竞争优势,优化资源配置,形成规模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