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京城市管理中的社区参与机制存在着"两级政府,三级管理"体制影响社区参与能力的发挥;社区组织行政化色彩仍然很浓厚,缺乏公众参与机制;相关法律的模糊影响居民社区参与的积极性等问题,影响了居民社区参与的积极性.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在于政府职能转变不够彻底,旧制度影响深远;党组织的绝对领导,使得权力难以下放;基层法制建设的不足.需要在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的到位;加强社区的法治建设,进一步扩大基层民主;顺应"大城管"体制建设潮流,部分权利下放到社区等方面加强机制建设.  相似文献   

2.
鄢圣文 《时代经贸》2010,(24):109-110
北京城市管理中的社区参与机制存在着“两级政府,三级管理”体制影响社区参与能力的发挥;社区组织行政化色彩仍然很浓厚,缺乏公众参与机制;相关法律的模糊影响居民社区参与的积极性等问题,影响了罟民社区参与的积极性。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在于政府职能转变不够彻底,旧制度影响深远;党组织的绝对领导,使得权力难以下放;基层法制建设的不足。需要在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的到位;加强社区的法治建设,进一步扩大基层民主;顺应。大城管”体制建设潮流,部分权利下放到社区等方面加强机制建设。  相似文献   

3.
李彦普 《发展研究》2014,(10):89-92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不仅是农村社会化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外在要求。当前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快速推进,但普遍存在概念认识不清、规划不合理、产业支撑薄弱、农民参与动力不足、建设资金缺乏等诸多问题。为提升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质量,实现其持续健康发展,政府必须转变观念,准确把握新型农村社区的内涵,科学规划,探索合适的产业支撑和发展模式,改革和完善相关保障机制,切实保障农民权益,破解资金难题。  相似文献   

4.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试点的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H省30个样本社区的调查发现,由于脱离了地区实际,一些地方新型农村社区化建设加剧了基层政府的债务风险,缺乏农民的有效参与导致农民不满情绪,甚至助推"三无"农民的产生,影响了农民的生存与发展。对此,应从土地利益源头斩断地方政府强制推动新型农村社区化建设的不当激励;及时调整不切实际的新型农村社区;确立农民自愿、资金充裕、产业支撑等基本建设前提;鼓励但不强制农地规模化流转,并促进欠发达农村的新型农村社区化试点与小城镇建设的有效衔接。  相似文献   

5.
山东省诸城市在农村社区建设过程中,坚持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基本目标,致力于缩小城乡差距;坚持以城乡一体化为引导,致力于促成城乡统筹发展的新格局;通过让社区承担基层政府的部分职能。致力于促成基层政府的职能转变和形象重塑。这种以“政府主导、各方参与、科学定位、贴近基层、服务农村”为指导的农村社区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其实践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参考价值,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农村公共服务社区化运作机制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政府和市场的缺陷,农村公共服务社区化模式开始试点,但运作机制还存在一些问题。该文认为,应以社区为平台,利用社区社会资本,通过社区居民广泛参与,构建以社区为中心、各个流程首尾相应、多元化参与的农村公共服务社区化运作机制,不断回应居民的需求,减少交易成本、提高供给效率。  相似文献   

7.
通县、通乡、通村公路建设是解决青海省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农牧民群众行路难,发展地方经济的重要条件。而公路建设,资金是关键。青海省农村公路建设当前面临的最大难题就是资金缺口巨大,如何筹集农村公路建设资金是关键所在。本文通过分析青海省农村公路现状,得出鼓励社会筹资、企业赞助、个人捐资等方式,切实形成以政府投入为主、农村社区为辅、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多渠道的农村公路建设资金筹资机制。  相似文献   

8.
农村社区环境卫生公共服务供给主体的制度激励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已逐步推进到社区和农村社区环境卫生公共服务整体供给严重不足、供给动力明显缺乏的现实背景下,重点探讨了对政府供给主体、社区各供给主体和提供主体的制度激励措施,认为有效的制度激励安排,是城乡发展战略转型初期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由以外生战略引致的政府行政为主的外推动力机制向建立在基层民主自治基础上的社区内驱动力机制转变的重要推动力量。  相似文献   

9.
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重点是增加农村公共产品的长效供给,前提是解决其筹资问题.本文基于经济学视角对构建农村公共产品长效筹资机制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指出在农村公共产品筹资过程中,主体区分和机制构建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必须统筹兼顾.在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农村公共产品供给资金的筹措应采取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多渠道筹资模式,即通过政府(财政)筹资、市场筹资和其它方式筹资来实现.  相似文献   

10.
农民作为社区建设的承担者和受益者,是农村社区建设的当然主体,其参与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农村社区建设的动力和保障。通过对山东省1367户有效样本的调查,构建了农民参与社区建设影响因素的多元回归模型,得出农民参与社区建设自身利益因素、农民参与社区建设重要性认知度、社区事务公开监督满意度、农民参与社区建设责任认知度、农民参与社区事务途径、农户兼业程度对农民参与社区建设产生重要影响。为此,应培育农民农村社区建设意识,推进农村社区基层民主建设,提高农民综合素质,正确处理社区公共利益与农民自身利益关系,实现农民利益社区化。  相似文献   

11.
发展农村文化自组织是缓解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外部供给不足问题的重要途径,但目前组织发展不稳定、不可持续的现状影响了其公共文化服务价值的有效发挥。研究从参与者的主体视角出发,探讨导致农村文化自组织困境的经济动因。采用扎根理论的方法,构建了农村文化自组织发展中经济因素作用机制的理论模型。结果表明,个人支付意愿、组织资金运营水平与环境支持力度相互影响,最终经由个体参与路径共同影响了农村文化自组织发展。其中,个人支付意愿包含经济能力认知等5个子范畴,组织资金运营水平包含组织资金筹集等3个子范畴,环境支持力度包含基层政府财政政策等3个子范畴,分别通过不同的作用机制共同导致了农村文化自组织不可持续的困境。最后从组织内部和外部两个角度提出了促进农村文化自组织可持续发展的经济保障策略。  相似文献   

12.
《经济师》2017,(7)
PPP作为公共物品领域供给侧改革的途径,通过其特有的相互协调机制的建立,可以有效缓解政府财政压力、提高公共物品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社会资金寻求良好的出路。城中村社区文化建设是城市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现阶段城中社区文化建设内容简单、资金缺乏、人员缺乏、设施不能持续运转。PPP在城中村社区文化建设中的应用,可以加速整合资金、人才、知识等资源,改善城中村社区文化建设的困境。城中村社区文化建设也为PPP的实施提供了低门槛、低风险、低技术要求的实施项目。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国农村社会在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农村社区建设进一步推进,传统的乡村管理模式渐渐地失去了效力,乡村治理的理念也正逐渐被引入到农村社区建设中去.乡村治理是一个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合作与博弈的过程,完善我国乡村治理的机制,提高治理的绩效,必须从我国农村社区发展的实际出发,多渠道有效地提高各主体的治理能力,完善和协调治理主体间的合作机制. 一、乡村治理的概念 1、强调乡村治理的主体.就目前的研究现状来看,大部分的学者都比较赞同乡村治理是一个多元主体共同实施管理的过程,乡村社会是国家和社会共同作用的一个领域.党国英认为,乡村治理是以乡村政府为基础的国家机构和乡村其他权威机构给乡村社会提供公共产品的活动.乡村政府和乡村其他权威机构是乡村治理的主体.任艳妮认为,乡村治理是包括政府组织和乡村社会以及其他主体在内的一种多元主体围绕公共权力与资源有效配置展开的活动.房正宏认为,乡村治理场域至少存在三方治理主体,即基层国家政权(乡镇政府)、地方精英、村民委员会(民众).  相似文献   

14.
随着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不断深入,如何加强农村集体资金、资产和资源的管理已逐渐被各级重视,并成为基层老百姓所关注的焦点问题。一方面,群众对参与集体"三资"管理的民主意识越来越强,另一方面,由于少数村集体开支随意性大,财务混乱,不公开或不真实,资产、资源的处置不当,导致集体资产流失严重等问题比较突出。从而引发严重的干群矛盾,影响了农村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15.
农村生活污水排放直接影响乡村公共卫生和农村环境健康,对其进行有效的、可持续的管理是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改善乡村生态环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我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低、持续利用水平不高,政府、农民等多元主体参与不足是关键制约。河南省是农业大省、人口大省,其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不平衡不充分、多种处理模式并存以及多元主体投入的特征明显,近年来政府引导农民、村集体、企业以及社会力量等多元主体参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在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发挥农民主体作用以及破解社会资本进入难题等方面开展了有益探索。当前,河南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多元参与机制建设中存在投入不足、农民参与度不高、社会资本进入渠道不畅等问题,需要通过系统性制度设计和组合式政策投入加以破解。  相似文献   

16.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社区营造已经成为推动乡村振兴发展的重要力量。社区营造理念与乡村振兴具有一定的价值契合性,通过农村社区营造,可以弥补基层政府和市场在基层治理中的双重“失灵”,促进农村社区内源性发展。通过对山东省东阿镇Y社区营造的分析研究,以社区营造“人、文、地、产、景”五方面作为分析框架,探析农村社区营造路径,即人:积极培育社区居民主体参与意识;文:保护老社区遗址,强化社区文化认同;地:打造生态宜居的社区环境;产:因地制宜地发展社区产业;景:对社区空间进行创造性建设,以期为今后农村社区发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7.
通过田间调研和问卷调查,利用栅格量化方法和极值法对数据进行处理。从调查对象、环境感知、社区经济、社区生活、社区生产和法律宣传等方面对光明村、罗家坪村、刘家坝村和主溪村四个典型社区的环保社区机制综合状况进行了探讨,认为当前湖南省农村环境保护社区机制主要存在四方面问题:(1)机制系统不完善;(2)传统环保管理机制与农村环保社区机制不兼容;(3)地方保护主义的负面效应;(4)政府环保结构与农村环保社区机制的相悖。针对这些问题,结合国内外先进经验,建构了湖南省农村环境保护社区机制模式。  相似文献   

18.
社会力量参与社区矫正的积极性引导及参与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力量指不具备执法地位的社区矫正工作者。当前社会力量参与社区矫正还存在诸多问题。要使社会力量充分发挥其应有作用,首先要做好全方位的宣传。其次,要通过立法明确社会力量参与社区矫正的协助义务、通过政府购买方式解决社会工作者的后顾之忧、完善社区矫正志愿者的参与机制。最后,通过建立社区矫正网络、设置社区矫正职业资格准入制度、成立社区矫正志愿者协会等方式在全社会形成支持系统,更好地促进社区矫正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农村公共品供给是新农村社区建设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财力不足已成为制约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瓶颈,"零税费时代"这一问题更加突出。在农村公共品供给不足的背景下,提升农户参与新农村社区公共品供给的意愿是一个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基于农户自愿供给的角度,建立了信息对称和信息不对称背景下农户参与农村社区公共品供给的博弈模型。研究表明,农户在单价段博弈中容易陷入"囚徒困境",而在无限次重复博弈过程中可以实现"帕累托"最优。应该采取典型示范、增加农村社区中社会资本的存量、发展民间组织、完善农户的需求偏好表达机制、实现多主体供给等多方面的激励机制,使农户之间的非合作博弈走向合作博弈。  相似文献   

20.
当前,日益严重的农村环境问题倒逼基层政府环境治理改革,在农村环境治理领域实行政府购买服务是现实背景下的制度安排。虽然,基层政府购买农村环境治理服务能够缓解农村环保投入不足的局面、提升环境治理能力和激活市场主体参与治理推进农村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但存在缺乏制度配套与政策执行滞后,承接主体缺失与评估机制不健全,社会组织选择性承接与民众参与度低等制度困境。因此,通过加强契约监控与促进部门协作相结合,培育承接主体与完善绩效评估相结合,实行精准购买与村规民约引入相结合的创新路径,确保政策落地,推动农村环境协同治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